舌尖上的年味——红团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是北宋时王安石的《元日》中,描写的当时过年习俗。
每个地方过年的习俗、美食都不一样,家乡的年味也自然是独特的,我要给大家介绍的是家乡莆田过年时必不可少的一种美食——红团。
红团是蒸食,由皮与馅做成,馅料可以根据各自的喜好做成不同的材料。现在一般是香甜软糯的糯米馅或甜而不腻的绿豆馅。两种不同的馅,口感也不同,糯米馅吃在嘴里又粘又软,绿豆馅在口中则是满腔绵密,比较有嚼感。
还有的人喜欢吃咸味馅的,那么只要在糯米中拌上肉、香菇与花生即可。
再说皮吧,先用开水灌入糯米粉,揉成面团。制作过程当中,要先加入一种可以食用的红色粉末,这样蒸出来才会是鲜艳的红色;水一定不要放太多,否则整盆都是白色浆糊,遇到这种情况还得再加面粉,一直到能揉成团而不粘手为止。然后,从揉好的面团中,揪出一块,捏成巴掌大小,把搓好的馅放在皮的中间,小心翼翼的包好,绝对不能露馅。包好后在面粉当中打一个滚,这样红团不会粘在模具上。然后在模具里一按一敲,垫上叶子就完成了。
介绍完毕,我准备亲手尝试制作了。
面团、叶子、馅料、模具都已经准备好了,我迫不及待的开始制作。
由于我还是个初出茅庐的“萌新”,所以在做面皮时就栽了跟头。
我和好的面团粘糊糊的,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它沾上了一层面粉。我掌心托着裹好面粉的面团,一只手轻轻地压着,压出来的皮与饺子皮一样薄,我只好再加了一些面团,这下可好了,“饺子皮”变成了春卷皮。我意识到自己压的太用力了,只好重新再做,这一次我小心翼翼的克制着力度,终于捏出了一张像模像样的饼皮。
接着我用手拿起了一个捏好的糯米团,刚把它放到皮的中间,它就不听话的粘在了我的手上,我迅速把他用皮严严实实的包住,然后裹上一层面粉,甩进模具里一压,轻轻一抖,一个红团掉了下来。
最简单的就是剪叶子了,只要目测估好大小,用剪刀沿着边沿剪好就完成了。再上锅蒸十来分钟后,香喷喷、红艳艳的红团就可以出锅了。
红团象征着红红火火,团团圆圆,还代表着幸福快乐。
这就是红团一一莆田特色美食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