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生美,谦以待人
从年少轻狂到满目苍凉,或许到头来,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诚然,每个人都只活了一次,每个人也都是在跌跌撞撞中品人生百味。如今,我们被裹挟在信息化的潮流中,或多或少地在社交软件的兴起中看到他人生活的影子,我们又该以什么样的姿态来对待呢?
我们生而平等,也追求平等。居高临下,随意指摘他人生活方式的行为显然受到了大众的批判,鄙人就无须为此再费诸多笔墨。不过,显而易见的是,在法制化的今天,人们愈来愈注重权利的保障问题,即,维权意识不断增强。这并不只体现在个人方面,上升至国家,形成的是一种民族凝聚力,是对国家主权的绝对捍卫,是一种至高至尚的爱国情怀。无疑,这是对的,是有益处的,这是时代文明的进步!
每一个人都是独特的个体,都有选择生活方式的权利。在心理上,人们对生活的主动权如同尊严一样地不容侵犯!但绝大多数人还总因某个行为不妥,某句言语不当等就不慎越过了这个敏感而又模糊的界限。可见,尊重他人的生活方式,不仅是个人素养的体现,也应该成为大众所认可的基本道德观念。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评价他人的生活动态并不等于全盘否定他人的生活方式,或慷慨陈词,或仗义直言,皆为对对方的一种关爱和期待。那么,如何吐露自己的心声,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就是对个人情商的考验了。
微信朋友圈里的评论、点赞是如今十分普及的社交方式。其中,“日常点赞”只是经由手指的无意间、习惯性的行为,传达的大都是一种友好,攻击性甚微。而评论,则不然。隔着屏幕,我们无法从评论者的面部表情、肢体动作、语气语速等方面获取其所要表达的相关情感色彩。单看文字,因为个人的理解差异性往往就容易产生矛盾,有矛盾就有伤害。本愿与之倾心相待,却因小小“文字误会”让对方在看到你的关爱与善意之前,先承受生活方式受他人议论的不安全感及来自心理上自主选择权部分丧失的被剥削感,岂非事与愿违?这时候,“表情包”的应孕而生或许也能为文字传达情感帮上一点小忙。正所谓:和谐生美。太过犀利的语言是把双刃剑,为逞一时直言不讳,无意伤了他人,不慎又将左右他人生活的嫌疑揽上身,实在得不偿失。所以,在无伤大雅的调侃与由衷的赞美之外,想要抒发带有较强批判性色彩或带有个性化观点时,我们能做的就是,尽量让语气缓和,让气氛融洽。
请君务必谨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同理,不能将自己的想法强加给他人。希望每一个你都被温柔以待,且能温柔待人,在冲动的时候,不妨告诫自己:你也只活了一次,凭什么说别人活得如此糟糕。
- 上一篇: 评价需谨言,素质在前方
- 下一篇: 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