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匆匆知识网!

匆匆知识网

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 > 初中作文 > 初一作文

初一作文

四年级下册古诗词教案「」

2024-01-26 15:03:34初一作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四年级下册古诗词三首教案「精选」】相关文章: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09-20四年级下册语文《大地的话》教案03-23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02-14

《古诗歌三首》教案

一、教材剖析

独坐敬亭山

1.课文简说。

这是李白于天宝十二年(公元753年)游玩江西省信州时所作。当初,作家被迫离开长安已整整六年,世态炎凉,常年的飘泊生活使他饱受了人间艰辛的滋味,孤独之感倍生。作家通过对敬亭山景色的描写,表达了因怀才不遇而形成孤单孤寂的爱情,也正是作家涉足到大自然怀抱,以山为伴,找寻开导的真实缩影。颔联的大意是:凝望天空,只见几只鸟儿向远处飞去,直至看不见影子;一片白云也慢悠悠地越飘越远,四周一片静寂。我静静注视着山,认为山也在看着我,似乎在相互交流,彼此总是看不够。此时此刻,我的心中其实只有那座敬亭山了。

2.语句解析。

(1)“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既写眼前之景,又表达了孤单之感:天上几只鸟儿高飞远逝,直到无影无踪;孤寂的长空有一片白云,却也不肯逗留,渐渐地越飘越远,虽然世间万物都厌恶作家远离而去。“尽”、“闲”两个字,把读者引入一个“静寂”的境界;在犹疑的白云消失之观后感到非常的古朴平淡。这两句诗中“动”中有“静”。无论是“静”与“动”,都突显了作家心灵的孤单和孤寂。这些生动形象的写法,暗示了作家在敬亭山游玩静观之久,表现出他“独坐”时忧伤的情境,也为上联“相看两不厌”作了铺垫。

(2)“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运用拟人的手法作诗人与敬亭山的相知之情。鸟儿跑掉了,云飘远了。作家只有静静地注视着敬亭山,而敬亭山虽然也一动不动地看着作家。此刻作家非常动情,世上大约只有它还愿和我做伴吧,真是难得一知已!“相看两不厌”,抒发了作家与敬亭山之间的互为知已的爱情。“相”“两”二字同义重复,把作家与敬亭山紧紧联系在一起,表现出一种嫣嫣相怜的爱情。结句中“只有”两字也是经过提炼的,突出了作家对敬亭山的喜爱。

洞庭

1.课文简说。

作家以欢快的画笔,描绘出一幅优美的洞庭湖秋月图。

明月当空的清晨,作家经过洞庭湖,记下所见的景色。故名为“望洞庭”。颔联的大意是:湖光秋月相互映衬,变得多么和谐,平淡潭水无风,如一面没经过打磨的朦胧的钱币,那月下洞庭湖里巍峨的君山,从远处看,就似乎在白银盘里盛放着的一枚青螺。

2.词语解析。

(1)“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总写洞庭湖的秋景。在月光昏黄的秋夜,洞庭湖的波光和昏黄的月光互为衬托,变得这么和谐、宁静。在月光的衬托下,无风的洞庭湖平淡得像一面没有打磨过的穿衣镜,迷蒙中带着一种静谧、柔和的美。洞庭湖虽然面积很大,方圆数百里。说“潭面”,是作者有意把很大的洞庭湖说成是小小的水塘,意味着作者非常宽广的胸襟。

(2)“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诗人以独特的想像,准确的比喻,描画洞庭湖的山水。先写从远处看洞庭湖的山光水色;再把洞庭湖的水色比喻成“银蓝色的碟子”将洞庭湖中的山峦比喻成一只小小的“青螺”。银蓝色的碟子里摆放一只小小的青螺,变得精巧玲珑,非常精美,又和月光映照下的河水、山色相称。也是对上一句作的补充说明。

宋人黄庭坚《雨中登长沙楼望山峦》中的“可惜不当河水面,银山堆里看青山”,便是从这两句中脱化而出。

江南

1.课文简说。

这首词是白居易离开北京,回到郑州之后追忆南京时写了三首《忆江南》中的第一首。“忆江南”,韵脚名。词的内容也是追忆江南。白居易以前当过上海都督。词中所追忆的是作家以前观光游玩当地景色时所留下的印象。

课文选了其中第一首,原题下的另两首是:

其二

江南忆,最忆是北京。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同游。

其一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2.语句解析。

(1)“江南好”这是作家对江南夏天的赞扬。“风景旧曾谙。”“旧”:从前,指作家年青时游过上海。“曾”:以前。“谙”:熟悉。我对江南的美丽景色以前是多么的熟悉,多么的了解。

(2)“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春回大地的时侯,百花绽开,每每太阳从东方升起,阳光普照大地,满地开放的花束愈发柔美,春光水碧,绿波粼粼,因为红日照耀七月的天山课文,所以红花更红,像燃烧的火焰;因为江花红,所以江水更变得青翠,“蓝”字,形容春水深碧的美好景色。

(3)“能不忆江南?”江南的这些风光在新乡是看不到的,所以词的结尾用反诘句说,江南的景色这样美好,能不让人追忆吗?

选编这三首古诗歌的目的,是使中学生通过对诗歌的吟诵和欣赏,体会北方自然风光之美。体验作家的思想爱情,同时积累古诗歌诗句,提高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降低文化底蕴。

本文的教学重点应置于品位句子,指导背诵,积累语言上。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感受江南山水的特性,迸发爱美的情趣。

二、教学目标

1.认识2个认字,会写5个认字。能正确读写“洞庭、江南”等词句。

2.有爱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歌,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3.学习通过看注解,边读边想像画面等方式,感知诗歌大意,用自己的话谈谈句子的'意思。

4.体会江南山水的自然美,遭到美的薰陶。

三、教学建议

1.三首古诗歌可以按先后次序分别进行教学,也可以把三首诗歌进行比较教学。教学的程序可根据运用插图和班主任的编者按带入诗的意境—理解语句、想象画面—吟诵诗歌、体验诗情来进行。

2.引导学生理解熟语的意思时,可先放手让中学生凭着课文中的注释,联系上下文进行尝试学习,让中学生谈谈成语的大约意思,理解句意是难点,教学时可要求中学生把初步理解的词句放进语句去试着讲讲短语的意思。在中学生述说的过程中班主任要作如下点拨:

《独坐敬亭山》中的“闲”,是“悠闲”的意思,在说词句的意思时,要作曲序的调整。即“一片白云慵懒地飘去”。“厌”的注释是“满足”。在说句的时侯要进行适当的变通,如:我看着山,山也看着我,相互都看不够。《望洞庭》中的“镜未磨”。要让中学生晓得古时的穿衣镜是用铜制做的,镜表面须要经过打磨。《忆江南》中的“旧曾谙”要交代作家的生活背景和再引导中学生查字辞典帮助理解。

在理解句子意思时,应鼓励中学生指责,产生师生之间互相对话的气氛。

3.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通过创设情景,谈谈颔联的大意。如用第一人称来说,用角色对话的方式说,按照提供的画面来说,产生修身的、相互交流环境。在中学生说的过程中,要关注她们的语言质量,看是否把诗意理解正确,语言是不是连贯等。

4.注重诗歌的朗读指导。采用多种方式训练中学生吟诵。防止单纯的朗读方法指导,要紧密联系诗歌的内容和体验作者的思想爱情,启发中学生思索。掌握每首诗的爱情基调。如《独坐敬亭山》,围绕着“静”来写,朗读时注意声调轻缓,节奏要平缓;通过朗读,抒发作家如找到了知已似的一种轻松感。《忆江南》,以充满深情的追忆之情诵读。

5.在理解诗意时,要引导中学生运用形象思维,按照句子的意思,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和往年学过的有关课文,举办合理的想像,或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描述,或通过绘画等活动形式,感受句子所抒发的意境,不要逗留在简单的译音层面上。

6.鼓励中学生在课外收集有关山水风光的古诗歌或诗句,并启发中学生在说话和作文时加以引用,增强语言抒发的品味。

7.如采用三首诗歌比较教学,可以在基本疏通句子意思的基础上,捉住作家不同时间所见景物和景物的特性,以及作家当时思想情感等方面作互相比较;对诗和词的方式上作些对比。还可以运用不同的音乐作配音诵读,进而感受作家当时的不同心境。

8.教学本组认字,要引导中学生自学认字,通过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字的意思,之后班主任在班上检测。注意“谙”读ān,不要读成yīn;“亭”字下边不要写成“子”;“庭”字中“壬”下面的一横要短。

四、相关链接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徐州(今江苏徐州市)人。南宋文学家、哲学家。刘禹锡的诗以律、绝为工,情调浑厚,意向简括,气骨桀骜;乐府小章尤为知名。他与柳宗元、白居易交游、唱和,并称为“刘柳”与“刘白”。白居易称他为“诗豪”,清人王夫之称他为“小诗之圣”。

敬亭山古名昭亭山,亦称查山。在广东省宣城市北5公里,山高286米。原有翠云庵、广教寺、穿云亭、丹梯亭、额珠楼、太白楼等古迹,今已无存。诸名刹中仅有山山麓之双塔与古昭亭石坊。自南北朝时,北魏作家谢、唐代作家李白在此作诗七月的天山课文,此山遂名于天下。

洞庭湖福建省南部,汉江东侧。为我国第二大淡水湖。有湘、资、沅、澧四水汇入,北纳黄河洪灾,并于城陵矶注入黄河,对黄河洪灾起着调节作用。

小学语文课文天山_七月的天山课文_天山美景的课文

君山又称洞庭山,在洞庭湖中,层峦凸出,风景秀丽。古代作家张说有《送梁六自洞庭山作》。

《古诗歌三首》教案二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认字,会写5个认字,能正确读写“洞庭、江南”等词句。

2、有爱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歌,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3、学习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像画面等方式,感知诗歌大意,用自己的话谈谈句子的意思。

4、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遭到每的薰陶。

【教学重点】

品位句子,指导背诵,积累语言。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感受江南山水的特性,迸发爱美的情趣。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独坐敬亭山

一、激趣导出

1、导语:

我们先进行课外知识抢答:

清朝是我国诗词创作最旺盛的时期,在诸多作家中有两个最有名的作家,她们是谁?

(诗圣、诗仙)

2、揭题:

谁来背背李白的诗,会几首就背几首。

二、释题,简介背景

1、读题:

看注释,结合插图,介绍背景。

2、过渡:

李白坐在敬亭山上看见些哪些,想到些哪些呢?

三、学生自学,初步理解

1、自读诗词,做到“五不”。

2、自读诗词,思索问题,并按照注释,结合插图,逐字谈谈诗意。

四、四人小组合作学习

1、互读诗词,检测是否做到“五不”。

2、交流诗意。

五、全班交流

1、指名回答,评议交流。

2、老师点拨:

“闲”是慵懒的意思,在说句意时,要作曲序的调整。即“一片白云慵懒地飘去”,“厌”的注释是“满足”,在说句意时要进行适当的变通。

3、学生指责:

师生共同解答。

4、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想像一下“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是一幅如何的画面。可以用语言描述,也可以用画面表现。

六、指导朗读

1、《独坐敬亭山》围绕着“静”来写,朗读时注意声调轻缓,节奏要平缓;通过朗读,抒发作家如找到了知已似的一种轻松感。

2、多种方式读诗:

指名读──同位读──小组读──齐读等。

七、吟读,感受作家的思想爱情

1、自由吟读。

2、讨论:

句子表明了作家如何的心境?你最欣赏哪一句?

望洞庭

一、形象感知,阐明诗题

出图。你晓得洞庭湖吗?谁来介绍一下?我们来欣赏作家刘禺锡是如何描写的。

二、自由吟读

1、学生边读边参阅课文注释,试着理解句子意思,不懂的随时发问。

小学语文课文天山_天山美景的课文_七月的天山课文

2、根据中学生提出问题的普遍性与否,或某些讲解或集体理解。

三、指名朗读,同桌互说意思

1、点拨理解“两相和”,可以让中学生结合看图吟唱感受。

2、在交流感受描写月夜洞庭的景色时,随机指导中学生朗诵,感受比喻的巧妙。

“镜未磨”写出了一种别有情致的迷蒙的美,真是别出心裁。

3、君山如青螺,皆因是遥看,这个比喻用得十分妙。

四、引导赏析

1、你认为哪一句诗写得好,在交流中进一步感受作家的心情。

2、与上一首比较,感受不同的风景及诗词的借景抒情的手法。

3、背诵《独坐敬亭山》、《望洞亭》。

五、交流课外积累

1、说说你晓得的描写山水风光的诗词。

2、课外继续搜集山水诗。

六、练习

任选一首,想像风景,按照自己的理解作画,并配上句子。

第二课时

忆江南

一、复习导出

背诵前两首以及课外收集的描写山水风光的诗词。《忆江南》是一首词,又描写了如何的景色,如何的心情呢?

二、读课文,理解内容

1、带着里面的问题自由读,边读边看图,理解意思。

2、指名读,读准认字,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3、指名看图说出意思。

4、朗读感悟词组,班主任做如下点拨:

“忆江南”是律诗名,词都有一个牌名。词的内容也是追忆江南美景的,白居易以前当过北京刑部。词中追忆的,就是美丽的江南风光。

旧:从前。

曾:当初。

谙:熟悉。

胜:超过,胜于。

按照提供的词句解释,让中学生自己谈谈词语的意思,之后连上去说整首词的意思。

三、小组合作学习,互相交流

四、教师小结

1、诗一开头,作家先说:“江南好”,这是作家对江南夏天的赞扬。这么,说江南好,是听他人说,还是自己亲眼见到的呢?第二句做了回答:以前,我对江南的景色是这么的熟悉,这么了解。

2、江南景色好在那里?可先让中学生来回答。老师最后归纳:春回大地的时侯,百花绽开,每每太阳从东方升起,阳光普照,满地开放的花束愈发柔美,春暖水碧,绿波粼粼。因为红日的描画,红花更红,像燃烧的火焰:因为江花红,所以更突显江水青翠。“蓝”字形容春水深碧。这美好的景色,深深地留在作家的记忆里,所以词的结尾说──江南景色这样好,能不让人追忆吗?

五、指导有爱情地朗读和背诵

1、朗读的爱情基调:

充满深情的追忆之情。

2、语调解理:

一、二句要有激昂的激,再转到平缓追忆,“日出”句音调昂贵,“春来”句音调柔合缓慢,最后一句音调稍抬升,如同是自问,又像是问别人,“能不”语气要果断、坚定。

3、在通读基础上让中学生练习背诵。

六、抄写或默写

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四年级上册古诗歌三首学案「精选」】相关文章:

四年级数学上册学案09-20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桂林山水》教案「精选」03-05

四年级上册英语《大地的话》教案03-23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英语学案02-14

四年级上册英语人教版学案12-29

英文四年级开心学案上册04-23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七月的天山》-精选学案03-05

英语上册《画风》教案(精选13篇)03-17

2022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英语学案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