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匆匆知识网!

匆匆知识网

当前位置: > 作文 > 初中作文 > 初一作文

初一作文

混凝土泵送施工技术规程.docx

2025-04-26 18:01:09初一作文
3混凝土泵送施工方案设计45.2混凝土泵送设备安装101.0.2本规程适用于建筑工程、市政工程的混凝土泵送施工,本规程不适用于轻骨料混凝土的泵送施工。3混凝土泵送施工方案设计5.2混凝土泵送设备安装6.1.3泵送浇筑应预先采取措施避免造成模板内钢筋、预埋件及其定位件移动。

目次

1总则1

2术语和符号2

2.1术语2

2.2符号2

3混凝土泵送施工方案设计4

3.1通常规定4

3.2混凝土可泵性剖析4

3.3混凝土泵的选装5

3.4混凝土运输车的选装7

3.5混凝土输送管的选装8

3.6面料设备的选装8

4泵送混凝土的运输9

4.1通常规定9

4.2泵送混凝土的运输9

5混凝土的泵送10

5.1通常规定10

5.2混凝土泵送设备安装10

5.3混凝土的泵送11

6泵送混凝土的浇筑13

6.1通常规定13

6.2混凝土的浇筑13

7施工安全与环境保护14

7.1通常规定14

7.2安全规定14

7.3环境保护15

8泵送混凝土质量控制16

附表A混凝土输送管换算17

附表B混凝土泵送阻力估算18

本规程用词说明19

引用标准名录20

附:条文说明21

2.

2.

te4

3.4

3.

3.Pump5

3.

3.

3.

4.9

4.

5.10

5.

5.

ing13

6.13

6.

7.14

7.4

7.on15

ion18

9

s20

:ons21

1总则

1.0.1为增强混凝土泵送施工质量,推动混凝土泵送技术的发展,制订本规程。

1.0.2本规程适用于建筑工程、市政工程的混凝土泵送施工,本规程不适用于轻级配混凝土的泵送施工。

1.0.3混凝土泵送施工应编制施工方案,前项工序初验合格方可进行混凝土泵送施工。

1.0.4混凝土泵送施工除应符合本规程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和符号

2.1术语

2.1.1泵送混凝土

可通过泵压作用沿输送管线强制流动到目的地并进行浇筑的混凝土。

2.1.2混凝土可泵性

表示混凝土在泵压下沿输送管线流动的难易程度以及稳定程度的特点。

2.1.3混凝土面料设备

可将臂架伸展覆盖一定区域范围对混凝土进行面料浇筑的装置或设备。

2.2符号

K?——粘着系数;K?——速度系数;

L——混凝土泵送管道系统的累计水平换算距离;L?——混凝土搅拌运输车往返距离;

Lmax——混凝土泵最大水平输送距离;N?——混凝土搅拌运输车台数;

N?——混凝土泵台数;

Pe——混凝土泵额定工作压力;

P——混凝土泵送系统附件及泵体内部压力损失;Pmax——混凝土泵送的最大阻力;

PH——混凝土在水平输送管内流动每米形成的压力损失;Q——混凝土浇筑容积量;

Q?——每台混凝土泵的实际平均输出量;

Qmax-—每台混凝土泵的最大输出量;r——混凝土输送管直径;

S?——混凝土搅拌运输车平均行车速率;S?———混凝土持力层;

丝——混凝土泵分配阀切换时间与活塞推压混凝土时间

之比;

T?——混凝土泵送计划施工作业时间;

T?——每台混凝土搅拌运输车总计停息时间;V?——每台混凝土搅拌运输车容量;

V?——混凝土拌和物在输送管内的平均流速;α——混凝土输送管倾斜角;

a?——-支墩条件系数;

a?——径向压力与轴向压力之比;β——混凝土输送管弯管张角;

η—作业效率;

n——搅拌运输车容量折减系数。

3混凝土泵送施工方案设计

3.1通常规定

3.1.1混凝土泵送施工方案应按照混凝土工程特性、浇筑工程量、拌合物特点以及浇筑进度等诱因设计和确定。

3.1.2混凝土泵送施工方案应包括下述内容:

1编制根据;

2工程概况;

3施工技术条件剖析;

4混凝土运输方案;

5混凝土输送方案;

6混凝土浇筑方案;

7施工技术举措;

8施工安全举措;

9环境保护技术举措;

10施工组织。

混凝土泵送规范_混凝土泵送施工技术规程_规程混凝土施工泵送技术要求

3.1.3当多台混凝土泵同时泵送或与其他输送方式组合输送混凝土时,应依据各自的输送能力,规定浇筑区域和浇筑次序。

3.2混凝土可泵性剖析

3.2.1在混凝土泵送方案设计阶段,应按照施工技术要求、原材料特点、混凝土配合比、混凝土拌制工艺、混凝土运输和输送方案等技术条件剖析混凝土的可泵性。

3.2.2混凝土的级配骨料、水胶比、砂率、最小胶凝材料药量等技术指标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中有关泵送混凝土的要求。

3.2.3不同入泵挠度或扩充度的混凝土,其泵送高度宜符合

表3.2.3的规定。

表3.2.3混凝土入泵挠度与泵送高度关系表

最大泵送高度(m)

50

100

200

400

400以上

入泵泊松比(mm)

100~140

150~180

190~220

230~260

入泵扩充度(mm)

450~590

600~740

3.2.4泵送混凝土宜采用预拌混凝土。当须要在现场搅拌混凝土时,宜采用具有手动计量装置的集中搅拌方法混凝土泵送施工技术规程,不得采用人工搅拌的混凝土进行泵送。

3.2.5混凝土供应方应有严格的质量保障体系,供应能力应符合连续泵送的要求。混凝土的性能除应符合设计要求外,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预拌混凝土》GB/的有关规定。

3.2.6泵送混凝土搅拌的最短时间,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预拌混凝土》GB/的有关规定。当混凝土硬度等级低于C60时,泵送混凝土的搅拌时间应比普通混凝土延长20s~30s。

3.2.7拌制硬度等级低于C60的泵送混凝土时,应依据现场具体情况降低碱度和经时挠度损失的测量频度,并做好相应记录。

3.3混凝土泵的选装

3.3.1应按照混凝土输送管道系统布置方案及浇筑工程量、浇筑进度以及混凝土持力层、设备状况等施工技术条件,确定混凝土泵的选型。

3.3.2混凝土泵的实际平均输出量可依照混凝土泵的最大输出量、配管情况和作业效率,按下式估算:

Q?=ηa?Qmax(3.3.2)

式中:Q?——每台混凝土泵的实际平均输出量(m3/h);

Qmx——每台混凝土泵的最大输出量(m3/h);

a?——配管条件系数,可取0.8~0.9;

η—作业效率。按照混凝土搅拌运输车向混凝土泵供料

的间断时间、拆装混凝土输送管和面料停息等情况;可取0.5~0.7。

3.3.3混凝土泵的配备数目可依照混凝土浇筑容积量、单机的实际平均输出量和计划施工作业时间,按下式估算:

(3.3.3)式中:N?-——混凝土泵的台数,按估算结果取整,小数点之后

的部份应进位;

Q——混凝土浇筑容积量(m3);

Q?——每台混凝土泵的实际平均输出量(m3/h);To—混凝土泵送计划施工作业时间(h)。

3.3.4混凝土泵的额定工作压力应小于按下式估算的混凝土最

大泵送阻力:

(3.3.4)

式中:Pmux——混凝土最大泵送阻力(MPa);

L——-各种布置状态下混凝土输送管道系统的累计水平

换算距离,可按本规程附表A表A.0.1换算累加确定(m);

PH——混凝土在水平输送管内流动每米形成的压力损失,可按本规程附表B公式(B.0.2-1)估算(Pa/m);

P——混凝土泵送系统附件及泵体内部压力损失,当缺少详尽资料时,可按本规程附表B表B.0.1取值累加估算(MPa)。

3.3.5混凝土泵的最大水平输送距离,可按下述方式之一确定:

1由试验确定;

2按照混凝土泵的最大出口压力、配管情况、混凝土性能指标和输出量,按下式估算:

(3.3.5)

式中:Lmax——混凝土泵最大水平输送距离(m);Pe——混凝土泵额定工作压力(MPa);

P——混凝土泵送系统附件及泵体内部压力损失(MPa);

PH——混凝土在水平输送管内流动每米形成的压力损失(Pa/m);

3依照产品的性能表(曲线)确定。

3.3.6混凝土泵不宜采用接力输送的形式。当必须采用接力泵输送混凝土时,接力泵的设置位置应使上、下泵的输送能力匹配。对设置接力泵的结构部位应进行承载力验算,必要时应采取加固举措。

3.3.7混凝土泵集料斗应设置网筛。

3.+混凝土运输车的选装

3.4.1泵送混凝土宜采用搅拌运输车运输,运输车性能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混凝土搅拌运输车》GB/的有关规定。

3.4.2当混凝土泵连续作业时,每台混凝土泵所需配备的混凝土搅拌运输车数目,可按下式估算:

(3.4.2)

式中:N?——混凝土搅拌运输车台数,按估算结果取整数,小数点之后的部份应进位;

Q?—每台混凝土泵的实际平均输出量,按本规程公式(3.3.2)估算(m3/h);

V?——每台混凝土搅拌运输车容量(m3);

n—搅拌运输车容量折减系数,可取0.90~0.95;

S?——混凝土搅拌运输车平均行车速率(km/h);

L?——混凝土搅拌运输车往返距离(km);

T?——每台混凝土搅拌运输车总计停息时间(min)。

3.5混凝土输送管的选装

3.5.1混凝土输送管应按照工程特性、施工场地条件、混凝土浇筑方案等进行合理选型和布置。输送管布置宜平直,宜减轻管线弯管药量。

3.5.2混凝土输送管尺寸应按照粗级配最大粒径、混凝土输出量和输送距离以及拌和物性能等进行选择混凝土泵送施工技术规程,宜符合表3.5.2规定,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无缝铁管规格、外形、重量及容许误差》GB/的有关规定。

表3.5.2混凝土输送管最小外径要求

粗级配最大粒径(mm)

输送管最小管径(mm)

25

125

40

150

3.5.3混凝土输送管硬度应满足泵送要求,不得有开裂、孔洞、凹凸损伤和弯折等缺陷。应按照最大泵送压力估算出最小壁厚值。

3.5.4管接头应具有足够硬度,并能快速装拆,其密封结构应严密可靠。

3.6面料设备的选装

3.6.1面料设备的选型与布置应按照浇筑混凝土的平面规格、配管、布料直径等要求确定,并应与混凝土输送泵相匹配。

3.6.2面料设备的输送管最小外径应符合本规程表3.5.2的规定。

3.6.3面料设备的作业直径宜覆盖整个混凝土浇筑范围。

4泵送混凝土的运输

4.1通常规定

4.1.1泵送混凝土的供应,应按照技术要求、施工进度、运输条件以及混凝土浇筑量等诱因编制供应方案。混凝土的供应过程应强化通讯联络、调度,确保连续均衡供料。

4.1.2混凝土在运输、输送和浇筑过程中,不得加盐。

4.2泵送混凝土的运输

4.2.1混凝土搅拌运输车的施工现场行驶公路,应符合下述规定:

1宜设置环型车道,并应满足重车行驶要求;

2汽车出入口处,宜设交通安全指挥人员;

3夜里施工时,现场交通出入口和运输公路上应有良好照明,危险区域应设安全标志。

4.2.2混凝土搅拌运输车装料前,应排净拌筒内积水。

4.2.3泵送混凝土的运输延续时间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预拌混凝土》GB/的有关规定。

4.2.4混凝土搅拌运输车向混凝土泵卸料时,应符合下述规定:

1为了使混凝土拌和均匀,卸料前应高速旋转拌筒;

2应配合泵送过程均匀反向旋转拌筒向集料斗内卸料;集料斗内的混凝土应满足最小集料量的要求;

3搅拌运输车中断卸料阶段,应保持拌筒低速转动;

混凝土泵送规范_混凝土泵送施工技术规程_规程混凝土施工泵送技术要求

4泵送混凝土卸料作业应由具备相应能力的专职人员操作。

10

5混凝土的泵送

5.1通常规定

5.1.1混凝土泵送施工现场,应配备通讯联络设备,并应设专门的指挥和组织施工的调度人员。

5.1.2当多台混凝土泵同时泵送或与其他输送方式组合输送混凝土时,应分工明晰、互相配合、统一指挥。

5.1.3酷热季节或冬期施工时,应采取专门技术举措。冬期施工尚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规程》JGJ/T104的有关规定。

5.1.4混凝土泵的操作应严格依照使用说明书和操作规程进行。

5.1.5混凝土泵送宜连续进行。混凝土运输、输送、浇筑及间歇的全部时间不应超过国家现行标准的有关规定;如超过规定时间时,应临时设置施工缝,继续浇筑混凝土,并应按施工缝要求处理。

5.2混凝土泵送设备安装

5.2.1混凝土泵安装场地应平整坚实、道路畅通、接近排水设施、便于管井。

5.2.2同一管道宜采用相同内径的输送管,除终端出口处外,不得采用胶管。

5.2.3垂直向下支墩时,地面水平管折算厚度不宜大于垂直管宽度的1/5,且不宜大于15m;垂直泵送高度超过100m时,混凝土泵机出料口处应设置截至阀。

5.2.4倾斜或垂直向上泵送施工时,且高差小于20m时,应在倾斜或垂直管上端设置弯头或水平管,弯头和水平管折算宽度不宜大于1.5倍高差。

11

5.2.5混凝土输送管的固定应可靠稳定。用于水平输送的管道应采用支架固定;用于垂直输送的管道支架应与结构牢靠联接。支架不得支承在脚手架上,并应符合下述规定:

1水平管的固定支撑宜具有一定离地高度;2.每根垂直管应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固定点;

3如现场条件受限,可另搭设专用支承架;

4垂直管上端的弯头不应作为支承点使用,宜设钢支撑承受垂直管重量;

5应严格按要求安装插口密封圈,管线接头处不得离析。

5.2.6自动面料设备不得支承在脚手架上,也不得直接支承在钢筋上,宜设置钢支撑将其架空。

5.3混凝土的泵送

5.3.1泵送混凝土时,混凝土泵的支腿应伸开调平并插好安全销,支腿支撑应牢靠。

5.3.2混凝土泵与输送管连通后,应对其进行全面检测。混凝土泵送前应进行空载试运转。

5.3.3混凝土泵送施工前应检测混凝土送料单,核实配合比,检测泊松比,必要时还应测定混凝土扩充度,在确认无误后方可进行混凝土泵送。

5.3.4泵送混凝土的入泵挠度不宜大于100mm,对硬度等级超过C60的泵送混凝土,其入泵挠度不宜大于180mm。

5.3.5混凝土泵启动后,应先泵送适量清水以湿润混凝土泵的料斗、活塞及输送管的内壁等直接与混凝土接触部位。泵送完毕后,应消除泵内积水。

5.3.6经泵送清水检测,确认混凝土泵和输送管中无异物后,应选用下述浆液中的一种润滑混凝土泵和输送管内壁:

1水泥净浆;

21:2水泥沙浆;

3与混凝土内除粗级配外的其他成份相同配合比的水泥

12

灰浆。

润滑用涂料泵出后应妥善回收,不得作为结构混凝土使用。5.3.7开始泵送时,混凝土泵应处于匀速平缓运行并随时可反泵的状态。泵送速率应先慢后快,逐渐加速。同时,应观察混凝土泵的压力和各系统的工作情况,待各系统运转正常后,方可以正常速率进行泵送。

5.3.8泵送混凝土时,应保证水箱或活塞清洗室中水量充足。

5.3.9在混凝土泵送过程中,如需加接输送管,应预先对新接管路内壁进行湿润。

5.3.10当混凝土泵出现压力下降且不稳定、油温下降、输送管显著震动等现象而泵送困难时,不得强行泵送,并应立刻查明缘由,采取举措排除故障。

5.3.11当输送管堵塞时,应及时拆除管线,排除堵塞物。拆除的管线重新安装前应湿润。

5.3.12当混凝土供应不及时,宜采取间歇泵送形式,放慢泵送速率。间歇泵送可采用每隔4min~5min进行两个行程反泵,再进行两个行程正泵的泵送形式。

5.3.13向上泵送混凝土时,应采取举措排除管内空气。

5.3.14泵送完毕时,应及时将混凝土泵和输送管清洗干净。

13

6泵送混凝土的浇筑

6.1通常规定

6.1.1泵送混凝土的浇筑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初验规范》的有关规定。

6.1.2应有效控制混凝土的均匀性和密实性,混凝土应连续浇筑使其成为连续的整体。

6.1.3泵送浇筑应预先采取举措防止引起模板内钢筋、预埋件及其定位件联通。

6.2混凝土的浇筑

6.2.1混凝土的浇筑次序,应符合下述规定:

1当采用输送管输送混凝土时,宜由远而近浇筑;

2同一区域的混凝土,应按先竖向结构后水平结构的次序分层连续浇筑。

6.2.2混凝土的面料方式,应符合下述规定:

1混凝土输送管末端出料口宜接近浇筑位置。浇筑竖向结构混凝土,面料设备的出口离模板内侧面不应大于50mm。应采取缓解混凝土下料冲击的举措,保证混凝土不发生漏浆。

2浇筑水平结构混凝土,不应在同一处连续面料,应水平联通分散面料。

14

7施工安全与环境保护

7.1通常规定

7.1.1混凝土泵送施工应符合国家安全与环境保护方面的有关规定。

7.1.2混凝土输送泵及布匹设备在转移、安装固定、使用时的安全要求,应符合产品安装使用说明书及相关标准的规定。

7.2安全规定

7.2.1用于泵送混凝土的模板及其支承件的设计,应考虑混凝土泵送浇筑施工所形成的附加斥力,并按实际工况对模板及其支撑件进行硬度、刚度、稳定性验算。浇筑过程中应对模板和支架进行观察和维护,发觉异常情况应及时进行处理。

7.2.2对安装于垂直管上端钢支撑、布料设备及接力泵的结构部位应进行承载力验算,必要时应采取加固举措。面料设备尚应验算其使用状态的抗沉没稳定性。

7.2.3在有人员通过之处的高压管段、距混凝土泵出口较近的弯头,宜设置安全防护设施。

7.2.4当输送管发生堵塞而需拆卸管夹时,应先对堵塞部位混凝土进行卸压,混凝土彻底卸压后方可进行拆卸。为避免混凝土忽然喷射伤人,拆卸人员不应直接面对输送管管夹进行拆卸。

7.2.5排除堵塞后重新泵送或清洗混凝土泵时,末端输送管的出口应固定,并应朝向安全方向。

7.2.6应定期检测输送管线和面料管线的锈蚀情况,弯管部位应重点检测,对锈蚀较大、不符合使用要求的管线应及时更换。

7.2.7在面料设备的作业范围内,不得有高压线或影响作业的障碍物。面料设备与塔机和升降机械设备不得在同一范围内作

15

业,施工过程中应进行监护。

7.2.8应控制面料设备出料口位置,防止超出施工区域,必要时应采取安全防护设施,避免出料口混凝土倒塌。

7.2.9面料设备在出现暴雨、风力小于6级等恶劣天气时,不得作业。

7.3环境保护

7.3.1施工现场的混凝土运输通道,或现场拌制混凝土区域,宜采取有效的扬尘控制举措。

7.3.2设备油液不能直接泄露在地面上,应使用容器搜集并妥善处理。

7.3.3废旧油品、更换的油液过滤器滤芯等废物应集中清除,不得随地遗弃。

7.3.4设备废弃的电瓶、塑料制品、轮胎等对环境有害的零部件,应分类回收,根据相关规定处理。

7.3.5设备在市民区施工作业时,应采取降噪举措。搅拌、泵送、振捣等作业的容许噪音,昼间为70dB(A声压),夜晚为55dB(A声压)。

7.3.6输送管的清洗,应采用有利于节水节能、减少排污量的清洗方式。

7.3.7泵送和清洗过程中形成的废弃混凝土或清洗残余物,应按预先确定的处理方式和场所,及时进行妥善处理,并不得将其用于未浇筑的结构部位中。

16

8泵送混凝土质量控制

8.0.1应构建质量控制保证体系,拟定保证质量的技术举措。

8.0.2泵送混凝土的原材料及其存储、计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预拌混凝土》GB/的有关规定,原材料的储备量应满足泵送要求。

8.0.3泵送混凝土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初验规范》和《预拌混凝土》GB/的有关规定。

8.0.4泵送混凝土的质量控制除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预拌混凝土》GB/的相关规定外,尚应符合下述规定:

1泵送混凝土的可泵性试验,可按现行国家标准《普通混凝土拌和物性能试验方式标准》GB/有关压力泌水试验的方式进行测量,10s时的相对压力泌水率不宜小于40%。

2混凝土入泵时的挠度及其容许误差,应符合表8.0.4的规定。

3混凝土硬度的检验评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硬度检验评定标准》GB/的规定。

表8.0.4混凝土持力层容许误差

泊松比(mm)

挠度容许误差(mm)

100~160

±20

160

士30

8.0.5出泵混凝土的质量检测,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初验规范》的有关规定进行。用作评定结构或预制构件混凝土硬度质量的试件,应在浇筑地点采样、制作,且混凝土的采样、试件制做、养护和试验均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硬度检验评定标准》GB/的规定。

17

附表A混凝土输送管换算

A.0.1混凝土输送管的泵送阻力宜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