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怀宝藏
人类对于世界认知的加深,同时也扩大了已知的边界,从而更加认识到自己的无知。
世上许多重要转折都发生在意料之外,昭示着人类并不具有完全主宰或驾驭世界的能力,且时刻身处于时空的局限之中。在这样的情境下,人类却也不是简单地受制于外部世界,依旧相对自由地创造着灿烂的文明成果。
世界深广,埋藏了太多人类未碰触到的宝藏,涵括了太多人类穷尽一生都无法到达的地方。这使得人对太多的命题虽知其存在,却只得驻足远观,望洋兴叹。人类对于世界认知的加深,同时也扩大了已知的边界,从而更加认识到自己的无知。
除去外部世界于人类生命活动的局限,人们也时常将自己置于自我既定思维模式的牢笼中,以自我的心理预设期待事件的发展。这样的预测显然更不可能真正做到严谨全面,最后的结局出人意料,也在情理 之中。
诚然,意外是未知的,是不可控的,是经验的例外,然而同时也是灵感和突破的重要来源。当既往的经验不可用时,面对无从预知的未来,面对从未有之变局,人类的无知被放大到了极致之时,人们才会真正重新审视过往的一切已知,突破头脑中的思维窠臼,在纷繁芜杂中找到一条新路。在何处可有所作为,于何处可进行开拓,于何处可力挽狂澜······这样的思考让人类重拾前行的手杖,再次劈波斩浪。因此人应对时代命运转折的过程,本质上就是在认识探索事件,不断更改已知,勇敢面对未知的阻碍中前行,寻找安身立命的价值的过程。
在此进程中,人类的创造力和洞察力,在改造和再认识世界的过程中得到提升。人类自会学习与局限共处,主动地提升认知层次,拓宽已有的知识库,将创新注入不断涌现的知识空瓶,文明的果实就这样生生不息。
即便退一步说,人类改造世界的力量原本无法与恒久的自然力产生影响,但人会用不间断的传承和自身的强大意志,冲破障碍和迷雾。那 342种百折不挠的信念和坚定的意志,比那些似乎是无敌的自然力量有更强大的威力。面对意外对现实的冲击,意志坚毅的品性使得人类文明具有一种持续的、顽强的活力。
若我们明了人类认知的范围永恒地被限定在暗界之外,依然能心怀赤诚,无畏地改变我们所能改变的,把意外都当作另一种未料想到的可能性接受,那么我们更可以在狭隘的现实的基础上建立文明的高塔,眺望更深邃的宇宙和未来。这也就是说,环境给了人限制,但人依旧能在处处受限下寻找机遇,生存并发展。
寻觅意义生活中许多意料之外的转折,总让人对事物的发展产生一种深切的无力感。而在自身的成长过程中,我们又会失望地发现,这样一种无力感,有着极强的不可避免性,这就更使我们察觉自己陷于极大的不自由中。
不可否认,世界本身就有其复杂性,在我们尝试窥探世界的全貌时,天然设置了障碍。从古至今,我们长期处于探索世界的过程之中。随着探索的深入,我们越发感知到世界的不可知性,或者说不可知外的不可 知性。
除了世界本身太过浩瀚,我们自身也是我们知觉不自由的重要因素。每个人都无法摆脱个体经验加之于自身的局限,性别是局限,民族、社会身份是局限,甚至所获取的知识也在一定程度上局限了我们的自由。至此,人与世界之间的互动产生了一种可笑的荒谬感。加缪说,人和世界都不是荒谬的。荒谬仅存在于人和世界的交往过程中。更为常见的是,人主观上意欲作用于事物发展的过程,从结果与期待的契合程度之中获得一种掌控的满足感。这本来就是荒谬的-既然世界对人来说是不尽可知的,人又处于外界与自身加之于自我的局限之中,仅参与作用于部分进程之上的努力,如何使得一切朝我们期待的方向发展?
在弄明白人究竟在何处有所作为后,讨论人之于事物发展的进程是否真正可以有所作为,才有意义。
人自身具有其他物种难以匹敌的创造力。这种创造力使得人能在极端受限的条件下,书写绵延几千年的历史文明。梁衡说,之于那些逆境之中有所建树的人,他们理想之中存在一个世界,而现实偏偏给他们另一个世界。在这两个世界的徘徊挣扎之中,他们获得了超乎两个世界之上的世界-在部分对现实的妥协之上,保留了理想的相对自由。
这也就是说,环境给了人限制,但人依旧能在处处受限下寻找机遇、生存并发展。好比说,我们无法预料春节的回乡之路会被病毒阻断,但我们仍有到站下车、支援当地抗疫的果敢和勇气,抑或是留在所工作的城市,配合抗疫工作安排的市民精神;我们没有办法预测病毒的到来,但我们仍有寻找基因序列,快速匹配、确认、应对的专业能力,以及一系列与之相匹配的隔离措施,来阻断病毒的进一步传播。这是人被动的、对转折的回应,却也是客观受限下的无限自由。
更重要的是,人自身拥有不懈探索的勇气与意志。“知其不可为而为之”不是一种一意孤行的挣扎,而是承认客观不自由之上的自我救赎。悠悠苍天之下,孔子周游列国之间,累累若丧家之犬,但没有人能否定其内心的坚定、平静与自由。其于“尽人事,听天命”的践行,使其得到心灵的安慰与精神上的超越。
加缪在他的论述中提到,对于我们这个荒谬的世界,所能做的只是:不顾过去与未来,承认当下的全部意义。这个以荒谬为信仰的人,从始至终没有否定“有所作为”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