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争也君子
争辩是否值得并不在于是否成功、是否浪费时间,而在于这争辩是否有时代意义。
真理刚贴出广告叫作:不许怀疑-顾城
读罢这两句诗,也许你会忍俊不禁,为什么呢?这是因为你明白,真理,是永远经得起人们质疑的。那些上帝的宠儿便是在按部就班不许怀疑的生活中,与历史、与权威争辩,从而发现了真理。
可以说,人类社会的进步,大师巨匠的杰作,无一不是在争辩中成就的。挪威剧作家易卜生有部经典作品《玩偶之家》,主人公娜拉在变故后意识到这个家庭的真面目以及自己所扮演的“玩偶角色”,于是在对丈夫说完“我是一个人,和你一样的一个人”后毅然选择离开。1879年娜拉“离家出走时的摔门声”惊动了整个欧洲,亦在后来惊醒了“五四”之后积极探索中国命运和出路的知识分子们。可就在所有人高呼“娜拉万岁”的时候,有一个人站了出来,他发出旷世之问:娜拉走后怎样?当得出的结论是“回来”或“饿死”的时候,众人才明白,只有妇女经济独立才有可能成就娜拉。那个唤醒沉睡在幻梦中的人们的人,就是鲁迅。我想,当鲁迅先生与易卜生的思想碰撞,并质疑众人的欢呼时,鲁迅先生心中想的绝不是“我永远没法改变那群群体失智的人们”,而应是
“我是有理的,我的争辩有意义”!
由此可见,争辩是否值得并不在于是否成功、是否浪费时间,而在于这争辩是否有时代意义。乔治·奥威尔的《1984》与赫胥黎的《美丽新世界》是对未来世界的争辩,虽然这争辩似乎被波兹曼以“娱乐至死”一锤定音,可谁又忘却得了奥威尔的那句“我爱老大哥”?春秋时代百家争鸣,是一场文化之争,任谁都无法说服谁,无人能改变另一人的想法,可我们仍说这是极有意义的-正是这种“君子无所争,其争也君子”的态度成就了如今我们所看到的缤纷的中华文化。
生命的意义在于赋予生命意义的过程,争辩何尝不是如此?波德莱尔道:一个浪荡子决不能是一个庸俗之人。当今世界会有多少因为自觉无力发声而放弃争辩的人呢?我不得而知,但那句通俗易懂的谚语“我做什么未必成什么,但我什么也没做,于是什么也没成”深深印刻在我心中。八街九陌的世界何其之大,我争辩了,失败了,总好过我不去争一相比于做错,更不堪的,是无作为。争辩,是一个人思想、观点、立场的展现,于是得出结论:一个人在听到不同于自己的观点后思考并表达的过程,就是争辩的意义之所在。于是我享受争辩的过程:当所有人抬头仰望月亮,我提出“文青是否也该将满地六便士作为上层建筑的经济基础”?当唱响“前进”的高歌,我思考“一个民族对历史的回望是否也该是极为重要的”?当有志青年立志成为社会机器有用的螺丝钉,我自问“丰盈内心,做一支有思想的芦苇是否与之冲突”?·····于是在无止境的争辩中明白:与人争,与己争,受益无穷。
我同时也很清楚并不是所有的发声都配称为“争辩”:一个只会一味说“你错了”的人不是在争辩,而是在试图实现以自我为中心的暴政;一个不经任何思考,只问“为什么”的人不是在争辩,也不配称为学术严谨的质疑,这种行为只能被冠名为无知;一个只想着为自身利益而发声的人亦不是在争辩,他不过是经过精心打扮甚至伪装的精致利己主义者······明白何为真正的“争辩”,便不会认为争辩无用。
都说“多说多错,少说少错,不说不错”,可你会因此不去争辩了吗?我不敢妄加断论,但至少,我会骄傲地说:我会去做。正如我如此努力地反驳那些旨在让人“放弃争辩”的人,试图用我并不太严谨且有些稚嫩的文字将我的所思所想说与君听君子无所争,其争也君子。
- 上一篇: 别让文化之“丧”酿成青年之殇
- 下一篇: 能力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