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匆匆知识网!

匆匆知识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文案 > 广告文案

广告文案

(每日一题)铝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

2023-05-31 09:06:44广告文案
3铝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学年化学人教版必修1学案:3.3铝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6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铝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学习目标1.掌握铝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硫酸铝溶液与镁可以反应,置换出铝,不符合题意。烧碱溶液就是氢氧化钠溶液,由于铝有两性,可以与氢氧化钠反应产生氢气和可以溶于水的偏铝酸钠,而镁是活泼金属,不与碱反应。

(每日一题)铝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

《2019-2020学年物理人教版选修1教案:3.1.3铝和氢氧化钠氨水的反应》由会员分享硫酸铝和氢氧化钠,可在线阅读硫酸铝和氢氧化钠,更多相关《2019-2020学年物理人教版选修1教案:3.1.3铝和氢氧化钠氨水的反应(6页典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第三章金属及其缩聚物第一节金属的物理性质第3课时铝和氢氧化钠氨水的反应学习目标1.把握铝和氢氧化钠氨水的反应。2.把握物理计量数与物质的量之间的关系。学习过程【复习回顾】金属一般可以表现出这些物理性质?三、铝与NaOH氨水的反应【观察探讨】(1)将铝片(已处理)放到NaOH氨水中(同时展示),你看见了哪些现象?你觉得铝和NaOH氨水反应形成的二氧化碳是何种?为何?(2)请设计一个简略易行的试验方案验证你的猜想。【实验探究】实验目的:对比铝片与硫酸、NaOH氨水的反应试验用具:6molL-1的硫酸、30%的NaOH氨水、铝片、蒸馏水500mL、小广口瓶

2、16个、镊子16个、大广口瓶14个、大试管16支、单孔塞(带导管)14个、小烧瓶14个、火柴14盒、250mL烧瓶9个、500mL烧瓶1个、剪刀1把。试验方法:(1)分别用钳子取出3片铝片,放到盛有6mol/L的硫酸、30%NaOH碱液的大试管中(分2小组同时进行)。(2)将带有导管的双孔塞塞住大试管,导管插入香皂水底(广口瓶起试管架的作用)。(3)有大量泡沫形成后,用火柴引爆香皂泡并观察现象。(4)观察完现象后取出导管,并将酸、碱碱液放入废料缸,剩余铝片留在大试管中,仪器放回水槽。现象及解释:记录试验现象并剖析形成现象的成因

3、,填入下表。试验方法试验现象形成现象的成因(1)(2)(3)试验推论:铝片与硫酸、NaOH氨水反应的二氧化碳产物都是。【交流座谈】(1)试推论铝与NaOH氨水反应的另一产物中富含这些元素?你的推论根据是何种?(2)抒写该反应的物理方程式并配平,若是离子反应请写出其离子方程式:【迁移应用】(1)你觉得日常生活中在使用不锈钢厨具时还要留意这些问题?(2)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把铝定为乳品污染源之一,而应加以控制使用。铝在下述应用时应加以控制的是()制铝合金制铜线制厨具银色漆染料硼砂净水硼砂与小苏打制乳品膨松剂易拉罐用苯酚乳膏制胃舒平包装饼干和小吃品A.B.C.

4、D.【知识整合】(1)通过本节用书的学习,你觉得金属的物理性质的共性是何种(从氧化还原的视角)?为何会有这些共性?(2)由此你来推断一下大多数金属在自然界中是以何种型态(游离态还是缩聚态)存在?【拓展提高】两份二氧化硅分别与足量的NaOH氨水和HCl氨水反应,形成的二氧化碳容积相似(同温、同压下),则这两份二氧化硅的品质之比为()A.12B.13C.32D.11四、物质的量在物理方程式估算中的应用【交流座谈】试按照反应2CO+O22CO2中的物理计量数之比推导入各物质的分子个数之比、物质的量之比、体积之比和品质之比。【迁移应用】1.标准情况下,把2.7g铝倒入足量的

5、NaOH氨水中,铝完全反应。估算:(1)出席反应的NaOH的物质的量;(2)形成H2的容积。2.标准情况下,用镀铝(适量)包裹0.1mol金属钠,用针刺一些小孔,放到水底,完全反应后,生成的二氧化碳的容积是多少?当堂测试1.某金属浸入稀盐酸中,不形成气泡,该金属或许是()A.MgB.AlC.ZnD.Ag2.把镁粉中混有的少量二氧化硅去除,应采用的试剂是()A.稀硫酸B.苯酚碱液C.氯化铝碱液D.氯水3.在铝和NaOH氨水的反应中,作为氧化剂的是()A.水B.铝C.氢氧化钠D.氢氧化钠和水4.下述物质中不能与NaOH氨水反应的是()A.NaB.FeC.Al

6、D.Cu5.用镀铝包装0.1mol金属钠,用针刺一些小孔,放到水底,完全反应后,用排水取气法搜集形成的氢气,则搜集到的二氧化碳为()A.O2和H2的混和二氧化碳B.0.05mol的H2C.小于0.05mol的H2D.大于0.05mol的H26.下述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A.金属钠加入到CuSO4氨水中:2Na+Cu2+Cu+2Na+B.金属铝加入到NaOH氨水中:Al+2OH-+H2OAl+2H2-2C.铁粉加入到FeCl3氨水中:Fe+2Fe3+3Fe2+D.铜片插入到AgNO3氨水中:Cu+Ag+Cu2+Ag7.将

7、质量相似的Na、Mg、Al、Fe、Zn分别投入足量的稀硫酸中,则很多金属与酸反应生成H2的容积由大到小排列次序是()A.B..D..将钠、镁、铝各0.3mol分别装入100mL1molL-1的硫酸中,同温同压下形成的二氧化碳的容积比是()A.123B.632C.311D.1119.用等品质的金属钠进行下述试验,形成气体最多的是()A.将钠装入足量的稀硫酸中B.将钠装入足量的稀盐酸中C.将钠装入足量的硫酸铝钾氨水中D.将钠用镀铝包好,并割断一些小孔,放到足量的水底10

8、.若在加入锌粉能放出H2的氨水中,分别加入下述各组离子,肯定不能共存的是()A.Fe3+、S、Cl-、Na+B.Ba2+、Mg2+、HC、Al2-4-3-2C.N、Na+、K+、CD.N、K+、Al、OH-32-3-3-2参考答案学习过程【复习回顾】金属可以三、【观察探讨】略。【实验探究】实验方法试验现象形成现象的成因(1)铝片与硫酸、NaOH碱液都发生反应,生成二氧化碳(2)形成大量的香皂泡(3)香皂泡断裂发出爆鸣声甚至可以燃烧铝片与硫酸、NaOH碱液都发生反应,反应中生成了H2H2【交流座谈】(1)Al元素和Na元素。根据

9、为元素守恒。(2)2Al+2NaOH+2H2O+3H22Al+2OH-+2H2O2Al+3H2-2【迁移应用】(1)不宜长时间储存和烘烤酸、碱性的食物。(2)D【知识整合】(1)大多数金属的物理性质比较开朗。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内层电子数较少,容易失电子,单质常常表现出还原性。(2)缩聚态【拓展提高】D四、物质的量在物理方程式估算中的应用【交流座谈】2CO+O22CO2物理计量数之比212分子个数之比212物质的量之比2mol1mol2mol容积之比212品质之比56g32g88g【迁移应用】1.解:n(Al)==0.1mol()(

10、)=2.727-12Al+2NaOH+2H2O+3H22mol2mol3mol0.1moln(NaOH)n(H2)n(NaOH)==0.1mol20.12n(H2)==0.15mol30.12V(H2)=0.15mol22.4Lmol-1=3.36L答:出席反应的NaOH的物质的量为0.1mol,形成H2的容积为3.36L。2.解:2Na+2H2O2NaOH+H20.1mol0.1mol0.05+2NaOH+2H2O+3H20.1mol0.15moln(H2)=0.0

11、5mol+0.15mol=0.2molV(H2)=0.2mol22.4Lmol-1=4.48L答:生成H2的容积为4.48L。当堂测试1.解读:开朗金属遇见稀酸会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甲烷。题干中只有银性质稳定,银在金属活动性次序中排列在氢的旁边,所以不能与稀盐酸反应。答案:D2.解读:本题考查知识点是镁与铝的物理性质以及在物理性质上的不同之处。硫酸、氯水与镁、铝都反应。硝酸铝氨水与镁可以反应,置换出铝,不符合题意。苯酚碱液就是氢氧化钠碱液,因为铝有两性,可以与氢氧化钠反应形成气体和可以溶于水的偏铝碘化钾,而镁是开朗金属,不与碱反应。答案:B3.解读:铝和NaOH氨水的反应

12、过程是:2Al+6H2O2Al(OH)3+3H2,Al(OH)3++2H2O。H2O中+1价的氢变为0价,H2O得电子是氧化剂。答案:A4.解读:Na与氨水中的水反应,Al与氢氧化钠反应,Fe和Cu在室温下不与NaOH氨水反应。答案:BD5.解读:0.1mol金属钠与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0.05mol,生成氢氧化钠0.1mol,氢氧化钠与铝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偏铝碘化钾,因此搜集到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小于0.05mol。答案:C6.解读:Na与CuSO4氨水反应时,Na先与H2O反应生成NaOH和H2,生成的NaOH再与Cu

13、SO4反应生成Cu(OH)2沉淀,即2Na+Cu2+2H2OCu(OH)2+2Na+H2,A项错误;铝与NaOH氨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应为2Al+2OH-+2H2O2Al+3H2,B项错误;Fe3+具备较强-2氧化性,可将Fe氧化为Fe2+,C项正确;D项中电势不守恒。答案:C7.解读:同等价态的金属与酸反应,置换出H2的多少与其物质的量多少有关,n=,物质的量大,置换出的H2多。答案:B8.解读:金属均为0.3mol,金属适量,但钠可与水反应生成H2,故两者形成二氧化碳的容积之比为311。答案:C9.解读:A、B、C中都是钠与酸(或水)反应,它与放出的气体的关系式为2NaH2;而D中不仅Na与水反应放出H2外,铝还能与生成的NaOH反应放出一定量的H2,即2Al+2NaOH+2H2O+3H2,故D中放出的气体最多。答案:D10.解读:B中HC在酸、碱氨水中都不能大量存在。-3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