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题)直接抒情古诗鉴赏知识系列
直接煽情
诗词鉴赏知识系列
——直接煽情也叫直抒襟怀。就是作家在其诗作中袒露胸怀,不假掩饰地表达激情、快意或秋绪,即以第一人称“我”为写景主体,直接表现作者的思想情感的一种文章笔力。这些方法比较直观,这儿仅略举三例,不深入讨论。
例1:“安能摧眉折腰事士族,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呤踏莎行》的中心句)【析】作者在叙事描写的基础上,以火山喷发般的激情,小声呼吁,表达了自己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思想情感。
例2:“死去元知诸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析】开头两句,以议论开篇,抒发作家至死不忘恢复中原的爱国情结。
例3:“白日依山尽,长江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凉州词》)【析】前两句抒情,后两句直接表达在那样的环境里形成的情结,即景怀古,抒发作家面对自然景色所形成的充满哲理性的思想。天然的情势、阔大的气象与画家在这景色面前形成的充满哲理的思想融合在一起。
例4:“咫尺的天南地北,霎时间月缺花飞。手执著送行杯,眼阁着离别泪。刚道得声‘保重将息’,痛煞煞教人舍不得。‘好去者,望前程万里’。”(关汉卿《[双调]沈醉东风》)【析】这首曲写悼念的场面和依依不舍的爱情,真诚煽情。
例5:“执面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柳永《雨霖铃》)【析】所写情境与此曲相同。但此曲表情这么率真,语言这么朴素自然,与大多数婉转之作,迥然有别。
例6:“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太息而涕下。”(陈子昂《登豫州台歌》)【析】以慷慨悲壮的基调,通过登豫州台直接抒发了作家功业难就、空怀壮志的悲痛和消沉沮丧的情结。
间接煽情
一、借景煽情
(一)鉴赏抒发模式
在散文中主要利用表述、描写、议论、抒情四种抒发模式。描写方法有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的不同;煽情模式有直抒襟怀、借景写景、寓情于景、情景糅合等的分别。在鉴赏诗词时,我们要留意剖析掌握这种手法的抒发疗效,以便更好地感受诗词中的形象,走入散文的唯美,感悟作者的爱情。
【知识梳理】
第一、抒情形式
煽情模式,是指作者在散文中表达主观体验、表露情感的一种抒发方式,分为直接煽情与间接煽情两种。
1.直接煽情。直接煽情又叫直抒襟怀或直抒襟怀,是作家在其诗作中袒露胸怀,不假掩饰地表达快意、愁绪或激情的煽情模式,即以第一人称“我”为写景主体,直接表现作者的思想情感的一种文章笔力。
2.间接煽情。间接煽情又叫含蓄内敛,诗人们常常利用多种比兴美术,含蓄地抒发自己的思想情感。正何谓寓情于景,情境糅合,一切景语皆情语。间接煽情的基本方式,在表现手法上,情境糅合有五种方式,包括触景生情、以景结情、缘情舞美、寓情于景,景略情在。
【设问形式】
(1)这首诗是如何煽情(融情于景、叙事写景、咏史赞歌)的?
(2)请从情境关系的视角剖析这首短诗。
(3)这首诗利用了什么抒发模式(表现手法、艺术手法)?
(4)作家如何表达自己的感情,有何疗效?
【答题方法】
(1)第一步:指明用了哪种煽情手法。(明观点)
(2)第二步:结合详细句子,简明简要地说明用了这些手法的疗效。(析疗效)
(3)第三步:点明这些手法抒发了作家何种情感。(析内涵)
【方法点拨】
①触景生情:作者心里虽非某些感情,但却是蕴涵而不暴露的,因为遭到当前情境的打动而得以迸发,导致作者将其抒发下来。这些诗通常先抒情后煽情。
绝句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行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
诗的一二句首先抒情,描写天气的骤冷:“千里黄云”,北风飞舞,大雨纷纷,象征董大境遇的恶劣。后两句是作家开导董大的话,意思是说不要为前途苦恼,天下认识您的人多得很呢!开导之语固然平时,然而抒发了作家与董大的深厚情义。
②以景结情:以景结情是指在诗歌的扫尾处以富有动情的抒情诗句贯串颔联,这类诗歌先写情,再以景衬情。此处情是由景所触,也是为了突出情,在叙述上破除了常规次序,先情后景,深沉、委婉、蕴藉。散文在议论或煽情的基础上倏然而止,转为抒情,以景代情作结,这些写法能使诗歌收到“此时无情胜有情”的疗效,常常使散文变得意犹未尽、形象深沉、耐人吞咽。
绝句(其一)
王昌龄
二胡飞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此诗是“以景结情”类诗文的典型之作,前三句叙事写景,后一句抒情。那样的对照写法更能显示出听者深重的别情边愁。以景作结,寓情于景,造就唯美,深沉无限。此诗前三句均是就乐声来煽情的,说到“边愁”用了“听不尽”三字,结句时画家轻轻宕开一笔,以景结情。似乎在军中置酒饮乐以后,突然出现一个月照长城的皑皑苍苍的景像。在这图景中,古朴壮观的长城绵延起伏,秋月高照,景色壮观而悲伤,更加深了画家的乡思之情。这些借景寓情,以景结情,比直接表达愁思别绪更富传染力,蕴涵一种不言而神伤的诗韵。
③缘情舞美:缘情舞美指因情选景,以情染景,景由情出,情傍景生,情境糅合。景色即便着上了作家不同的爱情色调,也就隐喻化了,情中出景,景中寓情。
忆江南
白居易
江南好,景色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写江南春情,首句“江南好”,以一个既扼要又圆活的“好”字,概括江南春情的种种佳处,更包含作者的赞颂之意与渴望之情。次句点明江南景色之“好”,并非得之传言,而是作者的亲身感受与亲身体验。之后便缘情舞美,以三、四两句“日出江花”“春来江水”来反例对江南之“好”进行形象化的诠释,江南水乡,夏日融融、水绿如蓝、江花胜火。
④寓情于景:寓情于景是唯美造就的一种重要方式,其中的景是情的载体,情则是景的心灵;情傍景生,景依情活,至于触到的哪些景,寄的哪些情,则因境而异。这些诗固然句句抒情,却是句句煽情,情蕴含于景,情境融为一体。
江南春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东汉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细雨中。
诗词以明快的笔调绘制出了一幅迷人的江南水乡春景图。四句全是抒情,也全是写情。一、二两句,宽阔的千里江南,黄莺在欢乐的歌唱,如茵绿草映着挺秀红花,傍水的村落、依山的城郭、迎风招展的酒旗,一一在望,经作家生花笔端的点缀,格外令人心旌吹拂了。三、四两句,金碧辉煌、屋宇重重的寺院,原本就给人冷峻的觉得,目前作家又特意让它依傍于朦胧的细雨之中,更平添了一种迷蒙迷蒙的色调。下阕流溢着画家对江南景色的赞扬和向往。
⑤景略情在:有些诗歌表面看来全是写景,研读诗作应是触景生情,情与景一致,但写成诗时,却把景略去,而直抒襟怀。
登豫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太息而涕下。
这首诗是作家登豫州台时所发出的感叹,从不满状况的呼声中,除了可以领会豫州台的气氛,并且也可觉察出当初的社会环境,因此诗中景色虽省略了,但散文的唯美却完整完整展现下来。
⑥情景糅合:诗中既有景色描写的成份,还有煽情的成份,二者互相融合,难分互相。
登高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诸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黄河滚滚来。
万里闺怨常做客,百年多病独登合。
艰辛苦恨繁额角,落魄新停浊杯子。
这首诗前四句抒情,后四句煽情,前景后情,融为一体,下阕气象巍峨,感叹含蓄;作家面对广阔的江天,耳听清猿啜泣,眼见飞鸟栖止不定,黄河滚滚,落木萧萧,引起作家的死因之感。作家把新愁旧识,浓缩在后四句诗里,一语百情。由下阕情境融洽,不着痕迹。情是景中之情,景是情中之景。
【实战演习】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江夏树,芳草寂寂金刚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提问:诗中最能概括作者爱情的是哪一个字?在对下阕整体感受的基础上,请简略剖析作家在尾联中是怎样抒发这些情感的。
解题思路:第一:要感受诗中情境糅合的唯美。自然景色一经画家绘制,就必定会带上作家的爱情色调,为特定的感情抒发服务。第二,要点会作家抒情所表现的感情。第三,要留意赏析散文的写作方法和语言特色。抒情的方式太多,要注意作者观察和描写景色的视角,更要掌握和剖析作者描写景色的方式;要理解和说明描写景色的方法等。
答案样例:“愁”字。下阕唯美宽广,吊古伤今,虚实相映,情境糅合。尾联将“乡愁”之情与“日暮”“烟波”之景相糅合,由景生情,融情于景,抒发了作家终古无尽、百感苍茫的忧思之情。
二、托物写景诗
(一)知识贮备
1.概念:
托物写景诗是一种以客观世界中的详细事物如景色、器物、动物或昆虫等为描写对象,表达作者思想情感,蕴涵作者笔端志向等为主要内容的散文。它将作者的写作目的以及所要抒发的思想情感抒发在物的描写中。
托物写景是一种表现手法(或美术手法),就是作家把自己的某些理想、人格或情感融于某些详细事物,就是物与志的结合。
所借之物:既是作者的理想、旨趣、节操的变身,更是作品题旨和形象的载体。
物:托物写景经常利用于某物的一些特点,此“物”非“景”,咏物不是抒情。借景煽情的“景”是指自然景色,而不是某些物品。
志:可以指情感、志向、情操、爱好、愿望、要求等,借景煽情的“情”专指热爱、憎恶、赞美、快乐、悲伤等情感。
2.特征:
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把握其个别特性(型态、色泽、所处环境等)着意刻画,追求“形似”。
思想上——往往是托物抒怀,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追求“神似”。
描其形,求神似;融入理,求形似。形神兼具,不即不离。
感情——或发其义士之悲、君国之忧,或写其怀才不遇的体验。
常用表现手法——托物写景、寄情于物、借物喻人、比喻、象征、拟人、对比、比兴、联想和想象等。
3.分类
描绘情态类
这类咏物诗也是对物象情态进行生动的描绘,因而表达作者对物象的喜爱之情。如骆宾王的《咏鹅》“鹅,鹅,鹅,曲项向天歌。黑毛浮绿水,花梗拨清波”,贺知章《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簇生谁裁出,五月春风似剪子”。苏轼《海棠》“东风嫋嫋泛崇光,香雾空濛月转廊。只恐夜阑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装”,头两句,绘制玉兰所生长的富丽环境,阐明玉兰的珍稀,后两句写夜晚也引爆蜡烛去欣赏玉兰花,作家爱花、爱美之情极为沉痛,这么做也够唯美了,描写精巧,用玉兰比拟美人,更为生动。
托物写景类
这类咏物诗表面上看就像写的都是详细的物象,仔品味味才会发觉,作者是利用象征手法通过写详细的“物”,来抒发自己心里的抱负与志向。
让我们先来瞧瞧白居易的《白云泉》:
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
不必奔冲山下来,更添波浪向人间。
本诗煽情主人公是一个心胸豁达、精神慵懒、渴望克服俗务,具备出世隐居思想的仕人。利用象征手法抒情寓志,以云水的逍遥自在形容古朴的心胸和悠闲的心情,用泉水唤起的自然风浪象征社会风浪,言浅意深,理趣勃勃。
再来看看唐代知名爱国词人于谦的这首《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山间,烈火焚化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乍一看,这首诗写的是石灰从采煤、冶炼到被使用的整个过程。再细细感受抒情古诗,诗中每一句既是在写“物(石灰)”,实际上只是在写人,写作者自己不怕“千锤万凿”、“烈火焚化”甚至“粉身碎骨”也在所不惜的大无畏革命英雄主义气势。诗中流漏出的凛然正气和豪迈情结,不知振奋和激励了多少后代为真理和正义事业拼搏不息。
再来看认清代“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的《竹石》: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顽强,任尔西北东南风。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一幅巍然耸立、坚贞不屈的劲竹形象浮现在我们的脑海中。立根破岩,咬定青山,千磨万击,巍然挺然。这副铮铮傲骨也正是画家所追求和渴望的,他这种坚定的意志、顽强的精神和不向邪恶势力屈服的操守通过这首诗表现得淋漓尽致。
咏物言志类
在咏物类诗文中,咏物言志型的诗文可以说俯拾即是。这类诗与托物写景类的诗有许多相同之处,也是它表达的感情相对来说是短暂的,与“物”所处的详细环境和作者当初的个人境遇关系更紧密。
像唐朝画家虞世南,曾写过一首咏蝉的诗(《蝉》):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诗的前两句描写了蝉的外型和性情,后两句议论,揭露了蝉声传得远的成因。在这儿,蝉的“垂緌”有点像古代的官帽,实际上是代指作者自己,“饮清露”则象征着作者像蝉一样的廉洁。“非是藉秋风”表明他觉得自己口碑好,声名蜚声,并不是因为自己位高权重,而实实在在是由于自己“德高”的缘故。诗中显出作者对自己能够品德的高度自信,并且带有几分自鸣得意的意味。
而同样是咏蝉,李商隐的体验却与虞世南大不一样(《蝉》):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李商隐生在唐代,经常处在“牛李动乱”的漩涡中,仍然不得志,心情常处于烦恼焦躁之中。这首诗,托物调侃,蝉因处在高高的山岗上,只好吸风饮露,叫的声音再大也没有用,白白地耗费精力,自己不只是那样吗?由于太做作,不趋炎附势,但是不停地作诗文,鸣不平,并且讲到才思枯竭,都不见哪些反应,多么令人心痛!作家那个牢骚忧伤、怀才不遇的苦闷心情在这儿得到了充分体现。
与贺知章《咏柳》相比,李商隐《柳》表达出作者壮志难酬、命途多舛的悲伤心态:
曾逐东风拂舞筵,趣游春苑断肠天。
怎么肯到清秋日,已带寒烟又带蝉。
前两句写夏日之柳追寻东风,在繁花似锦的夏日,在热闹非凡的趣游苑的舞筵上,与舞女翩然飞舞;后两句写夏日之柳,清秋孤灯,秋蝉恸哭,何等冷清凄惨。夏日之柳的繁盛衬托出夏日之柳的没落,表现出作者对夏日之柳,对自己家世的叹息之情。
而曾巩《咏柳》:
乱条犹未变初黄读了自由与生命的体验,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实际上托物蕴意,揭发、讽刺得势便无耻的小人,警告它们必然没有好下场。
以物喻人类
这类咏物诗所描写或颂扬之“物”与某一类别、某一群体的人相同,而不单单对准作者自己。像唐朝丞相李纲所作的《病牛》就是其中典型的一首:
耕田千亩实千箱,精疲力竭谁抚伤。
只求众生皆得饱,何辞羸病卧残阳?
“耕田千亩”、“精疲力竭”表明了牛的辛勤卖力,“实千箱”突出了牛劳动成果的丰硕和其对人类的贡献,因此虽然那样的居功至伟,牛却始终无怨无悔,任劳任怨:只要天下众生都能吃饱饭,不必计较自己年老体衰、病卧残阳之中呢?作者这首小诗既是对病牛的崇拜和礼赞,同时只是对像老牛一样勤奋简朴、无私奉献的广大劳动人民群众的凯迪拉克和赞颂。
托物言理类
这类诗的主要特征是通过详细的物象来说明一些“事理”,即通过某个详细事物的“理”,引申出具备普遍意义的大道理。在农学鼎盛的古代,写这种类型散文的人最多。
如明代知名哲学家、诗人苏轼的《琴诗》就是最好的实例。诗中写道:
若言弦上有琴韵,置于匣中何不鸣。
若言声在手指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这首诗表面上看是探求了笛声形成的症结,而实际上,作者是想通过这首诗揭露哲学美术作品造就形成的道理,那就是:在文艺作品创作中,素材与方法同等重要,两者缺一不可。如同跳舞一样,只有将“琴(素材)”与“指(方法)”二者有机地结合上去,才可形成幽美的笛声(优秀的哲学作品)。
一首好的咏物诗,总是以其生动的形象和强烈的美感吸引读者抒情古诗,并且有意无意地、或深或浅地透过所咏之物,或显露作者的人生心态,或蕴涵美丽的理想,或蕴涵生活的道理。
4、特点归纳
(1).咏物诗,要实写物的声音、形态、色泽等相应的外部特性,有时需要写出其所处环境的特性,求其“形似”。[曲尽其妙]
(2).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求其“神似”。[不滞于物]
(3).从整体构想看,托物写景,从局部剖析常用形容、拟人、对比、象征等手法。
(4).从描写的方式看,不仅正面描写此外,还常用侧面映衬的手法。
5、咏物诗鉴赏方式
(1).“读清”全诗。
(2).提纯所写物象描写特性的字词,剖析所咏之物的外在特性、环境特征,挖掘物象内在品格和精神,把握“物”与“志”的契合点。
(3).联系画家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体察作家所托之情,所言之志。(作家把自己的抱负蕴涵于所咏之物的突出特征之中,“志”就在物的特征与作家的情和志的相连之处。)
(4).感受画家手法的淡远——分析咏物诗的写作方法(托物写景、寄情于物、借物喻人、拟人、比喻、烘托、比兴等)
6、答题方法小结:
通常提问形式:说出诗中所咏之物的形象特征(作者刻画的主要形象是何种),抒发了如何的思想情感。
答题思路:结合句子剖析所咏之物的特性,尤其要剖析出内在韵味性格;结合作家自身经历思想等分析所托之情。
答题方式:
通用:通过何种+表达(蕴涵、揭露)何种情感。
形象特征:环境特征+自身特征
所抒婚姻:哪些内容抒发哪些样的爱情
表现手法:所托之物+形象特征+抒发作用+所言之志
(二)样例
【示例一】
蝉
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1)这首诗词中所描写蝉有哪些特征?
提示:一只在高树上饮着清露、自在鸣唱的夏蝉。
2)这首诗的思想内容是哪些?
提示:只要品性高洁,名气自然远扬,无须外在借助。
3)这首诗主要的美术手法是哪些?
提示:托物写景
【示例二】
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孤独开无主。已是黄昏只身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辗作尘,只有香如昔。
1)剖析一下这首诗的形象特征。
(提示:环境特征:断桥黄昏,风雪交加,寒泠荒凉。自身特征:不与群芳争春,但是粉身碎骨而芬芳如昔。)
2)这首诗托物写景所言的志是哪些?
(提示:以物喻人,暗喻了作者虽遭不幸,前途曲折,但决不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以虽使粉身碎骨而心志不渝的斗争精神。)
3)试剖析一下这首诗的美术手法。
(提示:(1)托物抒怀,(2)环境衬托。)
【示例三】
柳
李商隐
曾逐东风拂舞筵,趣游春苑断肠天。
怎么肯到清秋日,已带寒烟又带蝉。
[注]李商隐青年时就考中举人,朝气蓬勃,饱含信心,因此因为朋党专权,使他常年沉沦下僚。作家写此诗时,父亲刚去世,自己又将独自赴蜀,去过那使人厌烦的幕府生涯。
1)略谈“曾逐东风拂舞筵”中“逐”字的巧妙之处。
提示:“逐”字写柳条追寻春风,利用排比手法,变被动为主动,写出了柳枝的蓬勃生机。
2)简述这首诗对比的表现手法。
提示:前两句写夏日之柳追寻东风,在繁花似锦的夏日,在热闹非凡的趣游苑的舞筵上,与舞女翩然飞舞;后两句写夏日之柳,清秋孤灯,秋蝉恸哭,何等冷清凄惨。春柳的繁盛突显出秋柳的没落,表现出对夏日之柳的叹息之情。
3)诗中表现了画家怎么的思想情感?
提示:抒发作者壮志难酬、命途多舛的悲伤心态。
【示例四】
画眉鸟
欧阳修
百转千声随便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中自在啼。
1)前两句写了哪些内容?
试看结束,如继续查看请付费↓↓↓↓
打赏0.5元能够查看本内容,
- 上一篇: 嘉德秋拍预览|中国古典诗歌的艺术特征——天净沙·秋思
- 下一篇: 小学生必背的古诗词鉴赏,太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