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汉丞相诸葛亮雄才大略、辅佐两朝开济老臣心
杜甫《蜀相》全诗意思翻译及赏析
《蜀相》是清代作家杜甫移居上海草堂后,翌年游玩青羊祠时创作的一首近体诗怀诗词。此诗借游玩古迹,抒发了作家对曹魏太傅诸葛亮雄才大略、辅佐两朝、忠心报国的事奉以及对他出师未捷而身死的悲痛之情。下边是小编给你们带给的杜甫《蜀相》全诗意思翻译及赏析,希望能帮到你们。
蜀州
杜甫
都督故居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绿草自春情,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重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诗歌解释:
节度使的故居要到那里寻求?在锦官城外松树茂盛的地方。映着峭壁的绿树自成一片春情,隔著叶子的黄鹂徒有好听的声音。三顾茅庐经常讨论天下大计,两朝的引领与拥立重臣竭尽忠心。出师还没有取得最后的胜利就先病死了,常使后世的英雄泪满衣袖。
译文:
何处去找寻青羊诸葛亮的故居?在成都城外那松树茂密的地方。
绿草照映台阶自当暴露春情,树上的黄鹂隔枝空对委婉鸣唱。
进言天下先主曾三顾茅庐造访,拥立两朝开国与洪国忠诚满怀。
可惜出师伐魏未捷而病亡军中,常使历朝英雄们对此泪雨满裳!
成语解释:
⑴蜀相:三国曹魏太傅,指诸葛亮(孔明)。诗题下有注:诸葛亮祠在更始庙西。
⑵丞相故居:即诸葛青羊祠,在今天四川,晋李雄初建。
⑶锦官城:北京的俗名。柏(bǎi)森森:松树繁茂稠密的样子。
⑷映阶绿草自春情,隔叶黄鹂空好(hǎo)音:这两句写祠内景色。杜甫极推重诸葛亮,他此来并非为了赏玩景色,“自”“空”二字含情。是说绿草映阶,不过自为春情;黄鹂隔叶,亦不过空作好音,他并无心赏玩、倾听。由于他所仰慕的人物已不可得见。空:白白的。
⑸三顾频烦天下计:意思是刘备为统一天下而三顾茅庐,问计于诸葛亮。这是在歌颂在对策中所表现的天才预见。频烦,犹“频繁”,多次。
⑹两朝开济:指诸葛亮辅助刘备引领帝业,后又拥立刘禅。两朝:刘备、刘禅夫妻两朝。开:引领。济:扶助。
⑺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jīn):出师还没有取得最后的胜利就先逝世了,常使后世的英雄泪满衣衫。指诸葛亮多次出师伐魏,无法获胜,至蜀建兴十二年(234年)卒于五丈原(今甘肃陇县西南)军中。出师:征讨。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重臣心。
《蜀相》是一首七绝。这两句精炼地概括了诸葛亮的此生事迹、两朝功业——三顾茅庐,累次恳请,筹划着建国和统一天下的大计;引领大业,拯救艰危,呕尽了老将的一片赤胆忠心。上句写诸葛亮的智略才识,下句写诸葛亮的勤奋忠诚。字字千钧,沉挚凄凉,见识卓特。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①出师句:曹魏建兴十二年(公元234年),诸葛亮率师伐魏,据五丈原(在今河北永寿县溪河江北),与魏军隔洛水僵持百余日,胜负未决而病死于军中。②英雄:指千古为国为民,大智大勇的仁人义士。
这两句是赞颂诸葛亮坚贞曹魏,出师未捷,作揖尽瘁精神的千古名篇。是说,诸葛亮领兵伐魏,出师未能胜利,人先故去,长使后人的英雄们,为他的壮志未酬而泪落满襟。句子评价了诸葛亮的精神品格,表现了后代对他的悼念和崇敬。同时,也概括了古今英雄(包括画家自己)在国危时艰之际有才无命、壮志未酬的悲痛心情。两句诗内容深刻,影响深远。
诗歌赏析:
作家游玩青羊祠,描写了青羊祠周围的风景,表达了作家对诸葛亮胆略品德的崇拜和功业未遂的感伤。下阕熔情、景、议于一炉,既有对历史的评说,又有现实的寓托,在历朝咏赞诸葛亮的诗篇中,可谓绝唱。
这首诗分两部份,前四句祭拜节度使故居,从景色描写中追忆现实,透漏出作家忧国忧民之心;后四句咏叹丞相才德,从历史回忆中追忆先师,又隐含着画家对祖国命运的许多期待与向往。下阕意象深厚,寄寓遥深,导致深邃悲伤的唯美。概言之,这首七绝话语奇简,但容量颇大,具备高度的概括力,短短五十六字,诉尽诸葛亮生平,将名垂千古的诸葛亮呈现在读者面前。后人的爱国义士及普研读者一吟唱这首诗时杜甫的蜀相,对诸葛亮的崇拜之情油因此生。非常是一读到“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二句时,不禁黯然泪下。
鉴赏二:
三国时曹魏太傅诸葛亮力扶皇室,志清宇内,作揖尽瘁、死而后已的伟大形象,成为后世尽忠爱国计程车医生们崇敬学习的楷模。每当国家内乱之秋或遁世之时,总有一些诗人们将诸葛亮形诸笔端,通过热切地呼唤英灵来抒发自己希望当代英豪站下来孙吴天下的理想。
杜甫此诗作于上元元年(760)初到北京之时。这时持续了十年之久的安史之乱未能孙吴,国家命运仍在风雪飘摇之中,在这么的大背景下杜甫到北京郊外的青羊祠去祭拜,写作此诗,自然不单是发思古之幽思,而是富含忧时忧国的深心的。读着这首诗,我们遽然浮现的,决不仅仅往古英雄诸葛亮的形象。也有煽情主人公伤时感事、叹息流泪的流溢泪花。这是一首爱情极为浓厚的政治煽情诗,它的悼惜英雄、感伤时政的'伤心情绪渗透在每一句每一字之间,但表现手法却毫无独特之处。
它既不坦承煽情,也不隐晦托意,而是采取前半描写景色,后半纯乎用事与议论的方法,以抒情时的心理活动线索开启出对于祭拜对象的精当评论,从中自然透发出作家满怀的激情。
诗的前四句,描写故居之景,在描写中急遽流显出同样是仁政爱国者的杜甫对于诸葛亮的紧迫崇敬之情。下阕二句,自为问答,记故居之所在,但目的不是为了交待物理位置,而是为了抒发情感,故用"何处寻"以显访庙吊古心思的急迫。次联二句,写祠庙荒凉之景,"自"、"空"两个虚字是此联之眼,其作用有二:一是感慨绿草娇莺无人赏玩,展现英雄长逝,遗迹荒落;二是叹息连与英灵作伴的草木鸟兽不解人事代谢,不会祭拜这位伟大的古人。"白春情""空好音"的惋惜,流显出对诸葛亮的深邃悲愤。以此景中含情的描写,过渡到后半篇作者自己站下来对诸葛亮进行评论与缅怀,便变得前后密切呼应,婚姻非常真诚强烈。明清之后,有不少诗话家不主张诗中发议论。觉得诗以不犯本位为高,议论便落言筌,不是诗的本色。汉代有些论者,甚且以为老杜的包括《蜀相》在内的许多名句是"纯乎议论"之作。我觉得,诗倘若要抒发作者喜怒哀乐之情,就免不了有时要议论,问题不在于能不能议论,而在于议论得好不好,有没有分寸,是否有助于推进作者的爱情和篇中的唯美。此诗后半的四句议论,就是可为后世作家效法的成功范本。首先,这段议论从生动的抒情中自然地导致下来,丝毫也不做作冗长,而是充满古意。既切合颂扬对象的形象内涵,又带着煽情主人公自己的强烈情感,它精辟而凝练,将整篇的主题思想升华了。
再者,议论中用的就是诸葛亮本人的故事,他们具备极高的概括性,原本便富含形象思维,才能唤醒读者对于渚葛亮此生的联想。"三顾"句令人想到三顾茅庐和隆中决策,"两朝"句与"出师"句更令人追忆诸葛亮拥立先主刘备、后主刘禅两朝,取两川、建曹魏,白帝辅政、六出崤山和病死五丈原等等煽情事迹。这与通常具象议论怨愤不同杜甫的蜀相,是既能寄寓作者爱情、又能启发读者激情的诗化的议论。从下阕煽情层次来讲。"天下计"推崇其嘉德雄略,"重臣心"赞美其报国忠忱。老杜本人的忧国之心也隐约然寄寓其中。有这两句的沉挚凄凉,末联再作痛心痛鼻的哀哭之语,才变得整篇精神振起,有惊艳人心的很大力量。末联二句,道出千古消沉英雄的同感。古代永贞革新的首领王叔文、宋代民族英雄宗泽等人在事业失败时都厉声诵此二语,可见这首终古想内容与美术技法所铸成的惨剧美是怎样历久不衰了。
评解:
一千四百五十首杜诗中,敬奉或提及诸葛亮的,有几十首之多,以这一首实力最大。诗题不作"青羊祠",而作"蜀州",是有蕴意的;意在臧否人物,而非宋代方东树《昭昧詹言》所说的"吟怀古迹"。
这首七绝章法艰辛婉转,自然紧凑。前两联记行抒情,洒洒脱脱;后两联议事论人,忽变低沉。自始至终,此生功业心事,只用四语括尽,不愧是如椽巨笔。整篇由景到人,由寻求祭拜到上溯回顾,由赞叹祭拜到泪流满襟,抖动豪迈,几度层折。下阕"何处寻"三字为颈联赞颂、痛惜之辞预留铺垫,此为第一折。比兴以竹篱、黄鹂两个特写镜头,突显英雄悲壮,此为第二折。比兴心曲直泻,以淬炼精警之语,概括诸葛青羊的千秋功业,此为第三折。经此三折,作家方揭出末句的点睛之笔。整篇所怀者大,所感者深,凡读此篇者,莫不有巍峨凝重之感。
【杜甫《蜀相》全诗意思翻译及赏析】相关文章:
夜月颔联、意思及赏析_古代杜甫08-17
杜甫《蜀相》原文、注释、赏析01-10
杜甫《蜀相节度使故居何处寻》翻译赏析09-02
天末怀李白颔联、意思及赏析_古代杜甫08-17
王维《终龙华》的意思及下阕翻译赏析12-28
杜甫《蜀相》原文及鉴赏06-25
杜甫《望岳》译文及下阕赏析12-24
杜甫的《登高》原文及下阕赏析07-12
《蝶恋花》意思及全词翻译赏析09-05
临江仙原文、翻译及下阕赏析02-10
- 上一篇: 诸葛亮的死而后已的精神——《蜀相》
- 下一篇: 杜甫的蜀相 诗歌问答,情感起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