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匆匆知识网!

匆匆知识网

当前位置: > 作文 > 初中作文 > 初一作文

初一作文

JGJ/T10-2011混凝土泵送施工技术规程_免费下载

2025-04-27 21:01:13初一作文
混凝土泵送施工技术规程免费下载.pdfJGJ/T10-2011混凝土泵送施工技术规程·专家解读(4)系统提出了混凝土制备、运输、浇筑和养护等施工操作要求;13)《混凝土泵送施工技术规范》JGJ/T10-20112012.3.1实施

JGJT10-2011混凝土泵送施工技术规程免费下载.pdf

JGJ/T10-2011混凝土泵送施工技术规程·专家剖析

施工规范》的创新性

(1)编制过程中举办了标准与专利的专题研究,可作为处理工程建设标准的专利问题提供借鉴;五个专题研究:

1)模板侧压力2)施工阶段风载荷3)模板工程试设计

4)简支锚具的传力性能5)大容积混凝土开裂控制

(2)系统地提出了模板及支架设计方式的构造举措;

(3)提出了简支结构工程耐久性相关的施工规定,有利于推动我国简支施工技术的发展;

(4)系统提出了混凝土制备、运输、浇筑和养护等施工操作要求;

(5)首次提出低温、雨期施工和环境保护的技术要求;

(6)反映国外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发展的实际情况,系统提出了装配式结构施工验算的技术规定

《施工规范》内容简介

本《施工规范》包括总则、术语、基本规定、模板工程、钢筋工程、预应力工程、混凝土制备与运输、现浇结构工程、装配式结构工程、冬期、高温和雨期施工、环境保护等11章及6个附表。

本《施工规范》章节设置基本上沿用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初验规范》-92、《验收规范》-2002的架构,并进行了建立和补充。

混凝土制备、运输及现场施工是本《施工规范》的重点内容,包括混凝土施工过程的多项技术内容。

大容积混凝土开裂控制方面规范了测温方式,湿度控制参数愈加具体。

相关规范几个变化点

(1)几个新术语

1)胶凝材料——混凝土中水泥和活性矿物掺合料的合称。引自《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11

2)水胶比W/B(原称水灰比W/C)—混凝土中用水量与胶凝材料药量的质量比。引自《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11

3)混凝土保护层——结构预制构件中钢筋外边沿至预制构件表面范围用于保护钢筋的混凝土,简称保护层。引自《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10

4)混凝土“运输”和“输送”

运输—混凝土生产后送至现场过程(通常由商品混凝土厂家完成)

输送—将运输后的混凝土送至浇筑部位的过程

5)混凝土“浇筑”和“振捣”区别

混凝土“浇筑”包含了浇筑和振捣,它是一个过程混凝土“振捣”—它是指操作的一个工序

6)混凝土养护

《原规范》称“自然养护”—指在自然状态(如施肥或覆盖)下进行的养护过程。

《施工规范》养护—指采取不同技术方式进行养护的过程。如:洒水养护、覆盖养护、喷涂养护剂养护、带模养护。

《原规范》中的“浇水”概念,《施工规范》而采用了“洒水”概念,其意同在于节水,施肥有过量的嫌疑。

7)低温施工定义——规定日平均温度达到30℃时而步入低温施工。

8)雨期施工定义——所指“雨期”是指必须采取举措保证混凝土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的雨天时间段,包括汛期和下雨两种情况。

(2)原材料的差异化复验:

当符合下述两个条件时,可将检验批量扩大一倍:

1)对经产品认证机构认证符合要求的产品;

2)同一工程(包括多个单位工程)、同厂家、同品种、同尺寸、且连续三次进场检验一次合格;

(3)对于“批次”的理解

所谓进场“批次”是将每种材料的每一次进场作为一个“批次”。

1)当一次进场数目超过检验批量时,则应界定多个检验批进行检验;

2)当每次进场的材料数目较少不足一个检验批的容量时,应按“批次”检验,《施工规范》规定:当才能确认2次以上进场材料为同一出厂批次时可根据出厂批次提供的质量证明文件批量进行检验。

(4)关于“开盘鉴别”

预拌(或称商品混凝土)混凝土和现场搅拌混凝土均应组织开盘鉴别,但可采取不同的组织形式,由不同人员出席:

1)施工现场拌制混凝土由监理工程师组织,施工单位项目技术负责人、混凝土土专业工长和试验工及试验室代表并共同出席。

2)当采用预拌混凝土时,由预拌混凝土搅拌站(厂家)总工程师组织,搅拌站技术、质量负责人和试验室等代表出席。

3)对开盘鉴别当有协议约定时,应按协议约定进行。

(5)将混凝土工程一章分拆为“混凝土制备与运输”和“现浇结构工程”两章,由于:

1)篇幅很大,章节不协调

2)近20年来土木工程的迅速发展,“四新”技术的应用

3)当采用预拌混凝土时,“混凝土制备与运输”一般由预拌混凝土厂家来完成,而“现浇结构工程”一般由施工单位来完成。

(6)《施工规范》侧重过程控制,指出质量检测每一章中均有一节为“质量检测”,这儿检测主要为过程控制的检测,对实体质量初验方式、数量、标准归到《验收规范》。

(7)引进施工管理、施工安全的要求

施工前施工单位应编制应急预案。应急预案包括内容:

1)危险目标的确定2)防治举措3)应急机构组成、责任和分工

4)突发风波处置方案和程序5)现场医疗机构和救护

6)安全疏散、紧急避险7)工程救灾等

(8)《施工规范》条文中,“宜”字用词较多

1)与前述作为“通用标准”相呼应

2)充分考虑我国各地区在气候、资源、自然环境、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等方面的差别。

主要条文剖析

混凝土泵送施工技术规程_规程混凝土施工泵送技术标准_《混凝土泵送施工技术规程》

《施工规范》的适用范围(第1.0.2条)

适用的混凝土结构包括:素混凝土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既适用于现场混凝土结构施工,也适用于预拌混凝土生产、预制构件生产、钢筋加工等场外施工。

《施工规范》与相关标准的关系

1、与《施工规范》混凝土分项工程相关的常用现行国家标准

1)《建筑结构载荷规范》-2001(2006年版)2006.11.1施行

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7.1施行

3)《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12.1施行

4)《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10.1施行

5)《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初验规范》-2002(2011年版)2011.8.1施行

6)《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5.1施行

7)《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12.1施行

8)《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式标准》JGJ52-.6.1施行

9)《大容积混凝土施工规范》-.10.1施行

10)《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9.1施行

11)《混凝土用水标准》JGJ63-2006

12)《预拌混凝土》-2003

13)《混凝土泵送施工技术规范》JGJ/T10-.3.1施行

14)《混凝土硬度检验评定标准》GB/T50.12.1施行

15)《建筑工程测量试验技术管理规范》JGJ.7.1施行

2.当相关标准不一致时处理原则

(1)有强制性条文的,必须执行

(2)协议约定和设计要求的应执行

(3)根据等级较高的标准执行(国标→行标→地标)

(4)同等级标准根据较新标准执行

(5)依照规定较严的标准执行

(6)申请标准管理部门(标准化)协调解决。

基本规定

(一)《施工规范》

第3.3.7条: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前,施工单位应制订检查和试验计划,并应经监理(建设)单位批准后施行。监理(建设)单位应按照检查和试验计划,拟定见证计划。

检查试验(根据《建筑工程测量试验技术管理规范》-2010)

1.施工测量试验计划应按试验项目分别编制,包括以下内容:

(1)测量试验项目名称;

(2)测量试验参数;

(3)试样尺寸;

(4)代表批量;

(5)施工部位;

(6)计划检查试验时间。

2.施工测量试验计划编制应符合以下规定:

(1)材料和设备的检查试验应根据预算量,进场计划及相关标准规定的抽查频度确定抽查频次;

(2)应根据施工流水段界定、工程量、施工环境及质量控制的须要确定抽查频次;

(3)工程实体质量与使用功能检查应根据相关标准的要求确定测量频次;

(4)计划检查试验时间应按照工程施工进度计划确定。

3.施工现场检查试验管理流程:

制订检查试验计划→制作试件→登记清册→送检→检测试验→检测试验报告

混凝土制备与运输

基本要求可归纳为如下6点:

1.混凝土制备方法的选择与场外运输的基本要求;

2.各类混凝土原材料的选用原则、质量要求和存储规定;

3.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规定;

4.混凝土搅拌的基本要求;

5.混凝土运输的基本要求;

6.混凝土制备与运输过程的质量检测。

(一)通常规定

1、混凝土制备方法的选择我国目前混凝土制备主要有三种形式:

(1)搅拌站专业化生产;(优先选用,具有资质,质量稳定,环保节能)

(2)现场较大规模集中搅拌(条件受限时采用,但应具有手动计量装置设备,计量检定,基本等同预拌混凝土)

(3)施工单位在工地进行的零星少量混凝土搅拌只有当上述条件均不具备时,才准许使用人工计量、机械搅拌的形式制备(如地磅应经检定、校准,搅拌机应采用强制式并符合国标《混凝土搅拌机》GB/T9142的要求。

2.混凝土场外运输形式选择及基本要求

混凝土场外运输,是指将预拌混凝土由搅拌站送至施工现场的过程。

规程混凝土施工泵送技术标准_混凝土泵送施工技术规程_《混凝土泵送施工技术规程》

各地对混凝土的场外运送大多采用搅拌运输车,搅拌运输车的旋转拌和功能才能防止运输途中混凝土漏浆,有效保证混凝土拌和物在运输过程中的匀质性和工作性。

混凝土连续供应和施工是保证混凝土结构整体性和个别重要功能(如防水功能等)的重要条件。因而《施工规范》第7.1.3条(3)款要求混凝土应“保证连续供应”和“满足施工须要”。

(三)混凝土配合比

1、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基本原则

1)应在满足混凝土硬度、耐久性和工作性要求的前提下,降低水泥和水药量;

2)对有抗寒、抗渗、抗氯离子侵蚀和物理腐蚀等耐久性要求的混凝土,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GB/的规定;

3)应考虑环境对施工及工程结构的影响;

4)试配所有的原材料应与施工采用的原材料一致。

3.相关规范对混凝土硬度等级、最大水胶比、最小胶凝材料药量要求

(1)《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10第4.1.2条规定:

1)素混凝土结构混凝土硬度不应高于C15;

2)钢筋混凝土结构混凝土硬度不应高于C20;

3)采用硬度等级及以上钢筋时,混凝土硬度等级不应高于C25;

4)简支混凝土结构的硬度等级不宜高于C40,且不应高于C30;

5)承受重载荷的钢筋混凝土预制构件,混凝土硬度等级不应高于C30.

(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10第3.5.3条对最大水胶比规定:

1)环境等级为一类时:最大水胶比为0.6

2)环境等级为二a类时:最大水胶比为0.55

3)《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11混凝土泵送施工技术规程,混凝土的最小胶凝材料药量的规定:

混凝土的最小胶凝材料药量

注:①抗渗混凝土药量不宜大于320kg/m3,砂率宜为35~45%

②泵送混凝土药量不宜大于300g/m3,砂率宜为35~45%

4.大容积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

大容积混凝土因为体量较大,其配合比设计、施工工艺、养护要求、温度控制等有别于普通混凝土。从配合比设计的角度,为了避免大容积混凝土发生收缩和温差裂纹,《施工规范》提出了如下3项规定。

(1)在保证混凝土硬度及挠度(不宜小于160mm)要求的前提下,应采用增强掺合料及级配的浓度等举措增加水泥药量,并宜采用中、低水化热水泥;

(2)气温控制要求较高的大容积混凝土,其胶凝材料药量、品种等宜通过水化热和绝热温升试验确定;

(3)宜采用高性能减水剂。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3项规定是在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基本要求基础上进一步提出的要求。《大容积混凝土施工规范》-2009规定:可采用60d或90d的后期硬度,可降低水泥药量,降低掺合料药量,以减少水化温升,减轻混凝土内外温差,降温速率控制难度增加,并进一步增加养护费用。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11规定:

原材料:粗级配粒径不宜大于31.5mm,含泥量不应小于1.0%;细级配宜采用中砂(含泥量不应小于3.0%)

配合比:水胶比不宜小于0.55,用水量不宜小于175kg/m3;砂率宜为38~42%

5.重新设计配合比

重新设计配合比的情况,主要是考虑遇见材料质量、生产条件等状况发生变化,与原配合比设定的条件形成较大差别时,原配合比早已不能保证所须要的混凝土性能。《规范》明确规定了混凝土配合比在三种情况下应当重新进行设计:

1)当混凝土性能指标有变化或则有其他特殊要求时;

2)当原材料品质发生明显改变时;

3)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生产间断三个月以上时。

须要注意的是,当粗、细级配的实际含水量发生变化时,应及时调整粗、细级配和拌和用水的药量。这些调整不属于配合比调整。何时应进行这些调整,主要依赖对级配含水率的测定。按《规范》规定,级配含水率的检验应每工作班不多于1次;当寒潮天气等外界影响造成混凝土级配含水率变化时,应及时检验。

质量检测

2.进场材料复验项目

(1)水泥

水泥复验项目为水泥的硬度、安定性、凝结时间及其他必要指标进行检验。与初验规范基本保持一致,但明晰了水泥凝结时间应复验。

组批规定是:同一生产厂家、同一品种、同一等级且连续进场的水泥瓶装不超过200t为一检验批,散装不超过500t为一检验批。

考虑到水泥质量的重要性,且因为水泥的保存期只有3个月,《施工规范》对超过保存期的水泥给出复验规定(与初验规范基本一致,为强制性条文);

“当使用中水泥质量受不利环境影响或水泥出厂超过三个月(快硬硅酸盐水泥超过一个月)时,应进行复验,并应按复验结果使用”。

(2)粗级配和细级配

粗级配复验项目为颗粒骨料、含泥量、泥块浓度、针条状浓度混凝土泵送施工技术规程,压碎指标可依照工程须要进行检验。细级配复验项目为颗粒骨料、含泥量、泥块浓度。

据悉,当设计文件有要求或结构处于易发生碱级配反应环境中时,应对级配进行碱活性检验。抗寒等级F100及以上的混凝土级配应进行结实性检验。

组批规定为各类级配不超过400m3或600t为一检验批。

(3)掺合料

矿物掺合料复验项目为粒度(比表面积)、需水量比(流动度比)、活性指数(抗压硬度比)、烧失量。

组批规定:粉炉渣、矿渣粉、沸沙石不超过200t为一检验批,硅灰不超过30t为一检验批(《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第6.2.5条规定当存储期超过三个月时应体检)。

(4)外加剂

外加剂种类较多,各类外加剂的复验项目也不相同,具体复验项目应按外加剂产品标准和应用技术标准规定确定。

虽然不同外加剂复验项目不同,但《施工规范》将大多数外加剂复验项目加以归纳,分为2类,即外加剂的匀质性指标和掺外加剂后的混凝土性能指标。

组批规定为:同一品种外加剂不超过50t为一检验批。

4.混凝土硬度检测

(1)硬度试件制做的方式和数目应根据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初验规范》-2002(2011年版)执行。对有抗寒、抗渗等耐久性要求的混凝土,还应制做试件进行早强性、抗冻性等项目的试验。

(2)《验收规范》第7.1.1条:结构预制构件的混凝土硬度应按《混凝土硬度检验评定标准》GB/-2010的规定分批检验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