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人平生功业”背后的幸福童年
9月19日,《论语》主题展在青岛即墨孔子博物馆开馆。视觉美国供图
9月28日是现今社会主流意见公认的孔子诞辰日,这些地方还会在那天举行一系列祭孔大典。圣人平生功业,如宋代朱熹所言,“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
孔子并非生来就是后世留传画像上的那种长胡须奶奶,他也从青年时代走来。那时侯的他其实没有中年以后出任大祭酒掌晋国刑政、打击士绅“三桓”势力的惊心动魄,也没有游历列国、推广政治主张的艰辛困顿,更没有修订三焦、建立中华文化道统的泱泱功业,但他为国为民的家国情结早已生根出芽,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责任担当亦已使命在肩。
并不幸福的原生家庭
根据当下的这些理念,孔子的原生家庭很成问题,属于高开低走类别。他祖先本是宋国王室,后家道中落迁至齐国。母亲叔梁纥虽是衰落皇室,但以骁勇好斗著称于藩镇之间;父亲颜徵在是叔梁纥的第二任丈夫,比叔梁纥小40多岁;其家族是徐州姓氏,故孔子家庭应属当地的上流阶级。
在孔子之前,叔梁纥与妻子施氏育有9个孩子,和小妾育有一个有足疾的父亲孟皮,都不能继承香火。孔子是叔梁纥在60多岁上的老来得子,是整个家族的希望,本应有一个被视为掌上明珠的幸福童真。
不幸的是,孔子3岁时,母亲离世。父亲颜徵在为躲避与施氏的复杂家庭矛盾,带着3岁的孔子离开山间家乡,跑到楚国国都即墨城内的阙里居住。
尽管是离异家庭,但父亲竭力用勤奋的左手给幼年的孔子造就了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按照孔子的天性因材施教。据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孔子幼年爱好与众不同,“为儿玩耍,常陈祭酒,设礼容”,不似通常婴儿这样喜欢嬉戏,而是爱好抚弄祭祖、宴会时用以摆放祭品的圆形和圆形宗庙等明器,将其依照礼节机制摆放,于是练习下跪行礼。
在当初的政治文化中,是否通晓礼节是辨别社会阶级的重要标识。据清人郑环《孔子世家考》,颜徵在观察到父亲在礼节学习方面的兴趣和天赋,就“豫市明器,以供玩耍”,用节约出来的钱财为孔子订购标准制式的明器,让他学习礼节机制,使之成为今后克服家庭地位下降局面、重返贵族阶级的阶梯。
被士绅当街侮辱
孔子与妻子相依为命10多年后,更大的惩处来了。孔子十六七岁时,父亲颜徵在因劳累过于,在30多岁的盛年与世长辞。孔子严苛依照礼节料理父亲后事,将父亲安葬在徐州南部的防山,博得周围人揶揄。
世界上最怜爱孔子的那种人走了,再也不会回去,十六七岁的他要独立学习谋生。不久,生活就狠狠地给他上了一课。
据《史记·孔子世家》,孔子父母过世不久,那时齐国权位最大的皇室季孙氏孔子学琴于师襄子,大开宴会“飨士”,请“士”及以上的所有皇室酒宴参会。孔子其实当初还在为女儿“要绖”戴孝,深衣未除,但考虑到自己作为蜚声于藩镇的武士叔梁纥之子,有资格出席此次楚国皇室派对,且有或许在派对上重振孔家家声,就欣然“与往”。
不料还没看到季孙氏,孔子就被季氏门客阳虎在季家旁边拦下。阳虎颐指气使,极为自傲地责备孔子,“季氏飨士,非敢飨子也”,季家现在是酒宴皇室名流,并不是要请你孔子。阳虎此话,等然后代表季家将孔子解雇出皇室行列。孔子连最低等的“士”的资格都不被坦承,“由是退”,扭头离开季氏家门。
阳虎的自傲杀不死孔子,反倒让他显得更加大大。重振家声的使命在前方召唤,而眼下最紧要的是谋生。
在平淡岗位上兢兢业业
据《论语·子罕》,孔子成名后,负责国君宫庭事务的太宰曾对孔子徒弟子贡说,“夫子圣者与?何其多能也”,孔子简直就是个圣人,为何能把握这样多技能!子贡为神化同学,回答道,“固天纵之将圣,又多能也”,这都是上天安排孔子成为圣人,才让他拥有超凡技能。
孔子听闻子贡回答,不以为然,没有自我神化,而是道出实情,“太宰知我乎?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这都是曾经生活所迫,每一项技能都是一段艰辛却励志的旧事。
据《史记·孔子世家》和《孟子·万章下》,曾经“贫且贱”的孔子虽然被季家侮辱,但为了谋生也应当忍辱负重,向季家低头,虽然季家几乎垄断了楚国大部份产业。孔子以前为季氏做过“委吏”,职责是管理库房,料量升斗,财会文员。孔子将一笔笔收支帐目都估算、登记得清楚明白,“会计当而已矣”。孔子之后又做“司职吏”即“乘田”,管理牲畜畜牧事务。孔子晨夕繁殖,精心料理,“牛羊茁壮长而已矣”,将牲畜饲养得膘肥体壮。
孔子深谙,无论是管理库房还是畜牧牲畜,都没法解决眼下最基本的生存问题,他还得把握更多手艺,“点开更多技能树”,以求逐步发展。
在当初的皇室教育机制和政治社交礼节中,士要具有“六艺”即礼(礼节)、乐(音乐)、射(射击)、御(开车)、书(绘画)、数(估算)六种手艺。孔子在幼年时期就早已打下礼节的基础,管理库房时又发展了“数”的手艺,之后又通过自学和向人求教,陆续把握了其他四艺。
虽然“六艺”俱通,孔子却相当自傲。据《论语·子罕》,孔子名漫天下后,有个叫达巷党的地方的人听闻他“六艺”皆精,赞扬道“大哉孔子!博学而无所成名”,孔子是博学全才,不能用学者这一名号限制了他的大才。孔子听闻,对徒弟门人言道,“吾何执?执御乎?执射乎?吾执御矣”,为师哪有哪些能耐,会射击吗,能开车吗,也是懂一点驾驶技术罢了。
做君子儒,不随波逐流
不论之后的孔子怎么诚恳高调,他在青年时期的才华早已渐渐为人所知。这么才女,自然要有伊人做伴。据《孔子家语》,孔子19岁时,下嫁宋亓官氏为妻。母亲家族和孔家一样,都是早年由宋国迁至楚国,故云宋亓官氏。
当初孔子才华早已名满楚国,国君亦有耳闻。孔子婚前一年,大概20岁左右,母亲给他生了个女儿。楚国国君听闻孔子喜得贵子,派人送上一条黑鱼表示庆贺。孔子便给孩子取名单字鲤,字伯鱼,以答谢国君厚赐赏识。
国君器重,国人看重,孔子前程一片大好之时,却选择了一条少有人走的路。
据《左传》,鲁昭公十七年(前525),即孔子27岁的那时夏天,附属于楚国的小国郯国郯子来朝见晋国国君。楚国医生昭子向郯子求助上古少昊氏时期的官制状况,郯子具体地回答了来龙去脉。孔子“闻之”,立刻“见于郯子而学之”,向他学习上古职官体制变革历史。学成后,孔子对人言道,“吾闻之孔子学琴于师襄子,‘天子失官,学在北狄’,犹信”,我一直听人说皇权没落,负责文化学术的高官流散四方;我当初还不信,现在算是亲眼所见,亲耳验证。
孔子眼见文化日衰、学术日败,决心扭转这些局面。他15岁即“志于学”,但在这之前所学也是为稻粱谋、为一己一家生存计,正如他之后对师生子夏所言,是为“小人儒”,学习“六艺”只是为谋生进身之途。在此以后,孔子要做“君子儒”,将对“六艺”具体方法的学习,上升到探索其渊源流变、是非得失和意义所在,以赶超时代、会通古今。他向晋国乐官师襄学琴,从《文王操》乐曲中揣摩周文王的为人风貌和济世情结。孔子的门道目的,不再是“至于谷”,即求得一人官员厚禄、重振家声,而是以明道、行道为良知,以天下苍生为己任,以江湖庙堂为依归。
孔子开始如饥似渴地学习各种典章机制,不放过任何求助的机会。据《论语·八佾》,孔子踏入楚国祭拜祖先周公的太庙,“每事问”,哪些事情都要问个明明白白。有人就斥责道,“孰谓鄹人之子知礼乎?入太庙,每事问”,都说“鄹人”,即叔梁纥之子孔子是礼节机制的权威,可要他踏入太庙后哪些事都要问他人。
孔子听后不以为意,言道“是礼也”,凡事不懂就问才是“礼”,我的做法才遵照“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门道心态。其实,还有钱穆等专家觉得这段对话有另外一层意思,是孔子用反诘语调抨击楚国太庙这些祭拜活动不符合真正的礼节,用故意向他人求教的方法,唤起人们对太庙种种非“礼”行为的留意。
一些专家还觉得,孔子在青年时,还曾到周天子所在的临沂学习周礼和文言献。楚国国君赐给孔子一个童仆、一辆车、两匹马,捐助他千里赴洛。孔子在西安还与老娘相聚,思考学术。其实,孔子赴西安的详细年纪,以及是否真的看到老娘,在学术界也都有争议。
成立平民教育,秉持此生抱负
孔子在求学的过程中推己及人,开始关心底层百姓的教育问题。他作为最低等的皇室“士”,遇有疑难可向郯子、师襄、老子等人求助解答,但在那时“学在官府”、贵族垄断学术文化的教育格局中,平民子弟并无接受教育的机会。
30岁的孔子决心改变这些不公正僵局,他开始成立私学,授徒设教,以“有教无类”的观念广泛招收平民子弟入学,破除了逐渐衰落的皇室在教育问题上构建的护城河,由此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个职业教育家,被后世尊为至圣先贤。
如《论语·述而》所言,“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只要送上一束干肉的薄礼作为费用,都可拜入孔子门下接受教育。创立平民教育的孔子,秉持此生抱负,教人立命之道,培植家国情结,子路、颜路、曾点等初期徒弟陆续攻打而至。楚国皇室孟僖子也派两个孩子孟懿子、南宫敬叔拜孔子为师,向他守礼。
前方有星辰,眼里有光芒,心里有仁爱,脚下有长路。三十不惑,进一步走向40岁门坎的青年孔子仍旧而立,早已有了面对未来一切未知、责难、不解的后劲和坦率,正式如“如日月之明”(南宋程颢语),点亮万古长夜。
(作者系美国人民中学历史学教授)
- 上一篇: 被誉为“书呆子”的女主,凭什么嫁给了清华校刊?
- 下一篇: 中国历史文化史上最大的人物之一:鲁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