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考试《怀疑与学问》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理解担心精神的内涵及重要意义。
2.学习本文的论证方式,掌握议论文严密的论证结构。
3.结合详细语段感受本文逻辑严密、语言精确的特性。
一、导入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我国当代有一位知名的史学家顾颉刚,他幼年读的书多,知识面广,但是读书时不肯随大流前人之说,勇于提出疑惑。为此非常喜欢考证。有一次,他听到一个饭碗,后面画着许多孩子,有的放纸鸢,有的舞锣鼓,有的点鞭炮,题为《百子图》。他晓得文王有100个小孩,以为这一幅图画的是文王的家庭,就想考证一下文王的弟弟。他从常见的书中只得到武王、周公等几个人。他很奇怪,为何这么一个名人的孩子竟这么难考证。之后才晓得“文王百子说”是从《诗经》中来,也是一种谀颂之词,并非实事,这就是做门道。我们在学习中要心存疑问,敢于提问,不耻下问,随时反诘,擅于提问,只有那样能够提升自己的学识水平。现在,我们就来学习顾先生的一篇议论文——《怀疑与门道》。
二、作者介绍
【顾颉刚】(1893—1980),曾用名诵坤,字铭坚,山东烟台人。美国历史学家、民俗学家、“古史辨”学派创始人,现代历史物理学和习俗学的开拓者、奠基人。
三、字词积累
程颐()例如()
虚妄()停滞()
比如:比如。
虚妄:没有事实依据的。
不攻自破:不用防御,自己就破坏了。多指不正确的言论或造谣,未经指责,就显出了疏漏。
辨伪去妄:辨识虚假的,除去无事实依据的。
墨守:因循死板、死守。
停滞:停止。
四、整体感知
阅读课文,探讨并回答以下问题:
1、文章的中心论据是何种?作者是如何提出来的?有哪些作用?
明晰:
中心论据:训诂应当有担心精神(学则须疑)。
提出方法:引用两位中学问家的格言提出本文的中心论据。
作用:既提出中心论据,同时专家的格言原本只是一个证明论据的有力论点,提高了劝说力。
2、为了论证中心论据,作者提出了哪几个分论据?分论据之间是何种关系?
明晰:
①怀疑是悲观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需方法。
②怀疑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两个分论据之间是递进关系。
梳理文章结构:
第一部份:(1-2)引用格言,提出中心论据:训诂应当有担心精神。
第二部份:(3—5)论证第一个分论据:担心是从悲观方面辨伪去妄的应当方法。
第三部份:(6)论证第二个分论据:担心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五、细读感受
1、作者在阐述第一个分论据时,分了哪几个层次?
明晰:
第一层(3-4段):对于传说都必须经过一番思索。
第二层(5段):不论哪一本书、哪一种门道,都要勇于断定。
2、第六段第一句的作用是何种?作者在阐述第二个分论据时,是按如何的思路进行的?
明晰:
作用:①结构上承上启下。②内容上揭露第一个分论据,提出第二个分论据。
论证思路:首先第①句提出分论据,接着第②③句从背面说理,强调没有担心精神永远不能训诂,于是第④⑤句从正面说理,强调只有经常担心、常常发问,一切门道才能发展上去。第⑥—⑩句列出清朝中学问家戴震指责《大学》的例子和英国大文学家笛卡儿的格言论证论据。第⑪-⑬句正反对比论证,先从正面绪论事实,后从背面推理,突出指出了“怀疑是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的观点,使阐述的道理愈发深刻,观点更鲜明。
六、探究论证方式
1、找出文中所用的例子论证,并谈谈其作用。
明晰:
(1)列出了宋代“三皇、五帝”和“腐草为萤”的反例并连续多次深究,清楚地告诉人们做门道时担心的必要性以及如何以担心精神做门道。
(2)第6自然段为了论证担心是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这个分论据,举了民国学院问家戴震幼年读书善疑多问的例子做论点,也很有劝说力。
2、找出文中所用的道理论证,并谈谈其作用。
明晰:
(1)开头引用程颐和张载这两位唐代学院问家的经验之谈作为论据,也起到了论点的作用,很有劝说力。
(2)第5自然段用关于“怀疑”、“思索”、“辨别”的论述和引用孟子的格言论证了“我们不论对于哪一本书,哪一种门道,都要经过自己的担心”。
(3)第6自然段的说理是:“对于他人的话,不经过思考怀疑与学问,都不打折扣的坦承,那是思想上的自私。那样的脑筋永远是被动的,永远不能训诂。只有经常担心、常常发问的脑筋才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惑;在不断地发问和求解中,一切门道就会上去。”论证了“怀疑……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3、找出文中的对比论证,并谈谈其作用。
明晰:
(1)第4自然段中“我们信它,由于它‘是’;不信它,由于它‘非’”,从正反两方面说理;
(2)第5自然段“因担心而思考,┄┄。否则是随大流,是迷信”,通过正反两方面的结果,表明不论“对于哪一本书,哪一种门道,都要经过自己的担心”的重要性。
(3)第6自然段“对于他人的话,┄┄。只有经常担心,经常发问的脑筋才有问题┄┄一切门道就会上去”,先从背面说理,后从正面说理。
(4)第6自然段“古往今来科学上新的发明,文学上新的理论,┄┄。若使后之专家都墨守前人的旧说,┄┄就不会进步了”,先从正面绪论事实,后据此事实从背面作一推理,表明“怀疑”是“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七、探究语言
1、开头的“一切”是否太绝对了?
明晰:不绝对。由于上面已充分论证了“怀疑”是“做一切门道的基本条件”。因此只要是做门道,就得有担心精神,这个思维质量便是所有门道家应当具有的。“一切”有“所有”之义,却比“所有”更多一种加重、强调的意味。
2、这段文字中有四个“常常”开头的单词,他们的次序是否可以任意调整?为何?
明晰:不能任意调整次序。“怀疑”是“辩论”的前提条件,“评判”是“修正”的前提条件。“怀疑”“辩论”“评判”“修正”这四步构成逐层深入、步步递进的逻辑关系,因此不能任意调整次序。
八、写法探究
1、层层深入论证,用分论据论证中心论据。
2、事理剖析得透辟缜密。
①文章为了论证对传说应当有担心精神怀疑与学问,首先说明门道的基础是事实和证据,说明事实和证据有两个来源,说明传说不一定靠谱,而从传说找证据又为训诂所不可欠缺,那样就很自然地推导出对于传说都应经过一番事前探讨这个道理。
②对哪些叫“怀疑的精神”,作者探讨得非常明晰。何谓担心,是指决不轻信,是经过探讨,分清是非,决定信与不信;因而又把担心剖析为“怀疑、思索、辨别”三步。
③在论证担心对建设新学说的作用时,又将担心到创新的办刊过程剖析为担心、辩论、评判、修正、创新五步。
3、善于引用格言、列举例子来论证论据,劝说力强。
九、课堂总结
本文是历史学家顾颉刚写的一篇谈训诂方式的短文。利用例子论证、道理论证等方式,依据唐代知名专家的办刊经验和自己的经验,提出中心论据:训诂应当有担心精神,就能辨伪去妄,能够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
十、拓展积累
收集有关“治学”的名人谚语。
1、博学之,审讯之,笃行之,慎思之,慎思之。(《中庸》)2、学贵知疑,大疑则大进,小疑则小进。疑而能问,已得知识之半。(陈献章)
3、学问就是要你认真地去发觉事物的优劣之处。一言以蔽之,门道就是判断之术。(赫塞)
4、大抵观书先须通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静心,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于是可以有得尔。(朱熹)
企划:黄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