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浦江之魂
黄浦江尚且“纳百川”,何况文化这条流淌千年的大河?
立于黄浦江之畔,映入眼帘的是黄浦江与多条河流融汇之景:她向一切到来者敞开怀抱,不因流量的差异而拒斥任何一条支流汇入。她平等、善意地对待、抚慰一切生灵,用轻扬而有力的臂膀推动来往船只徐徐驶去。步履轻盈的激流,在与旁支的对撞中回旋,生出层层涡旋,倏 地又向前激荡开去,飞扬起无数浪花。当她将旁支都吸纳为自己的一部分后,又恢复了原有的宁静,只见前方的河道愈发宽阔,于是原始的力量得以扩充壮大,继而焕发更强的生命活力,步入阔远宏大的生命 境界。
惊叹于眼前景象,我不由得联想到这一方的中华大地:中华文化不正是一条动态前行、水不干涸的浩荡之河吗?黄浦江尚且“纳百川”,何况文化这条流淌千年的大河?中华文化的发展、文脉的延绵,不正应基于黄浦江这样兼容并包、自由开放的对外态度吗?
尊重是相互的,唯有理性地认可他国文化独有的价值,中华民族才能赢得世界的尊重。同时,开放包容地允许外来文化在华夏大地上正向地输出,更是一种强大的文化自信的表现。
然而,当下不少人因外来商品在小范围内稍呈流行之势便冠以“倾销”的标签,或因许多年轻人为日漫吸引、为美剧着迷便高举文化入侵的旗帜怒斥其“叛国者”“卖国贼”,盲目加以抵制。这种激进的爱国主义者标榜爱国的背后,是盲目的感性思维逐步消解着理性意识,更是文化自信的缺失。
而文化自信不足,甚至文化自卑情结的滋生蔓延,很可能导致民族认同感降低、国家凝聚力削弱。当然,这绝非意味着对中华文化的盲目自信便是可取的。清末顽固派固守传统夷夏观念,妄自尊大,无视西方工业文明对于农业文明强大的优势,最终由闭关走向被迫开关,为自己的愚昧无知付出了惨痛代价。
这两种对待外来文化的态度,或是缺乏自信而不愿包容,或是过度自信而不屑开放,都可能导致中华文化之河的长波在拒斥一切旁支的汇入后渐趋干涸,使中华文脉或是因缺乏包容性而走向狭隘,或是因发展受限而走向停滞,中华文化的世界影响也将随之一落千丈。
自然,这并非意味着“送去主义”崇洋媚外的思潮为佳,更不是说“送来主义”外来文化强势侵略威胁自身文化的现象不值得警惕,只是身为传承了五千年文化的华夏儿女,我们应该有自信在世界文化之林中立住脚跟,提高包容度,以开放的姿态与外来文化平等、和谐地互动。正如眼前的黄浦江一样,乐于去接触、接纳,拥抱每一次邂逅与融汇。从被动的视角看,黄浦江的精魂启示了我们应该以何种姿态面对外来强势文化的输入。然而,随着中国国际地位和综合国力的上升,我们还应警惕在发达国家有盛行之势的“文化歧视”在华夏大地上重演-对弱势国家的傲慢与偏见。相较于清王朝盲目无知的自负,这种源于大国地位、看似“理智”的“俯视”或许更为可怖,因为其易于在野心和欲望的驱使下,步入文化歧视,甚至文化同化的陷阱。庞龙笔下曾经的“漫游者”,亦可能成为如今的“守旧老人”。先于中国迈上现代化道路的西方诸国,在宣扬自由平等中走向偏见局囿的历史教训,便可引以为鉴。美籍华裔政治家骆家辉小学时因吃了虾米、喝了稀饭而惨遭美国老师殴打。食物本来不分三六九等,可自以为“先进”的文明坚守自我文化“最优”,面对“落后”文明,便将其一切都妖魔化,以凸显自己的高贵与优越,食物自然也就被烙上了神圣或低贱的标记,被尊奉或是鄙夷。
残酷的历史教训让我们看到大国付出的代价是最后陷入封闭与焦虑,正如美国迷茫一代与垮掉一代的困境悲歌。不仅如此,频繁的文化对冲下,占据经济优势地位的一方往往会表现出蚕食,甚至同化另一方文化的倾向,最终可能导致文化多样性的减少,乃至荒芜。
然而,文化并无尊卑之分,即使是再小的文化,其作为一个群体的共同信仰,也必然有其独特的价值,何来孰优孰劣?文化的特殊性不应成为一个国家文化遭受偏见的理由,亦不应成为优越感的来源。我们没有理由因华夏文化的历史悠久便自觉高人一等,何况自负之情的笼罩之下,我们难免会有所蒙蔽、忽视自身文化的诸多问题。通过打压弱势文化来彰显自我文化的优越性,实为自欺欺人,终将在偏见中走向故步 自封。
与其如此,不如借鉴黄浦江“河海不择细流”故而“就其深”的智慧,以探索的眼光挖掘其他文化的精华,从而去芜取精,将能为己所用的元素融入,转化为自身的力量。正如上海典型的石库门建筑便是西方的建筑风格与江南传统民居特色的融合,造就了独具一格的海派文化,展现了中西融通的文化新气象,为中华文化的发展增添了崭新的活力。从主动的视角看,浦江的精魂指引我们如何秉承以自我发展为纲的宗旨来面对异质文化。
由此可见,为了使中华文化永葆丰盈充实,焕发新生活力,我们对外应不盲目拒斥、不无端贬损和倾轧,对内应巩固文化自信,审视并且自省存在的问题,从而构建一种对外来文化开放包容的态度。更进一步说,便是始终从大写的“我”的视角,应用“拿来主义”中去粗取精的思想内涵,转化外界文化的优势为自身服务。
非“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先有开放意识,拓展视界,方地容纳“异己”的存在,再加以探索、挖掘,进而能深刻地认识到国文化的独特价值以及外来文化的精华,有机结合两者,将会使中华大文化之河如黄浦江一样,在与旁支的对撞中吸纳、汲取,迈向更为广阔中 生命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