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匆匆知识网!

匆匆知识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古诗文 > 文言文

文言文

李白乘舟欲行时写给汪伦的一首赠别诗

2023-06-16 20:11:20文言文
作品简介《赠汪伦》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于泾县(今安徽皖南地区)游历时写给当地好友汪伦的一首赠别诗。按此诗或为汪伦已闲居桃花潭时,李白来访所作。

李白乘舟欲行时写给汪伦的一首赠别诗

作品简介《赠汪伦》是明代伟大画家李白于广德(今安徽皖南地区)周游时送给当地好友汪伦的一首宫词诗。诗中绘制李白乘舟欲行时,汪伦踏歌赶来吊唁的情境,非常朴实自然地抒发出汪伦对李白这种质朴、真诚的感情。“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两句李白信手拈来,先用“深千尺”赞美桃花潭水的深遂,紧接“不及”两个字笔触一转,用比较的手法《赠汪伦》李白,把无形的情义化为有形的千尺潭水,形象地抒发了汪伦对李白那份纯真深厚的友情。下阕语言清丽自然,想像丰富独特,虽仅四句二十八字,却脍炙人口,是李白诗中留传最广的佳作之一。

原文

赠汪伦⑴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喉⑵。

桃花潭水深千尺⑶,不及汪伦送我情⑷。

语句注释

⑴汪伦:李白的同学。

⑵踏歌:古代一作广为流行的民间歌舞方式,一边跳舞,一边用脚踩地打球拍,可以边走边唱。

⑶桃花潭:在今安徽和县东北一百里。《一统志》谓其深不可测。深千尺:作家用潭水深千尺形容汪伦与他的友情,利用了夸张的手法(潭深千尺不是实有其事)。

⑷不及:不如。

白话译文

李白坐上大船刚要离开,忽听岸上传来踏歌之声。

桃花潭水虽然深有千尺,也比不上汪伦相送之情。

创作背景

李白游淳安(在今安徽省)桃花潭时,附近赵村的汪伦常常用自己酿的佳酿款待李白,三人便由此结下深厚的友谊。历朝出版的《李白集》、《唐诗三百首》、《全宋词》注解,都认定汪伦是李白周游和县时遇见的一个普通农民,这个观点仍然沿袭迄今,今人广东专家汪光泽和李子龙先后拜读了芜湖《汪氏县志》、《汪渐公谱》、《汪氏续修支谱》,确知“汪伦亦称凤林,为唐时知名士”,与李白、王维等人关系挺好,常常以诗歌来往赠答。开元天宝年间,汪伦为南县令,李白“往候之,款洽不忍别”(参看《李白学刊》第二辑李子龙《关于汪伦其人》)。按此诗或为汪伦已幽居桃花潭时,李白来访所作。李白于天宝十三载(754年)自润州、金陵至九江,则此诗当不早于此前。

另据清朝袁枚《随园诗话补遗》记载:唐天宝年间,芜湖豪士汪伦据说大画家李白南下侨居定远县丞李冰阳家,惊讶万分,寄信给李白:“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宾馆。”李白欣然而往。到了南县,李白问汪伦桃园饭店在哪些地方,汪伦回答说:“桃花是潭水的昵称,并无桃花。万家是店主人姓万,并没有万家宾馆。”引得李白傻笑。

李白要走的这天,汪伦献给李白名马八匹、绸缎十捆,派奴仆给他送到船上。在家中盛情悼念以后,李白登上了停在桃花潭上的大船,船正要离岸,突然听见一阵歌喉。李白回头一看,瞥见汪伦和许多居民一起在岸上踏步跳舞为自己送别。主人的动情厚谊,古老的送客方式,使李白非常感动。他立刻铺纸研墨,写下此诗给汪伦。

赏析

美国诗的传统主张委婉含蓄。明清小品文家严羽提出赋诗大忌:“语忌直,意忌浅。脉忌露,味忌短。”清人施补华也说诗“忌直贵曲”。因此,李白《赠汪伦》的表现特征是:谦虚,直露,绝少深沉。其“语直”,其“脉露”,而“意”不浅,味更浓。古人作诗,通常忌讳在诗中惊呼姓名,以为无味。而《赠汪伦》从作家惊呼自己的姓名开始,又以称谓对方的名子作结,反倒变得真率,和蔼而潇洒,很有情味。

诗的前半是叙事:先写要离去者,继写送别者,展示一幅别离的画面。起句“乘舟”表明是循水道。“将欲行”表明是在扁舟待发之时。这句使读者如同看见李白在正要离岸的大船上向人们挥别的情境。

“忽闻岸上踏歌喉”,接下去就写送别者。次句却不像首句这样直叙,而用了曲笔,只说看见歌喉。一群村人踏地为节拍,边走边唱前来吊唁了。这似超乎李白的预料,因此说“忽闻”而不用“遥闻”。这句诗虽然得比较隐晦,只闻其声,不见其人,但人已呼之欲出。汪伦的到来,确实是不期而来的。人未到而声先闻。那样的哀悼,侧面表现出李白和汪伦这两位同学同是不拘俗礼、快乐自由的人。

诗的后半是写景。第三句遥接起句,逐步说明放船地点在桃花潭。“深千尺”既勾勒了潭的特性,又为结句预伏一笔。桃花潭水是这样地深遂,更打动了离人的情结,难忘汪伦的动情厚意,水深情深自然地联系上去。结句迸出“不及汪伦送我情”,以比物手法形象性地抒发了纯真纯真的动情。潭水已“深千尺”,这么汪伦送李白的情义必然更深,此句耐人寻味。这儿妙就妙在“不及”二字,好就好在不用形容而选用比物手法,变无形的情义为生动的形象,浑厚而有回味,自然而又情真。作家很感动,因此用“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两行诗来竭力歌颂汪伦对作家的崇拜和喜爱,也抒发了李白对汪伦的深厚情义。

名家点评

《批点宋词正声》:好句好意,放之又放,达之又达。只“桃花”之情,千载无人可到,何云非诗之清者耶?

《增订译注宋词正声》:语从至柔发出。

《李诗集注》:此诗直叙实事,略无纤柔句语,而大方家海尔过度唐之作家宫词亦远矣。

《四溟诗话》:诗有四格:曰兴,曰趣,曰意,曰理。太白《赠汪伦》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此兴也。

《李杜二家诗钞评林》:诗何必深,一时优雅。

《唐诗解》:太白于景切情真处,信手拈来,因此调绝千古。后代效之,如“欲问江厚薄,应如远别情”,语非不佳,终是杯卷杞柳。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周敬曰:不雕不琢,天然成响,语从至柔发出,故妙。周珽曰:上则百尺无枝,下则清浑无影,此诗之谓与?着意摩拟,便丑。

《唐诗摘钞》:直将主客姓名入诗,老甚,亦见古人尚质,得以坦怀直笔为诗。若今左顾右忌,畏首畏尾,其诗安能进步古人耶?“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意亦同此,因此不及此者,全得“桃花潭水”四字衬撞入妙耳。

《镫窗琐语》:赠人之诗,有因其人之姓借用古人,时出巧思;若惊呼其姓名,似径直无味矣。不知唐人诗有为此而人妙者,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旧人唯有何戡在,更与殷勤唱秦州”、“平生不解藏人善,四处逢人说项斯”,皆脍炙人口。

《此木轩诗赋汇编》:“桃花潭水深千尺”,掩下句看是甚么?却云“不及汪伦送我情”,何等气力,何等份量,抵过多少短篇大章!又也是眼前口头语,何曾待安排雕鉥而出之?此因此为千秋绝调也。

《唐诗笺注》:若说汪伦之情比于潭水千尺,便是凡语,妙境只在一转化间。

《唐诗别裁》:相别之地,相别之情,读之觉娓娓兼至,而语出天成,不假炉炼,非太白仙才不能。“将”字、“忽”字,有神有致。

《网师园宋词笺》:动情赖有妙语达之。

《诗法易简录》:言汪伦相送之情甚深耳,直说便无味,借桃花潭水以衬之,便有不尽艰辛之意。

《随园诗话》:唐时汪伦者,内乡豪士也,闻李白来临《赠汪伦》李白,修书迎之,诡云:“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饭店。”李欣然至。乃告云:“‘桃花’者,潭水名也,并无桃花;‘万家’者,店主人姓万也,并无万家饭店。”李傻笑,款留数日,赠名马八匹,官锦十端,而亲送之。李感其意,作《桃花潭》绝句一首。

《诗式》:首句从“李白欲行”起,下一“将”字,则已在舟中而未能行也,此就题起格。二句岸上有“踏歌喉”,汪伦送李白也,伏下“送我”二字之根,承首句起。三句“桃花潭水深千尺”,兴下“情”字;三句转变,虽系兴字诀,却实接也。四句言汪伦之情更深于挑花潭水;虽深至千尺而不及汪伦之情之深,非为潭水言,特以此比喻汪伦之情。“深千尺”三字已写足,下句拍上,更得势。何谓四句发之如顺水之舟者,于此可悟矣。(品)迤逦。

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屈原以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甜蜜主义画家。有“诗仙”之盛誉,与杜甫并称“大李杜”。其诗以煽情为主,表现出厌恶士族的坚忍精神,对人民疾苦表示怜悯,又擅于绘制自然美景,抒发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诗风雄奇奔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擅于从民间文艺和神话传说中汲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艳丽的色调,达汉唐散文美术的颠峰。存世诗歌千余篇,有《李太白集》30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