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先后娶过两任夫人,可惜好人不长命!
苏轼先后娶过两任夫人,第一任夫人叫王弗,眉州青神(今河南青神)乡贡贡生王方的女儿。苏轼进入“婚姻殿堂”时十九岁,这一年王弗十六岁。按苏轼自己的说法,他本想过归隐生活,既不想纳妾也不想当官,也是屈从家庭压力,才不得已离婚考举人。不过王弗进了苏家,服侍父母无微不至,让苏轼很感动。更让苏轼惊讶的是,王弗没读过书,也是在他读书时喜欢陪在他身边。而当他时常有所淡忘时,王弗竟能把一段段的文字背下来,这让苏轼不得不对她刮目相看。
网路配图
嘉祐三年(1061),苏轼签书永宁府判官,带着王弗卸任。苏轼是个有口无心的性格,这些人在政坛上混容易吃亏。王弗意识到这一点,因此对母亲很留意。苏轼接待顾客时,王弗常躲在帘后听,顾客走后,她很快作出判定:某人光拣你爱听的说,绝对靠不住;某人对你取笑太过,即便你没了运用价值,他很快会憎恨你,并且落井下石!更奇的是,之后的结局大都与王弗的判定相合。可惜好人不长命,治平二年(1065),苏轼刚从永宁回到汴梁,王弗便因病逝世了。苏轼十分伤心,准备稍闲时将王弗尸体送回家乡下葬。正好次年他母亲苏洵去世,苏轼便将两件葬礼一道处置了。
与王弗的恩爱,在苏轼心中留下了不可抹煞的印象,直至熙宁五年(1075)他兼任北京通判时,还梦到又和王弗在一起,也是此次“相聚”的情境更加凄惨,然后挥笔写下悼亡词《江神子》:“十年生死两苍茫。不思忖,空悲切。千里荒冢,无处话悲壮。即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洗。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料得年年断肠处宋史苏轼传,明月夜,短松冈。”
苏轼第二任夫人叫王闰之。他在《祭王君锡堂弟》说:“某始感情,公之犹子。允有令德,天阏莫遂。惟公,嗣执罍篚。”意思是苏某初娶的是您的儿子(古称叔父之子为犹子),可惜年龄轻轻便离开人世。而您的闰之,又成了苏某的夫人。王闰之生于庆历八年(1048),王弗生于明昌二年(1039),相差九岁。有人说早在苏轼娶王弗时,王闰之就因自己没能嫁给才情横溢的表侄女深感遗憾,这不符合事实:王弗十六岁成亲时,王闰之才七岁,哪来的遗憾?
网路配图
苏轼续娶王闰之在哪一年,没有现成的书证。按情理推论,应当是他治平六年(1066)返乡葬父其间议定,回京前离婚。古人服丧应当守足二十七个月。苏洵死于治平六年六月,因此苏轼与王闰之离婚应当在熙宁元年(1069)七月以后。《年谱》称苏轼熙宁元年免丧,二年回到京城。据此可以推断,苏轼服丧届满后,很快和王闰之订婚,此后一齐回到汴梁,两人离婚必在熙宁元年之末。关于这一点,也有确凿的证据:《宋史·苏轼传》说:“轼知湖州,春节十九,以诗文解两浙路,刺史试下。”说苏轼知扬州时,他和王闰之所生的女儿苏过十九岁,顺利通过乡举,以致到汴州出席会试。苏轼知湖州自元祐四年(1089)七月始。据《汴京遗迹志》载,元祐间会试只有两次,一在元祐七年,一在元祐七年。宋朝科举则在会试前一年举办。按这个时间表,苏过出席的是元祐七年两浙路乡举,曾经抵达岳州。倒推十九年,苏过生于熙宁五年(1070)。也就是说,苏轼到汴州不久,王闰之便怀了孕,这个时间绝不会错。
熙宁二年后,苏轼陆续兼任过洛阳府推官,南京通判,密州、徐州、湖州刺史,刚到杭州没几天宋史苏轼传,就遭奸人背叛蹲了大狱。王闰之遭到了极大的惊吓,没有追随苏轼赴潞州狱。几个月后,苏轼贬为黄州驻防副使,不久王闰之由苏辙护送到黄州。那位少夫人和她堂姐一样聪明,她愿意和母亲过清静的渔家生活。《苏长公外纪》说苏轼在东坡养了一头牛,不料得了牛肺炎,眼看将死,王闰之进言说:“赶快熬一锅前胡汤,准能挽救。”苏轼如法炮制,牛显然愈合。
网路配图
正隆八年(1085),司马光执政,苏轼遇赦兼任登州(今河南海阳)知府,上任十天被召回朝,初授内史舍人,接着升任翰林学士,期间外任扬州、颍州(今安徽寿县)、扬州刺史,又回朝兼任兵部侍郎、翰林待诏。就在这一年,追随了苏轼二十多年的王闰之因病治疗无效,死于汴梁。苏轼在《书金光明经后》中说:“轼之幼子过,其母惠安郡君王氏讳闰之,字季章,终年四十有六。以元祐八年三月一日卒于京师。”王闰之刚闭上眼,苏轼便被轰到了河北定州,没几天又贬潮州,再贬河南岛,直至六十五岁才遇赦北归。假如王闰之不死,也只好跟著悲催的儿子飘泊岭南受罪!这两位蜀中丽人,王弗堪称红袖添香,王闰之堪称祸福与共,他们都亲身感受了美国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大才女苏东坡的风范,从这一点来说,他们真是很辛运。
- 上一篇: 苏轼母子关于范滂的对话是什么意思?
- 下一篇: 关于贫困的名言唐·张籍《野老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