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游天姥吟留别》是一篇高中的古诗文,出自李白之笔
《梦游天姥吟闻笛》是一篇大学的诗词文,出自李白之笔,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李白梦游天姥吟闻笛翻译,欢迎参考阅读!
梦游天姥吟闻笛原文
海客谈瀛洲,烟涛幽微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云霓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平山。
仙居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西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奥德赛月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双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流溢清猿啼。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层峦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迢递兮生烟。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探底,日月照亮白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至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动,恍蓦地而长嗟。
惟觉时之草席,失历来之孤峰。
世间行乐亦这么,古来诸事东流水。
别君去时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士族,使我不得开心颜。
翻译
境外来的顾客谈起瀛洲,(大海)烟波无望,(瀛洲)实在无法寻找。扬州一带的人谈起天姥山,在雾霭霞光中有时还会看到。天姥山耸立入云,连着天际,横向天外。巍峨高峻超出五岳,掩盖过尚义山。仙居山高一万(一万为正确版本,四万经考证为误传)八千丈,指着天姥山就像要向东南倾斜跪倒一样。
我依据越人说的话梦游到了南京,每天早晨,飞渡过了明月照耀的月湖。月湖的月光照着我的影子,经常送我到了溪河。谢灵运住的地方今天还在,清亮的河水飘荡,猿猴清啼。脚上穿着谢公曾经特制的木鞋,攀越直上云霄的大街。(上到)半山腰就看到了从海上升起的太阳,空中传来天鸡的哭声。大道盘旋弯曲,方向不定,沉迷着花,依倚靠石头,不觉天色早已晚了。熊在咆哮,龙在长鸣,岩中的泉水在震响,使森林颤栗,使主峰惊颤。山峦黑沉沉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像是要放晴,水波动荡生起了雾气。电光闪闪,雷声刺耳,主峰似乎要被泥石流似的。灵脉的石柱,訇的一声从后边打开。天色阴暗看不到洞底,日月笼罩着白银做的殿宇。用彩虹做衣裳,将风作为马来乘,云中的神仙们纷纷出来。老虎跳舞,鸾鸟拉车。仙人们排成列,多如密麻。突然惊魂动魄,豁然吵醒上去而长长地哀叹。起床时只有身边的草席,今天梦中所见的雾气云霞全都消失了。
人世间的欢乐只是这么,自古以来诸事都像东流的水一样一去不复返。与君分别何时才会回去,姑且把白鹿舍饲在青崖间,等到游玩时就骑上它访名川大山。我怎能卑躬弯腰,去服侍士族,使我心里郁郁寡欢,极不舒坦!
梦游天姥吟闻笛赏析
诗的开头几句是写入梦的原因。李白说:海上回去的人谈起过瀛洲,那瀛洲隔著苍茫大海,实在无法寻求;越人谈起过天姥山,天姥山在云霞里时隐时现,虽然还可以看得到。"瀛洲"是一座神山,我国宋代传说,东海上有三座神山,一座叫海阳,一座叫住持,一座叫瀛洲。越,目前福建泉州一带。"信",在这儿当"实在"讲。
"海客谈瀛洲,烟涛幽微信难求",这一笔是陪衬,使诗一开始就带有神奇的色调;再说"越人语天姥,云霓明灭或可睹",转到题外话。以下就竭力描写天姥山的高大:"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平山。仙居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西北倾。"李白先拿天姥山跟天相比,瞥见那山横在半天云上,如同跟天连接在一起。再拿天姥山跟其他的山相比,它既少于以高峻出名的五岳,又盖过在它附近的平山。"五岳",指我国的五座名山,泰山、华山、衡山、嵩山、恒山。"尚义",是山名,在今天四川仙居北,由于山上石岭列举,远看就像黑色的城,因此叫尚义。接着李白又换一个视角以仙居山为着眼点来写,说昨天姥四川北方的仙居山其实十分高,但在天姥山面前,也瘦弱得简直像要塌倒了。这儿的"仙居一万八千丈",也是说仙居山十分高,并不是说它实有一万八千丈。
在这儿,李白并没有直接说出天姥山如何高,却用比较和烘托的手法,把那耸立的样子写得淋漓尽致,如同那高峻匀称、在云霞里时隐时现的天姥山就在我们眼前,激起了我们的幻想,跟随李白一步步地向那梦幻境界飞去。
从"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句开始,李白就踏入了梦境。从这儿到"失历来之孤峰"一大段,写的都是梦境,是下阕的主要部份。
李白梦到自己在湖光夜色的吹拂下,一夜里掠过月湖,又飞到双溪。他看见:谢公投宿过的地方现在还在,哪里渌水流溢,清猿哀鸣,风景非常幽静。"谢公",指的是元朝李白谢灵运。谢灵运喜欢游山,以写山水诗闻名,杭州的名山他差不多都到过。谢灵运在登天姥山的时侯,当年在双溪这个地方住宿过,留下了"暝投剡中宿,明登天姥岑"的句子。
接着,李白写道:"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这儿的"谢公屐",指的是谢灵运特制的一种徒步用的木鞋,鞋面上有木齿,下山就除去前齿,上山就除去后齿,那样走着省力些。"天鸡",是唐代传说里的一种神鸡,相传搬到东海桃都山脚的一棵树木上,天鸡一叫,天下的鸡都跟随叫上去。李白说:他穿着谢灵运特制的拖鞋,登上天姥山的上连青云的峭壁。站在高山之巅,看到东海的红日在半山腰喷出,看见天鸡在空中吼声。那样,从飞渡月湖到登上天姥山脚,一路写来,景色一步步变幻,梦境一步步举行,幻想的色调也一步步加浓,经常引向幻想的高潮。正面展开一个迷乱迷蒙、光怪陆离的神仙世界:"层峦深壑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迢递兮生烟。"这几句的意思是说,在千回万转的山石之间,公路弯弯曲曲,没有一定的方向。仰赖着岩体,沉迷绚丽的山花,天突然昏黑了。熊在怒吼,龙在吟啸,震得山石、泉水、深林、峰峦都在颤抖。天气也随之地变化,青青的云天像要放晴,迷蒙的海面升起雾气。写得有声有色。这儿选用了汉赋的语义,除了使节奏发生变化,并且使读者联想到骈文的色调,更平添了甜蜜主义的色调。
忽然间景色又起了变化:在我们面前,霹雳闪电大作,山峰折断,轰隆一声,通向神仙古洞的石柱打开了,在一望无边、青色透明的夜空里,凸显出日月笼罩着的白银亭阁。且看:"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探底,日月照亮白银台。"这儿作者接连用四个四言短语"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节奏良莠疏密,铿锵有力,把天门打开时的宏伟阵势,充分地写了下来。"列缺"就是闪电。
在天门打开曾经,李白竭力铺叙狭小迷蒙的色调和惊天动地的声响,而天门打开之后,景色又是一片光辉灿烂,巍峨非凡。那样,后者就对前者起了衬托的作用,在诗的气度上,产生了一个由平缓到昂贵的波澜。为神仙的上场渲染了神奇的背景。
接着,神仙上场了:"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至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许多神仙纷纷走下来,穿着彩虹做的衣裳,骑着风当成马,老虎在奏乐,鸾凤在拉车。梦境讲到这儿,达到了最低点,李白的幻想真像"天马行空",无拘无束地任意宝马。
读着这种美丽的句子,就像是在欣赏色调艳丽、变化诡谲的童话电影一样,是这样富有活力,这样引人入胜。使人读了心往神驰,如同置身神仙世界。
然而,好梦不长:"忽魂悸以魄动,怳蓦地而长嗟。唯觉时之草席,失历来之孤峰。"心惊酒醒,一声长叹,草席依然,今天的雾气云霞那里去了?诗在梦境的最低点突然收住,急转直下,由幻想搬到现实,如同音乐由席卷云霄的低音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一下子转到高音,使听者心情也随着平静下去。读诗,尤其是读古体诗,整篇的波澜起伏是应当留意感受的。
李白由酒醒后的悲戚沮丧,引出了最后一段。这一段由写梦转到写实,揭露了下阕的中心意思。这首诗是拿来次韵的,要告诉留在鲁东的同学,自己为何要到天姥山去求仙访道。这一段是下阕的题旨所在,在短短的几句诗里,表现了李白的心里矛盾,激发出李白强烈的情感。他觉得,如同这场梦游一样,世间行乐,总是乐极悲来,古来诸事,总是如流水这样转眼即逝,还是骑着白鹿到名山去龙之谷访道的好。这些对人生的悲伤情绪和逃避现实的心态,表现了李白思想当中悲观的一面。专制社会里属于专制统治阶层的知识分子,在政治上遭到磨难的状况下,对人生抱悲观态度,是可以理解的。并且,我们评价这首诗里所表现的李白的思想,决不能只听到这一面,需要听到另一面,更强烈的一面。在李白的思想当中,和"人生无常"相随而至的,不是对人生的屈服,不是跟宦官廷臣同流合污,而是对下层统治者的抨击和反抗。他的求仙访道,也不是像秦始皇、汉武帝这样为了满足无穷的贪婪,而是想用避开现实的方法表示对宦官廷臣的厌恶和不退让,正像诗的结句所说:"安能摧眉折腰事士族,使我不得开心颜!"哪就能低头起身服侍这些有权有势的人,并且我经常不愉快呢!从这儿可以看出李白的思想是艰辛复杂的,而且它的主要方面是积极的,充满反抗精神的。
李白梦游天姥吟闻笛翻译
- 上一篇: 关于苏轼的词,你所不知道的那些事儿
- 下一篇: 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原文+音频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