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九年级语文上册《怀疑与学问》教学课件.pptx
;认识怀疑精神对做学问的重要意义,培养怀疑精神和独立意识。;【顾颉(jié)刚】(1893—1980),原名诵坤,字铭坚,江苏苏州人。中国历史学家、民间文艺研究家,古史辨学派创始人,现代历史地理学和民俗学的开拓者、奠基人。
【代表作】《孟姜女故事研究集》《妙峰山》《顾颉刚民俗论著集》《中国上古史研究讲义》《顾颉刚古史论文集》等。;关于文中提到的四位古代学者;戴震(1723-1777)清代思想家学者。乾隆年间修《四库全书》。对天文数学历史地理均有深刻研究,对经学、语言学也有重要贡献,卓然为一代考据大师。在哲学上有力地批判了理学家。所谓“理在事先”等理论,强调了从具体考察事物中认识事物规律的必要。后人编有《戴氏遗书》。
朱熹(1130-1200)即文中的“朱子”。南宋哲学家教育家。广注典籍怀疑与学问,对经学,史学,文学,乐律以至自然科学有不同程度的贡献。在哲学上发展了二程关于理气关系的学说。集理学之大成,建立了一个完整的客观唯心主义的力学体系,也称程朱学派。他的博览和精密分析的学风对后世学者有很大影响。;虚妄()盲从()
墨守()停滞()
程颐()譬如()塾师()腐草为萤()
;词语集注;一读课题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其实一个好的题目也可以说是文章的窗户。
课题告诉了我们什么?;课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中心论点是怎样提出的?;任务一:把握观点,理清思路;任务一:把握观点,理清思路;任务一:把握观点,理清思路;怀疑不仅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也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学则须疑(做学问(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怀疑与学问》;首先;任务二:学习本文的论证方法;道理论据;我们听说中国古代有三皇、五帝,便要问问:这是谁说的话?最先见于何书?所见的书是何时何人著的?著者何以知道?我们又听说“腐草为萤”,也要问问:死了的植物如何会变成飞动的甲虫?有什么科学根据?我们若能这样追问,一切虚妄的学说便不攻自破了。;“学者先要会疑。”——程颐
“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张载;对比论证;譬如在国难危急的时候,各地一定有许多口头的消息,说得如何凶险,那便是别人的传说,不一定可靠;要知道实际的情形,只有靠自己亲自去视察。做学问也是一样,最要紧最可靠的材料是自己亲见的事实根据;但这种证据有时候不能亲自看到,便只能靠别人的传说了。;再读课文,梳理论证思路;练习:简要论述课文第⑥段的论证思路。;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抱怀疑的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常常评判书中的学说,常常修正书中的学说,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1)开头的“一切”是否太绝对了?对此,你怎么看?;(2)“常常”能不能去掉?四个“常常”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课堂小结;1.层层深入论证,用分论点论证中心论点。;2.事理分析得透辟周密。;②对什么叫“怀疑的精神”,作者阐释得十分明确。所谓怀疑,是指决不轻信,是经过思考,分清是非,决定信与不信;进而又把怀疑分析为“怀疑、思索、辨别”三步。
③在论证怀疑对建设新学说的作用时,又将怀疑到创新的治学过程分析为怀疑、辩论、评判、修正、创新五步。;3.多种论证方法的运用。;愿你在纷乱如迷雾的学习和生活中,
保持一颗时刻清醒、时刻怀疑的头脑;
保持一颗勤于思考、敢于批判的头脑!;多疑,往往是不好的。因为多疑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状态怀疑与学问,是心理失调的一种常见病。俗话说:疑心生暗鬼。确有一定的道理。古往今来,不少人由于多疑,不知闹出了多少笑话,演出了多少悲剧。且不说“杯弓蛇影诗人大病一场,给疑者带来的痛苦有多大,就因为多疑而死亡的例子不少。曹操:宁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让多少人人头落地。;(1)哥白尼不迷信1800年前的亚里斯多德建立的天动学说,发表了科学的地动学说。
(2)郑板桥主张对前人成就“学一半,撇一半”,终于画出了文人墨竹画中的登峰造极之作。;感谢聆听
- 上一篇: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19《怀疑与学问》课件(黄老师部级公开课).pptx
- 下一篇: 很抱歉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