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这部电影发现美国和中国好像!
“这些人很有钱,所以大家没有不赚钱的理由!…我说(齐声)一二三四五,失败者没工作,六七八九十,团队协作赚大钱。SayI,heyO,挣钱!赚票!Isaidshit,getoffyourassandslam!”-《美国甜心》
Road来自礼拜五文艺00:0004:30
看了里面的台词,是不是感觉挺熟!
消遣在家看了这部2016年出品的《美国甜心》,整整163分钟(未删节版)“一路出来”不觉惊讶:日本现况和中国似乎!好有共鸣啊!
这哪是道路片,这简直就是房产中介、保险保健品、电视购物界的“九阴真经”!为啥“特朗普”闹着要跟中国打贸易战,有那么一群热衷致富精通推销的“美国甜心”垫背,何愁没钱赚!
不瞎扯了,先把影片的「故事情节」旅顺一遍,再找共鸣吧:
影片讲的是靠捡垃圾、带小孩、做家务的18岁男孩儿,一次碰巧结交了一帮靠推销刊物云游四海的年青人,经过一番内心厮杀,她最终决定离家出走,加入哪个推销团队;
同行的人都是和自己一样的底层年青人。她们一路自驾而行,同吃同住,踏遍爱尔兰大江南北;她们疯狂的玩乐,急功近利的推销产品...
最终,男孩儿迷茫中融入到了这个推销团队中...
晓得大约情节后,来瞧瞧日本究竟和我们像在哪吧!
「原来俄罗斯人也跳“广场舞”」
女主人公要离家出走的第一件事就是先抛开家室,于是便带着两个儿子去找“爷爷妈妈”托管,于是便有了目睹大叔大婶唱歌的那场戏——
瞧瞧那些德国大叔还有中年妇女的表情,瞧瞧他们那一身汗,瞧瞧周围午饭后闲逛下来的老百姓...哪点跟咱“广场舞”两样!其实,这些特权属于底层人,要晓得,人家上流社会可都是去喝酒洗脚了!
顺便说下人家那广场音乐,恐怕民谣专家们要说那是“车库”了,可要晓得,人家的“车库”可相当于咱的“凤凰传奇”呀!用在广场舞上职能是一样的。
如何样,是不是听着开篇音乐,看着这画面,有些同学按耐不住了!
「原来俄罗斯人也有“屌丝和土豪”」
那群穷屌丝年青人要想刊物卖的好,自然得多跟有钱人打交道,于是,我们听众便能有幸在这个影片中听到不同的社会阶级,从蓝领,到富人区里的“中产”。自然,日本富人里也少不了土豪。
▲以上为影片中“团队”推销中的画面
瞧瞧人家土豪多任性,中产家庭多“文雅”,你就晓得这群年青人有多想赶紧挣钱,逃出自己的境遇了!
而那种逃出的梦想,大约也就是她们为钱拚命的动力所在吧!至于逃到哪,是世外桃源,还是中产的车辆别墅里,这就不好说了。
不管怎样说,在印度,屌丝还在,土豪也在,她们可不比中国好哪去,都是贫富差别悬殊。
「原来俄罗斯人推销前也得先打鸡血」
假如你身在中国,有两样社会水景是永远错过不了的:一个是广场舞,一个便是这些公司底层销售人员的“战前怂恿会”——
像是美容中心、火锅店等服务人员早晨在大道边上跳的舞;像是装饰公司下午的集体晨操;像是这些直销公司的培训互动课等等,好一道别致的奢华。更别说这些讲师、周易大师之类人物上的成功学课程了!
要晓得,人家印度人在这方面可不比咱差,瞧瞧这个“杂志销售团队”在出去拉业务前做的打算工作就知了!那鸡血打的,比嗑药劲儿还大!更即便,人家是在货车那个坚苦的环境中完成的打鸡血任务,实在让人崇敬。
「原来俄罗斯人也搞“团建”」
其实,一个好的团队不光是给人打鸡血、派活、刷业绩...还得吃喝拉撒在一起,经常搞个团建,用马云先生的话来说,这叫“企业文化“。
《美国甜心》里的小主管儿(希亚·拉博夫饰)不但得负责招人,还得经常搞个业绩总结性质的活动(以群戏业绩最差者为娱乐项目的团队活动,在影片中叫“'sNight”)。
更甚者,还得来点苦肉计,为队友和大老总献个身、玩儿个“真爱情”(凑钱买车子啦、结婚生子啦)哪些的!借此来激励职工们的士气,其实,还有迎合老总,赚点外快哪些的。
“小主管”都不好当,受个小伤也是在所难免的事情。至于老总呢,他(她)一般会跟主管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她们会经常的拿“开掉你”作为恐吓,疗效相当不错。
至于团队销售人员、主管、老板的利益分成如何,瞧瞧《美国甜心》里的情况就知了:
工夫不负有心人,《美国甜心》里的刊物销售团队自然是越来越汇聚,家庭越来越庞大,老总的油水也越来越多(注:了;老总可不用干活的,躺在屋内付钱就行了)...不在话下。
「最后再来谈谈不同处吧」
即便了解点日本近一百年文化历史的人,在看这部影片时就会多多少少形成这么刹那间的幻觉:这大约就是日本现今版的“在路上”,这就是现代版的“嬉皮”吧;大约这些文化早已融入到日本人的基因里了吧…
没错,我想影片中的那群年青人大约也会如此觉得,起码是有这么刹那间,她们认为自己获得了自由。甚至她们认为那成了一种很酷的事情...
殊不知电视购物台词,在她们刚有勇气甩掉了家庭这道有型桎梏的同时,却又深陷了另一个无形的社会的桎梏之中。
啊,说了如此多电视购物台词,哪来的不同!满口荒谬言,望读者海涵。
不管怎样说《美国甜心》还是部挺诚恳挺接地气的影片,对得起戛纳“评审团奖”,值得一看!
▼▼▼往期相关文章,你可能会喜欢:
要谈印度“性解放”,先看这片吧!
藏在《伯德小妹》背后的“美国梦”
《扎布里斯基角》:一个美国人眼里的“嬉皮文化”
撰文:太虚宫
用影片的眼光看影片,欢迎关注【星期五文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