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教育中的职业精神教育范例6篇
护理教育中的职业精神教育例文1
关键词:医学人文精神;高职高校;护理专业;课程
高职高校主要为社会培养专业技术型人才,既要重视技术的熟练与精准,又要指出情结与专注。高职护理专业人才既要具备专业护理技术,又要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注重生命与健康。在医学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现代医学模式要求医学生具备相应的医学人文素养已成共识,对加大医学生人文素养教育的弘扬力度也越来越大。只有实现医学生专业教育与人文教育的互相渗透,能够防止将高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成“技术工人”,实现有扎实医学基础知识、精湛医学专业技能、良好医学人文素养的人才培养目标,帮助中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健全的人格、良好的人文修养、高尚的职业道德,才能真正将防治癌症、解除病魔和维护群众健康作为自己的职责和使命。
1医学人文精神教育现况
1.1学校对医学人文精神教育注重不够
高职高校对医学人文精神教育还存在一些认知误区,觉得护理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培养懂技术会操作的应用型人才,侧重于技能教育,注重中学生护理职业能力的提高。因而在课程设置上把护理专业课程置于首位,弱化人文课程,觉得人文课程可有可无,造成人文精神教育边沿化。有些高职院校常年以来觉得人文精神教育只是人文学科教师的职责,与护理专业教育无关,专业课程教学只是单纯进行知识技能的传授,对中学生的考评也以知识技能的把握为标准,缺乏价值观、职业责任、职业使命感、职业理想、职业道德等方面的审视。
1.2受制于课时少、时间短的客观现实
医学人文精神教育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须要长时间的渗透。因为对于哪些是医学人文教育、如何施行医学人文教育缺少正确的理解与系统的教育教学计划,大部份高职高校医学人文精神教育师资力量不足、教学内容陈旧、没有完整计划、系统性和针对性不强,流于方式。虽然有高校开办了医学人文课程,也是纵使中学生随便必修,缺少悉心设计和指导,学科综合优势远远没有发挥,疗效欠佳。同时,医学人文精神教育还受限于时间。因为高职学制两年,除见习、实习时间外,中学生在校时间仅三年,随着年级的下降和专业课的增多,人文教育比重日渐减少,难以达到文医渗透的疗效,不能满足中学生的须要,也不利于中学生心智的全面发展。
1.3中学生学习的矫饰性倾向
高职高校中学生处在思想活跃期,是成长的关键阶段。现今社会出现价值多元、信息裂变、新生代成长、新媒体快速融合等新形势,社会上的许多负面思潮不可防止地流入中学,对院校思想品德教育引起很大冲击,导致一些学院生诚信缺位、精神颓废、缺乏远大理想和人生规划、得过且过、私欲膨胀,对别人对社会缺少应有的责任感,反倒对享乐主义、拜金主义、个人主义津津乐道。同时,缺少学习动力,倾向于矫饰性地学习一门技术,谋得一份职业,不追求精神层面的成长和提高。
2医学人文精神融入高职护理专业课程教育的重要性
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推广,发达国家越来越意识到人文教育在医学教育中的重要地位,传统以中学生技术训练为主的教育模式逐步发展为对综合能力的培养[1]。美国护理高校纷纷将人文素养列入专业教育体系,重视一系列与护理专业密切相关的价值取向和专业行为的养成,重视职业道德品质培养。如培养中学生的利他精神、实施人文护理,尊重患者自、维护患者尊严,指出诚实正直、维护社会公平等。重视护理与人文教育的结合,让中学生理解不同文化、种族和生活形式的抒发方式及其对人类健康状况和健康照料的影响,培养医学生的人文情结与社会责任感,帮助她们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高职护理高校是以培养高素养应用型护理人才为宗旨,但培养目标的第一位应是育人,其次才是职业教育。只有先成为“人”,成为一个真正有理性、有信念、有理想、有社会责任感和事业心、有科学文化知识和创造能力的人,能够成为一个才能尊重生命、敬畏生命,既才能关注患者的身体疾患,又能给与患者心灵慰藉的优秀护理人才。将医学人文精神融入高职护理专业课程教育,将知识传授与价值推动相结合,以人为本,正确掌握医学人文精神内涵,深入挖掘护理专业中的人文诱因医疗卫生职业精神,是实现立德树人教育目标,培养有志有为、德才兼具、人格完善、一专多能的护理人才的急切须要。
3医学人文精神融入高职护理专业课程教育的路径
3.1更新专业班主任的育人理念,转变教育观念
高职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立德是根本,树人是核心。职业教育在培养中学生突出的实践能力的同时,决不能忽略育人的本质。为此,专业班主任应转变思想观念,认识到每门课程都有价值推动作用,人文精神的培养除了要靠公共课程、人文课程,更应当在护理专业课程中彰显。专业教师要加强课程本身的人文诱因,提高育人能力,将育人、育德与专业知识教学融会贯通,在教学中彰显人文精神,将培养“具有高尚的医德、精湛的医术、丰富的人文素质、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较强的创新精神”的医学护理人才贯串护理专业人才培养全过程。非常是现今好多疾病的形成不单纯是生物诱因造成的,还有心理、行为、社会等多方面诱因。医学也由躯体医学向整体医学转变,医护工作者的职责也不再是单纯的医治癌症,而是提高人的生活品质和生命质量。护理服务既须要科学技术又须要人文情结,真正做到“医者母亲心”,从生物、心理、社会全方位、多角度对待病患,能够更好地服务病患,服务社会。为此,专业课程班主任应转变教学观念,提升医德、价值取向、人文素质等的考评比重,实现护理人才培养中知识传授与价值推动的结合。
3.2强化文医结合的新型班主任队伍建设,提高育人能力
教育部、人社部呼吁坚决打破学历和文凭的条框限制,完善班主任管理制度,扩宽选拔优秀班主任的渠道,让懂职业教育、爱职业教育的人管好办妥职业高校。结合现代高职护理高校人才培养特征,强化护理专业班主任自主发展意识培养,激励班主任寻觅适宜自身发展的方向,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拓展职业生涯发展空间。通过注重学科带头人、优秀中青年骨干班主任的选拔、培养与管理,校企结合,强化兼职班主任队伍建设,引进多样化人才,加强经费支持力度,鼓励一年制或半一年制方式的学习,营造和谐的气氛等,扩宽文医结合的新型班主任培养渠道,在不断增强班主任学历层次和理论水平的同时提高整体素养、职业技能及教学水平,保证师资队伍的稳定,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同时,以评促教,将班主任的思想道德素质、人文素质与育人疗效贯串在综合能力考核中。将医学人文精神、师德师风、个性魅力等列入评教、评学、职称评定、绩校考评中,提高班主任的育人能力。通过迸发班主任的内在动力和建立外部评价、激励机制,使班主任愈发专注地进行教学工作,推动自身素质向纵深方向不断发展,推动文医结合班主任队伍的建设与发展。
3.3提炼专业课程中的医学人文元素
临床护理指出以患者为中心,以“人本主义”来对待病患,护理人员除了要关注患者的身体疾患,还要给与心灵上的慰藉。这就要求在护理专业课程教学中挖掘医学人文元素。可以从临床案例、社会热点出发,将提炼的医学人文元素有效融入护理专业课程教学中,产生护理专业课程人文教学资源,拟定专业知识技能与医学人文素质相结合的课程标准,突出专业核心课程的育人导向。在讲授专业知识技能的同时,融入情感和价值观教育,如对患者的尊重、关怀、共情、鼓励、解释等,培养中学生尊重生命、敬畏生命的情结[2]。将案例融入教学,结合护理专业实际,产生灵活多样的育人模式,增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应性。诸如在抵御新冠脑炎疫情的过程中涌现出的可歌可泣的一线医护人员,她们具有良好的医德医风,用实际行动肩负起“以患者为中心,想患者之所想,急患者之所急,做患者之所需”的职业责任,体现了高尚的职业操守和崇高的职业道德。可以通过情境模拟或临床案例剖析,引导中学生学习她们头上坚定的信念、无私奉献的精神、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对患者负责的敬业精神、不畏艰辛的创新精神、互相协作的团队精神等。还可以将现阶段全民新冠卡介苗接种引入防治接种、传染病护理等专业知识教学中,既让中学生了解防治保健方面的知识及传染病的控制方式,同时又通过国外外疫情防治的对比提高对国家的认同感、荣誉感和自豪感。提炼专业课程中的医学人文元素,选定蕴涵人文元素的教学案例,通过润物细无声的渗透学习,找准着重点,有效推动,实现医学人文精神的培养。
参考文献:
[1]李超然,秦杰.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下医患沟通课程教学思索[J].卫生职业教育,2020,38(17):48-49.
[2]林珍,刘萍.在护理学专业开办医学人文课程的实践与感受[J].护理刊物,2014,31(4):63-65.
护理教育中的职业精神教育例文2
关键词:高职高专护理专业敬业精神教育
【中国分类法】:R473
中华民族历来有“敬业乐群”、“忠于职守”的传统,敬业是中国人民的传统美德。早在春秋时期,孔子就主张人在一生中一直要勤勉、刻苦,为事业尽心竭力。宋程颐更进一步说:“所谓敬者,主之一谓敬;所谓一者,无适(心不内向)之谓一。”当代,人们对“敬业精神”的定义是人们基于对一件事情、一种职业的热爱而形成的一种全身心投入的精神,是社会对人们工作心态的一种道德要求。目前,高职高专校区在对中学生进行敬业精神培养中普遍存在以下问题1.只重技能的培养忽略道德的培养;2.课时偏少,更多的时间用于专业教育;3.敬业精神培养欠缺系统性、协调性和科学性;4.敬业精神培养缺少与行业、企业的联系,影响了敬业精神的针对性和层次性。针对存在的问题各种中学意识到敬业精神培养对中学生的重要性,也进行着强化敬业精神培养的变革探求,提出了一些强化敬业精神培养的对策。但这种对策大都是从比较宏观的层面提出,每位中学的实际情况不同,中学生的专业、特点、未来的就业岗位也不尽相同。因而,针对专业特性、岗位特性的敬业精神培养的实践研究亟需强化。
党的“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了淬炼,分别从国家层面、社会层面、公民个人层面进行概括。个人层面中的“敬业”对高职医学高校中学生的教育培养尤为重要,医疗卫生行业从业人员担负着维护人的生命及其健康的重担,具备敬业精神是做好医务工作的重要前提。当前,医患关系紧张、医疗纠纷频发,不仅有社会大环境的缘由,部份医务工作者欠缺敬业精神是一个严峻的问题。好多医学高校在培养医学生的时侯将技术与人文相分离;知识与信仰相分离;敬业精神的培养与专业技能的培养相分离,重才不重德。真正成功的医学教育应当把敬业精神的培养与专业技能的培养相融合,中学生、教师包括中学要认识到这样的融合有利于中学生将来的就业、创业,有利于中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也有利于中学的长远发展。为此,肩负着医学专业教育重担的高职医学高校必须注重中学生敬业精神的培养。
高职护理专业中学生在校学习的时间短,学习内容多,学习任务重,好多高职医学高校护理专业并没有专门开办《职业道德》这门课程,敬业精神的教育就零散的分散在各门学科,既没有系统性也没有连续性。这么怎样在高职护理专业中学生中进行敬业精神的培养,这是我们应当认真思索研究问题。在高职高专的思政选修课中有一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中有敬业精神的教育内容,但对高职护理专业的中学生而言针对性不强。为此,要强化高职医学生敬业精神的教育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课堂教学。以高职高专思政选修课中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为依托进行课堂教学。但课中涉及到职业道德中的敬业精神教育的内容比较单一和零散。为此,首先解决教学资源的问题。在课堂教学施行之前,任课班主任通过到诊所进行临床督查,搜集第一手的案例资料,进行归纳整理汇编。除此之外到用人单位进行走访,搜集用人单位对护理专业结业生敬业精神方面的评价,以及用人单位对护士敬业精神方面的具体要求。综合这种督查资料,再结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中敬业教育的教学内容,编撰出《敬业精神培养读本》作为课程教材的补充内容。在课堂教学充分运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改变传统的职业道德教育课只是老师进行理论讲授的形式,将课堂还给中学生,大量使用案例教学法,让中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索总结出敬业精神内容中的要点,并思索在实际工作岗位中该怎么弘扬。
(二)课外延展。通常高职医学高校的公共课都只有一个学期的教学周期,在没有课堂教学为依托的情况下,敬业精神培养必定向课外延展。中学应当组织中学生在闲暇时间出席各类以爱岗敬业为主题课外活动,如辩论大赛、专题讲演大赛、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敬业”为主题的征文大赛等。还可以定期约请优秀的护理专业人员到校对中学生进行敬业精神培养为主题的讲堂。而且可以由公共课班主任和专业课班主任这以集体备课的方式将敬业教育渗透在护理专业课教学中。在校期间多安排护理专业的中学生到诊所见习,在见习的过程中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来加强护士敬业精神的重要性,为今后的实习、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护理教育中的职业精神教育例文3
摘要:职业道德教育是职业教育的核心,教书育人是班主任的天职,我们在工作中应时时注意职业道德教育的渗透。在职业中学中,班主任是中学生职业的启蒙师,班主任的一言一行,深深地影响着中学生未来职业道德的打造,因而职业道德教育应从提升班主任自身素养做起。
关键词:职业道德;医专;班主任素养
职业道德教育是职业教育的核心,教书育人是班主任的天职,我们在工作中应时时注意职业道德教育的渗透。众所周知,卫生中学是培养红衣天使的摇篮,健康所系、性命格托,医护人员的职业道德更是关乎病人的生死性命,因而培养农校中学生的职业道德更为重要。在职业中学中,班主任是学生职业的启蒙师,班主任的一言一行,深深地影响着中学生未来职业道德的重塑,因而职业道德教育应从提升班主任自身素养开始。
一、爱岗奉献的职业修养对中学生职业道德的影响
爱岗敬业是班主任职业道德的核心,卫生中学培养的是中等医护人员,她们的未来工作在救死扶伤的第一线,职校班主任的使命,因而愈发的繁重与崇高。忠于和热爱教育事业是班主任最至少的要求,职校班主任应当以深厚的爱情、充满高度的热情和责任心来对待自己的工作,以从事教育事业为最高追求,并引以为自豪、自觉地履行班主任的责任和义务。职校班主任虽没有站在医疗卫生事业救死扶伤的第一线,并且站在了医疗卫生事业教育的第一线,为医疗卫生事业培养和输送了大批的基础后方人才。身为幕后工作者可能并不为人所知受人注重,然而职高班主任职业的特殊性决定我们必须有“春蚕到死丝方尽”的奉献精神。
班主任在日常工作中表现出的爱岗敬业心态、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中学生常常看在眼中记在心中,大专生所处中学生阶段正是价值观的确立阶段,她们和老师朋友的交往抢占了大部分时间,班主任的道德品质对中学生影响深远肃穆。职高班主任的一举一动、一点一滴,无不对将要迈向工作岗位的护士生渗透着影响,因而班主任要自觉强化师德修养,模范遵循职业道德规范,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为人师表,以自己良好的思想和道德风范影响和培养中学生,使她们产生脚塌实地吃苦肯干、无私奉献回报社会的精神,而这正是黑衣天使们必不可少的一项基本职业道德。
二、专于学术的严谨治学心态对中学生职业道德的影响
老话说,要想给中学生一碗水,班主任必需要有一桶水。不仅必须有高度的思想觉悟,良好的道德品质修养外,班主任还应当有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在工作上,班主任要严谨治学,秉持诚信,提高学术道德,提高自律意识,忠于职守,遵循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执行中学的教学计划,严格依照教学大纲的内容进行讲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精于学术、严于创新,扎实理论基础,高超专业知识技能而且宽广思路敢于进取。
有通常班主任具备的职业道德外,职高班主任还应兼顾医务工作者的职业道德。随着医疗技术的迅速发展、作为医务工作者必需要与时俱进,职高班主任愈发面临一个须要不断充实新知识不断改善教学方式的问题。一方面中学应提供继续教育、培训进修的机会、教研阐述的平台。另一方面,班主任应积极通过各类渠道,不断地学习进取,获取新知识,强化专业技能,充实和丰富自我。只有广博的知识积累,能够在教学中灵活运用,得心应手。
班主任的严谨治学心态和深厚的知识文化积淀,在教育教学中,影响着中学生的生活心态和习惯,这会使她们一生获益,尤其是在青年期意识不成熟并且具有很强可塑性的时期。护士生在班主任潜移默化的影响下,也会激励自己不断地学习,为之后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而且在未来工作中也能秉持孜孜不倦的学习精神,加大基础和业务知识的学习。护理工作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危,容不得半点马虎,严谨是护士生必须产生的职业道德,只有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能够给病人带来一个安全可信的就医环境。
三、热情耐心的语言谈吐对中学生职业道德的影响
语言谈吐反应的是内心情绪,心里有爱能够有热情耐心的心态。热爱中学生是每位班主任应具备的美德,热爱中学生的基础是理解中学生,想中学生之所想,只有了解她们,尊重她们,信任她们,并理解和接纳她们,能够用爱心来唤起她们潜在的向下、向善的意识。热爱中学生的前提是严格要求中学生,对中学生爱得越深,对其要求也就越高,严出于爱,爱赋于严。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秉持公正、公正、平等原则对待每一名中学生,班主任对中学生真挚的爱,也会换来中学生对班主任的尊重,沟通师生的情感,使中学生能乐于接近班主任,乐于接受班主任的教育,使教学工作举办的更为容易,课堂氛围静中有动、轻松开朗。
班主任春风化雨的语言和博爱包容的心态,对中学生的影响也颇为重要,善良是人的天性,中学生更便于模仿班主任好的一面,班主任的语言行为方法在培养中学生职业道德修养上起到了不可轻视的作用。护士生在校期间即以养成温和礼貌的语言、端庄大方的行为谈吐、理解包容别人的心态,为其迈向工作岗位打下基础。作为医务人员,热情、耐心、宽容、忍让的心态极其重要,由于处于病魔中的病人情绪是头痛不安的,医务人员的心态若能真诚热情、耐心宽慰,病人能够在心理上对医务人员充分信任。就像班主任热爱理解中学生般,护士应怜悯理解病人,以人为本,具有耐心,爱心,态度和善,以救死扶伤为己任,用一颗人道主义博爱的心,温暖每一位病人,这样才不失为“白衣天使”之称。
四、精诚协作的团队精神对中学生职业道德的影响
中学环境似乎一个小的社会,良好的教学工作气氛的构建,须要各个成员之间的默契配合。如急功近利,只想着突出自我,一鸣惊人,演独角戏,不与别人合作,脱离了群体势必要被社会所淘汰。所以在工作中应注意同学间的情感交流、互相敬爱与信任,共同交流教育中学生的心得感受,只有做好各个环节的配合协作,以为中学生着想的共同目标努力,能够使校园环境奔向健康、和谐、团结、积极、向上的方向发展。
在教学中,培养中学生人际沟通能力,尊重和信任别人,是打好团队精神的重要地基。护士生在这些中学大环境中遭到薰陶,也会加大她们的团结友爱的合作精神。没有合作精神的团队将是一盘散沙,在医疗团队中,所处的角色没有高低尊卑之分,不管在那个位置上,只有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做好本员工作,默契配合才是提升工作质量的关键所在,医疗工作离不开多方的配合。培养护士团队精神,推动护士与相关各方的合作医疗卫生职业精神,具有多方面的作用和深远的意义。团结协作将护理水平提高到了较高的层次,并极为有效地提升了护理质量,推动了护理事业乃至整个医疗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卫兰.探讨卫生中学班主任职业道德的特性及其建设[J].卫生职业教育,2006,24(6).
护理教育中的职业精神教育例文4
关键词中职护理人文素养培养
护理职业是以母性的慈爱为基础,以对人的关心照料为目的来维护人的生命与健康。不但要求会理解人、尊重人更要心甘甘愿地为人服务,这些以关怀、尊重、奉献为核心的人文精神彰显了护理工作的本质,假如去不仅人文精神这一信念,人文关爱这一行动,任何高超的技术、先进的设备都可能在实践中流于冰凉的方式和机械的程序[1]。一个具备人文素养的护士在与服务对象攀谈时,能运用心理学给与个性化的健康宣教;在服务不同层次的人群时表现出恰如其分的礼节和沟通方法,能充分理解、尊重不同个体的意愿和需求;有利于创造良好的“以人为本”的人文环境。培养和丰富护理人文内涵,促使提升人文素养,不仅是现代护理学和人文精神整合发展的须要,也是护理人才的素质、品德和人格自我建立和发展的须要,更是对病患进行人文关爱护理所必需。现针对推动护士人文素养有效提升的培养模式进行阐述和研究,以达到提升护士人文素养,提高人文关爱护理服务质量之目的。本文以个人观点就中职中学护理专业人文素养培养的必要性和举措进行探讨几点看法,以期为推动中职护理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微薄力量。
1强化师资队伍的培养
首先,班主任要深刻认识人文素养教育的现实价值和深远影响,提高人文素养教育意识,并通过各类宣教形式使全体教职职工认识时展对护理教育的内涵和素养的要求,使之树立新的护理专业教育观念;其次要整合人文师资力量,狠抓两支队伍建设:一方面通过常常性的师资培训,强化对专门从事人文素养教学班主任的培养,提升班主任的业务水平、教学能力和教学疗效,另一方面还要转变人文素养教育是社科班主任、学生思想教育工作者的职责的观念,强化对护理专业班主任的人文学科知识的灌输,使护理专业班主任能有意识地把人文素养要求与专业课教学融会贯通上去,把人文素质教育内容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讲授专业同时,润物无声地提升护士生的人文修养。另外,班主任的敬业精神、人格魅力、仪态风貌等就会对中学生人文素养的产生、人文精神的重塑有着不可忽略的影响。
2职业礼仪素养的培养
培养树立护理人员的形象意识,使她们在护理工作过程中时刻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表现出对自身工作饱含着自信心、自尊心、责任心;自觉地根据礼仪的基本要求去规范言行谈吐,展示出优美的仪表、端正的心态、亲切的语言、优雅的谈吐,使病人在心理上得以平衡和稳定;以自身的形象换得公众的认可。护士礼仪是护理人员对病人传递信息的一种形式,是培养护士表现沉稳的仪表和风度。为此,培养中学生护理服务礼仪,对全面提升自身素养,打造护士新形象具有重要意义。如中学生能在迎接患者出院时,表现出热情、主动、友好,面带笑容,有礼貌的介绍自己和病区环境,介绍有关入院规则、生活制度和探望制度等。在欢送患者入院时,主动向患者表示庆贺,帮助患者整理用具、办理入院手续,向患者交代入院后怎样服药,让他愉快的离开病区,重新迈向社会。中学生的这种良好的护理职业礼仪行为遭到医患好评,为中学争得了荣誉。
3.校园文化活动功能
校园文化通过感染、暗示、激励与心理调适等多种功能,改变着中学生的情绪、情感、行为规范与生活形式。首先,在校园的规划、绿化,校园的建筑设计,以及人文水景建设上都力求赋于一定的文化内涵,例如在校园中筹建南丁格尔的雕像,布置南丁格尔的谚语等,能给护士生以美的薰陶,对中学生有积极的导向和激励作用[3]。其次,举办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营造浓烈的人文气氛。诸如在中学生中举办讲演、知识大赛、征文大赛、文艺晚会等方式多样的记念活动,借此提高中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通过“生命关爱教育”“护士礼仪竞赛”“护士形象设计”等活动,除了为中学生提供了锻练能力的舞台,更使中学生的知识、人格、精神在活动中得到升华。再度,在“5.12”国际护士节,通过护士授帽宣誓典礼,以“烛光中的信念——重温南丁格尔誓词”为题,为特色教育活动拉开了序幕。据悉,我们约请护理高手主持特殊的火烛传递典礼,在大神手中点燃的火烛在全体护理专业中学生的手中依次传递下去,同时也将大神的衷心期望传递了下去,更是将对护理事业的热爱与忠诚传递了下去。
4人文素养自身打造的培养
随着人们对健康的要求日渐提高,护理工作被赋于了新的内涵,各方面对人文护理的注重,以及人文护理在病人身心复健中的重要作用,促进护理职能发生了较大转变,护士角色向多样化发展。这就要求护士要以优秀男性的标准,全方位打造自己,不但要有以医护人员行为规范为准则的外在知性,打造好护士最直观的外在形象,还要具备思想先进、知识全面、形象良好、气质高贵,具有多元文化的职业男性,使自己成为美丽而幸福的护士、知识而高贵的护士、智慧而成功的护士。教育实践证明,人文教育和医学科学知识教育是护理教育中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两个侧面,护理教育须要医学科学知识与人文教育的有机结合,也就是说两种教育都具有合理的内核和现实价值[4]。护理专业人文素养教育是现代护理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石,是打造护士内在形象的重要保障。
通过举办对中职护理的人文素养教学活动,除了能拓展护理人文教育的途径,同时也能巩固人文素养教育的疗效。借此提升护理专业中学生高尚的职业道德,健康的态度,优美得体的言行,熟练的沟通艺术以及优质的护理服务理念,更为今后迈向护理岗位成为一名合格的护士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当代中职护理教育只有在重视人文素养培养的基础上,能够有更宽广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吴美福,张秀伟.人文精神是构建护理专业信念的基石[J].护理研究,2006,20(15)
[1]周爱萍,张光环.创新人文素养培养模式推动护士人文素养有效提升的研究[J]
2011,07-21
护理教育中的职业精神教育例文5
长久以来,人们觉得职业道德教育是政治老师或教师的职责。卫生类职业中学开办有美育实践课、职业规划等课程专门对中学生施以职业道德教育。并且目前的相关课程注重理论灌输,忽略中学生道德体验与实践,忽略生活中道德资源的开发和借助,远离了中学生的主体性发展须要,但是美育目标过分理想化,难以真正深入中学生的内心世界,未能有效解疑答惑,致使中学美育实效性差,针对性弱,体验性浅的问题。②
笔者发觉,在护理专业课教学过程中通过案例教学、情景教学、讨论教学等方式,将护士职业道德素养及相关美育内容渗透融合入专业课中,中学生才能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相关的教育,其疗效良好。
1在护理专业课教学中渗透职业道德教育的方式
朱小蔓觉得:“德育除了仅存在于专设的品德课程中,而是同时存在于各个学科课程中。由于不同事科课程中的学科内容与技巧都蕴涵着特定的道德价值”。③因此,在专业课中适当穿插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十分必要。在坚持职业道德课堂主阵地的同时,应掌握教育时机,借助各专业课教学渗透、融合职业道德教育。作为中职类卫生中学的护理教育工作者,应当担负起对中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的重担,在护理专业课教学中渗透职业道德教育的方式阐述如下。
1.1直接渗透
班主任在“护理伦理学”、“护理学基础”及“护理心理学”等课程教学过程中,引入诊所、家庭、社区、社会年报道的真实病案、伦理、医患纠纷等内容,鼓励中学生认真思索剖析,在潜移默化中灌输敬业精神、奉献精神、爱伤观念。例如在讲解《护理学基础》第十二章时,护士给女病患测量温度,没有让男家属离开病室或则屏风遮挡患者,鼓励中学生换位思索。假如自己是病人,隐私曝露,就医体验差,倍感侮辱,会有哪些样的反应,会希望医护人员怎样对待?笔者发觉,在教学兴业手拈来的案例引起的思索比简单的道德说教要有效得多。又例如在临床操作中,护士在给病人进行肌内注射时,患者往往倍感很浮肿。为此我们在进行肌内注射等相关教学时,要重点教会中学生无痛技术,例如分散注意力、松弛胸肌、绷紧皮肤等。
1.2间接渗透
班主任通过介绍“护理学基础”、“护理伦理学”等课目的发展历程,介绍护理高手们坚苦拼搏、忘我服务的工作心态,探讨高手们的奉献精神、职业追求,进而达到职业素养教育的目的。在“5.12”护士节等特殊节庆中,约请本市三甲诊所的临床护理专家举办专题讲堂。通过心路历程、人生感受、专业思索、案例分享等内容,让中学生们体会专业思想,推进职业情感,渐渐培养职业道德素养,让榜样在中学生们心里树立上去,加深职业理解,内化职业情感。在讲授“老年护理学”时,通过特殊的“家庭作业”。诸如:每周给远在外省的父亲打电话、周末帮助年迈的奶奶父亲做家务,为她们按摩、洗脚等;在特殊的节庆给家里的奶奶订购小礼物或则送上温情的问候等,让中学生转变原有的“一切以自我为中心”的观点,学会与人分享,学会关心、照顾、帮助身边的人,感遭到“给予”的快乐的职业的崇高。
1.3随机渗透
专业课的重要性在于通过专业理论和实践知识的学习,让中学生了解专业,熟悉专业,把握“三基”。在教学中贯串职业道德的理念,培养中学生爱岗、敬业的职业素养十分重要。诸如在中学生在刚接触护理专业时,我们应当让中学生了解护理专业要学习的理论知识有什么,在临床上做哪些样的工作,这种工作对患者复健的重要性。例如在“内外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等课程的讲授中,我们要随时指出护士对病人施以人文关爱的具体彰显;要将对特殊人群的关怀、帮助表现下来,将政治思想素养和职业道德素养随机贯串,通过随时引导来培养中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
1.4时政渗透
护理班主任要关注时政新闻,了解卫生行业护理专业以及护理工作者的新闻,捕捉有价值的信息,通过新闻时政让中学生们感知到职业特性,产生职业认知,内化职业道德,树立职业行为。倘若所有专业班主任都将职业道德教育当作自己的一份责任,并将教育内容穿插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上,利用专业课教学丰富多彩的教育途径——小组讨论、案例剖析、角色饰演、PPT教学、微情境教学等方式,多学科教学渗透必定对职业道德教育带来巨大的推动作用。例如上海一实习护士在其微博上多张强奸小孩相片,她拚命摇动小孩脆弱的腹部,还称“2B孩纸”“小孩装死”,并在酣睡小孩脸颊贴猪耳朵。可以把这些风波作为背面教材,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中学生们的职业道德素养。
1.5苏格拉底式指摘
在临床实践中,会碰到有的护士服务心态很差。因而可以按照他们的行为提问。诸如:他们的行为有违护理职业道德吗?假如有违,什么地方不对?你之后在临床实践中会怎样做?通过这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形式,在嘲弄中环环相扣,让中学生自己边思索边找出正确答案。在潜移默化中同时完成了护生职业道德的培养。
2小结
美育(思想道德)描述的是“大德育”,护士职业道德描述的是护士应具备的专业领域里的“小美育”。“大德育”包含“小美育”,“大德育”是基础,是公民必须具备的道德能力。“小美育”是“大德育”的延展和特殊化领域的具体表现。可以这样说,一个思想品德不好的护生,是不可能具备良好的护士职业道德的;反之,一个具备良好职业道德素养的护生,也一定会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养,两者呈正相关。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三者融合在一起。
渗透的基本意思为溶入、透过,指液体渗透微孔物体。延展意义比喻某种思想、事物或势力渐渐步入其他方面。⑤笔者在护理专业课教学上将美育与职业教育的内容以多种形式渗透在课堂教学中,对稳固中学生的职业思想,产生良好的职业素养有潜移默化的引导作用。
注释
①姜安丽.新编护理学基础[M].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50.
②高德胜.优雅美育及其赶超——现代美育的窘境研究[M].上海: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117.
③钟晓琳,朱小蔓.美育的知识化与美育的生活化:窘境及其“精神性”问题[J].课程·教材·教法,2012.5:76.
护理教育中的职业精神教育例文6
[中图分类号]R471[文章标示码]A[文章编号]
教书育人,美育为先;品德教育,育心为本。若要教育中学生的心灵,就必有高尚的师德。关于为师之道,知名的古代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韩愈在《师说》一文中曾曰:“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东晋史学家袁宏的《后汉记》有句谚语:“经师易遇,人师难遭。”顾名思义,经师,专门名家,院士有师法者。人师,谨身学佛,足以范俗者。人师和经师的结合,其实是最完美的班主任形象。而今教育家徐特立就曾倡导班主任既要做“经师”,又要做“人师”。
医学护理教育不仅仅是专业和技能的教育,更应包括思想政治和美育教育等。不仅通常方式外,还要采取多渠道、全方位的美育教育模式,通过教育使中学生逐渐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良好道德风尚[1]。作为一名班主任首先是一个教育工作者,其次才是一个学科班主任,所以在相关学科教学中渗透美育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急救护理》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临床护理学科,作为一名护理专业的班主任,在抓好《急救护理》的专业理论知识教学和实践技能教学外,还要有机地结合急救护理的学科特征和专业技术发展的须要,对中学生进行职业理想、职业意识、职业道德与创业精神教育,引导中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提升就业创业能力。随着各章节内容的不同,其功能主要彰显在以下几个方面:
1通过学习急救护理人员的素养要求,强化医德医风教育,培养中学生良好的思想政治素养和职业道德形象
提高中学生的道德品质是学院生全面发展内容之一,职业道德是一个人的道德品质在其职业领域的反映。医德医风教育是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基础,职业道德教育是医德医风教育实现其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对中学生进行适当的医德医风教育,有利于增强中学生对急救护理工作西医德医风的认识,救死扶伤,彰显了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精神,是每位医护人员的光荣而又神圣职责,有利于培养中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一个合格的急救护理工作者,不仅必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外,还必须具有高尚的医德医风,能够立足岗位、奉献社会,担负起“协助医者行医,给与被护理者之幸福”的社会责任。
2通过学习急救护理的发展史,强化职业理想信念教育,培养中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
想当年现代护理学的开山鼻祖―弗洛伦斯.南丁格尔在俄罗斯战争期间所举办的止血、包扎、固定、搬运等一系列战地救护举措起,便意味着现代急救护理学急剧应运而生。虽然急救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但这种最基本的急救技术在现代急救诊治体系中人具有举足轻重的现实意义。故可凭着南丁格尔的光辉形象,来培养中学生热爱急救护理专业的职业道德情感和坚定从事急救护理事业的职业理想信念。
3通过加强急救护理技术的实训、实习教育,推动中学生更好地把握本专业的实践技能,提高职业意识,培养中学生良好的动手操作能力和适应临床急救护理工作的职业能力。实训、实习既是加强中学生职业技能、提高其全面素养和综合职业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也是对中学生进行劳动观念、职业意识、敬业精神、职业纪律、职业责任感教育和推动职业道德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途径。实习过程中,班主任应与实习单位共同强化对中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和相关岗位的职业道德规范教育及其养成训练。《急救护理》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临床护理学科,除了有比较系统构建的理论知识结构体系,还有相应一系列的护理技术操作常规。尤其我校作为高职高校,提升中学生的急救护理的相关实践技能势在必行。
4通过举办第二课堂活动,充分发挥急救护理美育教育的创新功能。中学要按照专业的特性,积极组织第二课堂活动,寓思想教育于各类活动之中。急救护理作为一门临床护理专业的新兴学科,虽起步晚但发展势头却非常迅速。随着急救医学的迅猛发展,一些新的急救理念、急救知识和技术不断涌现。为了更好地与临床急救护理实践紧密连结,就必须充分借助第二课堂诚邀相关专家学者多作学术报告。使朋友孟能尽早适应临床急救护理工作。其学术报告内容不但要有针对性、和先进性,还应当有互动性和预见性,充分调动中学生的学习的自主性和超前意识。
其实,道德教育既是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也是现今社会赋于班主任的重担[2]。力求以全面施行素养教育为目标来高度注重美育教育功能,使中学生在政治思想、道德品质、身体心理、文化专业和综合能力等方面得到大力培养和训练,充分挖掘和发挥她们的聪明才智,促使她们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