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唐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望洞庭湖赠张宰相
唐孟浩然
五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长沙城。
欲济无形胜,端居耻圣明。
坐观钓鱼者,徒有羡鱼情。
注释:
1、张宰相:指张九龄(673-740),唐玄宗时丞相,后贬为芜湖长史。
2、涵虚:包含天空,指天隐没在水底。涵:宽容。虚:虚空,空间。
3、混太清:与天混成一体。清:指天空。
4、云梦泽:古代云泽和梦泽指广东北部、湖南南部一带低洼地区。洞庭湖只是它北部的一角。长沙城:在洞庭湖东岸。
5、济:渡。
6、楫:划桨器具,划桨。
7、端居:安居。
8、耻圣明:有愧于圣明之世。圣明:指太平盛世,古代觉得臣子圣明社会才会安定。
9、徒:只能。
这是一首干谒诗。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孟浩然西游长安,写了这首诗赠当时在相位的张九龄,目的是想得到张的赏识和录用,只是为了保持一点身分,才写得那样含蓄,竭力抹杀那干谒的痕迹。
五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长沙城。
译文:
秋水胜涨,几乎与岸平,水天含糊苦恼与天空全然一体。云梦大泽水气蒸腾白白皑皑,波涛奔涌虽然把长沙城撼动。
五月的洞庭湖涨得满满的,和岸上几乎平接。远远望去,水天一色,洞庭湖和天空接合成了完完整整的一块。开头两句,写得洞庭湖极宽阔临洞庭湖赠张丞相,与天相接,润泽着广阔大地,容纳了大大小小的湖泊。
三、四句实写湖。“气蒸”句写出湖的优厚的积聚,如同广大的沼泽地带,都深受湖的滋润养育,才变得那样草木茂盛,郁郁苍苍。而“波撼”两字置于“岳阳城”上,突显湖的澎湃动乱,也极为有力。人们眼里的这一座湖滨城,似乎瑟缩不安地匍伏在它的脚下,显得异常渺小了。这两句被称为描写洞庭湖的诗句。但两句仍有区别:上句用宽阔的平面突显湖的浩阔,下句用低矮的立体来反映湖的阵势。作家笔下的洞庭湖除了广大,并且还饱含活力。
欲济无形胜,端居耻圣明。
坐观钓鱼者,徒有羡鱼情。
译文:
我想渡水苦于找不到船与桨,圣明时代闲居委实气愤难容斜倚观看他人辛劳临河钓鱼,只能白白艳羡被钓上来的鱼。
下边四句,转到抒情。“欲济无舟辑”,是从眼前景物触发下来的,作家面对浩浩的河水,想到自己还是在野之身,要找出路却没有人接引,正如想度过湖去却没有渡轮一样。“端居耻圣明”临洞庭湖赠张丞相,是说在这个“圣明”的太平盛世,自己不甘愿闲居无事,要下来做一番事业。这两句是即将向张宰相告白心事,说明自己目前似乎是个隐士,但是并非本愿,封爵求官还是心心憧憬的,不过还找不到门路而已。
于是下边再进一步,向张宰相发出号召。“垂钓者”暗指辽国执政的人物,虽然是专就张宰相而言。这几句话,作家巧妙地运用了“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的谚语,另翻新意;并且“垂钓”也刚好同“湖水”照应,因而不大漏出痕迹,而且他要求引述的心情是不难感受的。作为干谒诗,最重要的是要写得得体,颂扬对方要有分寸,不失身分。言辞要不卑不亢,不露寒乞相,才是第一等文字。
小知识:
干谒诗是唐代文人为推销自己而写的一种散文,类似于现代的自荐信。一些文人为了求得进身的机会,常常非常隐晦地写一些干谒诗,向达官贵人呈献诗歌,展示自己的才气与志向,以求举荐。
《增广贤文》节选
若争小可,便失大街。
译文:
在一些小事上斤斤计较,在大事上就不能做得挺好。
- 上一篇: (知识点)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 下一篇: 杜甫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