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天时不如地利,战必胜矣
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原文、翻译及赏析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出自《孟子·公孙丑下》:“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舅舅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下面是小编为你打算的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原文、翻译及赏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原文: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城子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但是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名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舅舅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同事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翻译:
有促使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促使作战的物理情势,有促使作战的物理情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方圆城子的内城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原文及翻译,方圆七里的外城,包围上去灭掉它,却不能获胜。(选用)包围(的形式)攻城,一定是得到有促使作战的天气、时令了,而且不能获胜,这是(由于)有促使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促使作战的物理情势啊。瓮城并不是不高,护城河并不是不深,装备武器(也)并不是不精湛,粮油供给(也)并不是不充足,而且(守城一方还是)仓皇而逃,这是(由于)作战的物理情势(再好)(也)不及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因此说:使百姓移居出来(而不迁到其他的地方去),不能靠幅员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威慑天下不能靠装备的凌厉。实行兼爱的君主,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实行兼爱的人,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支持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连兄弟骨肉也会憎恨他;支持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所有人(就会)投靠他。凭借天下人都投靠他的条件,去投奔连兄弟骨肉都背弃他的寡助之君,因此(能行法家的)君主不战则已,战就一定会胜利。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赏析:
中心论据即篇首两句。孟子提出三个概念:天时、地利、人和,并将这两者加以比较,层层推行。
第一段作者提出中心论据用天时、地利、人和两者互相比较组成。后边两个“不如”相连,表示了递进关系,一个比一个重要。那样提出论据,更显出观点鲜明。
第二段,论证“天时地利人和”。以设置占天时者不能攻克占地利者为例,比较“天时”于“地利”的重要。“三里之城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原文及翻译,七里之郭”说明城小而难攻;“环而攻之”说明攻城者攻势强悍,占有战斗的主动权;“而不胜”说明攻方失败。战斗会以弱者胜、强者败告终,作者觉得攻守之所以敢大军压境,是由于在“天时”上占了优势,但守方可借助“地利”进行抵御;攻方久攻不下,军心涣散,必定失败。那样令人信服地证明了“天时不如地利”这一论断的`正确性。
第三段,论证“地利不如人和”。以拥有良好的物理条件而终不能守为例,比较“地利”与“人和”的轻重。“城高”、“池深”、“兵革坚利”、“米粟多”指明了守方具备优越的“地利”条件,本可以取得战役的最后胜利。但结果却“委而去之”,成因就在于内部不“和”,有好条件也发挥不了作用,反被虽无“地利”而有“人和”的攻者打败,这就有力地说明了“地利不如人和”的道理。
第四段,作者用“故曰”二字,将上文提出的观点承接出来,展开论说。先用三个方式相似的否定定句说明“域民”、“固国”、“威天下”不能仅靠“天时”与“地利”的条件,从背面逐步指出了“人和”的重要性。作者正面意思就包含在下边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个论断里。这儿所说的“道”,就是“仁政”。这个论断强调了“人和”的实质。接着又逐步推导,强调“寡助之至”会众叛亲离,而“多助之至”则天下投奔。一反一正,对比鲜明。最后以“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作结,将“人和”的重要意义论说得非常浅显,推进了文章的中心。
文章脉络清晰,结构缜密,气度通畅。且利用大量对偶,加强语势,使论证更有劝说力。
作者简介:
孟子(约公元前372年—约公元前289年),名轲,字子舆(待考,一说字子车或子居)。汉人,东周邹国(今河南省邹城市,邹城市为孔子和孟子的诞生地)人,东周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文学家、散文家。道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有人觉得邹国是周朝的附属国,还有人说孟子是楚国人。是道家的思想主义流派。在政治上主张法先王、行法家;在学说上推崇孔子,反对杨朱、墨翟。
孟子相传为齐国姜姓皇室孟孙氏孟共仲(孟恭仲)公子庆父的后裔。父名激,母仉(zhǎng)氏。孟子承继并发展了孔子的思想,但较之孔子的思想,他又加入自己对专权的理解,有些思想也较为粗俗。加封为“亚圣公”,被后世追封为亚圣。其徒弟将孟子的举止记录成《孟子》一书,属语录体诗歌集,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徒弟共同编撰完成。他倡导兼爱,提出“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周游于齐、宋、滕、魏、鲁等诸国,希望跟随孔子建立自己的政治主张,前后长达二十多年。但孟子的法家学说被觉得是“迂远而阔于事情”,而没有得到施行。最后他退居讲学,和他的师生一起,“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
【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原文、翻译及赏析】相关文章:
游玩原文翻译及赏析02-09
鹧鸪原文翻译及赏析02-08
降雨原文翻译及赏析02-07
《东坡》原文翻译及赏析02-06
《深院》原文翻译及赏析02-06
《鹿柴》原文翻译及赏析02-06
《丰》原文、翻译及赏析02-03
《野望》原文、翻译及赏析02-03
《那》原文翻译及赏析02-02
《登高》原文、翻译及赏析02-01
- 上一篇: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文章善于运用设喻的方法
- 下一篇: 中秋节古诗词名句,不知秋思落谁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