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鉴经事本末·太宗平高昌》原文及翻译
《通鉴经事本末·太宗平高昌》原文及翻译--文言文在线
通鉴经事本末
原文:
高昌王麴文秦多遏绝西域朝贡伊吾先臣西突厥既而内属文秦与西突厥共击之上下书切责示以祸福征之入朝文泰竟称疾不至十二月壬申,遣交河行军大总管、吏部尚书侯君集,副总管兼左屯卫大将军薛万均等将兵击之。高昌王麴文泰闻唐兵起,谓其国人曰:“唐去我七千里,沙碛居其二千里,地无水草,寒风如刀,热风如烧,安能政大军乎!今来伐我,发兵则粮运不给,三万以下,吾力能制之。当以选待劳,坐收其弊,何足忧也。”及闻唐兵临碛口,忧惧不知所为,发疾卒。子智盛立。军至柳谷,调者言文泰刻日将葬,国人咸集于彼。诸将请袭之,侯君集曰:“不可。天子以高昌无礼,故使吾讨之。今袭人于墟墓之间,非问罪之师也。”于是鼓行而进,至田城,谕之不下,诘朝攻之,及午而克。以中郎将辛獠儿为前锋,夜趋其都城,高昌逆战而败,大军继至,抵其城下。智盛致书于君集日:“得罪于天子者,先王也。天罚所加,身已物故。智盛袭位未几,惟尚书怜察。”君集报曰:“苟能悔过,当束手军门。”智盛犹不出,君集命填堑攻之,飞石雨下,城中人皆室处。又为巢车,高十丈,俯瞰城中,有行人及飞石所中,皆唱言之。先是,文泰与西突厥可汗相结,约有急相助,可汗遣其叶护屯可汗浮图城,为文泰声援。及君集至,可汗惧而西走千余里,叶护以城降。智盛穷蹙,开门出降。君集分兵略地,下其二十二城。上欲以高昌为州县。九月,以其地为西州,以可汗浮图城为庭州,各置属县。乙卯,置安西都护府于交河城,留兵镇之。于是唐地东极于海,西至焉耆,南尽林邑,北抵大漠,皆为州县。冬十二月丁酉,侯君集献俘于观德殿,行饮至礼,大酺三日。上得高昌乐工,以付太常,增九部乐为十部。
(节选自《通鉴经事本末·太宗平高昌》)
译文:
高昌王麹文泰多次阻止西域各国入朝进贡,伊吾早先向西突厥称臣,不久又归附唐朝,麹文泰联合西突厥共同进攻伊吾。唐太宗给他下诏书严厉斥责,对他晓示祸福厉害,征召他入朝,麹文泰竟称病不来。贞观十三年(639年)十二月壬申(初四日),太宗派遣交河行军大总管、吏部尚书侯君集,副总管兼左屯卫大将军薛万均等领兵进攻高昌。高昌王麹文泰听说唐朝发兵前来讨伐他,对国人说:“唐朝距离我们七千里,沙漠就有二千里,地无水草,寒风刮起来如同刀割一样,热风如同火烧一样,大军怎么能到达呢?如今唐朝派兵来讨伐我们,发兵多则粮草供给不上,三万兵力以下,我们的兵力足能制胜于他。我们应当以逸待劳,坐等着他们战败,有什么可忧虑的。”等到听说唐兵已临近碛口,他又忧愁恐惧不知如何是好,最后发病死去。他的儿子智盛即可汗位。唐兵到达柳谷,探马来报告说麹文泰不日将要安葬,国内的人都集中在那里。各位将领请求袭击,侯君集说:“不能这样做。大唐天子认为高昌王怠慢无礼,所以才派我们征讨他。如今我们在文泰的墓地上偷袭人家,这怎么是兴师问罪之师干的事情呢?”于是便命击鼓进军,到达田城,向城中告知利害,他们不投降,便于第二天清晨发动攻城,到午间,城池被攻破。又以中郎将辛獠儿为前锋,夜晚赶往高昌的都城,高昌人出兵迎战被打败,唐大军紧跟着赶到,抵达城下。麹智盛送信给侯君集说:“得罪大唐天子的是先王。由于上天的惩罚,他已经身亡。智盛刚刚承袭王位不久,希望尚书您可怜明察。”侯君集回信对他说:“如果你真的悔过,应当束缚双手到军门来。”智盛还是不出来,君集命令填沟攻城,飞石像下雨一般,城中的人都躲在房屋里。侯君集又命士卒做巢车,高十丈,可以俯瞰城里,只要有行人出来或被飞石打中者,都拉长嗓音高声报告。起先,麹文泰和西突厥可汗互相勾结,约定一方有急难时互相援助,西突厥可汗派遣他的叶护屯守可汗浮图城,作为麹文泰的援助力量。等到侯君集来到,西突厥可汗恐惧向西逃走一千多里,叶护举城投降。麹智盛窘急无奈,开城门出来投降。侯君集分兵占据各地,共攻下二十二个城邑。太宗想把高昌改为州县建制。九月,将高昌所在地改置西州,改可汗浮图城为庭州,并各设所属的县。乙卯(二十一日),又在交河城设置安西都护府,留兵镇守。于是唐的疆域东到大海,西至焉耆,南达林邑,北抵大漠,都设置州县。唐太宗贞观十四年(640年)冬十二月丁酉(初五日),侯君集在观德殿献俘虏,举行饮至的礼仪,天下大宴三天。唐太宗得到高昌的乐工,让他们供职于太常寺,并把九部乐增加为十部乐。
原文:
高昌王麴文秦多遏绝西域朝贡伊吾先臣西突厥既而内属文秦与西突厥共击之上下书切责示以祸福征之入朝文泰竟称疾不至十二月壬申,遣交河行军大总管、吏部尚书侯君集,副总管兼左屯卫大将军薛万均等将兵击之。高昌王麴文泰闻唐兵起,谓其国人曰:“唐去我七千里,沙碛居其二千里,地无水草,寒风如刀,热风如烧,安能政大军乎!今来伐我,发兵则粮运不给,三万以下,吾力能制之。当以选待劳,坐收其弊,何足忧也。”及闻唐兵临碛口,忧惧不知所为,发疾卒。子智盛立。军至柳谷,调者言文泰刻日将葬,国人咸集于彼。诸将请袭之,侯君集曰:“不可。天子以高昌无礼,故使吾讨之。今袭人于墟墓之间,非问罪之师也。”于是鼓行而进,至田城,谕之不下,诘朝攻之,及午而克。以中郎将辛獠儿为前锋,夜趋其都城,高昌逆战而败,大军继至,抵其城下。智盛致书于君集日:“得罪于天子者,先王也。天罚所加,身已物故。智盛袭位未几,惟尚书怜察。”君集报曰:“苟能悔过,当束手军门。”智盛犹不出,君集命填堑攻之,飞石雨下,城中人皆室处。又为巢车,高十丈,俯瞰城中,有行人及飞石所中,皆唱言之。先是,文泰与西突厥可汗相结,约有急相助,可汗遣其叶护屯可汗浮图城,为文泰声援。及君集至,可汗惧而西走千余里,叶护以城降。智盛穷蹙,开门出降。君集分兵略地,下其二十二城。上欲以高昌为州县。九月,以其地为西州,以可汗浮图城为庭州,各置属县。乙卯,置安西都护府于交河城,留兵镇之。于是唐地东极于海,西至焉耆,南尽林邑,北抵大漠,皆为州县。冬十二月丁酉,侯君集献俘于观德殿,行饮至礼,大酺三日。上得高昌乐工,以付太常,增九部乐为十部。
(节选自《通鉴经事本末·太宗平高昌》)
译文:
高昌王麹文泰多次阻止西域各国入朝进贡,伊吾早先向西突厥称臣,不久又归附唐朝,麹文泰联合西突厥共同进攻伊吾。唐太宗给他下诏书严厉斥责,对他晓示祸福厉害,征召他入朝,麹文泰竟称病不来。贞观十三年(639年)十二月壬申(初四日),太宗派遣交河行军大总管、吏部尚书侯君集,副总管兼左屯卫大将军薛万均等领兵进攻高昌。高昌王麹文泰听说唐朝发兵前来讨伐他,对国人说:“唐朝距离我们七千里,沙漠就有二千里,地无水草,寒风刮起来如同刀割一样,热风如同火烧一样,大军怎么能到达呢?如今唐朝派兵来讨伐我们,发兵多则粮草供给不上,三万兵力以下,我们的兵力足能制胜于他。我们应当以逸待劳,坐等着他们战败,有什么可忧虑的。”等到听说唐兵已临近碛口,他又忧愁恐惧不知如何是好,最后发病死去。他的儿子智盛即可汗位。唐兵到达柳谷,探马来报告说麹文泰不日将要安葬,国内的人都集中在那里。各位将领请求袭击,侯君集说:“不能这样做。大唐天子认为高昌王怠慢无礼,所以才派我们征讨他。如今我们在文泰的墓地上偷袭人家,这怎么是兴师问罪之师干的事情呢?”于是便命击鼓进军,到达田城,向城中告知利害,他们不投降,便于第二天清晨发动攻城,到午间,城池被攻破。又以中郎将辛獠儿为前锋,夜晚赶往高昌的都城,高昌人出兵迎战被打败,唐大军紧跟着赶到,抵达城下。麹智盛送信给侯君集说:“得罪大唐天子的是先王。由于上天的惩罚,他已经身亡。智盛刚刚承袭王位不久,希望尚书您可怜明察。”侯君集回信对他说:“如果你真的悔过,应当束缚双手到军门来。”智盛还是不出来,君集命令填沟攻城,飞石像下雨一般,城中的人都躲在房屋里。侯君集又命士卒做巢车,高十丈,可以俯瞰城里,只要有行人出来或被飞石打中者,都拉长嗓音高声报告。起先,麹文泰和西突厥可汗互相勾结,约定一方有急难时互相援助,西突厥可汗派遣他的叶护屯守可汗浮图城,作为麹文泰的援助力量。等到侯君集来到,西突厥可汗恐惧向西逃走一千多里,叶护举城投降。麹智盛窘急无奈,开城门出来投降。侯君集分兵占据各地,共攻下二十二个城邑。太宗想把高昌改为州县建制。九月,将高昌所在地改置西州,改可汗浮图城为庭州,并各设所属的县。乙卯(二十一日),又在交河城设置安西都护府,留兵镇守。于是唐的疆域东到大海,西至焉耆,南达林邑,北抵大漠,都设置州县。唐太宗贞观十四年(640年)冬十二月丁酉(初五日),侯君集在观德殿献俘虏,举行饮至的礼仪,天下大宴三天。唐太宗得到高昌的乐工,让他们供职于太常寺,并把九部乐增加为十部乐。
- 上一篇: 《十三经直解·成公二年》原文及翻译
- 下一篇: 《唐宪宗元和七年秋,魏博节度使田季安薨》原文及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