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史·秦灭六国》原文及翻译
《先秦史·秦灭六国》原文及翻译--文言文在线
先秦史
原文:
秦之克并六国,其原因益有数端。地势形便,攻人易而人之攻之也难,一也,关中形势,西北平夷无大险,故易受侵略。南经汉中至蜀,出入皆难。惟东凭函谷,武关,则诚有一夫当关之势也。春秋大国时曰晋楚齐秦其后起者则吴越吴越文明程度大低未足蹈涉中原抗衡上国。其兵,则实甚强悍,故项氏卒用之以破秦,四国风气,秦、晋本较齐、楚为强,兵亦然。二也,三晋地狭人稠,生事至毂,楚受天惠厚,民又皆窸偷生,齐工商之业特盛,殷富殆冠海内,然工商盛者,农民未有不受剥削而益贫者也,惟秦地广两腴,且有山林之利。开辟较晚,侈靡之风未甚。观李斯谏逐客,历数侈靡之事,秦无一焉可知。其上又有重农之政。齐民生计之舒,盖莫秦若矣。三也,此皆秦之凭藉,优于六国者也,以人事论,则能用法家之说,实为其一大端,盖惟用法家,乃能一民于农战,其兵强而且多,亦惟用法家,故能进法术之士,而汰淫靡娇悍之贵族,政事乃克修举也,《荀子·强国》曰:“应侯问孙卿子曰:入秦何见?孙卿子曰其固塞险,形埶便,山林川谷美,天材之利多,是形胜也。入境,观其风俗,其百姓朴,其声乐不流污,其服不佻,甚畏有司而顺,古之民也。及都邑官府,其百吏肃然,莫不恭俭、敦敬、忠信而不楛,古之吏也。入其国,观其士大夫,出于其门,入于公门;出于公门,归于其家,无有私事也;不比周,不朋党,倜然莫不明通而公也,古之士大夫也。观其朝廷,其朝闲,听决百事不留,恬然如无治者,古之朝也。故四世有胜,非幸也,数也。”可谓尽之矣,秦去天下多暴。固也,然世岂有专行无道,而可以取天下着哉?
(节选自《先秦史·第十一节·秦灭六国》,有删改)
译文:
秦国攻克吞并六国,其中的原因有多种。秦国占据有利地理形势,攻击他国容易,而他国进攻秦国就难了,这是一方面,关中的地理形势,西北面平坦没有大的险要关隘,因此容易受到侵犯攻击。在南面经过汉中到达蜀地,向外走和向内进入都有难度。只有东面凭借函谷关、武关,确实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有利地势。春秋时期的大国,称得上的有晋国楚国齐国秦国,后来兴起的是吴国越国,吴国越国文明程度太低,不足以有实力踏入占据中原地区,与中原诸国抗衡。吴越的兵力,确实非常强大,所以项羽最终运用它来攻破了秦国,四国的风俗气概,秦国、晋国原本比齐国、楚国强大,兵力也是如此。第二方面,赵国、魏国、韩国三国土地狭小人员众多,滋生事端到京城,楚国蒙受上天的深厚恩惠,百姓又都是苟活偷生,齐国工商业发展繁盛,殷实富裕在海内第一,然而工商业繁盛,农民没有不受到盘剥而更加贫困的,只有秦国土地广袤肥沃,而且有山林的便利。开拓发展比较晚,奢侈浪费的风气不严重。看李斯《谏逐客书》,列举奢侈浪费的实例,秦国没有一项就可以了解了。秦国上面朝代又有重视农业的政治制度。治理人民维持生计的从容,大概没有能比得上秦国了。第三方面,以上这些都是秦国的依赖,又比六国有优越的地方,从人的作为看,能够运用法家学说,实在是其一个大的缘由,大概只有运用法家学说,才能统一百姓于农业和战争于一体,秦国兵力强而且多,也只有运用法家,才能重用法术之士,而摆脱奢靡骄纵的贵族,政事才能够恢复推行,《荀子·强国》说:“应侯问荀卿说:到秦国看见了什么?荀卿说它的边塞险峻,地势便利,山林河流美好,天然资源带来好处很多,这是地理上优越。进入秦国境,观察它的习俗,那里的百姓质朴淳厚,那里的音乐不淫荡卑污,那里的服装不轻佻妖艳,非常害怕官吏并很顺从,像古代圣王治下的人民啊。到了都邑官府,众多官吏都严肃认真,无不谦恭节俭、敦厚谨慎、忠诚守信而不粗劣草率,如同古代圣王治下的官吏啊。进入秦国都,观察那里的士大夫,走出自己的家门,就进入公家的衙门;走出公家的衙门,就回到自己的家里,没有私下的事务;不互相勾结,不拉党结派,卓然超群,没有不明智通达、廉洁奉公的,真像古代圣王治下的士大夫啊。观察它的朝廷,朝堂闲逸,君主处理各种政事从无遗留,安闲得好像没有什么需要治理似的,真像古代圣王治理的朝廷啊。所以秦国四代都有胜果,并非侥幸,而是天数啊。”可以说说的很详尽了,秦国远离了天下的残暴。本来就是这样啊,世上哪里有实行混乱黑暗的政治却能够取得天下的办法呢?
原文:
秦之克并六国,其原因益有数端。地势形便,攻人易而人之攻之也难,一也,关中形势,西北平夷无大险,故易受侵略。南经汉中至蜀,出入皆难。惟东凭函谷,武关,则诚有一夫当关之势也。春秋大国时曰晋楚齐秦其后起者则吴越吴越文明程度大低未足蹈涉中原抗衡上国。其兵,则实甚强悍,故项氏卒用之以破秦,四国风气,秦、晋本较齐、楚为强,兵亦然。二也,三晋地狭人稠,生事至毂,楚受天惠厚,民又皆窸偷生,齐工商之业特盛,殷富殆冠海内,然工商盛者,农民未有不受剥削而益贫者也,惟秦地广两腴,且有山林之利。开辟较晚,侈靡之风未甚。观李斯谏逐客,历数侈靡之事,秦无一焉可知。其上又有重农之政。齐民生计之舒,盖莫秦若矣。三也,此皆秦之凭藉,优于六国者也,以人事论,则能用法家之说,实为其一大端,盖惟用法家,乃能一民于农战,其兵强而且多,亦惟用法家,故能进法术之士,而汰淫靡娇悍之贵族,政事乃克修举也,《荀子·强国》曰:“应侯问孙卿子曰:入秦何见?孙卿子曰其固塞险,形埶便,山林川谷美,天材之利多,是形胜也。入境,观其风俗,其百姓朴,其声乐不流污,其服不佻,甚畏有司而顺,古之民也。及都邑官府,其百吏肃然,莫不恭俭、敦敬、忠信而不楛,古之吏也。入其国,观其士大夫,出于其门,入于公门;出于公门,归于其家,无有私事也;不比周,不朋党,倜然莫不明通而公也,古之士大夫也。观其朝廷,其朝闲,听决百事不留,恬然如无治者,古之朝也。故四世有胜,非幸也,数也。”可谓尽之矣,秦去天下多暴。固也,然世岂有专行无道,而可以取天下着哉?
(节选自《先秦史·第十一节·秦灭六国》,有删改)
译文:
秦国攻克吞并六国,其中的原因有多种。秦国占据有利地理形势,攻击他国容易,而他国进攻秦国就难了,这是一方面,关中的地理形势,西北面平坦没有大的险要关隘,因此容易受到侵犯攻击。在南面经过汉中到达蜀地,向外走和向内进入都有难度。只有东面凭借函谷关、武关,确实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有利地势。春秋时期的大国,称得上的有晋国楚国齐国秦国,后来兴起的是吴国越国,吴国越国文明程度太低,不足以有实力踏入占据中原地区,与中原诸国抗衡。吴越的兵力,确实非常强大,所以项羽最终运用它来攻破了秦国,四国的风俗气概,秦国、晋国原本比齐国、楚国强大,兵力也是如此。第二方面,赵国、魏国、韩国三国土地狭小人员众多,滋生事端到京城,楚国蒙受上天的深厚恩惠,百姓又都是苟活偷生,齐国工商业发展繁盛,殷实富裕在海内第一,然而工商业繁盛,农民没有不受到盘剥而更加贫困的,只有秦国土地广袤肥沃,而且有山林的便利。开拓发展比较晚,奢侈浪费的风气不严重。看李斯《谏逐客书》,列举奢侈浪费的实例,秦国没有一项就可以了解了。秦国上面朝代又有重视农业的政治制度。治理人民维持生计的从容,大概没有能比得上秦国了。第三方面,以上这些都是秦国的依赖,又比六国有优越的地方,从人的作为看,能够运用法家学说,实在是其一个大的缘由,大概只有运用法家学说,才能统一百姓于农业和战争于一体,秦国兵力强而且多,也只有运用法家,才能重用法术之士,而摆脱奢靡骄纵的贵族,政事才能够恢复推行,《荀子·强国》说:“应侯问荀卿说:到秦国看见了什么?荀卿说它的边塞险峻,地势便利,山林河流美好,天然资源带来好处很多,这是地理上优越。进入秦国境,观察它的习俗,那里的百姓质朴淳厚,那里的音乐不淫荡卑污,那里的服装不轻佻妖艳,非常害怕官吏并很顺从,像古代圣王治下的人民啊。到了都邑官府,众多官吏都严肃认真,无不谦恭节俭、敦厚谨慎、忠诚守信而不粗劣草率,如同古代圣王治下的官吏啊。进入秦国都,观察那里的士大夫,走出自己的家门,就进入公家的衙门;走出公家的衙门,就回到自己的家里,没有私下的事务;不互相勾结,不拉党结派,卓然超群,没有不明智通达、廉洁奉公的,真像古代圣王治下的士大夫啊。观察它的朝廷,朝堂闲逸,君主处理各种政事从无遗留,安闲得好像没有什么需要治理似的,真像古代圣王治理的朝廷啊。所以秦国四代都有胜果,并非侥幸,而是天数啊。”可以说说的很详尽了,秦国远离了天下的残暴。本来就是这样啊,世上哪里有实行混乱黑暗的政治却能够取得天下的办法呢?
- 上一篇: 《通鉴纪事本末·李克用归唐》原文及翻译
- 下一篇: 《资治通鉴·刘黑闼传》原文及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