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许相卿传》原文及翻译
《明史·许相卿传》原文及翻译--文言文在线
明史
原文:
许相卿,字伯台,海宁人。正德十二年进士。世宗立,授兵科给事中。宦官张锐、张忠有罪论死,帝复宽之。给事中顾济疏争,帝下所司议,卒欲宽其死。相卿言:“天下望陛下为孝皇,陛下奈何自处以正德?”帝议加兴献帝皇号,相卿复争之。
嘉靖二年诏荫中官张钦义子李贤为锦衣世袭指挥。相卿言:“于谦子冕止锦衣千户,王守仁子正宪止锦衣百户。贤中官厮养,反过之。忠勋大臣裔曾不若近幸奴,殉国勤事之臣谁不解体?部臣彭泽、科臣许复礼、安磐相继言之,悉拒不纳。毋乃重内侍而轻士大夫哉!”
寻复言:“天下政权出于一则治,二三则乱;公卿大夫参议则治,匪人僣干则乱。陛下继统之初,登用老成,嘉纳忠谠,裁抑侥幸,窜殛憸邪,可谓明且刚矣。曾未再期,偏听私昵,秕政亟行,明少蔽,刚少逊,操权未得其术,而阴伺旁窃者得居中制之。如崔文以左道罔上,师保台谏言之而不听。罗洪载守职逮系,廷臣疏七十上而不行。近又庇崔文奴夺法司之守,斥林俊以违旨,怒言官之奏扰。事涉中人,曲降温旨,犯法不罪,请乞必从。此与正德朝何异哉!俊,国之望也,其去志决矣。俊去,类俊者必不留。陛下将与二三近习私人共理天下乎?今日天下,与先朝异。武宗时,势已阽危,然元气犹壮,调剂适宜,可以立起。何也?承孝宗之泽也。今日病虽稍苏,而元气已竭,调剂无方,将至不起。何也?承武宗之乱也。伏愿深察乱机,收还政柄,取文辈置之重典。然后务学亲贤,去谗远色,延访忠言,深恤民隐。务使宫府一体,上下一心,而后天下可为也。”同官赵汉等亦皆以文为言,帝卒不听。未几,以给事中李学曾、章侨、主事林应骢皆言事夺俸,复上疏谏。指帝气骄志怠,甘蹈过愆。词甚切。
为给事三年,所言皆不听,遂谢病归。八年,诏养病三年以上不赴都者,悉落职闲住,相卿遂废。夏言故与同僚相善,既秉政,招之,谢弗应。
译文:
许相卿,字伯台,海宁人。正德十二年(1517)进士。世宗登上皇帝的位置,授许相卿兵科给事中。宦官张锐、张忠有罪被判处死刑,皇帝又宽恕了他们。给事中顾济上疏争辩,皇帝将其下到主管部门讨论,终想宽恕他的死罪。许相卿说“:天下希望陛下为孝宗皇帝,陛下怎么以正德自处?”皇帝商议加兴献帝皇号,许相卿又争谏这件事。
嘉靖二年(1523)皇帝下诏令荫庇中官张钦义子李贤为锦衣世袭指挥,王守仁的儿子王正宪止于锦衣百户。许相卿说“:于谦的儿子于冕止于锦衣千户。李贤是中官厮养的,反而超过他们。连忠勋大臣后裔都不如近幸宠奴,殉国勤事的大臣有谁不灰心?部臣彭泽,科臣许复礼、安磐相继说这件事,都被拒而不纳。不要重内侍而轻士大夫啊。”
不久又说:“天下政权出于一则治,出于二三则乱;公卿大夫参议则治,行为不正之人过分干预则乱。陛下继承皇统的初期,登用老成之人,嘉纳忠良正直之士,裁抑侥幸之小人,放逐诛杀奸邪之徒,可以说是清明又刚正啊。但事过不久,却偏听私昵,不良政治急行,明有所遮蔽,刚有所逊色,操权未得到它的要术,而让阴伺旁窃的人得以从中制之。像崔文以旁门邪道欺骗皇上,辅佐官谏官上言皇上又不听。罗洪载忠于职守却被逮捕拘囚,廷臣上疏七十次而无效果。近来又庇护崔文,奴仆夺法司的职守,斥责林俊违抗圣旨,恼怒言官的奏扰。事情涉及到宦官,委婉地降下情词恳切的圣旨,犯法而不问罪,有请求就必定答应。这与正德朝有什么区别呢?林俊是国家的名士,他离去之志很坚决。林俊离去,类似林俊的人必定不会留下。陛下与二三近习私人共同治理天下吗?今日的天下,与先朝不同。武宗时,势已危险,但是元气还壮,调剂适应,可以立起。为什么呢?因为承袭孝宗的恩泽。今日弊病虽然渐渐在复苏,但元气已经枯竭,调剂无方,将至于不能立起的境地。为什么呢?因为承袭武宗乱政的缘故。希望陛下深察祸乱的枢机,收回政权,将崔文等人置以重刑。然后努力研究圣学亲近贤人,除去谗人远离美色,延访忠言,深切地体恤民间的隐情。务必使宫府一体,上下一心,而后天下可为也。”同官赵汉等人也都上奏说崔文事,皇帝终不听他们的话。不久,因给事中李学曾、章侨,主事林应骢都因上言陈事而被夺去俸禄,许相卿又上疏规劝,指责皇帝气骄志怠,甘愿重蹈过失,语词非常恳切。
任给事中三年,他所说的皇帝都不听,于是推说有病而回到家乡。八年(1529)皇帝下诏说养病三年以上不到京都的人,都落职闲住,许相卿于是被废职。夏言过去和同僚相处得很好。既然掌管政权,他招许相卿进京做事,许相卿推辞不答应。
原文:
许相卿,字伯台,海宁人。正德十二年进士。世宗立,授兵科给事中。宦官张锐、张忠有罪论死,帝复宽之。给事中顾济疏争,帝下所司议,卒欲宽其死。相卿言:“天下望陛下为孝皇,陛下奈何自处以正德?”帝议加兴献帝皇号,相卿复争之。
嘉靖二年诏荫中官张钦义子李贤为锦衣世袭指挥。相卿言:“于谦子冕止锦衣千户,王守仁子正宪止锦衣百户。贤中官厮养,反过之。忠勋大臣裔曾不若近幸奴,殉国勤事之臣谁不解体?部臣彭泽、科臣许复礼、安磐相继言之,悉拒不纳。毋乃重内侍而轻士大夫哉!”
寻复言:“天下政权出于一则治,二三则乱;公卿大夫参议则治,匪人僣干则乱。陛下继统之初,登用老成,嘉纳忠谠,裁抑侥幸,窜殛憸邪,可谓明且刚矣。曾未再期,偏听私昵,秕政亟行,明少蔽,刚少逊,操权未得其术,而阴伺旁窃者得居中制之。如崔文以左道罔上,师保台谏言之而不听。罗洪载守职逮系,廷臣疏七十上而不行。近又庇崔文奴夺法司之守,斥林俊以违旨,怒言官之奏扰。事涉中人,曲降温旨,犯法不罪,请乞必从。此与正德朝何异哉!俊,国之望也,其去志决矣。俊去,类俊者必不留。陛下将与二三近习私人共理天下乎?今日天下,与先朝异。武宗时,势已阽危,然元气犹壮,调剂适宜,可以立起。何也?承孝宗之泽也。今日病虽稍苏,而元气已竭,调剂无方,将至不起。何也?承武宗之乱也。伏愿深察乱机,收还政柄,取文辈置之重典。然后务学亲贤,去谗远色,延访忠言,深恤民隐。务使宫府一体,上下一心,而后天下可为也。”同官赵汉等亦皆以文为言,帝卒不听。未几,以给事中李学曾、章侨、主事林应骢皆言事夺俸,复上疏谏。指帝气骄志怠,甘蹈过愆。词甚切。
为给事三年,所言皆不听,遂谢病归。八年,诏养病三年以上不赴都者,悉落职闲住,相卿遂废。夏言故与同僚相善,既秉政,招之,谢弗应。
译文:
许相卿,字伯台,海宁人。正德十二年(1517)进士。世宗登上皇帝的位置,授许相卿兵科给事中。宦官张锐、张忠有罪被判处死刑,皇帝又宽恕了他们。给事中顾济上疏争辩,皇帝将其下到主管部门讨论,终想宽恕他的死罪。许相卿说“:天下希望陛下为孝宗皇帝,陛下怎么以正德自处?”皇帝商议加兴献帝皇号,许相卿又争谏这件事。
嘉靖二年(1523)皇帝下诏令荫庇中官张钦义子李贤为锦衣世袭指挥,王守仁的儿子王正宪止于锦衣百户。许相卿说“:于谦的儿子于冕止于锦衣千户。李贤是中官厮养的,反而超过他们。连忠勋大臣后裔都不如近幸宠奴,殉国勤事的大臣有谁不灰心?部臣彭泽,科臣许复礼、安磐相继说这件事,都被拒而不纳。不要重内侍而轻士大夫啊。”
不久又说:“天下政权出于一则治,出于二三则乱;公卿大夫参议则治,行为不正之人过分干预则乱。陛下继承皇统的初期,登用老成之人,嘉纳忠良正直之士,裁抑侥幸之小人,放逐诛杀奸邪之徒,可以说是清明又刚正啊。但事过不久,却偏听私昵,不良政治急行,明有所遮蔽,刚有所逊色,操权未得到它的要术,而让阴伺旁窃的人得以从中制之。像崔文以旁门邪道欺骗皇上,辅佐官谏官上言皇上又不听。罗洪载忠于职守却被逮捕拘囚,廷臣上疏七十次而无效果。近来又庇护崔文,奴仆夺法司的职守,斥责林俊违抗圣旨,恼怒言官的奏扰。事情涉及到宦官,委婉地降下情词恳切的圣旨,犯法而不问罪,有请求就必定答应。这与正德朝有什么区别呢?林俊是国家的名士,他离去之志很坚决。林俊离去,类似林俊的人必定不会留下。陛下与二三近习私人共同治理天下吗?今日的天下,与先朝不同。武宗时,势已危险,但是元气还壮,调剂适应,可以立起。为什么呢?因为承袭孝宗的恩泽。今日弊病虽然渐渐在复苏,但元气已经枯竭,调剂无方,将至于不能立起的境地。为什么呢?因为承袭武宗乱政的缘故。希望陛下深察祸乱的枢机,收回政权,将崔文等人置以重刑。然后努力研究圣学亲近贤人,除去谗人远离美色,延访忠言,深切地体恤民间的隐情。务必使宫府一体,上下一心,而后天下可为也。”同官赵汉等人也都上奏说崔文事,皇帝终不听他们的话。不久,因给事中李学曾、章侨,主事林应骢都因上言陈事而被夺去俸禄,许相卿又上疏规劝,指责皇帝气骄志怠,甘愿重蹈过失,语词非常恳切。
任给事中三年,他所说的皇帝都不听,于是推说有病而回到家乡。八年(1529)皇帝下诏说养病三年以上不到京都的人,都落职闲住,许相卿于是被废职。夏言过去和同僚相处得很好。既然掌管政权,他招许相卿进京做事,许相卿推辞不答应。
- 上一篇: 《王澄评王玄》原文及翻译
- 下一篇: 《动筒尝于国学》原文及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