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匆匆知识网!

匆匆知识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古诗文 > 文言文

文言文

《明史纪事本末·治水江南》原文及翻译

2022-07-16 11:58:36文言文
《明史纪事本末·治水江南》原文及翻译--文言文在线

《明史纪事本末·治水江南》原文及翻译

明史纪事本末
原文
    永乐元年夏四月,命户部尚书夏原吉治水江南。时嘉兴、苏、松诸郡,水患频年,屡敕有司,督治无功,故有是命。六月,命侍郎李文郁往佐尚书夏原吉,相度水田,量免今年租税。秋八月,遣都察院佥都御史俞士吉赍《水利集》赐夏原吉,使讲求疏治之法。原吉上言:“江南诸郡,苏、松最居下流。常、嘉、湖三郡土田,高多下少。环以太湖,亘绵五百里,纳杭、湖、宣、歙诸山水,注淀山诸湖,入三泖。顷浦港湮塞,汇流涨溢,伤害苗稼。拯治之法,宜浚吴淞诸浦港,泄其壅淤,以入于海。吴松江袤二百余里,广百五十余丈,西接太湖,东通海。前代屡疏,以当潮汐,沙泥淤积,旋疏旋塞。自吴江长桥至下界浦约百二十余里,虽稍通流,多有浅窄。又自下界浦抵上海南仓浦口,可百三十余里,潮汐壅障,茭芦丛生,已成平陆。欲即开浚,工费浩大。臣相视得嘉定刘家港,即古娄江,径通大海;常熟白茆港,径入大江:皆广川浚流。宜疏吴淞江南北两岸安平等浦港,引太湖诸水入刘家、白茆二港,使直注海。松江大黄浦乃通吴淞要道下流壅塞难即疏浚傍有范家浜至南仓浦口可径达海宜浚令深阔上接大黄浦以达茆湖之水俟既开通,相度地势,各置石闸,以时启闭。每岁水涸时,修圩岸以御暴流。”疏上,行之。役夫凡十余万。原吉布衣徒步,日夜经画,盛暑不张盖。曰:“百姓暴体日中,吾何忍!”于是水泄,农田大利。二年春正月,复命户部尚书夏原吉往苏、松疏通旧河,以大理寺少卿袁复副之。九月戊辰,户部尚书夏原吉治水功成,还朝。三年夏六月,命户部尚书夏原吉、佥都御史俞士吉、通政使赵居任、大理寺少卿袁复赈济苏、松、嘉、湖饥民。嘉靖元年,巡抚李克嗣开吴淞江。至是,克嗣用华、上、嘉、昆四县民力,开吴淞江四千余丈,十余年无水旱之忧。
(选自《明史纪事本末》卷二十五,有删节)
译文
    明成祖朱棣永乐元年夏季四月,朝廷命令户部尚书夏原吉到江南区治理水灾。当时,嘉兴、苏州、松江等郡,接连多年遭受水灾,朝廷屡次下诏书给有关部门官吏督促治理,但都未收到功效,因此下了这道命令。六月,朝廷又任命侍郎李文郁前往辅佐夏原吉尚书,同他一起度量遭受水灾的田亩,计算减免今年的租税。这年秋季八月,朝廷又派遣佥都御史俞士吉带着《水利集》赠赐给夏元吉,让他在治理水灾时讲究疏通治理的方法。夏原吉上奏说:“长江以南的各州郡,苏州和松江居于最下流。常州、嘉兴和湖州这三郡的田土,地势高的多,地势低的少。它们都环绕着太湖,连绵五百里,接纳杭州、湖州、宣州和歙县等地山脉所流之水,注入到淀山的各个湖泊,进入上、中、下三个茆湖中。不久前浦港被泥沙堵塞,各地汇集而来的流水上涨流溢,损伤了秧苗庄家。拯救治理的办法,最好是疏浚吴淞各地的浦港,让壅堵淤塞的洪水流泄出来,流入大海。吴地的松江南北长两百多里,东西宽五十多丈,西边连接太湖,东边通到大海。以前的各个朝代多次疏浚,可因为它正对着涌来的潮汐,到处是淤积的泥沙,刚疏浚好马上又堵塞了。从无江长桥到下界浦大约有二十多里,虽然稍微疏浚能通过流水,但是很多地方又浅又窄。另外,从下界浦到上海南仓浦口,大约有一百三十多里,由于潮汐的原因这段河流已经严重堵塞,河中杂草丛生,已经变成了一片陆地。如果要马上疏浚流通,工程和费用都十分浩大。我察看找到嘉定刘家港,即是古时的娄江,径直通入大海;常熟的白茆港,径直流入浩大的长江:它们都是宽广畅通的河流。应该疏通吴淞江南北两岸安平等地的浦港,将太湖各个出口的水流引入刘家、白茆二港,让他们径直流入大海。松江大黄浦,是通往吴淞的要道,但它的下流淤积堵塞,难于一下子疏通。旁边有范家浜到南仓浦口一段,可以径直通达大海,应该加以疏浚让它加深加宽,接纳上流大黄浦到达茆湖的洪水。等到这些河段疏通之后,再根据地势,在各处设置石闸,按时开关。每年河水干涸时,就兴修堤岸来抵御洪水。”奏疏递上之后,得到皇帝允许施行。一共征发了十多万役工。夏原吉每天穿着土布衣服,步行各地,日夜指挥,即使是炎热的夏天也没有打伞遮阳。他说:“老百姓全身都暴露在烈日之下,我怎么忍心!”从此积水被排泄,农田得到了很大的好处。永乐二年春天的正月,朝廷又下令让户部尚书夏原吉到苏州、松江一带去疏通原来的河道,让大理寺少卿袁复做他的助手。这年九月戊辰这天,户部尚书夏原吉治水成功,回到京城。永乐三年夏季六月,朝廷命令户部尚书夏原吉、佥都御史俞士吉、通政史赵居任、大理寺少卿袁复再次去赈济苏州、松江、嘉兴、湖州因灾受饥的民众。明世宗朱厚熜嘉靖元年,巡抚李克嗣开通吴淞江。到这时,李克嗣征用华、上海、嘉兴、昆山四县的民力,开通四千多丈长的吴淞江,十多年来没有遭受水灾旱灾的忧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