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朴子外篇·自叙》原文及翻译
《抱朴子外篇·自叙》原文及翻译--文言文在线
抱朴子外篇
原文:
抱朴子者,姓葛,名洪,字稚川。丹阳句容人也。其先葛天氏,盖古之有天下者也。后降为列国,因以为姓焉。
洪者,君之第三子也。生晚,为二亲所娇饶,不早见督以书史。年十有三,而慈父见背,夙失庭训。饥寒困瘁,躬执耕穡,承星履草,密勿畴垄。又累遭兵火,先人典籍荡尽,农隙之暇无所读。乃负笈徒步行借,又卒于一家,少得全部之书。益破功日,伐薪卖之,以给纸笔。昼就营田园,夜以柴火写书。坐此之故,不得早涉艺文。常乏纸,每所写,反覆有字,人鲜能读也。
洪之为人也,性钝口讷,形貌丑陋,而终不辩自矜饰也。冠履垢弊,衣或褴褛,而或不耻焉。俗之服用,俄而屡改,或忽广领而大带,或促身而修袖,或长裾曳地,或短不蔽脚。洪期于守常,不随世变。言则率实,杜绝嘲戏,不得其人,终日默然。故邦人咸称之为“抱朴之士”。是以洪著书因以自号焉。
洪禀性厄赢,兼之多疾,贫无车马,不堪徒行,行亦性所不好。又患弊俗舍本逐末交游过差故遂抚笔闲居守静荜门而无趋从之所。至于权豪之徒,虽在密迹,而莫或相识焉。
衣不辟寒,室不免漏,食不充虛,名不出户,不能忧也。贫无僮仆,篱落顿决,荆棘丛于庭宇,蓬莠塞乎阶靄,披榛出门,排草入室。论者以为意远忽近,而不恕其乏役也。
洪自有识以逮将老,口不及人之非,不说人之私,乃自然也。虽仆竖有其所短所羞之事,不以戏之也。未尝论评人物之优劣,不喜诃谴人交之好恶。或为尊长所逼问,辞不获已,其论人也,则独举彼体中之胜事而已;其论文也,则撮其所得之佳者,而不指摘其病累,故无毁誉之怨。
贵人时或问官吏、民甲乙何如。其清高闲能者,洪指说其快事;其贪暴暗塞者,对以偶不识悉。洪由此颇见讥贵,以顾护太多,不能明辩臧否,使皂白区分,而洪终不敢改也。
(选自《抱朴子外篇·自叙》)
译文:
抱朴子,姓葛名洪字稚川,是丹阳郡句容县人。他的祖先葛天氏,大约是古代拥有天下的。后来下降为诸侯国之一,于是就以葛为姓了。
葛洪,是先父的第三个儿子。出生晚,被双亲所娇养,没有很早就被督促着学习经史典籍。十三岁的时候,父亲去世了。过早地失去了父亲的教诲,生活饥寒困苦,要亲身参加耕作收割,披着星光踏着草丛,勤勉地劳作在田地中。又连续遭受战乱,先人的典籍荡然无存,干农活的空闲时间也无书可读。于是就背着书箱步行去借,又终于在一处人家差不多得到了全部书籍。再更下功夫地砍柴卖掉,满足纸笔之需。在种田种菜的地方,就用柴点火照明写字读书。因为这个缘故,不能早早涉猎经史典籍。经常缺乏纸张,所写的每张纸,都反反覆覆写上字,很少有人能读。
葛洪的为人,性情迟钝口不善言,相貌丑陋,但始终不自我辩解、怜悯和掩饰。帽子和鞋肮脏破烂,衣服有时也是破烂的,但或许并不觉得羞耻。世俗的衣服穿戴,不长的时间就接连变化,有时忽然领子和衣带都很宽大,有时是窄腰身长袖子,有时长衣襟拖到地上,有时又短得盖不住脚。葛洪希望的是保持老规矩,不随世上潮流改变。说话就全是实话,完全不要调笑嘲弄,不遇到适当的人,会整天沉默不语。因此本地方的人都称之为“抱朴之士”,所以葛洪著书就以它做为自己的号了。
葛洪天生瘦弱,加上多病,因为贫穷而没有车马,又禁不起步行,出门远行也是本性不喜欢的。又怕沾染上庸俗的毛病,舍弃根本而追求末节,与人交往太差,因此就握笔闲居,静守竹门,而没有可去的地方。至于有权有势的人,即使他拜望者众多,有时也不认识。
衣服不能御寒,屋子不免漏雨,饭食不果腹,名声不出家门,都不值得忧虑。因为穷困没有仆人,篱笆颓坏开豁,荆棘在院中檐下丛生,蓬蒿野草盖住了台阶,分开棒莽才能出门,推倒野草方可进屋。议论者认为是葛洪志向高远忽视了身边的小事,而没想到是他缺少仆役。
葛洪从懂事一直到将要老了,嘴上不谈别人的过失,不说别人的隐私,是天性如此。即使是童仆有短处有可羞的事,也不拿来和他们开玩笑。未曾议论品评过别人的优劣,也不喜欢批评别人交往的好坏。有的时候被位尊辈长的人所逼问,推辞也推辞不掉,那么谈论人时,就仅仅列举出人家的好事;谈论文章时,拣人家写就的好文章,而不挑人家有毛病的地方加以指责。因此没有因诽谤赞誉招致怨恨。
有地位的人有时问及官员、部吏、百姓某人某人怎么样。其中清高有能力不显露的人,葛洪就述说他们令人满意称心的事;其中贪婪残暴昏乱愚昧的人,就用碰巧不认识不熟悉回答。葛洪因此很是受到讥诮责难,认为是照顾庇护的太多,不能明辨善恶,使黑白分明,但葛洪始终不敢改变。
(选自《抱朴子外篇•自叙》)
原文:
抱朴子者,姓葛,名洪,字稚川。丹阳句容人也。其先葛天氏,盖古之有天下者也。后降为列国,因以为姓焉。
洪者,君之第三子也。生晚,为二亲所娇饶,不早见督以书史。年十有三,而慈父见背,夙失庭训。饥寒困瘁,躬执耕穡,承星履草,密勿畴垄。又累遭兵火,先人典籍荡尽,农隙之暇无所读。乃负笈徒步行借,又卒于一家,少得全部之书。益破功日,伐薪卖之,以给纸笔。昼就营田园,夜以柴火写书。坐此之故,不得早涉艺文。常乏纸,每所写,反覆有字,人鲜能读也。
洪之为人也,性钝口讷,形貌丑陋,而终不辩自矜饰也。冠履垢弊,衣或褴褛,而或不耻焉。俗之服用,俄而屡改,或忽广领而大带,或促身而修袖,或长裾曳地,或短不蔽脚。洪期于守常,不随世变。言则率实,杜绝嘲戏,不得其人,终日默然。故邦人咸称之为“抱朴之士”。是以洪著书因以自号焉。
洪禀性厄赢,兼之多疾,贫无车马,不堪徒行,行亦性所不好。又患弊俗舍本逐末交游过差故遂抚笔闲居守静荜门而无趋从之所。至于权豪之徒,虽在密迹,而莫或相识焉。
衣不辟寒,室不免漏,食不充虛,名不出户,不能忧也。贫无僮仆,篱落顿决,荆棘丛于庭宇,蓬莠塞乎阶靄,披榛出门,排草入室。论者以为意远忽近,而不恕其乏役也。
洪自有识以逮将老,口不及人之非,不说人之私,乃自然也。虽仆竖有其所短所羞之事,不以戏之也。未尝论评人物之优劣,不喜诃谴人交之好恶。或为尊长所逼问,辞不获已,其论人也,则独举彼体中之胜事而已;其论文也,则撮其所得之佳者,而不指摘其病累,故无毁誉之怨。
贵人时或问官吏、民甲乙何如。其清高闲能者,洪指说其快事;其贪暴暗塞者,对以偶不识悉。洪由此颇见讥贵,以顾护太多,不能明辩臧否,使皂白区分,而洪终不敢改也。
(选自《抱朴子外篇·自叙》)
译文:
抱朴子,姓葛名洪字稚川,是丹阳郡句容县人。他的祖先葛天氏,大约是古代拥有天下的。后来下降为诸侯国之一,于是就以葛为姓了。
葛洪,是先父的第三个儿子。出生晚,被双亲所娇养,没有很早就被督促着学习经史典籍。十三岁的时候,父亲去世了。过早地失去了父亲的教诲,生活饥寒困苦,要亲身参加耕作收割,披着星光踏着草丛,勤勉地劳作在田地中。又连续遭受战乱,先人的典籍荡然无存,干农活的空闲时间也无书可读。于是就背着书箱步行去借,又终于在一处人家差不多得到了全部书籍。再更下功夫地砍柴卖掉,满足纸笔之需。在种田种菜的地方,就用柴点火照明写字读书。因为这个缘故,不能早早涉猎经史典籍。经常缺乏纸张,所写的每张纸,都反反覆覆写上字,很少有人能读。
葛洪的为人,性情迟钝口不善言,相貌丑陋,但始终不自我辩解、怜悯和掩饰。帽子和鞋肮脏破烂,衣服有时也是破烂的,但或许并不觉得羞耻。世俗的衣服穿戴,不长的时间就接连变化,有时忽然领子和衣带都很宽大,有时是窄腰身长袖子,有时长衣襟拖到地上,有时又短得盖不住脚。葛洪希望的是保持老规矩,不随世上潮流改变。说话就全是实话,完全不要调笑嘲弄,不遇到适当的人,会整天沉默不语。因此本地方的人都称之为“抱朴之士”,所以葛洪著书就以它做为自己的号了。
葛洪天生瘦弱,加上多病,因为贫穷而没有车马,又禁不起步行,出门远行也是本性不喜欢的。又怕沾染上庸俗的毛病,舍弃根本而追求末节,与人交往太差,因此就握笔闲居,静守竹门,而没有可去的地方。至于有权有势的人,即使他拜望者众多,有时也不认识。
衣服不能御寒,屋子不免漏雨,饭食不果腹,名声不出家门,都不值得忧虑。因为穷困没有仆人,篱笆颓坏开豁,荆棘在院中檐下丛生,蓬蒿野草盖住了台阶,分开棒莽才能出门,推倒野草方可进屋。议论者认为是葛洪志向高远忽视了身边的小事,而没想到是他缺少仆役。
葛洪从懂事一直到将要老了,嘴上不谈别人的过失,不说别人的隐私,是天性如此。即使是童仆有短处有可羞的事,也不拿来和他们开玩笑。未曾议论品评过别人的优劣,也不喜欢批评别人交往的好坏。有的时候被位尊辈长的人所逼问,推辞也推辞不掉,那么谈论人时,就仅仅列举出人家的好事;谈论文章时,拣人家写就的好文章,而不挑人家有毛病的地方加以指责。因此没有因诽谤赞誉招致怨恨。
有地位的人有时问及官员、部吏、百姓某人某人怎么样。其中清高有能力不显露的人,葛洪就述说他们令人满意称心的事;其中贪婪残暴昏乱愚昧的人,就用碰巧不认识不熟悉回答。葛洪因此很是受到讥诮责难,认为是照顾庇护的太多,不能明辨善恶,使黑白分明,但葛洪始终不敢改变。
(选自《抱朴子外篇•自叙》)
- 上一篇: 《尉缭子·兵教下》原文及翻译
- 下一篇: 方孝孺《求古斋记》原文及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