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居正《论时政疏》原文及翻译
张居正《论时政疏》原文及翻译--文言文在线
张居正
原文:
臣闻令之宗室古之侯王其所好尚皆百姓之观瞻风俗之移易所系臣伏睹祖训观国朝之所以待宗室者亲礼甚隆而防范亦密。乃今一、二宗藩,不思师法祖训,制节谨度,以承天休,而舍侯王之尊,竞求真人之号,招集方术之人,惑民耳目。斯皆外求亲媚于主上,以张其势,而内实奸贪淫虐,陵轿有司,以纵其欲。不早少创之,使屡得志,则尾大之势成。所谓宗室骄恣者此也。
才者材也,养之贵素,使之贵器。养之素则不乏,使之器则得宜。今国家于人材,素未尝留意以蓄养之,而使之又不当其器。今朝廷济济,虽不可谓无人,然亦岂无抱异才而隐伏者乎?亦岂无罹微玷而永废者乎?臣愚以为诸非贪婪至无行者,尽可随才任使。况又有卓卓可录者,而皆使之槁项黄馘,以终其身,甚可惜也,吏安得不乏!所谓庶官瘰旷者此也。
守令者亲民之吏也,守令之贤否,监司廉之,监司之取舍,铨衡断之。迩来考课不严,守令之于监司,奔走承顺而已,簿书期会为急务,承望风旨为精敏,贿多者阶崇,巧宦者秩进。以此成风,正直之道塞,势利之俗成,民之利病,俗之污隆,孰有留意于此者乎?所谓吏治因循者此也。
夷狄之患,虽自古有之,然守备素具,外侮不能侵也。今虏骄日久,还来尤甚,或当宣大,或入内地,小入则小利,大入则大利。顷者陛下赫然发奋,激厉将士,云中之战,遂大克捷,此振作之效也。然法曰:“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之。”所谓边备未修者此也。
天地生财,自有定数,取之有制,用之有节,则裕;取之无制,用之不节,则乏。今大官之供,岁累巨万,中贵征索,溪壑难盈,司农屡屡告乏。语曰:“三寸之管而无当,不可满也。”今天下非特三寸而已。所谓财用大匮者此也。
五者之弊非一日矣,伏愿陛下览否泰之原,通上下之志,广开献纳之门,然后以此五者分职而责成之,则人人思效其所长,而积弊除矣,何五者之足患乎?
(节选自《张太岳集》)
译文:
我听说现在的宗室,古代的王侯,他们所崇尚的都是百姓所观望效仿的,也是改变风气习俗的根本所在。我恭谨地翻查祖辈遗训,发现朝廷用来对待宗室的行为制度,亲近礼遇之制隆重,但是对他们的提防也很多。然而现在的一些宗室,不想着效法祖辈遗训,生活节制、慎行法度来接受天赐的福佑,却丢掉王侯的尊贵身份,争着去求得修道之人的名号,招纳占卜炼丹之人来迷惑百姓。这都是朝堂上想要对君主谄媚示好,来扩张自己的权势,私下里其实邪恶贪财多行暴虐之事,欺压官员,来放纵自己的欲望。如果不早点稍微削弱他们,假使他们屡屡得志后,就会势力太大,难以驾驭,所说的宗室骄纵就是这样的情况。
人才像木材一样,培养他们关键在于平时,任用他们要发挥他们的特长。平时注重培养他们就不会人才匮乏,人尽其才就可以任用得当。现在国家对于人才,平时未曾留意培养他们,而使用他们又不能让他们发挥各自所长。现在朝廷里人才济济,虽然不可以说无人才,但是天下难道没有有特别才能而隐于民间的人吗? 难道也没有遇到一点过失就永远废黜的官员吗? 我认为那些只要不是贪婪到无德行的人,都可以根据他的才能安排职位。况且还有能力出众可录用的人,却让他们面容憔悴终此一生,实在是太可惜了,怎么可能不缺乏官员呢?所说的百官荒废不尽职就是这些情况。
各地地方官是治理百姓的官员,地方官员贤能与否,有监察考察他们,监察的取舍,由选拔官吏的部门长官来决断。近来对地方官考核不严,地方官对于监察来说,只是一味奉承趋附的人罢了,他们把上传下达、处理文书、政令等公务当作首要实务,把迎合君主意愿当作精明能干,送财物多的官员成为高官,善于谄媚的官员平步青云。按这样形成风气,公正刚直之路堵塞,依照权势的多寡而有不同态度的风气逐渐形成,百姓的利弊,世道的盛衰,有谁会对这些留意呢? 所说的官员作风沿袭不变就是这些情况。
少数民族的祸患,虽然自古就有,然而防御完备,外族就不能侵入。现在少数民族骄横已久,近来尤为严重,有时攻击宣府镇和大同镇,有时深入内地,小入就获小利,大入就获大利。近来皇上奋然向上,激励将士,云中之战于是能够打胜仗,这是振作昂扬的效果啊。然而兵法上说:“不要侥幸依靠敌人不来侵犯,而要依靠自己有应付敌人入侵的充分准备。”所说的边防没有整治就是这样的。
天地供给的财物,都有一定的数目,取用它们有节制,那么就有丰裕;如果取用它们没有节制,那么就会匮乏。现在供养大官的财物,每年数额巨大,皇帝近臣征派勒索,贪欲难以填满,主管农耕的官员多次上奏国库空虚。有句话说得好:“粗不过三寸的管子如果没有底,永远也填不满。”现在天下不是只有三寸而已。所说的财物严重不够用就是这样的。
五种弊端由来已久,并非一日之功,恭请皇上考察国家兴衰的源头,联合国中上下之力,大开纳谏之门,然后按这五种弊端来责令整改,那么人人都会想着发挥自己的特长,而长久以来的弊端就可以根除了,这五种弊端又有什么值得担忧的呢?
原文:
臣闻令之宗室古之侯王其所好尚皆百姓之观瞻风俗之移易所系臣伏睹祖训观国朝之所以待宗室者亲礼甚隆而防范亦密。乃今一、二宗藩,不思师法祖训,制节谨度,以承天休,而舍侯王之尊,竞求真人之号,招集方术之人,惑民耳目。斯皆外求亲媚于主上,以张其势,而内实奸贪淫虐,陵轿有司,以纵其欲。不早少创之,使屡得志,则尾大之势成。所谓宗室骄恣者此也。
才者材也,养之贵素,使之贵器。养之素则不乏,使之器则得宜。今国家于人材,素未尝留意以蓄养之,而使之又不当其器。今朝廷济济,虽不可谓无人,然亦岂无抱异才而隐伏者乎?亦岂无罹微玷而永废者乎?臣愚以为诸非贪婪至无行者,尽可随才任使。况又有卓卓可录者,而皆使之槁项黄馘,以终其身,甚可惜也,吏安得不乏!所谓庶官瘰旷者此也。
守令者亲民之吏也,守令之贤否,监司廉之,监司之取舍,铨衡断之。迩来考课不严,守令之于监司,奔走承顺而已,簿书期会为急务,承望风旨为精敏,贿多者阶崇,巧宦者秩进。以此成风,正直之道塞,势利之俗成,民之利病,俗之污隆,孰有留意于此者乎?所谓吏治因循者此也。
夷狄之患,虽自古有之,然守备素具,外侮不能侵也。今虏骄日久,还来尤甚,或当宣大,或入内地,小入则小利,大入则大利。顷者陛下赫然发奋,激厉将士,云中之战,遂大克捷,此振作之效也。然法曰:“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之。”所谓边备未修者此也。
天地生财,自有定数,取之有制,用之有节,则裕;取之无制,用之不节,则乏。今大官之供,岁累巨万,中贵征索,溪壑难盈,司农屡屡告乏。语曰:“三寸之管而无当,不可满也。”今天下非特三寸而已。所谓财用大匮者此也。
五者之弊非一日矣,伏愿陛下览否泰之原,通上下之志,广开献纳之门,然后以此五者分职而责成之,则人人思效其所长,而积弊除矣,何五者之足患乎?
(节选自《张太岳集》)
译文:
我听说现在的宗室,古代的王侯,他们所崇尚的都是百姓所观望效仿的,也是改变风气习俗的根本所在。我恭谨地翻查祖辈遗训,发现朝廷用来对待宗室的行为制度,亲近礼遇之制隆重,但是对他们的提防也很多。然而现在的一些宗室,不想着效法祖辈遗训,生活节制、慎行法度来接受天赐的福佑,却丢掉王侯的尊贵身份,争着去求得修道之人的名号,招纳占卜炼丹之人来迷惑百姓。这都是朝堂上想要对君主谄媚示好,来扩张自己的权势,私下里其实邪恶贪财多行暴虐之事,欺压官员,来放纵自己的欲望。如果不早点稍微削弱他们,假使他们屡屡得志后,就会势力太大,难以驾驭,所说的宗室骄纵就是这样的情况。
人才像木材一样,培养他们关键在于平时,任用他们要发挥他们的特长。平时注重培养他们就不会人才匮乏,人尽其才就可以任用得当。现在国家对于人才,平时未曾留意培养他们,而使用他们又不能让他们发挥各自所长。现在朝廷里人才济济,虽然不可以说无人才,但是天下难道没有有特别才能而隐于民间的人吗? 难道也没有遇到一点过失就永远废黜的官员吗? 我认为那些只要不是贪婪到无德行的人,都可以根据他的才能安排职位。况且还有能力出众可录用的人,却让他们面容憔悴终此一生,实在是太可惜了,怎么可能不缺乏官员呢?所说的百官荒废不尽职就是这些情况。
各地地方官是治理百姓的官员,地方官员贤能与否,有监察考察他们,监察的取舍,由选拔官吏的部门长官来决断。近来对地方官考核不严,地方官对于监察来说,只是一味奉承趋附的人罢了,他们把上传下达、处理文书、政令等公务当作首要实务,把迎合君主意愿当作精明能干,送财物多的官员成为高官,善于谄媚的官员平步青云。按这样形成风气,公正刚直之路堵塞,依照权势的多寡而有不同态度的风气逐渐形成,百姓的利弊,世道的盛衰,有谁会对这些留意呢? 所说的官员作风沿袭不变就是这些情况。
少数民族的祸患,虽然自古就有,然而防御完备,外族就不能侵入。现在少数民族骄横已久,近来尤为严重,有时攻击宣府镇和大同镇,有时深入内地,小入就获小利,大入就获大利。近来皇上奋然向上,激励将士,云中之战于是能够打胜仗,这是振作昂扬的效果啊。然而兵法上说:“不要侥幸依靠敌人不来侵犯,而要依靠自己有应付敌人入侵的充分准备。”所说的边防没有整治就是这样的。
天地供给的财物,都有一定的数目,取用它们有节制,那么就有丰裕;如果取用它们没有节制,那么就会匮乏。现在供养大官的财物,每年数额巨大,皇帝近臣征派勒索,贪欲难以填满,主管农耕的官员多次上奏国库空虚。有句话说得好:“粗不过三寸的管子如果没有底,永远也填不满。”现在天下不是只有三寸而已。所说的财物严重不够用就是这样的。
五种弊端由来已久,并非一日之功,恭请皇上考察国家兴衰的源头,联合国中上下之力,大开纳谏之门,然后按这五种弊端来责令整改,那么人人都会想着发挥自己的特长,而长久以来的弊端就可以根除了,这五种弊端又有什么值得担忧的呢?
- 上一篇: 《赵奢劝说平原君》原文及翻译
- 下一篇: 《明史·李文忠传》原文及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