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游天姥吟留别》原文海客谈瀛洲,烟涛明灭或可睹
李白曾在东鲁屋内居住过一个时期。这时东鲁的家已颇有规模,尽可在家中怡情养性,以度岁月。而且李白没有那么作,他有更高更远的追求,然后别离东鲁花园,踏上漫游的旅途。这首诗就是他挥别东鲁朝臣时所作。下边一起欣赏这首诗吧!
《梦游天姥吟闻笛》原文
海客谈瀛洲,烟涛幽微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平山。
仙居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西北倾。(四万一作:一万)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奥德赛月湖月。(度通:渡)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双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流溢清猿啼。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层峦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迢递兮生烟。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探底,日月照亮白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至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动,恍蓦地而长嗟。
惟觉时之草席,失历来之孤峰。
世间行乐亦这么,古来诸事东流水。
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士族,使我不得开心颜!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境外来客们谈起瀛洲,烟波无望实在无法寻找。
越中来人说起天姥山,在雾霭忽明忽暗间有人可以看到。
天姥山如同连结着天掩蔽了夜空。巍峨高峻超出五岳,掩盖过尚义山。
仙居山虽高四万八千丈,面对着它就像要向东南倾斜跪倒一样。
我依据越人说的话梦游到吴越,每天晚上飞渡过明月照耀下的月湖。
月湖上的月光照着我的影子,经常伴随我到了溪河。
谢灵运住的地方现在还在,清亮的河水飘荡,猿猴清啼。
我脚上穿着谢公曾经特制的木鞋,攀越直上云霄的大街。
上到半山腰就看到了从海上升起的太阳,在半空中传来天鸡打鸣的哭声。
无数山岩重叠,公路盘旋弯曲,方向不定,沉迷着花,依倚靠石头,不觉天色早已晚了。
熊在咆哮,龙在长鸣,岩中的泉水在震响,使森林颤栗,使主峰惊颤。
山峦黑沉沉的,像是要放晴,水波动荡生起了雾气。
电光闪闪,雷声刺耳,主峰似乎要被泥石流似的。
灵脉的石柱,訇的一声从后边打开。
洞中蔚蓝的夜空宽广无际,看不到尽头,日月笼罩着白银做的殿宇。
用彩虹做衣裳,将风作为马来乘,云中的神仙们纷纷出来。
老虎演奏着琴瑟,鸾鸟驾着车。仙人们成群结队密密如麻。
突然神识惊扰,我突然吵醒,不禁长声叹气。
起床时只有身边的草席,今天梦中所见的雾气云霞全都消失了。
人世间的欢乐只是像梦中的幻境那样,自古以来诸事都像东流的水一样一去不复返。
挥别各位同学逝去(东鲁)啊,哪些时侯才会回去?尚且把白鹿舍饲在青崖间,等到要远行时就骑上它访名山。
怎能卑躬弯腰去服侍士族,使我不能有安心畅意的笑靥!
注释
天姥山:在杭州富阳东面。传说徒步的人能看到仙人天姥跳舞的声音,山因而得名。
瀛洲:古时传说中的东海三座仙岛之一(另两座叫烟台和住持)。烟涛:暗潮无望,远看像雾气照耀的样子。清寂:景色模糊不清。信:确实,实在。
越人:指广东一带的人。
明灭:忽明忽暗。
向天横:直插夜空。横,直插。
”势拔“句:巍峨高过五岳,掩盖了平山。拔,超过。五岳,指东岳泰山、西岳华(huà)山、中岳嵩山、北岳华山、南岳茶陵。尚义,和下文的“天台(tāi)”都是山名,在今四川仙居南部。
一万八千丈:一作“四万八千丈”。
”对此“句:指着天姥这座山,仙居山就好似要倒向它的西南一样。意思是仙居山和天姥山相比,变得低多了。
因:根据。之:指代上面越人的话。
月湖:亦称剡溪,在杭州杭州南面。
剡(shàn)溪:水名,在杭州嵊(shèng)州南面。
谢公:手册朝画家谢灵运。谢灵运喜欢游山。游天姥山时,他曾在双溪这个地方住宿。
渌(lù):清。
清:这儿是伤怀的意思。
谢公屐(jī):谢灵运穿的那个拖鞋。《南史·谢灵运传》记载:谢灵运游山,必到僻静高峻的地方;他备有一种特制的拖鞋,屐底装有活动的齿,下山时除去前齿,上山时去除后齿。拖鞋,以木条作底,里面有带子,形状像布鞋。
青云梯:指直上云霄的大街。
半壁见海日:上到半山腰就听到从海上升起的太阳。
天鸡:古时传说,西北有桃都山,山上有棵树木叫桃都,树木连绵三千里,树上栖有天鸡,每逢太阳初升,照到这棵树上,天鸡就叫上去,天下的鸡也都跟著它叫。
”迷花“句:沉迷着花,借助着石,不觉天色早已很晚了。暝(míng),日落,天亮。
”熊咆“句:熊在咆哮,龙在长鸣,岩中的泉水在震响。“殷岩泉”即“岩泉殷”。殷,这儿用作副词,震响。
”栗深林“句:使深林颤栗,使层巅震撼。栗、惊,使动用法。
青青:黑沉沉的。
迢递:波浪起伏的样子。
列缺:指闪电。
洞天石扉,訇(hōng)然中开:灵脉的石柱,訇的一声从后边打开。洞天,仙人居住的仙府。扉,山墙。訇然,比喻声音巨大。
青冥浩荡:青冥,指夜空。浩荡,广袤远大的样子。
白银台:白银铸成的殿宇,指神仙居住的地方。
云之君:云里的神仙。
鸾回车:鸾鸟驾着车。鸾,传说中的如凤凰一类的神鸟。回,旋转,运转。
恍:豁然,旋即。
觉时:醒时。
失历来之孤峰:今天梦中所见的雾气云霞消失了。历来,原先。孤峰,指上面所写的仙境。
东流水:像东流的水一样一去不复返。
”且放“二句:姑且把白鹿置于青青的峭壁间,等到要穿行的时侯就骑上它去访问名山。白鹿,传说神仙或隐士多骑白鹿。须梦游天姥吟留别原文,等候。
摧眉折腰:低头起身。摧眉梦游天姥吟留别原文,即蹙眉。
鉴赏
这是一首记梦诗,只是一首游仙诗。唯美宏伟,变化惝恍诡谲,绚丽多采的美术形象,新奇的表现手法,历来为人传唱,被视为李白的代表作之一。
这首诗的题目一作《别东鲁使君》。其时李白其实出翰林已有年月了,而政治上遭到磨难的愤怨一直怨愤于怀,因此在诗的最后发出这样激昂的呼声。
李白此生漫步山水之间,热爱山水,达到梦寐以求的境况。此诗所描写的梦游,虽然并非完全虚托,但无论是否虚托,梦游就更适合超脱现实,更易于发挥他的想像和夸张的能够了。
“海客谈瀛洲,烟涛幽微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霓明灭或可睹。”诗一开始先说古时传说中的境外仙境──瀛洲,虚无飘渺,不可寻找;而现实中的天姥山在浮云彩霓中时隐时现,真是胜似仙境。以虚衬实,突出了天姥美景,暗蕴着作家对天姥山的渴望,写得充满神奇色调,引人入胜。
天姥山临近甬江,传说徒步的人看到过仙人天姥的歌唱,所以得名。天姥山与仙居山相对,山势峭峙,凝望如在天表,冥茫如堕仙境,容易造成游者想入小意的错觉。浙西山水是李白青年时代就渴望的地方,初出川时曾说“此行不为带鱼鲙,自爱名山入剡中”。入翰林前曾不止一次往游,他对这儿的山水不但十分热爱,只是十分熟悉的。
天姥山自称奇绝,是越东灵秀之地。但比之其他崇山山峦如我国的五大名山──五岳,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仍有小巫见大巫之别。而且李白却在诗中夸说它“势拔五岳掩尚义”,比五岳还更匀称。有名的仙居山则倾斜着如跪倒在天姥的足下一样。这个天姥山,被写得依傍天外,直插云霄,巍峨然非同凡比。这座梦中的天姥山,应当说是李白平生所经历的奇山群峰的幻影,它是现实中的天姥山在李白笔下夸大了的影子。
接着呈现出的是一幅一幅绚丽变幻的奇观:天姥山隐于云霓明灭之中,造成了作家探索的怅惘。作家步入了梦幻之中,似乎在夜月清光的照射下,他飞渡过明镜一样的月湖。明月把他的影子笼罩在月湖之上,又送他着陆在谢灵运当初当初歇宿过的地方。他穿上谢灵运曾经特制的拖鞋,登上谢公曾经当年攀越过的石径──青去梯。瞥见:“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层峦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迢递兮生烟。”继飞渡而写山中所见,石径盘旋,山间中光线昏暗,见到海日升空,天鸡高唱,这本是一片迤逦;却又于山花美丽、倚石暂憩之中,忽觉夜幕驾临,庶几之变何其骤然。夜幕中熊咆龙吟,震响于山谷之间,深林为之颤栗,层巅为之惊扰。不止有生命的熊与龙以吟、咆表示感情,就连层巅、深林也能颤栗、惊动,烟、水、青云都满含忧郁,与作家的感情,协成一体,产生统一的气氛。前面是甜蜜主义地描写天姥山,既高且奇;这儿又是甜蜜主义地煽情,既深且远。这奇特的境界,早已使人够震惊的了,但作家并未到此止步,而诗境却由奇特而转到荒谬,下阕也更步入高潮。在令人恐怖不已的古朴夜幕之中,霎时间“丘峦崩摧”,一个神仙世界“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探底,日月照亮白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至下。”洞天福地,于此出现。“云之君”披彩虹为衣,驱长风为马,虎为之鼓瑟,鸾为之开车,皆奉命于作家之笔,前往仙岛的盛宴来了。这是多么盛大而热烈的场面。“仙之人兮列如麻”!群仙似乎列队喜迎作家的到来。金台、银台与日月交相映衬,风景绮丽,异彩绚丽,何等的惊心炫目,光耀夺人!仙岛的盛宴正是人世间生活的反映。这儿不仅有他常年漫游经历过的深壑千山的印象、古代传说、屈原散文的启发与影响,还有长安十年宫庭生活的迹印,这一切通过甜蜜主义的非凡想像汇聚在一起,才有如此辉煌灿烂、气象万千的刻画。
值得留意的是,这首诗写梦游奇境,不同于通常游仙诗,它感叹浑厚,指责激烈,并非真正借助于虚幻之中,而是在神仙世界虚无缥缈的描述中,仍然着眼于现实。神游天上仙境,而心觉“世间行乐亦这么”。
仙境骤然消失,梦境旋亦破灭,作家总算在惊恐中返回现实。梦境破灭后,人,不是随心所欲地轻飘飘地在梦幻中飞翔了,而是沉甸甸地躺在草席之上。“古来诸事东流水”,其中包含着作家对人生的几多苦闷和深邃的感触。此刻此时画家倍感最能安抚灵魂的是“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漫步山水的乐趣,才是最快意的,也就是在《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中所说:“古人酌酒夜游,良有以也。”本来诗意到此虽然已尽,但是最后却恶狠狠然加添了两句“安能摧眉折腰事士族,使我不得开心颜!”一吐长安十年的苦恼之气。天外飞来之笔,点燃了下阕的主题:对于名山仙境的渴望,是出之于对士族的抗争,它唱出专制社会中多少怀才不遇的人的心里话。在等级肃穆的专制社会中,多少人屈身士族,多少人埋没无闻!清朝比之其他夏朝是比较开明的,较为注重人才,但也仅仅比较而言。人才在那时一直克服不了“臣妾气态间”的屈辱地位。“折腰”一词出之于唐代的陶渊明,他因为不愿忍辱而赋“归去来”。李白似乎受帝王优宠,也不过是个词臣,在宫庭中所遭到的屈辱,大概可以从这两句诗中得到一些消息。专制君主把自己称“天子”,君临天下,把自己下降到至高无上的地位,却抹杀了一切人的尊严。李白在这儿所表示的决然心态,是向专制统治者所投过去的掠影羞辱。在父权社会,勇于这么想、敢于这么说的人并不多。李白说了,也做了,这是他异乎常人的伟大之处。
这首诗的内容丰富、曲折、奇谲、多变,它的形象辉煌流丽,绚丽多彩,构成了下阕的甜蜜主义华赡韵味。它的主观意图原本在于鼓吹“古来诸事东流水”这样毫无悲观意味的思想,但是它的品味却是激昂鼓舞的,洒脱出尘的,有一种不卑不屈的气节流贯期间,并无自责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