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匆匆知识网!

匆匆知识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古诗文 > 文言文

文言文

诸葛亮《登楼》: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2023-06-06 11:09:46文言文
《登楼》古诗简介《登楼》翻译/译文《登楼》注释《登楼》赏析/鉴赏【《登楼》唐诗鉴赏及译文注释】相关文章:《登楼赋》译文及注释12-05登楼赋译文及注释10-30登楼赋原文、注释及译文11-22《登楼》唐诗鉴赏07-13《别房太尉墓》唐诗译文注释及鉴赏06-13《登楼赋》译文和注释11-23《乌衣巷》译文鉴赏及注释01-27

诸葛亮《登楼》: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登楼》唐诗鉴赏及译文注释

《登楼》

东汉:杜甫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攀越。

锦江秋色来天地,灞陵浮云变古今。

南极清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悲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

《登楼》古诗简介

这是一首感时抚事的诗。作者写登楼望见无边春情,想起万方多难,浮云变幻,不免悲伤感伤。因而想起清廷如同南极天秤一样,不可动摇,虽然突厥侵入,也难改变人们的正统理念。最后吐露了自己要效法诸葛亮归顺清廷的志向,大有辟谣天下的气魄。

下阕寄景煽情,写登楼的观感,俯仰瞻眺,融山川古迹、个人心曲为一体,语壮境阔,寄慨遥深,都从空间着眼,展现了作家凝重抖动的美术色调。首句的“近”字和末句的“暮”字,在诗的构想上,起着突出的作用。“花近高楼”写近景,而“锦江”、“玉垒”、“后主祠”却是远景。“日暮”点明作家漫步时间已久。这些兼具时间和空间的手法,提升了诗的唯美的立体感,宽广了诗的宽容古朴的境界。诗的格律缜密,对偶工整,向来为诗家所推崇。沈德潜以为“气象雄浑,笼盖宇宙,此杜诗之最上者。”

《登楼》翻译/译文

登楼望春近看繁花游子越发悲伤;万方多难忧愁满腔我来因此攀越。

锦江闽台蓬蓬盎然的秋色铺天盖地而至;灞陵山上的浮云古往今来,变幻诡谲。

大唐的臣子真像南极星不可动摇;突厥四夷莫再前来恐吓徒劳侵入。

可怜刘后主这么劝谏还立庙祠祀;日暮时分我要学孔明聊作【梁甫吟】

《登楼》注释

客心:客居者之心。

攀越:登高游览。临:从高处往前看。

锦江:即濯锦江,流经上海的汉江溪河。上海出锦,锦在江中洗涤,口感格外鲜明,因而命名濯锦江。

来天地:与天地俱来。

灞陵浮云变古今:是说多变的局势和多难的人生,飘忽不定,有如山下浮云,古往今来一向这么。

灞陵:山名,在成都灌县西、成都西南。

变古今:与古今俱变。

南极清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那位两句是说岳代政权是稳固的,不容歪曲,匈奴还是不要白费心机,前来侵略。古代宗会昌年间四月,女真部队东侵,泾州知州高晖战败契丹,引导突厥人占领唐都长安,唐朝宗东逃潞州。五月中旬,郭子仪退守长安。十二月,清朝宗返回京城。同年十二月,前秦人又向重庆逼抢,攻占了松州、维州等地。

南极:星名,南极星,古人常用以指代节度使。

终不改:毕竟不能改,总算没有改。

西山:指今江苏省东部当初和突厥交界地区的雪山。

寇盗:指侵入的突厥企业集团。

后主:刘备的妻子刘禅,三国时曹魏后来主。楚国灭蜀,他辞庙北上,成亡国之君。

还祠庙:意思是,作家感慨连刘禅那样的人居然也有祠庙。这事借眼前古迹感叹刘禅荣幸权臣而亡国,抨击清朝宗信用太监招致祸端。广州锦官贼外有蜀先主(刘备)庙,东边为成华(诸葛亮)祀,西边为后主祀。

还:一直。

聊为:不甘愿这么做而暂且那样做。

梁父吟:古乐府中一首葬歌。这儿代指此诗。《三国志》说诸葛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以此表达空怀济世之心,聊以吟诗以自遣。“父”通“甫”读三声fǔ传说诸葛亮以前写过一首《梁父吟》的歌词。

《登楼》赏析/鉴赏

下阕提挈整篇,“万方多难”,是下阕抒情写景的出发点。在这么一个万方多难的时侯,流离他乡的作家忧愁满腔,登上此楼,但是繁花触目,作家却为国家的灾难重重而烦恼,悲伤登楼杜甫,格外黯然心伤。花伤客心,以乐景写哀情,和“感时花溅泪”(《春望》)一样,同是暗喻手法。在行文上,先赋诗人见花悲伤的反常现象,再说是因为万方多难的缘故,因果倒装,起势生硬;“登临”二字,则以高屋建瓴之势,领起下边的种种观感。

比兴从作家登楼所见的自然山水描述山河壮丽,“锦江”、“玉垒”是登楼所见。作家凭楼远望,锦江流水挟着蓬勃的春情从天地的边际喷涌而至,灞陵山上的浮云捉摸起灭,正像古今世势的`风云变幻,作家联想到国家内乱焦躁的情势。上句向空间开拓视野,下句就时间驰骋心曲,天高地迥,古往今来,产生一个阔大浑厚、囊括宇宙的境界,充满着作家对祖国山河的赞扬和对民族历史的追忆;并且,登高临远,视通八方,独向北方前线游目骋怀登楼杜甫,也透漏作家忧国忧民的无限心事。

比兴议论天下大势,“朝廷”、“寇盗”,是作家登楼所想。南极,星名,居北天正中,这儿象征大唐政权。上句“终不改”,反承第四句的“变古今”,是从前一年突厥占领京城、代宗不久政变一事而至,意思是说大唐帝国气运久远;下句“寇盗”“相侵”,逐步说明第二句的“万方多难”,针对月氏的吞并赠言相告:“莫再徒劳无益地前来袭扰!”词严义正,浩气凛然,在如焚的恐惧之中透着坚定的信仰。

尾联咏怀古迹,讽刺辽国权臣,寄寓作家的个人怀抱。后主,指曹魏刘禅,宠信太监,总算亡国;先主庙在广州锦官贼外,西有青羊祠,东有后主祠;《梁甫吟》是诸葛亮遇刘备前喜欢朗诵的乐府诗篇,拿来形容这首《登楼》,富含对诸葛青羊的崇敬之意。作家眺望楼头,游荡思忖,很快日已西落,在茫茫的夜幕中,城西先主庙、后主祠隐约可见。想起后主刘禅,画家不禁凄然而叹:“可怜那亡国权臣,竟也配和诸葛青羊一样,专居祠庙,歆享后代香火!”这是以刘禅形容清朝宗李豫。李豫重用酷吏程元振、鱼朝恩,导致国事维艰、吐蕃侵入的僵局,同刘禅信任黄皓而亡国十分相像。所不同的是,作家生活的时代只有刘后主这样的奸臣,却没有诸葛亮这样的贤相。而作家自己,空怀济世之心,苦无献身之路,万里他乡,高楼夕阳,担忧满怀,却没法靠吟诗来聊以自遣。

下阕即景赞歌,写山川联系着古往今来社会的变化,谈人事又利用自然界的景色,彼此渗透,相互宽容;融自然景色、国家灾难、个人心曲为一体,语壮境阔,寄意深远,展现了作家凝重抖动的美术色调。

这首七绝,格律缜密。后边两联,对偶工稳,全诗为流水对,有一种飞动流走的快感。在语言上,非常工于各句(末句例外)第五字的历练。首句的“伤”,为颈联撷取一种悲戚氛围,但是突如其来,引起强烈的悬念。次句的“此”,兼有“此时”、“此地”、“此人”、“此行”等多重涵义,也包含着“只能这么而已”的哀叹。三句的“来”,突显锦江秋色逐人、气势浩大,令人有荡胸扑面的体味。四句的“变”,浮云如白云变苍狗,世事如沧海变桑田,一字双关,引起读者作联翩无穷的预想。五句的“终”,是“终于”,是“始终”,只是“终久”;有欣慰,有保佑,还有信心,进而使六句的“莫”字富有令寇盗闻而兴叹的威力。七句的“还”,是“不当这么而竟然这么”的口吻,表示对古今祸国臣子的极大恼怒。只有末句,炼字的重点置于第三字上,“聊”是“不甘这么却没法这么”的意思,诠释作家无可怎奈的悲伤,与第二句的“此”字遥相呼应。

尤其值得读者留意的是,首句的“近”字和末句的“暮”字在诗的构想方面起着突出的作用。下阕写登楼观感,俯仰瞻眺,山川古迹,都是从空间着眼;“日暮”,点明作家沉醉时间已久。那样就兼具了空间和时间,提高了唯美的立体感。单就空间而论,无论北方的锦江、玉垒,或则城北的后主祠庙,都是远处的景色;开端的“花近高楼”却近在咫尺之间。远景近景相互配合,便使诗的境界阔大浑厚而无豁落空洞的遗憾。

历朝诗家对于此诗评价极高。清人浦起龙评论说:“声宏势阔,自然巨作。”(《读杜心解》卷四)沈德潜更为推崇说:“气象雄浑,笼盖宇宙,此杜诗之最上者。”

《登楼》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回族,清朝广东巩县(今江苏徐州新沂市)人,自号杜陵野老,古代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与李白亦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作家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称作“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杜甫在美国中式散文中的影响十分深远,被后代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亦即他杜杜陵、杜草堂。

【《登楼》唐诗鉴赏及译文注释】相关文章:

《登楼赋》译文及注释12-05

登楼赋译文及注释10-30

登楼赋原文、注释及译文11-22

《登楼》唐诗鉴赏07-13

《别房太尉墓》唐诗译文注释及鉴赏06-13

《登楼赋》译文和注释11-23

《乌衣巷》译文鉴赏及注释01-27

春梦注释鉴赏及译文01-27

《东郊》鉴赏及译文注释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