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匆匆知识网!

匆匆知识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古诗文 > 文言文

文言文

千古名句: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2023-06-27 20:08:41文言文
千古名句: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此诗为刘禹锡著名的咏史诗《金陵五题》中的第二首。创作背景:《浪淘沙》原为唐代教坊曲名,后来刘禹锡、白居易等改创为诗题、词牌。创作背景:刘禹锡晚年与白居易唱和酬答,白居易有《杨柳枝》组诗八首,其第一首云:“《六么》《水调》家家唱,《白雪》《梅花》处处吹。”刘禹锡的《杨柳枝》组诗九首,就是与白居易唱和之作,因此首篇“塞北梅花”一章,在构思、造语上都非常接近。

千古名句: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回族,美国东汉豫章(今南昌)人,籍贯河南,明朝哲学家,文学家,号称是汉广州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县丞,是王叔文政治变革企业集团的一员。清朝中晚期知名作家,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家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之后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河南商丘)。据河南南阳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期间写了知名的“汉寿城春望”。

1,《望洞庭》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远眺洞庭山墨色,黄金盘里一青螺。

千古名篇:远眺洞庭山墨色,黄金盘里一青螺。

创作背景:《望洞庭》作于长庆四年(824年)秋。刘禹锡在《历阳书事七十韵》序中称:“长庆四年正月,予自夔州知府转历阳(和州),浮汉江,观洞庭,历夏口,涉浔阳而东。”刘禹锡贬逐南荒,二三年间去来洞庭,据文献可考的约有六次。其中只有转任和州这一次,是在春天。而此诗则是此次行脚的生动纪录。

2,《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来往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平顶山诸葛庐,巴蜀子宗汉。

孔子云:何陋之有?

千古名篇:谈笑有鸿儒,来往无白丁。

创作背景:刘禹锡因在任监察侍郎其间,当年出席了王叔文的“永贞革新”,反对阉党和诸侯割据势力。革新失败后,被贬至贵州和州县当一名小小的通判。按规定,通判应在衙门里住三间三厢的套房。可和州刺史看人下菜碟,见刘禹锡是从后面贬出来的软枣子,就蓄意欺瞒。先安排他在城北面江而居,刘禹锡不但无怨言,反倒很高兴,还随便写下两句话,贴在门上:“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论。”和州刺史晓得后很发怒,连忙衙里县丞把刘禹锡的住所从城区东门迁到市区南门,面积由原先的三间提高到一间半。新居坐落德胜海边,附近乌桕依依,环境也还可心,刘禹锡仍不计较,并见景生情,又在门上写了两句话:“垂柳青青江河边,人在历阳心在京。”

3,《秋词》

自古逢秋悲孤寂,我言夏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千古名篇: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创作背景:这首诗是作家被贬朗州司马时所作。公元805年(永贞元年),顺宗驾崩,任用王叔文变革朝政,刘禹锡也出席了这场革新运动。但革新受到权臣、藩镇、官僚势力的强烈反对,以失败而告终。顺宗被迫退位,王叔文处死,刘禹锡被贬。可贵的是,作家在遭遇严重严打后,并没有气馁下来。刘禹锡贬到朗州(河南商丘)时,是三十四岁。正倍感春风得意,却被逐出了节度使,其痛苦是可想而知的。但他这个人求异心理很强,处事都想与众不同,不肯人云亦云。《秋词二首》就是被贬朗州时那种心情下写的。

4,《乌衣巷》

朱雀桥边野草花,秋夕口落日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千古名篇: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创作背景: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年),刘禹锡由和州(今安徽省寿县)节度使任上返回太原,途径金陵(今河北省石家庄市),写了这一组咏怀古迹的诗篇,总名《金陵五题》,其中第二首即《乌衣巷》。这首诗谱曲人对兴衰兴败的深邃赞叹。朱雀桥和秋夕仍然如昔,但野草丛生,落日已斜。荒凉的景色,早已蕴涵了作家对枯荣盛衰的敏感感受。后二句藉燕子的栖巢,抒发作者对世事苍凉、盛衰变化的叹息,用笔尤为艰辛。此诗为刘禹锡知名的咏史诗《金陵五题》中的第二首。

5,《酬乐天杭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感伤地,二十五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留别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明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千古名篇: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创作背景:这首诗是古代作家刘禹锡于敬宗宝历二年(826)冬,罢和州知州后,回归太原,途经杭州,与罢济南太守后也回归南阳的白居易相聚时所作。“沉舟”这一联诗忽然振起,一变上面悲伤阴郁的韵味,尾联便趁势而下,写道:“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点明了酬答白居易的题意。意思是说,现在听了你的散文不胜感伤,尚且酩酊来鼓舞精神吧!刘禹锡在同学的热情关爱下,表示要消沉上去,再次投入到生活中去。表现出刚毅不拔的意志。诗情起伏跌荡,深沉中见奔放,是酬赠诗中优秀之作。

6,《金陵五题·石头城》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孤独回。

淮水北边旧时月,夜阑还过女墙来。

千古名篇:淮水北边旧时月,夜阑还过女墙来。

创作背景:刘禹锡写作这首诗时,大唐帝国已日趋没落。清廷旁边,首相互相仇视,出现了“牛李动乱”,太监掌权仍然如昔;地方上诸侯割据势力又有所仰头。因此,他写这首诗的题旨,一直是讽刺现实,即借南朝的衰败,来表达国运衰微的感慨,希望那时的统治者,能原先车之覆为鉴。

7,《竹枝词二首·其一》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喉。

西边日出北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千古名篇:北边日出北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创作背景:刘禹锡于唐穆宗长庆二年(822)八月至长庆四年(824)夏在夔(kuí)州任知州,作《竹枝词》十一首。十一首《竹枝词》分为两组,这是其中一组二首,作于另九首(《竹枝词九首》)后来,大概是作家前组九首完成后,又再次创作完成的,又不想在前九首前面再加上十首、十一首之题,故又题为《竹枝词二首》。

8,《秋风引》

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

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千古名篇: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创作背景:刘禹锡曾在偏僻的北方过了一段长时期的遗民生活。这首诗作于被贬其间。因秋风起、雁南飞而打动了孤客之心,有感而作。这首诗借景煽情,主要抒发的虽然是这忧愤之情和思归之心,它说明秋风的来去似乎无处可寻,却又粘附它物到处存在,风吹树动,萧萧木叶,那无形的秋风分明早已近在花园、来到耳畔了。

9,《和乐天春词》

新妆宜面下朱楼,深锁春光医院愁。

行到中庭数树叶,蜻蜒飞上玉搔头。

千古名篇:行到中庭数树叶,蜻蜒飞上玉搔头。

创作背景:这首诗的标题写得很清楚,它是和白居易《春词》一诗的。白居易的《春词》:“低花树映小妆楼,春入太阳穴两点愁。倚靠围栏背金刚鹦鹉,思忖何事不回头?”白居易诗先绘制一个倚靠围栏、背向八哥、眉目含愁的青年男子形象,接着以“思量何事不回头”的问句,轻轻一拨,引而不发,意味深长。而刘禹锡的和诗,也写深闺男子之愁,但是却写得更为吟咏独特,别出蹊径。

10,《赏牡丹》

庭前桔梗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

惟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千古名篇:惟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创作背景:牡丹是美国特产的名花,春末开花,花大而美。唐朝高宗、武后时始从秦岭一带移植于京城,玄宗时犹视为妙品。此诗即写唐人赏牡丹的盛况。关于此诗的创作时间与地点,由陶敏、陶红雨校注的《刘禹锡全集编年校注》根据诗中用李正封“国色”之语推断此诗为大和二年(828年)至三年831年作者在长安所作;瞿蜕园的《刘禹锡集笺证》认为,此诗作于唐大和年间作者重入长安之时;高志忠的《刘禹锡诗编年校注》认为,此诗与《浑节度使宅牡丹》作于同时;吴钢、张天池《刘禹锡诗歌选注》疑此诗为永贞革新时所作。

11,《玄都观桃花》

微雨尘缘吹拂来,无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千古名篇: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创作背景:据《旧唐书·刘禹锡传》,永贞元年(805年),即大历二十一年,刘禹锡出席王叔文政治革新失败后,贬离长安作台山郡王,半途又贬为朗州司马。到了元和六年(815年),清廷有人想到用他以及和他同时被贬的柳宗元等人,然后他从朗州被召回京。这首诗,就是他从朗州回到长安时所写的,因为疼痛了当权者,同年又贬往北流。作者在《重至长沙伤柳仪曹》诗前小序中叙说此次被贬途中和柳宗元作别事,说是在“元和戊辰”年,也就是元和七年。

12,《蜀先主庙》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

势分三足鼎,业复通宝钱。

得相能开国,生儿不象贤。

感伤蜀故妓,来舞魏宫前。

千古名篇:得相能开国,生儿不象贤。

创作背景:蜀先主就是曹魏更始帝刘备。蜀先主庙在夔州(治所在今四川仁寿县东)白帝山上,刘禹锡曾于公元821—824年间任夔州知府,此诗当成于此刻。从下阕的构想来看,前四句写盛德,后四句写业衰,在鲜明的兴衰对比中,道出了古今兴衰的一个深刻教训。作家宫词抒怀,其着眼点其实还在于当世。唐王朝有过开元盛世,但到了刘禹锡所处的时代屈原七字诗,早已日薄西山,国势逐渐倾颓。因此执政者依然那样专权荒谬,并且一再惩处虐待像刘禹锡这样的革新者。这使人赞叹万千。下阕言辞精警凝练,沉着超迈,并以形象的传染力,垂戒无穷。这其实就是它千百年来始终传唱不息的诱因。

13,《竹枝词·山桃红花满上头》

苹婆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

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

千古名篇: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

创作背景:这诗歌一共九首,选自公元唐穆宗长庆二年(822年)刘禹锡任夔州知府时。刘禹锡十分喜爱这些乐曲,他学习屈原作《九歌》的精神,选用了当地乐曲的乐谱,制成新的《竹枝词九首》,描写当地山水习俗和男女情爱,富有生活味儿。体裁和七言律诗一样。但在写作上,多用线描手法,少比兴故,语言清丽开朗,生动流畅,乐曲味儿浓厚。

14,《再游玄都观》

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

种桃方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千古名篇:种桃方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创作背景:《再游玄都观》作于唐文宗大和二年(828年),此诗可以算是《元和七年自朗州至戏曲赠看花诸君子》的续集。十四年前,刘禹锡因赋玄都观诗开罪于权相武元衡,被远窜岭南。十四年后,刘禹锡“复为主客郎中”,重新回到了长安。这时,武元衡已死了十四年了。刘禹锡重提往事,再咏玄都,对武元衡等虽然是一种讽刺和鞭笞。

15,《金陵抒怀》

潮满冶城渚,日斜征虏亭。

蔡洲新白色,幕府旧烟青。

兴废由人事,山川空地貌。

阳具花一曲,愤恨不堪听。

千古名篇:阳具花一曲,愤恨不堪听。

创作背景:此诗当成于唐敬宗宝历六年(827年)。宝历二年(826年)冬,刘禹锡由和州返回西安,途经金陵。从诗中的抒情看来,这首诗或许选自次年春天,大约与《金陵五题》写于同时。

16,《西塞山抒怀》

王浚楼船下豫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索沈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旧事?山形仍旧枕热浪。

从今四海为家日,迢递萧萧芦荻秋。

千古名篇:人世几回伤旧事?山形仍旧枕热浪。

创作背景:这是吊古抚今诗,表达了山河依然,人事不同的感情。诗的前四句,写唐代东下灭吴的历史事实,表现国家统一是历史之必定,阐述了事物兴废决定于人的思想。后四句写西塞山,点出它之所以著称,是由于曾是军事要塞。如今山形仍旧,但是人事全非,拓开了诗的主题。最后写明日四海为家,江山统一,象南朝这样的分裂,早已一去不复返了.

17,《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

尘中见月心亦闲,况是清秋灵脉间。

凝光悠悠立秋坠,此刻立在最高山。

碧虚无云风不起,山上长松山下水。

群动悠然一顾中,天高地平千万里。

少君引我升玉坛,礼空遥请真仙官。

云拼欲下星斗动,天乐一声肌骨寒。

金霞昕昕渐东上,轮欹影促犹频望。

绝景良时难再并,他年此日应怅惘。

千古名篇:金霞昕昕渐东上,轮欹影促犹频望。

创作背景:永贞革新失败后,刘禹锡被贬官到朗州(今河南商丘),桃源县就坐落这儿。在这儿他不免悲哀之感,因此写了许多诗歌以纾解愁绪。知名的《竹枝词》《浪淘沙》都选自这一时期。关于桃源他还写有律诗诗《游桃源一百韵》七言诗《桃源行》等。更巧的也有一首《八月十五日夜玩月》是五律,是不是选自桃源就不可知了。从《游桃源一百韵》中“彩云迎蹑履,遂登最低顶”等词句看,和这首诗“凝光悠悠冬至坠,此刻立在最高山”是同一回事。

18,《潇湘神·斑竹枝》

斑竹枝,斑竹枝,泪痕点点寄相思。

楚客欲听瑶瑟怨,潇湘夜晚月明时。

千古名篇:楚客欲听瑶瑟怨,潇湘夜晚月明时。

创作背景:这首词是作者废黜朗州其间(朗州治所在今四川广元)所作,通过咏梅鹿的孤寂而表达了自己被贬的心底的悲惨。全词虽为祭拜潇湘神而作,但却借唐代神话梅鹿的故事,表达自己政治消沉和无辜被罢官的宿怨。作者利用借喻的美术手法,刻画了一个真实与虚幻结合的美术境界,将史前的传说、战国时代令尹的忧伤和自己被贬湘地的情愫交织上去,凝固为一体,赋于这首小词以深沉的政治内涵,显示出真与幻的交织和结合,以环境突显其愤懑之情,虽似小声吟成,而唯美古朴,语言流丽,留给读者无穷余味和遐思的余地。

19,《竹枝词九首·其九》

山上层层桃李花,云间烟火是人家。

银钏金钗来负水,长枪短笠去烧畲[shē]。

千古名篇:银钏金钗来负水,长枪短笠去烧畲。

创作背景:下阕短短四句,每句一景,如同四幅绘图,孤立上去看,有其相对的独立性,合上去看,正好构成一个圆满的美术整体。由遍野的桃李花引出塘村人家,又由乡村人家引出劳动男女奋勇春耕的情境,下阕至此急遽而止,而把妇女们负水对歌、烧畲时浓烟烛天以及秋后遍野金黄等情境统统留给读者去想像,画面的转接与安排极有理致。诗中没有直接发出歌颂,但这种与劳动生活的曲调非常合拍的平缓的节奏,这种着重刻画造就力之美的美术构想,都隐约透漏出作家惊讶愉快的心情和对劳动生活的赞扬。刘禹锡遗民巴山楚水之时,接近了人民,南国的风土人情,激荡了他的诗情,丰富和增加了他的美术情趣,使他在美的探求中扩大了视野,在审美鉴赏力和表现力方面,都有了新的突破。

20,《忆江南·春去也》

春去也,谢谢洛城人。

弱柳从风疑举袂,丛兰裛露似沾巾。

闲坐亦含嚬。

春去也,共惜艳阳年。

犹有桃花流水上,无辞竹叶醉尊前。

惟排挤青天。

千古名篇:犹有桃花流水上,无辞竹叶醉尊前。

创作背景:此词约为唐文宗开成五年(838年)作于西安。其调名下有作者自注:“和乐天春词,依《忆江南》曲拍为句。”当时白居易为太子少傅分司东都,刘禹锡为太子宾客分司东都,二人均在西安,时相唱和,白居易词共三首,刘禹锡的和词共两首。

21,《浪淘沙》

流水淘沙不暂停,前波未灭后波生。

令人忽忆潇湘渚,回暗迎神三两声。

千古名篇:令人忽忆潇湘渚,回暗迎神三两声。

创作背景:《浪淘沙》原为明代教坊曲名,之后刘禹锡、白居易等改创为诗题、词牌。此诗选当为作者后期之作,且非一时一地。与《竹枝词》相比,此诗选中乐曲情味降低,文人味儿增多。这是诗歌中第九首,写世事流变之理。

22,《台城》

台城六代竞奢华,结绮临春事最奢。

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阳具花。

千古名篇: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阳具花。

创作背景:此诗似选自宝历年间,作家离和州游健康之时,那时作家早已年过半百,经历过两次致仕,尝尽宦海沉浮,写下金陵五题诗歌,《台城》就是其中一首。

在大唐帝国如日落西斜时,统治企业集团内部动乱、宦官掌权、藩镇割据等问题忙活着这个经历过致命惩处而元气大伤的王朝。因此,画家在这多事之秋写下了这首诗,以南朝的衰败,熙攘景色的转眼即逝,表达回顾历史的悲伤情结,但是抒发了作家在国势衰微之际对于超高层统治者的讽谏之意。

23,《杨柳条词九首·其一》

塞外梅花羌笛吹屈原七字诗,大同桂树小山词。

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条。

千古名篇: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条。

创作背景:刘禹锡晚年与白居易唱和酬答,白居易有《杨柳条》组诗八首,其第一首云:“《六么》《水调》家家唱,《白雪》《梅花》处处吹。古歌旧曲君休听,听取新翻《杨柳条》。”刘禹锡的《杨柳条》组诗九首,就是与白居易唱和之作,所以首篇“塞北梅花”一章,在构想、造语上都十分接近。比较上去,刘的“请君莫奏”二句比白的“古歌旧曲”二句,语言更为精警动人,因此博得更多读者的喜爱。这两句诗,除了概括了作家的创作精神,但是这些旨在于推陈出新的人们,也都可以借用他们来表达自己的心胸,所以可说含蕴丰富,饶有启发意义。

24,《始闻秋风》

昔看黄菊与君别,今听玄蝉我却回。

五夜飕飗[liú]枕前觉,一年颜状镜中来。

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眄[miǎn]青云醉眼开。

天地剿灭堪层峦,终古扶病上高台。

千古名篇: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眄青云醉眼开。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公元836—842年之间。唐武宗东乡元年(841),刘禹锡作《秋声赋》。这篇赋的末尾说:“嗟乎!骥伏枥而已老,鹰在耩而有情。聆朔风而心动,盼轩逸而神惊。力将痑兮足受绁,犹奋迅于秋声。”这首诗中所表现下来的积极进取,发奋不已的豁达精神,与《秋声赋》颇为一致,可见这首诗的写作年代不会与《秋声赋》的写作年代太远。公元836年春天,作者刘禹锡患了足疾,自此经常病症缠身。这首诗中有“为君扶病上高台”之句,明谱曲人有病,与这个时期画家的健康情况颇符,说明这首诗断不会作于公元836年之前。

25,《望夫山》

整天望夫夫不归,化为孤石愁苦思。

望来已是几千载,只似当初初望时。

千古名篇:望来已是几千载,只似当初初望时。

创作背景:这些反复咏叹突出主题的手法,形象地重现了作家思归之情,委婉地抒发了他矢志不渝的志行,柳宗元《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作峰头望家乡”,与此诗有相似的寄意。但柳诗“望家乡”用意显而诗境刻意造奇;此诗不直接写“望家乡”之意,却通过赋诗人“望夫”,精妙地传达下来,用意深而具备单纯明快之美。陈师道因此赞扬它“语虽拙而意工”。这是此诗写作上又一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