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匆匆知识网!

匆匆知识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古诗文 > 文言文

文言文

这部壮丽史诗中最动人的词句就是“无私奉献”

2023-07-02 13:00:56文言文
这部壮丽史诗中最动人的词句就是“无私奉献”。无私奉献是北大荒精神的核心对党的无限忠诚,是北大荒人无私奉献精神的力量源泉曾是青年志愿垦荒队,数十万城市下乡知识青年,给北大荒精神赋予了新的内涵,他们为北大荒献出了青春,其中有些人献出了终身,还有许多人正在继续着奉献的伟大事业。这种平凡中的无私奉献同样是伟大的奉献!这就是北大荒人的高尚情操!这就是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

这部壮丽史诗中最动人的词句就是“无私奉献”

过世的北大荒知名诗歌画家平青曾动情地写道:“北大荒的历史演变奉献精神的诗句,就是一部壮观的史诗。每一寸农地上,都刻写着闪光的句子,这部史诗的作者,正是这些千千万万的拓荒战士,它们用勤奋的右手,年年月月地刻写着,一代一代地刻写下来。”

这部绚丽史诗中最动人的词语就是“无私奉献”。

无私奉献是北大荒精神的核心

北大荒的开发建设经历了一个艰辛坎坷的过程,垦荒者们承受了种种挫折,付了沉重的代价,其中包括黑血和生命。

但凡看过《北大荒人》电影和短篇小说《雁飞塞外》的人,都不会忘掉开发雁窝岛时那一幕幕动人的景色。

雁窝岛,地处陕西省兴安县东100余英里,它的东、西、北四面均为无固定河道的挠力河与宝清河所包围,南面则是被称为“大酱缸”的数千里的漂垡甸子。岛上,地面平坦,土质辽阔,面积约200多平方英里。自然资源非常丰富,鱼种甚多,有“渔汛来到,人可履鱼背过河”之说。每年夏季解冻后,小岛就被四面溪水和一面沼泽包围,与外界断绝了联系,弄成了一座荒岛,垦殖十分困难。而英雄的拓荒战士却在这异常艰辛的地方站住了脚,扎下了根,但也付出了血的代价。

六七十年代,54万全省大中城市的知识青年,踏过退伍官兵、支边青年和科技知识分子的足迹浩浩荡荡地开进了北大荒。四川成都女知青陈越玖就是其中杰出的代表。

她来到雁窝岛被分配到一队其间,无论是在牛棚养殖,还是调任畜牧卫生员,陈越玖都兢兢业业,一丝不苟,时时处处以罗海荣、张德信等英烈为楷模,将自己的全部青春和智慧都送给了雁窝岛。

就在陈越玖忘我工作的时侯,病痛已悄然潜入她的身体,她常常出现猛烈的呕吐反应。

但她仍然带病劳动,修水务,割小麦,割小麦,背草料……哪里紧张,那里活累,她就出现在那儿。最后,领导迫使她停止工作。

陈越玖恋恋不舍地离开了连队。临走前,她牢牢握着老乡们的手说:“我很快还会回去,我一定要回去!”

1975年初,陈越玖从上海转入北京的一家诊所诊治。经多方检测诊断,大夫在她的确诊书上写下了这么一个冷漠的事实:Z状结肠炎后期,广泛扩散!……

1975年4月2日,陈越玖病况急速恶化,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她向地委织提出了惟一的要求:

“转告地委织……一定把我的骨灰送回雁窝岛……我是北大荒人!”

1976年5月4日,《人民晚报》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同时以《我是北大荒人》为题,报导了陈越玖的事迹……

据史籍记载,在当初开发雁窝岛的拓荒球员中,有30多人是中央领导党员的孙辈。它们专心工作,默默奉献,就连身边的许多党员和员工都不知它们的特殊身分。其中包括朱德同志的女儿朱玉珍、贺龙同志的曾孙子贺兴桐……

几七年过去了,往日的雁窝岛已弄成了阡陌纵横、良田万顷的现代化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其实,雁窝岛只是是北大荒开发建设的一个注脚,但它早已历史地成为北大荒精神的摇篮。

对党的无限忠诚,是北大荒人无私奉献精神的力量源泉

黄振荣,那位八五二牧场的成立者,曾是冯玉祥元帅的宪兵员。1933年在大埔北伐后出席方面军,就在王震属下战斗。在万里长征中,王震当班长,他当班长。南泥湾大生产中,黄振荣是三六九旅的旅长。1945年三六九旅进军华北战场,黄振荣已是连长。抗美援朝战役爆发后,组建志愿军铁道兵军队,王震出任司令员,黄振荣接任铁道兵三师代旅长并立下了赫赫功勋。归国后,他又率部前往鹰厦公路前线。三天,王震元帅来到上海铁道兵党员学院学习班找到黄振荣开门见山地说:“现在全省胜利了,国家要搞建设,我们很多指挥打仗,拚搏敢杀的老战士,都要学会搞经济建设。我已向中央提议去开发北大荒,希望你能再跟我相携战斗,一起去开发北大荒。”黄振荣二话没说,带上母亲和两个女儿离开上海铁道兵总部来到了北大荒,住进用泥巴和树木搭成的马架胚珠里。

在创业的艰辛时光里,他率队深入苍茫的林海雪原,多次击败野狗的围攻,踏查荒原,布点建设。他率领7000多名官兵,三年开荒51万亩,还先后改造了八五三牧场和八五五牧场。一次,他发烧不退依然坚持工作,大夫含着泪对他说:“你这么下来会死在这儿的!”他却笑着回答说:“若死在这儿,我革命就成功了!”

其实,在“十年浩劫”中,黄振荣那位有着37年革命生涯的老方面军战士,为垦区事业拼搏了15个春秋的拓荒先驱却因蒙受不白之冤而溘然长逝。当为他盥洗时,在场的人都震惊了:发觉他遍体是青绿色的伤痕,10个手指甲居然已冻掉了9个……

没有纸钱,没有挽幛,没有任何方式的记念活动。在荒凉的氛围中,一代战功卓绝的老方面军、老拓荒战士——黄振荣,被埋在了荒草丛生的南横林子中……黄振荣亲手争创了八五二牧场,他来时地无一垄,死后却为北大荒留下76万亩良田。

曾是青年志愿拓荒队,数十万城市下乡知识青年,给北大荒精神赋于了新的内涵,它们为北大荒献出了青春,其中有些人献出了终生,也有许多人正在继续着奉献的伟大事业。

杨华那位18岁就兼任重庆市西城区西黄乡书记,之后作为50年代上海青年志愿拓荒队的队长、发起人之一,曾亲手接过当初兼任团中央第一部长的胡耀邦追授的“北京市青年志愿拓荒队”的大旗。他率领第一批上海青年高唱着《垦荒球员之歌》,把暗红的军旗深深地插在了皑皑的萝北荒原。

创业早期的生活艰辛异常,个他人动摇了,想打背囊离开荒原。杨华急了,顿时咬断手腕,在大小不等的几块硬卡纸上写下了自己的决心:

“我是荒原上的一名拓荒战士,我要永远做个拓荒战士,不做逃兵。要借助党,借助群众,去摆脱一切困难,要把一切送给伟大的祖国。”

1959年春夏之交,5.5万名山东支边青年和移民,继十万退伍官兵以后,高扬拓荒大旗,前往三江平原,给北大荒输送了新鲜尿液。

在这批支边青年中涌现出一大批全省和全国的劳动模范、行业能手等先进人物,其中还有一些同志则把年青的生命送给了拓荒事业。

青海支边青年王泉孝,1973年春,冰雪消融,寒潮陡崖。得病多日的王泉孝挺着乖戾的身体坚持舍饲羊群。晚上之后,天气动怒。龙卷风咆哮,暴雨交加。他烦躁地将羊群逐出绝境,又返身找寻在沼泽里挣扎的一群羊。他一趟又一趟,山羊全部救下来了,可他却再也难以支撑衰弱的身体,总算倒下了。

像王泉孝一样献身北大荒的支边青年,也有勇救溺水师生而光荣牺牲的王文卿,为救治客船而壮烈献身的齐德林等,它们用自己的理想信仰和血肉之躯为北大荒唱响了一曲新的无私奉献的颂歌。

1968年,毛泽东同志发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的倡议后,上海、上海、天津、杭州、哈尔滨、温州等大中城市的大批知识青年怀着崇高的理想和美丽的情结来到北大荒,加入了垦荒者的行列。

她是一位上海女人,叫孙文珍,17岁那时下乡到八五二牧场。她码过炉渣,喂过猪,当过力工。1972年,领导派她到北京红十字诊所学习。学习届满后,院方有意留她在北京工作,但她决然回到了北大荒。

在之后的十几年里,孙文珍在四分场卫生院的岗位上,用自己的心血喜迎了1000多个小孩的降生,拯救了上百个女儿的生命。而她却在过于操劳中患了胰脏癌。1989年3月30日,她在上海的一家诊所里与世长辞了。临终前,她躺在病房上,委托妻子给千里此外的党小组长柴玉清写了一封信:“告诉地委织,我死后,一定还回北大荒……”

在冰凌花绽放的时节,孙文珍真的回到了北大荒。

孙文珍也是几十万城市下乡知识青年中的普通一员,她的脸上却展现出有志青年对黑农地的热爱,对北大荒未竟事业的动情向往,折射出全体北大荒人所共同拥有的北大荒精神的光芒,激励着新一代北大荒人积极涉足市场经济的伟大洪流。

北大荒人难以释怀在扑救克山山火中英勇献身的14位知青。1970年深秋,一场荒火,在广东省克山县境内的山林里燃烧,原云南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十九团(现云山牧场)的知青们在接到扑救山火的命令后,向爆炸的现场冲去火灾总算被扑救了,但14位知青却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这14个人当中,13个是花一样的女宝宝。年纪最大的不过22岁,小的仅17岁。它们分别来自南京、上海和浙江。20年后的1990年11月25日,在美国革命历史博物馆举办的盛况空前的《魂系黑农地》——北大荒知青回顾展上,来自广州、上海、天津、哈尔滨等地的十余万名知青们在这14位骁勇献身的知青灵位前留恋祭拜。

为了开发建设北大荒,有许许多多的知青像当初的转复官兵一样,在黑农地上勇猛殉国。其实她们的人生如流星之骤然,但却变得更加鲜明。据有关方面统计,迄今已有近千名城市下乡知识青年葬于于广阔而神奇的北大荒,永远守望着这片青春的处女地和迄今仍然战斗在这儿的北大荒人。现在,绝大多数知青已成为共和国各条战线上的中坚。从北大荒的农地上走出了聂卫平、张德英、姜昆、赵炎、何新、梁晓声、张抗抗、李晓华等一大批闻名海内外的棋王、世界亚军、艺术家、作家、企业家。它们中的许多人都觉得自己的知青生活无悔于青春,无悔于时代。由于正是在那里,艰辛卓著的拓荒生活锻造了她们坚毅坚韧、百折不挠的北大荒人性格;三年浩劫,复杂的社会环境又培养它们勤奋学习、勤于探讨的北大荒人性感;人生公路曲折、重重的苦难又练就了她们自强不息、勇于开拓的北大荒人品格。她们说,北大荒精神养育了她们,没有北大荒就没有它们的明天!

曾经的风和雨、悲和壮、泪和血、思与情都将是一代知青说不完、道不尽的跨世纪的话题。迄今仍有两万多知识青年固守在北大荒开发建设的哨位上,默默地延展着奉献的艰辛公路;而北大荒还在盼望着远方的游子为第二家乡的发展予以更多的关注和帮助。

对党的无限忠诚和信任,使北大荒的创业者们,心甘甘愿地舍弃个人的宿怨得失,但求最大限度的奉献、再奉献……

在共和国风云涌动的时光里,宽厚的北大荒还容纳了一大批特殊的拓荒队伍——“右派分子”。据统计,中央机关和军队先后有1500多名“右派”被流放在北大荒进行劳动整修。这支队伍中名人荟萃:如知名画家丁玲陈明夫妻、大作家艾青、杂文家聂绀弩、漫画家丁聪、剧画家吴祖光,也有尹瘦石、胡考、黄苗子、李景波、郭允泰、关俭痕等。当它们在精神上受到无法忍受的无情惩处,生活处境发生大起大落的变化时,北大荒向她们伸开了温情的怀抱。

这儿非常值得一书的是丁玲。

她是美国政坛上的明星,她的短篇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曾获斯大林哲学奖。1957年,她被错定为“丁玲、冯雪峰左派右派企业集团”的主要成员,被辞退党籍,辞退公职。原本她可以留在上海,但她却以铮铮铁骨、浓浓动情,决然走入北大荒的暴风雨中!

从国外外著名的大诗人到边疆牧场的一名普通女工,她没有很大的失落感,她坦坦率然地走近北大荒人的队列中,她兼任畜牧队的科普教员,一大批目不识丁的女人老婆,在大诗人的讲课下学会了回信。1964年末,中央通告她和陈明回上海去,但丁玲却倍感北大荒的农地漂亮、北大荒人的漂亮,北大荒的事业伟大,然后,她致信王震,要求继续留在北大荒。

1978年,丁玲20年冤狱得以平反!

她热爱北大荒,在平反后的第二个年头,就重回北大荒,看望在艰辛时光中给她温情、勇气的人们,她先后挥毫写下《初到丰镇》、《杜晚香》等作品,还打算写一部反映她在北大荒生活的小说《风雪人间》,可惜这校长篇小说只完成10万字,她就黯然倒下了,享年82岁。

历史不会忘掉,荒原可以作证,这些作为劳动整修的对象们,曾以如何的纯洁和赤诚,忍辱负重,投入到艰辛创业的时光中。它们与北大荒相依相守,胼手胝足,她们改变着山川,改变着沼泽,惟有不变的是它们坚忍的爱国者的心!

北大荒人的敬业精神,就是北大荒人的一种正确的劳动目的和积极的劳动心态。这些平淡中的无私奉献同样是伟大的奉献!

在北大荒的英雄群体中,不仅退伍官兵、知识青年外,也有许多从地方政府机关中涉足北大荒开发建设的优秀人才。被北大荒人叫做“垦区焦裕禄”的李万宝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那位26岁兼任崇仁县副书记和代政委的老拓荒,在艰辛的环境下,他3年走遍了安邦湖畔的30万亩荒原,开恳农地8万亩。1980年,年过半百的李万宝再度受命担负起我国第一个以补偿商贸模式,引入国际先进林业机械和技术的现代化农庄——洪河牧场的争创工作。他从事垦区事业37年,曾4次开荒建点,当了15年场长,成为农垦有名的林业学者。

1983年,55岁的李万宝积劳成疾,组织上安排他退居二线当了顾问。他已经看中遍野遍地的山樱桃,决心发展北大荒的小蓝莓事业,补上北大荒没有石榴栽培的历史空白。他一心扑在樱桃种植技术的研究上,走遍了5万余亩野生山石榴坡,探访了30多个石榴专业户,编辑印制了《葡萄种植经验汇编》、《葡萄生产种植技术举措》等书籍,献给各牧场和生产队。在他的勤劳努力下,建三江牧场管理局山樱桃栽培已达2000余亩,比前5年提高8倍,5年翻了4番。广大庭园经济户都为此而走上富裕的路面。1989年9月,身患白血病的李万宝不得不住进三院。

1990年1月10日,李万宝静静地走完了他的奉献之路。

1976年10月,作为北大荒第二代的孙俊福中学结业后就成为宁安牧场的一名农业女工。

1985年春,宁安牧场施行了栽植承包制。孙俊福同母亲一次承包了离家10多英里远的几百亩荒山,并在大山里的窝棚中一住就是7年。

栽植是艰辛的,荒山上没有泉水,吃水全靠雨天时积存在水疱子里的雨水。不但这么,需要同蚊子、毒蛇、野兽作斗争……

每天,父子俩进山植树,夜晚收工回窝棚,发觉毛毯和粮油全被人抢走。不得已,孙俊福只能冒雨上山取粮。就在他上山取粮时,野狗包围了窝棚,独身山林的女儿,拿着斧头、镰刀固守茅舍,与野狗整整周旋了一夜……

小孙夫妇俩有一个漂亮的女孩,小名——林林。他纯真开朗,健康漂亮,大山里经常传出他高亢的叫声!

1989年6月20日,不幸的恶运忽然驾临在孙俊福的额头。那天,小孙夫妇和以往一样,天刚无瑕就带着工具离开窝棚到山上作业,屋内留下刚接下山帮助照看儿子的年迈的父母。晚上8点多钟,5岁的林林正在窝棚旁嬉戏,忽然一条1米多长的毒蛇冲了进去,连忙抱住了林林的屁股!父亲跑了下来,消灭了毒蛇。年迈的老爷爷走不动路,徒劳地站在窝棚旁边向大山呼唤着孩子的名子,喊哑了喉咙,但远在几英里外的孙俊福怎会看到!当夜晚8点多钟小孙父子赶回窝棚时,小林林的一条腿已全肿了!发狂似的孙俊福背起爸爸冲下了大山,从牧场到外县,从外县又搬到市里进行抢救!

一切救治都无效了,小林林总算闭上了他那双愚笨的双眼,他来到这个世界只有5个年头!他的父亲却在1480多亩荒山秃岭上栽下了48万棵树!

心如刀搅的孙俊福再也忍不住眼泪了,那男子汉刚毅和笑声回响在张广才岭的林海间!

淹没好男孩的遗体,孙俊福咬着牙又走上了荒山,他举目四顾,当初栽下的那一棵棵柳树,已长成碗口粗,有10多米高了,山风吹拂,林涛缕缕。他认为奉献精神的诗句,那声音像林林的呐喊:“爸爸!爸爸!”是的,这种树就是他的女儿,林林那已逝的生命在他植造的松林中荣获了新生……

北大荒奉献出的几代人啊!

这就是北大荒人的高尚情操!

人锻造着历史,历史也锻造着人。50多年的拓荒事业,已使北大荒人与黑农地缔结了一体,它们是黑农地忠诚的儿女。它们是用灼烫的黑土、坚硬的山石材料,以风雨雷电作锉刀,历经漫漫时光凿刻而成的北大荒人的英雄雕像。这么,是何种力量把来自五湖四海的拓荒者汇聚在这块神奇的农地上?是何种力量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北大荒人“献了青春献终生,献了终生献子孙”?这就是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