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匆匆知识网!

匆匆知识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古诗文 > 文言文

文言文

(每日一题)《核舟记》教学要点

2023-09-04 17:04:29文言文
《核舟记》理解课文的一些句子中数词直接修饰名词的词序特点,了解文章语言的准确、简明。2、学习生字,熟读全文。作者是以什么顺序来说明“核舟”的?第三部分(7):对“核舟”总结、评价。(3)作者得到的核舟是什么内容?(1)作者是采用什么方法来说明核舟的内容的?都写了哪些内容?——写核舟上的次要人物舟子二人的形象。3.第三部分(7):对“核舟”总结、评价。(1)作者是如何对核舟进行总结的?

(每日一题)《核舟记》教学要点

《核舟记》

教学要领:

1、学习本文从总到分、从分到总,根据事物各部份的空间位置和人、物的主次,突出重点,作详细细腻的描述说明的写作技巧。

2、理解课文的一些诗句中动词直接修饰名词的词序特征,了解文章语言的精确、简明。

3、了解我国唐代工艺艺术的成就,认识我国宋代劳动人民的聪慧胆略和卓越手艺。

课时安排:4课时

第一课时

新讲课

教学目的:

1、检查预习状况,简介作者及相关知识。

2、学习认字,通读全文。

3、在把握重点字词的基础上初步理解文章内容。

教学重点:

1、掌握字音,通读全文。

2、借助书下注释独立疏通继业。

教学过程:

一、导入:由师生熟悉的一些浮雕素材导出,迸发兴趣。

二、题解

1、作者:魏学洢:字子敬,东汉末年知名诗歌诗人。著有《茅檐集》。

2、文体及内容:本文是一篇记叙,全面详细的介绍了“核舟”的形象,热情歌颂了我国明朝的民间工艺工匠的浮雕美术和能够,显示了我国宋代劳动人民的聪慧胆略和我国唐代工艺艺术的卓绝成就。

三、范读全文

四、检查重点词语理解状况,引导师生自读理解课文。

1、生字注音:

yīmǐnwǎngyíyòujīxuānruòsǎnrán

洢皿罔贻有奇轩箬糁髯

zhětǎnjiǎozhǔqūjìrénxūyúfǔ

褶袒矫属诎髻壬戌虞甫

2、重点词:罔贻泛相望类不属诎衡了了墨又盈简灵怪

五、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读课文,留意句中停顿:

(1)罔不/因势象形(2)盖/大苏泛赤壁云(3)楫左右/舟子各一人(4)虞山/王毅/叔远甫/刻(5)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六、作业:1、生字2、朗读全文

第二课时

理解剖析课

教学目的及要求:

1、疏通文意。

2、整体感知,理清文章结构。

教学重点:

疏通文意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备考:

1、生字2、作者、朝代、出处等知识3、分段诵读(重点断句)

二、疏通文意:

1、重点词:

为:做罔不:无不,都尝:当年

贻:赠泛:荡舟,坐着船在水上游玩

许:上下,光景启窗:打开比:紧靠

不属(zhǔ):不相关连诎:通“屈”,弯曲衡:通“横”

了了:涟涟楚楚为人五:刻成曾:尚,还

盈:满简:选购修狭:长而窄灵怪:奇妙

2、结合书下注释理解文意。要求:

(1)认真读书下注释,自己理解(2)分小组翻译(3)各组代表分段翻译(4)班主任重点讲解

三、整体感知,理清文章结构:

1、这是一篇记叙,是作者在全面而又精细的观察基础上写成的,作者是把握哪一特性来写的?(找出文中的一个词)

——“奇巧”一词(材料微小,工艺精细,题材生动,构想精妙)

2、作者是以何种次序来说明“核舟”的?可分几部份?

——“总—分—总”结构。分三部份。

3、结构

第一部份(1):总述王致远的浮雕手艺,引出“核舟”,点明题目。

第二部份(2——6):具体详细的介绍“核舟”的内外形状、结构和物态特性(先总写后分写)。分两层:第一层(2——5):介绍船正面的布局和浮雕的人、物及情态特性。第二层(6):介绍舟的反面。

第三部份(7):对“核舟”总结、评价。

四、朗读理解

五、

1、思考与练习一2、熟读课文

第三课时

理解剖析课

教学目的:

1、分析、理解文章内容。

2、学习本文从总到分,从分到总,根据事物各部份的空间位置和人、物的主次,突出重点,作详细细腻的描述说明的写作技巧。

3、学习语言的精确、简明。

4、认识我国宋代劳动人民的聪慧胆略和卓越手艺。

教学重点:

1、分析理解内容。

2、学习说明步骤。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朗读全文2、重点字词解释

二、内容剖析:

1.第一部份(1):总述王致远的浮雕手艺,引出“核舟”,点明题目。

(1)作者是如何赞叹王叔远的浮雕手艺的?——奇巧

(2)王叔远浮雕的方式是哪些?、——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3)作者得到的核舟是哪些内容?、——大苏泛赤壁

2.第二部份(2——6):具体详细的介绍“核舟”的内外形状、结构和物态特性(先总写后分写)。

第一层(2——5):介绍船正面的布局和浮雕的人、物及情态特性。

(1)作者是选用何种方式来说明核舟的内容的?

——先总写,再分写。总体介绍核舟的概略——介绍甲板——介绍船尾——介绍船头——介绍船背——分类统计核舟上的浮雕内容

(2)第几段是总写?都写了什么内容?

——第二段是总写。强调了核舟的大小,船体的位置、结构和装潢。先总写核舟的整体:多久多高。之后写核舟的甲板:先外而内,后内而外。眉眼清晰,层次井然。

(3)作者是从这些方面围绕“奇巧”二字的?

——从舰桥内“相望”的殿宇,从可起可闭并刻有东坡词句的八扇小窗围绕“奇巧”二字。

(4)作者在介绍船尾时主要介绍了这些内容?

——三个主要人物的铜像。

(5)作者是怎样介绍的这三个人物的?

——从两人的姿态、神情各自的特征来介绍的。先交待两人所处的位置核舟记原文,于是逐一写它们的动作、衣着、体貌、神情。

(6)这两人的位置、神态各是何种?

苏东坡:居中——宋代知名哲学家。

位置佛印:居右——是个僧人,苏轼的同学。

鲁直:居左——黄庭坚,字鲁直,唐朝哲学家,只是苏轼的同学。

苏东坡:峨冠而多髯。

手指执卷端,右手抚鲁直背。现右足,微侧。

神态鲁直:右手执卷末,左手指卷,如有所语。现左足,微侧。

佛印:绝类弥勒,袒胸爆乳核舟记原文,矫首昂视。诎手指支船,而竖其膝盖,右手思念珠倚之。

总结:两人姿态、神情各有特色,可见“奇巧”。

两人同样是空闲安适,但动作神情各不相似。苏黄两人主客分明,共同切磋,释怀得失,沉醉与画卷美丽的唯美之中,浑然是专家风度。而佛印的动作、神态则超脱刚毅,已然是个剃度人。

写苏、黄两人,详写姿态,兼写神情,笔调圆润;先写上半身,后写下半身,井然有序。写佛印姿态、神情栩栩如生。先苏后黄次佛印,主次分明。作者用比较的方式来介绍,既显显出所雕人物的各自不同的身分性格,又表现出木雕者在构想中融入了自己的美术情趣。

(7)作者是怎样描写舟尾的?

——写核舟上的次要人物舟子三人的形象。

居左者:仰头啸呼(动)

居右者:视端容寂(静)

舟子神态、动作、神情描绘细腻,动静相兼,动静对照,相应成趣,实在“奇巧”。作者只用寥寥数语就精确生动地展示出了王叔远“因势象形,各具情态”的精妙的浮雕手艺,可见语言的精确、简明。

第二层(6):介绍舟的反面

(1)作者是怎样介绍船反面的?

——船背虽是略写,只是先总写它的形状“稍夷”,再介绍旁边的题词、篆章的内容、大小、颜色。

(2)这些地方表现了精湛的浮雕手艺?

——“细若蚊足,描绘了了”用形容的方式重新表现王叔远精湛的浮雕手艺。

3.第三部份(7):对“核舟”总结、评价。

(1)作者是怎样对核舟进行小结的?

——从统计入手,进行小结。

(2)那样写有哪些弊端?

——罗列“核舟”上所刻的物品、文字的数量以显示“核舟”容量之大,接着用“计其长曾不盈寸”再次指出“核舟”体积之大,对比中突出了工艺之精细、奇妙。最后用“嘻,手艺灵怪矣哉!”的赞扬贯串全文,点明中心。

三、总结全文:

整篇仅400余字,却围绕“核舟”奇巧的特性,把里面浮雕的复杂琐细的物态讲述得精细简略,活灵活现,使人一目了然。除了完美地重现了“核舟”的形象,并且有力地表现出木雕家王叔远的聪慧胆略,精妙手艺,抒发了作者对他及其作品的赞扬之情,足见文章结构的缜密、精巧和语言的精确、精练,不愧是唐代记叙的精品。

四、熟读课文

五、

1、完成探讨与练习二、三2、熟读并背诵全文

第四课时

小结课

教学目的及重点:

1.通读课文。

2.逐步学习本文确切、简明的语言。

3.逐步认识我国宋代劳动人民的聪慧胆略和卓越手艺。

4.背诵全文。

教学方法:

一、朗读全文

二、学习精确、简明的语言

三、分析练习并学习制作曲语小卡片(附后)

四、指导背诵

要求:在通读理解的基础上背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