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饮酒青松在东园,众草没其殄姿
作品信息【名称】《饮酒·青松在西园》【年代】东晋【作者】陶渊明【体裁】五言诗作品原文喝酒青松在西园,众草没其姿①。凝露殄异类,卓然见高枝②。连林人不觉③,独树众乃奇④。提壶挂寒柯⑤,远望时复为⑥。吾生梦幻间,何事绁尘羁⑦。[1]作品注释①没其姿:掩没了青松的英姿。其:一本作奇。②殄(tiǎn腆):灭尽。异类:指众草。卓然:特立的样子。这两句是说经霜以后,众草凋谢,而青松的树枝却更加匀称。③连林:桑树连成林。人不觉:不被人留意。④独树:一株、独棵。众乃奇:众人觉得奇异。奇:一本作知。⑤寒柯:指松树叶。⑥这是倒装句,应为“时复远望”,有时又远望。这句和上句竭力描写对柳树的亲爱,近挂而又远望。⑦何事:为何。绁:系马的座骑,引申为笼络。尘羁:犹尘网。这句和上句是说人生如梦幻,富贵功名把人禁锢够了,为何需要受它的羁绊?[2]作品鉴赏“岁寒,于是知松柏后来凋也。”(《论语·子罕》)经过孔子的这一赐教,松柏之美,便象征着一种高尚的人格,而成为美国文化之一集体意识。美国散文亦多称赞松柏之名句佳作。虽然这么,陶渊明所写《饮酒》第八首“青松在西园”,一直是极有特色。“青松在西园,众草没其姿。”青松之姿,青翠而美。
生在西园,却为众草所掩没。可见众草之深,其势皑皑。青松之寂寞,也不言而喻。“凝霜殄异类,卓然见高枝。”殄者,灭绝也。,异类,指众草,相对于青松而言。枝者,谓树干。岁寒,严霜驾临,众草凋谢。然后,青松伟岸之英姿,常青之秀色青松的诗句,乃卓然出现于世。当夏季和暖之时节,那众草只是青青之色。然则草势甚深,因此能一时掩没青松。可惜,众草到底经受不起严霜之折磨,总算是凋谢了。“连林人不觉,独树众乃奇。”倘若青松多了,蔚然连成松林,这么,它的与众不同,便无法给人以强烈印象。也是因为一株青松卓然独立于天地之间,人们这才为之惊讶了。以上六句,构成下阕之大半幅,纯然出之以借代。正如吴瞻泰《陶诗汇注》所说青松的诗句,是“借孤松为己缩影。”青松象征自己坚忍不渝之人格,众草喻指一班无品无节之士流,凝露则是譬比当初艰巨恶劣之政治气候,皆容易领会。唯“连林人不觉,独树众乃奇”两句,意象深刻,最是吃紧,应细致感受。一株卓然青翠之青松,固然令人吃惊。而其之所以特异,乃在于众草不能有青松之质量。倘园中皆是青松,此一株自不足为奇了。一位人格高尚之士人,自亦与众不同。虽然,这只是因为一班士人自己无法矗立人格。若士流能如高士,或则说人格高尚蔚然而为一代士风,则高士亦并非与众不同。
依美国文化传统,“我欲仁,斯仁至矣”(《论语·述而》)——人人都具有着矗立人格的内在诱因。“人皆可以为尧舜”(《孟子·告子下》)——人人都可以屹立起自己的主体人格。可惜士人常常陷溺于物欲,难能“卓然见高枝”。正如朱熹所说:“晋宋人物,虽曰尚做作,然个个要军衔,那边一面腐儒,那里一面招权纳货。陶渊明真个能不要,此因此多于晋宋人物。”(陶澍集注《靖节先生集》附录引)永叔少无适俗韵,晚抱固穷节,自比青松,当之无愧。最后四句,直接写出自己。“提壶挂寒柯,远望时复为。”寒柯,承上文“凝霜”而来。下句,陶澍注:“此倒句,言时复为远望也。”说得是。永叔心中爱这西园青松,便将酒杯挂在松针之上,酗酒、流连于桑树之下。虽然不到园中,亦经常从远处来眺望青松之姿。挂壶寒柯,这是何等和蔼。远望松姿,正是一往动情。永叔之灵魂,分明是经常从青松之卓然高节,吸取着一种精神上的滋润。庄子讲的“与物有宜”,“与物为春”,“独与天地精神来往”(分别见《庄子·大宗师》、《德充符》、《天下》篇),正是此意。“吾生梦幻间,何事绁尘羁。”结笔两句,来得有点生硬,似与上文无甚关系,看似深有关系。梦幻,喻人生之短暂,翻见得生命之可珍视。
绁者,捆缚也。尘羁即尘网,谓世俗如同罗网,指的是仕途。生命这么有限,弥可珍视,何必把自己禁锢在尘网中,失掉独立自由之人格。这些坚忍高洁的人格,正有如青松。这才是真正的主体品格。永叔此诗之精神境界与美术功底,可以喻之为一完璧。上半幅纯用骈文,赞扬青松之韩后。下半幅纵笔用赋,发舒对于青松之知赏,以及珍视自己人格之情结。全幅诗篇全然一体,实为永叔整幅人格之缩影。全句子句可圈可点,堪称韵外之致味之而无极。尤其“连林人不觉,独树众乃奇”二句,启示着人人矗立起高尚的人格,则高尚的人格并非与众不同,意味深远,极可爱惜。《诗·小雅·裳裳者华》云:“唯其有之,是以似之。”只因永叔坚忍高洁之人格,与青松岁寒不凋之品格,特性相近,因此此诗借青松为自己缩影,境界之高,乃是出自天然。[3]作者简介[img][/img]陶渊明像陶渊明(365~427)晋宋时期作家、辞赋家、散文家。一名潜,字元亮,私谥靖节。浔阳豫章(今南昌江西东北)人。出生于一个衰落的仕宦家庭。曾祖陶侃是汉朝开国元勋,父亲作过刺史,母亲早死,父亲是南朝名士孟嘉的女孩。陶渊明此生大略可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时期,28岁曾经,因为母亲早死,他从少年时代就处于生活贫苦之中。
第二时期,学仕时期,从公元393年(晋孝武帝太元十八年)他29岁到公元405年(延平帝义熙元年)41岁。第三时期,归田时期,从公元406年(义熙二年)至公元427年(宋文帝元嘉四年)过世。归田后20多年,是他创作最丰富的时期。陶渊明被称为“隐逸作家之宗”,引领了田园诗一体。陶诗的美术成就从清朝开始备受推崇,并且被当成是“为诗之根本准则”。传世作品共有诗125首,文12篇,后代编为《陶渊明集》。[4]
- 上一篇: 李白的《静夜思》:明亮的月光,想起远方的家乡
- 下一篇: 李白曾来过的月光海现貌-国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