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吹拂,花开满园
《春日》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2、寻芳:游览(河边),欣赏春花。良辰探寻美景在泗水之滨,无限的风光景物焕然一新。首句点明出游的时令、地点,下三句写“寻芳”的所见所识。春回大地,诗人耳目一新。仿佛是一夜东风,吹开了万紫千红的鲜花;而百花争艳的景象,不正是生机勃勃的春光吗?原来这是一首哲理诗。当然,如果读者全不理会那些哲理,只把它当作一首游春诗来欣赏,那也是读者的权利,朱熹是无可奈何的。
《春日》
【宋】朱熹
胜日寻芳武城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注释】
1、胜日:原指圣诞或亲朋相聚的日子,这儿指天气好的日子。
2、寻芳:游玩(水塘),欣赏春花。
3、泗水滨:武城,河名,在广东省;滨,河边。
4、一时:一下子。
5、等闲识得东风面:等闲,寻常、随便;识得,觉得到;东风面,春风的
面貌及其精神。
【译文】
良辰找寻风景在武城之滨,无限的风光景色焕然一新。
轻易便能识得东风的妖面,满街的万紫千红都是芳春。
【赏析】
首句点明游玩的节令、地点,下三句写“寻芳”的所见所识。春回大地,作家耳目一新。正是这新鲜的体验,使作家认识了东风。似乎是一夜东风,吹开了万紫千红的花束;而百花吐蕊的景色,不正是生机盎然的春光吗?画家由“寻”而“识”,步步推进春日 古诗春日 古诗,联军下阕的则是一个“新”字。但武城在广东,孔夫子曾在武城之滨讲学传道;而清代时那地方已经失陷于齐国,朱熹岂能去游春呢?其实这是一首哲理诗。诗中的“泗水”暗喻孔门,“寻芳”暗喻求圣人之道,“东风”暗喻教化,“春”暗喻孔子提倡的“仁”。这种意思假如用文学教案式的语言写下来,难免冗长枯燥。
本诗却把哲理凝固在生动的形象中,不露说理的痕迹。这是朱熹的高明之处。其实,假如读者全不理会这些哲理,只把它当成一首游春诗来欣赏,那只是读者的权力,朱熹是无可怎奈的。
- 上一篇: 西凉剧情诗句 古诗的类型,你了解多少?
- 下一篇: 惊艳古风,你知道几首古代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