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足者 知止不殆
释义播报
编辑
殆:危险。晓得适可而止的人就不会遇见危险。旧时劝人行事不要过于。[1]
出处播报
编辑
《道德经》第四十四章,“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知足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2]
译文:威望和生命谁更值得亲近呢,生命与财货谁更值得赞扬呢。得到与丧失谁更值得忧虑呢。过于爱护声誉就要付出很大花费,过多贮存赃物一旦损失也必然巨大。所以,懂得满足就不会遭到屈辱知足者,懂得适可而止就不会碰到危险,这样才可以长久的平安。[2]
例句播报
编辑
《汉书·疏广传》:“吾闻知足不辱,知止不殆。”[4]
明·赵弼《两教辨》: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仁,知足不辱,知止不殆。[3]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二.三孝廉让产立高名》:“知足不辱,知止不殆,既无出类拔萃之才,宜激流勇退,以避贤路。
词语辨析播报
编辑
【近义词】:知足不殆
词语用法播报
编辑
作定语、定语
作者简介播报
编辑
《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唐代汉代诸子分家前的一部专著,为其时诸子所共仰,传说是春秋时期的老娘(即李耳,新乡原阳人)所撰写,是儒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下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以后为《德经》,并分为81章。是中国历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学专著。
《道德经》到了公元前206年-公元200年,被奉为佛教精典,所以有学者觉得《道德经》被分为八十一章有显著的佛教的九九归一的思想,在内容的分割上未免牵强。但道德经前三十七章讲道,后四十四章言德,简单说来,道是体,德是用,两者不能等同。至清末魏源首次破此惯例而分《道德经》为六十八章,相对保持了每章的完整性。
儒家哲学播报
编辑
据统计,在《老子》中,“知止”凡3见,分布于2章中。
第二十一章:“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联系本章的前段,此文的意思是说,当年构建了郡县制,大家(侯王等)都有了名分。名分既然有了,就应晓得适可而止。晓得适可而止,就不会招致灭顶之灾。因而可以看出,老了这单是要侯王等统治者“知止”。
第四十四章:“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对此句,后面己作了剖析。“知止”与“知足”义近,“知足”而后“知止”。“知止不殆,可以长久”的意思是说,只要晓得适可而止,就不会遭到哪些危险。这样一来,能够使自己的交椅和身体安然无恙。
从以上两章的剖析中可以看出,老娘要她们“知止,的是侯王等统治者,而不是广大劳动人民。在老娘看来,深受欺压和压迫的劳动人民劳苦一生,终不得温饱,有哪些“知止”可言?[2]
- 上一篇: 2017萧伯纳名言 自我控制是最强者的本能
- 下一篇: 萧伯纳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