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的味道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上海人那种淡淡的,却又蕴含无限力量的温暖。
刚从他乡来到上海时,觉得上海人对人都是淡淡的。初遇时没有爽朗的大笑,不会呼朋唤友、侃侃而谈,说话做事都极有分寸。但相处久了,觉得人们就像上海的名小吃生煎,外表冷静,内心柔软而丰富。
不同于北方皮软馅香的包子,上海的生煎,皮煎得脆脆的,热乎乎的,一口咬下去,肉香汁多。经典款的小笼包,轻轻开一扇“天窗”,鲜美的汤汁就涌出来了,咸香口感里还有微微的甜味,再搭配一碗鸭血粉丝汤,吃多久都不会腻。那种“硬”和“软”的结合,是那么和谐而统一,正如上海这座城市。
上海的硬,体现在它的外表。繁荣、高效、安全、认真。上海人认真且精细,所以在爷爷奶奶和爸爸妈妈那个年代,“上海制造”是全国范围内的一个标杆,他们现在还能随口说出那一串耳熟能详的品牌:凤凰牌自行车、上海牌手表、大白兔奶糖、三枪牌家居服······上海的安全可以说是全国一流的,对这样一座拥有数千万人口的特大型城市而言,确实不容易。正因如此,上海的交通总是让人心安。无论是坐地铁还是乘车出行,都可以顺利且快速地到达目的地。这其中靠的,不仅是警察叔叔忠于职守的工作,更是交错的路标牌给予人们的帮助。以前我出门,妈妈总是亲自接送,但到上海仅仅半年,无论我是上学还是和同学出去玩,她都放心让我自己去。现在各种峰会、论坛更是在上海举办。特别是在全球疫情肆虐的情况,第三届进博会在上海如期举行,这大概是上海实力的最好体现。
上海的柔软,体现在它的内涵。精致、优雅、包容。二战期间上海接纳犹太难民的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详了,上海市民用竹竿挑着食物送进犹太隔离区的镜头,感动过无数人。还有人冒着危险收留了犹太孤儿直到他们长大回国。二战期间在上海避难的2.5万犹太人,除了自然的生老病死,其余全部幸存。除此以外,如果你有耐心,抽个一天的时间去武康路或者衡山路上转转,我想很少有人会不为那历史悠久的老洋房而感叹。古朴的小楼和斑驳的树影无一不彰显着上海曾经的历史过往。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上海人那种淡淡的却又蕴含无限力量的温暖。去年我和妈妈就在上海待了一天,晚上从外滩打车去机场,司机叔叔问我们去哪转了,我说在外滩。司机叔叔很愉快地给我们讲外滩各种各样的景点建筑,一路上还给我讲解了路边各种建筑物的由来和故事,下车的时候还说欢迎你们再来上海。让我一下子觉得上海真是一个外表看上去并不热情但却跳动着一颗滚烫热情的心的城市。
我有一次在地铁口遇见一个卖栀子花的老奶奶,满头白发,一口苏白,我给家里买花,就和她闲聊:“阿婆,侬年纪那么大了为啥还出来卖花啦?辛苦吗?”“哎呦,你不懂,今生卖花,来世漂亮!”我觉得这正是上海这座城市味道的一个体现。
现在的上海,聚集着无穷的能量。理想的积攒是上海的早晨,幸福的降临是上海的夜晚,蓬勃的发展是上海的精神,友爱互助是上海的品格,这一切形成了上海的独特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