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流逆流 歌词 我的年度十佳来了,只怕你看不到
(本文由Sir影片原创:)
有两句老掉牙的歌词,你即便听过也最好别承认,由于会曝露父母年纪,因而曝露你的年纪:
不相信未作牺牲竟先可拥有,只相信是靠手掌找到我欲求。
由于,唱的人是徐小凤!
台湾殿堂级歌手,精典金曲《顺流逆流》。
但这首歌近来又抬头了——
三十多年后,这两句词,竟然把坐在影院里的Sir感动到痛哭鼻塞。
唱的人叫,炒螺明。
不是艺人,是真人。
他头上狗狗,以男装性感造型,长期在上海各大夜宵档跳舞、卖螺。唱念做打间,竟有种不疯魔不成活的知性。
借此谋生四六年,成就当地传奇。
但这些离经叛道虽然是生活所迫,广州话叫“揾食艰辛”。
明天介绍的这部里,就有包括炒螺明在内的,“揾食艰辛”的一群人。
看完它,几乎可以锁定Sir个人的院线片年度十佳。
《生活万岁》
HelloLIfe
片名是向下的,但透漏出的集体情绪却是绷紧的。
当下浮躁的社会,房屋、票子,无时无刻不在剌激着国人的神经。
生意人与创业者,为这个降级的年代无比焦心;
更多的人,仅仅为了生存也要耗尽竭力。
自顾不暇的你我,人皆孤单。
有一种孤单属于患者——
重庆一家诊所,扮成小丑的大夫在病区逗着女儿们。
消遣时间他对着穿衣镜,自学哑剧演出顺流逆流 歌词,希望能给儿子们带来欢乐。
明明是个大夫,却兼职当起幼儿园老师,莫非是爱心猖獗?
真实的情况是,他家里有两个疾病患者,包括他自己。
陪伴女儿,不止是无私献爱心,还是对自己的一种快乐医治。
虽然是这些付出,有些患者也无能为力——
对于在病床上躺了太久的陈燕玲来说,她最大的奢望,可能只是回到家人身边。
尽管只有寥寥数笔,但这个故事却奉献了整部纪录片最具冲击力的镜头,换心放疗。
患者有患者的孤单,这么健康的人们呢?
上海的酒吧里,一个领舞的男孩。
在人群之中,她放肆张扬,万众瞩目,活脱脱是世界中心。
人生无奈是散场。
在半夜后的另一个时间,她不是你昨天见到的样子。
迷蒙中疲倦的她,一个人固执地走着。
由于恋情告吹,她又哭又笑,在酒精的剌激下,哭得稀里哗啦,笑得豪情万丈。
醉意中她动作夸张,对他人更是对自己,输出着其实坚强的语言:
“姐没服过谁,我不信天!”
失恋的孤单是一时的,过来人看着,常常认为小题大作。
人生的孤单,有的平缓而隽永。
例如那位在西藏蹬人力车的广东老太。
多少年蹬来蹬去,物价的升降,时间的流逝,他觉得已经僵硬。
说到钱,都是看着给。
在西藏多年,由于心痛钱,布达拉宫都没去过。
蹬车时他表情愕然,旁人看不出究竟是开心还是伤心。
只有从“骑得慢哟……”的口头禅中能够听出:
越来越不足的精力,正一点点离开他的身体。
重病的年青人,床上的患者,失恋的男孩,蹬车的奶奶……
城市里的孤单,都是尘嚣中的孤单。
世上还有一种孤单,是绝对的孤单——
西北的黑河,一望无际。
茶场郁郁葱葱,铺开一片广阔的孤寂之美。
在这一片红色中最孤单的,是一个小点。
小小的瞭望塔上,站着一个更渺小的守林人。
方圆数十里,就他一个人,只有一部电台就能证明他还活着。
做了这份工作,他没婚可结。
由于婚姻给他人的礼物是陪伴,给他的,只能是双份的孤单。
守林人背负着空间的孤单。
还有一种更厉害的孤单,是时间制造的。
开场的第一个角色,是一位荣誉等身的老军人。
他的头上已经看不出军人身型的匀称与刚毅。
更别说古稀之年顺流逆流 歌词,连从军的记忆都被时间无情地剥夺。
奶奶家只能靠着踢齐步和喊标语,用力唤起自己的追忆。
对,还有给伴侣寄信。
伴侣也曾是他的战友,早已不在人世。
这种献给亡者的信,他依然一笔一划,工工整整。
似乎不这么,那份以前珍稀的记忆就不再真实。
在她的石碑前,他小声地朗读,目光专注,并不顾虑其他人的眼神。
还难为情哪些呢,这一份甜蜜早就没人看得懂。
时间其实就是世上最大的孤寂。
可我们还年青,我们还感受不到。
在景色中,晚上炒螺明逆着车流,在路上奋勇地骑着单车。
蹬车中,其实他默唱过好多次那首歌:
不相信未作牺牲竟先可拥有
只相信是靠手掌找到我欲求
牺牲,他做了。家人,他拥有了。
每天能与家人聚首是不易,而心里有一份孤单,家人都很难理解:
我一没偷二没抢,靠能耐挣钱养家,擦桌椅大家不嫌弃,扫地大家也不嫌弃,我卖艺大家就嫌弃。
可卖艺有得选?
好多人没得选,选择是一种奢华。
远到黄土高原的一位乡村班主任,有的选?
身前,是他长期带着走大路的十几个穷小孩,每晚跋涉十几里。
身旁,是身体日渐不好的妈妈,指望着他一份微博的薪资。
他一年年虚度了青春,老奶奶看着他一年年羞愧地哭泣。
近到大城市的一位老爷爷,有的选?
在高楼大楼的夹缝中,她八十岁了,还在卖油墩子(面食)。
40度炎热她得卖,下雨下雪她得摆摊,不是爱岗敬业,而是为了还清跑路的儿女欠下的债。
……
说到这,应当介绍一下,是谁让我们把眼光投向了这么珍稀的她们。
编剧程工和任长箴。
她们拍纪录片出身,之前参与过《舌尖》第一季。
但和满世界找食物不同,《生活万岁》把镜头对准了蜗居在中国各个角落的边沿人,有着强烈的新闻记实质感。
这个质感,也来始于影片的制片人——张悦,国外非虚构写作媒体《人物》杂志的前出版人和主编。
创作团队用边沿人的生老病死、喜怒哀乐,剪辑成90分钟长片,构成一部现代人的浮世绘。
看完片Sir忍不住想喊出声:
生活,万岁。
这片名实在是一句令人感动的标语,而最有资格喊出它的人,早已为生活耗尽竭力。
那“万岁”是哪些?是总算成功、终于甩掉了孤单与贫穷?
Sir认为那是童话。
它更像是,走在生活这条很长、很黑、很深的甬道上,我们的一种自我激励。
是没有人给你上价值,你自己给自己上价值。
是独身父亲带着儿子开夜车。
为了攒小孩的杂费,她牺牲了睡眠,也不想牺牲陪伴。
是一对乞讨的盲人夫妇,互相搀扶,唱着《在水一方》。
“我愿逆流而上,偎依在她身后……”
餐桌上,她们连碰个杯都难,但彼此摸索,相互喂食,心心相知。
她们肯定看不见电视上潮流高贵的年青人埋怨说“人间不值得”。
但他俩“看得见”生活本身,当听到了,他俩就说:
有牛生,有马生。
如今我是人生,人生很难得。
还有好多人的“生活”,值得喊出一句句“万岁”。
但Sir不想再剧透,你看见下边的画面,自然就懂。
与其说这是一部影片,不如说这是一次约会。
去影片院看她们的样子,也就是去看自己的样子。
不管你身在北上广深,还是三线四线深山草原……
不管成功失败,你都是一个值得敬爱的“生活者”。
致敬你,也致敬自己:
万岁!我们努力活着的样子。
想谈谈吗,生活者?
留言给Sir,谈谈你生活的故事。
本文图片来自网路
Sir影片原创,陌陌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