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欧阳生哀辞》原文及翻译
韩愈《欧阳生哀辞》原文及翻译--文言文在线
韩愈
原文:
欧阳詹世居闽越,自詹已上,皆为闽越官,至州佐、县令者,累累有焉。闽越地肥衍,有山泉禽鱼之乐,虽有长材秀民,通文书吏事与上国①齿者,未尝肯出仕。
今上初,故宰相常衮为福建诸州观察使,治其地。衮以文辞进,有名于时;又作大官,临莅其民;乡县小民有能诵书作文辞者,衮亲与之为客主之礼,观游宴飨,必召与之。时未几,皆化翕然②。詹于时独秀出,衮加敬爱,诸生皆推服。闽越之人举进士繇詹始。
建中、贞元间,余就食江南,未接人事,往往闻詹名闾巷间,詹之称于江南也久;贞元三年,余始至京师举进士,闻詹名尤甚。八年春,遂与詹文辞同考试登第,始相识。自后詹归闽中,余或在京师他处,不见詹久者,惟詹归闽中时为然。其他时与詹离,率不历岁,移时则必合,合必两忘其所趋,久然后去,故余与詹相知为深。詹事父母尽孝道,仁于妻子,于朋友义以诚。气醇以方,容貌嶷嶷然③。其燕私善谑以和④,其文章切深喜往复,善自道,读其书,知其于慈孝最隆也。
十五年冬,余以徐州从事朝正于京师,詹为国子监四门助教,将率其徒伏阙下举余为博士,会监有狱,不果上。观其心,有益于余,将忘其身之贱而为之也。
呜呼!詹今其死矣!詹闽越人也,父母老矣,舍朝夕之养,以来京师,其心将以有得于是,而归为父母荣也。虽其父母之心亦皆然:詹在侧虽无离忧其志不乐也詹在京师虽有离忧其志乐也若詹者所谓以志养志者欤!詹虽未得位,其名声流于人人,其德行信于朋友,虽詹与其父母皆可无憾也。詹之事业文章,李翊既为之传,故作哀辞以舒余哀,以传于后,以遗其父母,而解其悲哀,以卒詹志云。
【注】①上国:指京城等文化发达的地区。②皆化翕然:很快形成了一种好风尚。③嶷嶷然:端庄温厚的样子。④燕私:指个人的闲暇时间。善谑以和:喜欢说话且话语柔和。
译文:
欧阳詹世代都居住在闽越地方,他的祖先都在闽越做过官,其中做到州佐、县令的也有不少。闽越土地肥沃,有山泉禽鱼带来的乡野乐趣,虽然百姓中也有不少杰出人物,他们通文墨,懂法令,可以与京师名士相媲美,但却不肯出来做官。当今皇帝建号之初,以前的宰相常衮任福建诸州观察使,管辖闽越这地方。乡县的庶民百姓凡能读书、作文、吟诗的,常衮亲自结交他们,以上宾的礼节接待,一同交游饮宴。过了不久,在学习、做文章上形成了和顺的风气。欧阳詹那时一枝独秀,常衮对他更是加倍爱护,其他文士对欧阳詹也都推崇信服。
建中、贞元年间,我寓居江南谋生,与人交往不多,但往往能在民间听到欧阳詹的大名,可见欧阳詹名闻江南已有很长时间了。贞元三年,我初次进京应试,那时听到欧阳詹的名声更大了。贞元八年春天,我与欧阳詹同榜考中进士,那时才相识。以后欧阳詹回到闽中省亲,我有时在京师,有时在别处,长时间没有见到他,只有欧阳詹回闽中时才这样。其他时候与欧阳詹离别,都不满一年,离别过不多久就能再见,见了面就不想往别处去,长时间之后才离开。所以我与欧阳詹交往很深。
欧阳詹侍奉父母恪尽孝道,对妻儿仁爱,对朋友义气而真诚。他气质淳朴,品行端正,体貌不凡。他平时喜欢说些玩笑话来调节心情,他的文章寓义深远、迂回曲折,善于用自己的话说明问题。读他的诗文,知道他对慈孝之道最为推崇。十五年冬天,我以徐州从事的身份进京向皇帝朝贺,欧阳詹当时任国子监四门博士助教,准备率领他的学生到宫门跪请皇上,推举我为博士,正巧那时国子监有狱讼之事,上书一事没有结果。看他一片诚心,只要对我有利,他可以忘却自己位卑言微而去做的’。
唉,欧阳詹现在去世了!欧阳詹是闽越人,父母年迈,他舍弃朝夕奉养父母之职,来到京城,他的本愿是为了在京城能有所得,衣锦荣归使父母感到荣耀。即便他父母的心愿也都是这样:儿子在身边,虽然没有离别的忧愁,心里却并不快乐;儿子在京师,虽有离别的忧愁,但心里在为他高兴。像欧阳詹这样的人,大概就是人们所说的以达成父母的愿望来敬养父母的人吧!
欧阳詹虽然没有得到高的官位,但他的名声流传在京城人中,他的德行已取信于朋友间,他和他的父母都没什么可遗憾的了。欧阳詹的事业和文章,李翱已经为他写了传记,所以我写下这篇哀辞以寄托我的哀思,用它流传下去,寄给他的父母,宽解他们的哀伤,并了结欧阳詹的心志
原文:
欧阳詹世居闽越,自詹已上,皆为闽越官,至州佐、县令者,累累有焉。闽越地肥衍,有山泉禽鱼之乐,虽有长材秀民,通文书吏事与上国①齿者,未尝肯出仕。
今上初,故宰相常衮为福建诸州观察使,治其地。衮以文辞进,有名于时;又作大官,临莅其民;乡县小民有能诵书作文辞者,衮亲与之为客主之礼,观游宴飨,必召与之。时未几,皆化翕然②。詹于时独秀出,衮加敬爱,诸生皆推服。闽越之人举进士繇詹始。
建中、贞元间,余就食江南,未接人事,往往闻詹名闾巷间,詹之称于江南也久;贞元三年,余始至京师举进士,闻詹名尤甚。八年春,遂与詹文辞同考试登第,始相识。自后詹归闽中,余或在京师他处,不见詹久者,惟詹归闽中时为然。其他时与詹离,率不历岁,移时则必合,合必两忘其所趋,久然后去,故余与詹相知为深。詹事父母尽孝道,仁于妻子,于朋友义以诚。气醇以方,容貌嶷嶷然③。其燕私善谑以和④,其文章切深喜往复,善自道,读其书,知其于慈孝最隆也。
十五年冬,余以徐州从事朝正于京师,詹为国子监四门助教,将率其徒伏阙下举余为博士,会监有狱,不果上。观其心,有益于余,将忘其身之贱而为之也。
呜呼!詹今其死矣!詹闽越人也,父母老矣,舍朝夕之养,以来京师,其心将以有得于是,而归为父母荣也。虽其父母之心亦皆然:詹在侧虽无离忧其志不乐也詹在京师虽有离忧其志乐也若詹者所谓以志养志者欤!詹虽未得位,其名声流于人人,其德行信于朋友,虽詹与其父母皆可无憾也。詹之事业文章,李翊既为之传,故作哀辞以舒余哀,以传于后,以遗其父母,而解其悲哀,以卒詹志云。
【注】①上国:指京城等文化发达的地区。②皆化翕然:很快形成了一种好风尚。③嶷嶷然:端庄温厚的样子。④燕私:指个人的闲暇时间。善谑以和:喜欢说话且话语柔和。
译文:
欧阳詹世代都居住在闽越地方,他的祖先都在闽越做过官,其中做到州佐、县令的也有不少。闽越土地肥沃,有山泉禽鱼带来的乡野乐趣,虽然百姓中也有不少杰出人物,他们通文墨,懂法令,可以与京师名士相媲美,但却不肯出来做官。当今皇帝建号之初,以前的宰相常衮任福建诸州观察使,管辖闽越这地方。乡县的庶民百姓凡能读书、作文、吟诗的,常衮亲自结交他们,以上宾的礼节接待,一同交游饮宴。过了不久,在学习、做文章上形成了和顺的风气。欧阳詹那时一枝独秀,常衮对他更是加倍爱护,其他文士对欧阳詹也都推崇信服。
建中、贞元年间,我寓居江南谋生,与人交往不多,但往往能在民间听到欧阳詹的大名,可见欧阳詹名闻江南已有很长时间了。贞元三年,我初次进京应试,那时听到欧阳詹的名声更大了。贞元八年春天,我与欧阳詹同榜考中进士,那时才相识。以后欧阳詹回到闽中省亲,我有时在京师,有时在别处,长时间没有见到他,只有欧阳詹回闽中时才这样。其他时候与欧阳詹离别,都不满一年,离别过不多久就能再见,见了面就不想往别处去,长时间之后才离开。所以我与欧阳詹交往很深。
欧阳詹侍奉父母恪尽孝道,对妻儿仁爱,对朋友义气而真诚。他气质淳朴,品行端正,体貌不凡。他平时喜欢说些玩笑话来调节心情,他的文章寓义深远、迂回曲折,善于用自己的话说明问题。读他的诗文,知道他对慈孝之道最为推崇。十五年冬天,我以徐州从事的身份进京向皇帝朝贺,欧阳詹当时任国子监四门博士助教,准备率领他的学生到宫门跪请皇上,推举我为博士,正巧那时国子监有狱讼之事,上书一事没有结果。看他一片诚心,只要对我有利,他可以忘却自己位卑言微而去做的’。
唉,欧阳詹现在去世了!欧阳詹是闽越人,父母年迈,他舍弃朝夕奉养父母之职,来到京城,他的本愿是为了在京城能有所得,衣锦荣归使父母感到荣耀。即便他父母的心愿也都是这样:儿子在身边,虽然没有离别的忧愁,心里却并不快乐;儿子在京师,虽有离别的忧愁,但心里在为他高兴。像欧阳詹这样的人,大概就是人们所说的以达成父母的愿望来敬养父母的人吧!
欧阳詹虽然没有得到高的官位,但他的名声流传在京城人中,他的德行已取信于朋友间,他和他的父母都没什么可遗憾的了。欧阳詹的事业和文章,李翱已经为他写了传记,所以我写下这篇哀辞以寄托我的哀思,用它流传下去,寄给他的父母,宽解他们的哀伤,并了结欧阳詹的心志
- 上一篇: 韩愈《守戒》原文及翻译
- 下一篇: 《隋书·张威传》原文及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