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周敬心传》原文及翻译
《明史·周敬心传》原文及翻译--文言文在线
明史
原文:
周敬心,山东人,太学生也。洪武二十五年,诏求晓历数者,敬心上疏极谏,且及时政数事。略曰:
臣闻国祚长短,在德厚薄,不在历数。三代尚矣,三代而下,最久莫如汉、唐、宋,最短莫如秦、隋、五代。其久也以有道,其短也以无道。陛下膺天眷命,救乱诛暴。然神武威断则有余,宽大忠厚则不足。陛下若效两汉之宽大,唐、宋之忠厚,讲三代所以有道之长,则帝王之祚可传万世,何必问诸小道之人耶?
臣又闻陛下连年远征,北出沙漠,为耻不得传国玺耳。昔楚平王时,琢卞和之玉,至秦始名为“玺”,历代递嬗,以讫后唐。治乱兴废,皆不在此。石敬瑭乱,潞王携以自焚,则秦玺固已毁矣。敬瑭入洛,更以玉制。晋亡入辽,辽亡遗于桑乾河。元世祖时,札剌尔者渔而得之。今元人所挟,石氏玺耳。昔者三代不知有玺,仁为之玺,故曰“圣人大宝曰位,何以守位曰仁。”陛下奈何忽天下之大玺,而求汉、唐、宋之小玺也?
方今力役过烦,赋敛过厚。教化溥而民不悦;法度严而民不从。昔汲黯言于武帝曰:“陛下内多欲而外施仁义,奈何欲效唐、虞之治乎?”方今国则愿富,兵则愿强,城池则愿高深,宫室则愿壮丽,土地则愿广,人民则愿众。于是多取军卒,广籍资财,征伐不休,营造无极,如之何其可治也?臣又见洪武四年录天下官吏,十三年连坐胡党,十九年逮官吏积年为民害者,二十三年罪妄言者。大戮官民,不分臧否。其中岂无忠臣、烈士、善人、君子?于兹见陛下之薄德而任刑矣。水旱连年,夫岂无故哉!
言皆激切。报闻。
译文:
周敬心,山东人,是太学生。洪武二十五年诏令访求通晓历数者,敬心上疏进谏,并及时纠正几件事务。奏章简要的叙述是:
我听说国祚长短,在于德的厚薄,不在于历数。夏商周三代的国运很久远,三代而下,朝代最长的莫过于汉、唐、宋,最短的莫过于秦、隋、五代,长久是因为有道,短命是因为无道。陛下接受上天的垂爱赋予重任,拯救乱世诛灭暴政,然而你的神明威武有余,宽大忠厚不足。陛下如果效法两汉的宽大,唐、宋的忠厚,讲求夏商周三代有道之长处,则帝王国统可以传至万世,又何必向小道之人问这件事呢?
我又听说陛下连年远征,向北越过沙漠,是因为把没有得到传国玉玺作为耻辱罢了。昔日楚平王时,雕琢了卞和发现的璧玉,到了秦代才定名为“玺”,历代依次传承,而到了后唐时,天下不再太平兴盛。石敬瑭作乱,潞王携带玉玺而自焚,而那块秦国制作的玉玺本来就已经被毁灭了。石敬瑭进入洛阳,重新用玉制作了一个相同的玉玺。后晋被灭亡后,玉玺流入了辽国,辽国灭亡时又遗失于桑乾河。元世祖时,札剌尔部落百姓打鱼得到了这个玉玺。现在元人所拥有的玉玺,只不过是石敬瑭重新制作的玉玺罢了。过去夏商周三代不知道有玉玺,用仁义作为玉玺,所以说:圣人拥有玉玺就可以登上帝位,用什么守住帝位还是要靠仁义。陛下为什么轻视天下最大的玉玺——仁义,而去求取汉、唐、宋那种小的玉玺呢?
当今劳役过多,赋敛过重,教化薄弱而百姓不高兴,法规制度严厉而百姓不依从。当年汲黯对武帝说:‘陛下对内多欲,对外施仁义,又怎么能效仿尧舜的太平盛世呢?’当今朝廷希望国家富强,兵力强大,城池高深,宫室壮丽,土地辽阔,人口众多。在这个时候穷兵黩武,广敛资财,征伐不休,修建宫室没有穷尽,如此天下怎么能大治呢?我观察到洪武四年,任用天下官吏,十三年惩治了牵连胡惟庸的余党,十九年逮捕多年危害百姓的官吏,二十三年对妄言者判罪,对官民大开杀戒,不分好坏。他们当中难道没有忠臣、有抱负有志向的人、善人、君子吗?由此可以看出陛下轻视德治而滥用刑法。水旱连年,难道没有原因吗?”
他的奏章言辞激烈感情真切,皇上回复说知道了。
原文:
周敬心,山东人,太学生也。洪武二十五年,诏求晓历数者,敬心上疏极谏,且及时政数事。略曰:
臣闻国祚长短,在德厚薄,不在历数。三代尚矣,三代而下,最久莫如汉、唐、宋,最短莫如秦、隋、五代。其久也以有道,其短也以无道。陛下膺天眷命,救乱诛暴。然神武威断则有余,宽大忠厚则不足。陛下若效两汉之宽大,唐、宋之忠厚,讲三代所以有道之长,则帝王之祚可传万世,何必问诸小道之人耶?
臣又闻陛下连年远征,北出沙漠,为耻不得传国玺耳。昔楚平王时,琢卞和之玉,至秦始名为“玺”,历代递嬗,以讫后唐。治乱兴废,皆不在此。石敬瑭乱,潞王携以自焚,则秦玺固已毁矣。敬瑭入洛,更以玉制。晋亡入辽,辽亡遗于桑乾河。元世祖时,札剌尔者渔而得之。今元人所挟,石氏玺耳。昔者三代不知有玺,仁为之玺,故曰“圣人大宝曰位,何以守位曰仁。”陛下奈何忽天下之大玺,而求汉、唐、宋之小玺也?
方今力役过烦,赋敛过厚。教化溥而民不悦;法度严而民不从。昔汲黯言于武帝曰:“陛下内多欲而外施仁义,奈何欲效唐、虞之治乎?”方今国则愿富,兵则愿强,城池则愿高深,宫室则愿壮丽,土地则愿广,人民则愿众。于是多取军卒,广籍资财,征伐不休,营造无极,如之何其可治也?臣又见洪武四年录天下官吏,十三年连坐胡党,十九年逮官吏积年为民害者,二十三年罪妄言者。大戮官民,不分臧否。其中岂无忠臣、烈士、善人、君子?于兹见陛下之薄德而任刑矣。水旱连年,夫岂无故哉!
言皆激切。报闻。
译文:
周敬心,山东人,是太学生。洪武二十五年诏令访求通晓历数者,敬心上疏进谏,并及时纠正几件事务。奏章简要的叙述是:
我听说国祚长短,在于德的厚薄,不在于历数。夏商周三代的国运很久远,三代而下,朝代最长的莫过于汉、唐、宋,最短的莫过于秦、隋、五代,长久是因为有道,短命是因为无道。陛下接受上天的垂爱赋予重任,拯救乱世诛灭暴政,然而你的神明威武有余,宽大忠厚不足。陛下如果效法两汉的宽大,唐、宋的忠厚,讲求夏商周三代有道之长处,则帝王国统可以传至万世,又何必向小道之人问这件事呢?
我又听说陛下连年远征,向北越过沙漠,是因为把没有得到传国玉玺作为耻辱罢了。昔日楚平王时,雕琢了卞和发现的璧玉,到了秦代才定名为“玺”,历代依次传承,而到了后唐时,天下不再太平兴盛。石敬瑭作乱,潞王携带玉玺而自焚,而那块秦国制作的玉玺本来就已经被毁灭了。石敬瑭进入洛阳,重新用玉制作了一个相同的玉玺。后晋被灭亡后,玉玺流入了辽国,辽国灭亡时又遗失于桑乾河。元世祖时,札剌尔部落百姓打鱼得到了这个玉玺。现在元人所拥有的玉玺,只不过是石敬瑭重新制作的玉玺罢了。过去夏商周三代不知道有玉玺,用仁义作为玉玺,所以说:圣人拥有玉玺就可以登上帝位,用什么守住帝位还是要靠仁义。陛下为什么轻视天下最大的玉玺——仁义,而去求取汉、唐、宋那种小的玉玺呢?
当今劳役过多,赋敛过重,教化薄弱而百姓不高兴,法规制度严厉而百姓不依从。当年汲黯对武帝说:‘陛下对内多欲,对外施仁义,又怎么能效仿尧舜的太平盛世呢?’当今朝廷希望国家富强,兵力强大,城池高深,宫室壮丽,土地辽阔,人口众多。在这个时候穷兵黩武,广敛资财,征伐不休,修建宫室没有穷尽,如此天下怎么能大治呢?我观察到洪武四年,任用天下官吏,十三年惩治了牵连胡惟庸的余党,十九年逮捕多年危害百姓的官吏,二十三年对妄言者判罪,对官民大开杀戒,不分好坏。他们当中难道没有忠臣、有抱负有志向的人、善人、君子吗?由此可以看出陛下轻视德治而滥用刑法。水旱连年,难道没有原因吗?”
他的奏章言辞激烈感情真切,皇上回复说知道了。
- 上一篇: 《晋书·鞠允传》原文及翻译
- 下一篇: 《明史·陈九畴传》原文及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