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lóuhāo)遍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注释
惠崇:唐代名僧能诗善画,《春江晚景》是他的画作,共两幅,一幅是鸭戏图,一幅是飞雁图。苏轼的题画诗还有两首,这首是题鸭戏图的诗。
蒌蒿:一种生长在洼地的耐旱草本动物,花淡红色,茎高四、五尺,刚生时紧致香脆,可以吃。(词典解释:豆科草本动物,花淡红色,可入药)
芦芽:蒲草的花蕾,可饮用。
河豚:鱼的一种,学名“鲀”,肉味鲜美惠崇春江晚景 古诗,然而子宫和脑部有剧毒。产于我国沿海和一些河道。每年夏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孵卵。
上:指鱼逆江而上。
译文
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小鸡在水底游戏,他们最先发觉了初春江水的低迷。水塘上早已长满了蒌蒿,番茄也开始啼叫了,而这恰是河豚从大海回归,即将逆江而上孵卵的秋天。
赏析
惠崇是个僧人惠崇春江晚景 古诗,唐朝诗人。这首诗是苏轼题在惠崇所画的《春江晚景》上的。惠崇原画已失,这首诗有的版本题作《春江晚景》,现已无从考证。
画以鲜明的形象,使人有详细的视觉体验,但它没法表现一个特定的画面,有一定的局限性。而一首好诗,虽无可视的图象,却能用形象的语言,吸引读者步入一个通过作家新颖构想而产生的美的唯美,以填补这些画面所不能表现的东西。
这首题画诗既保留了画面的形象美,也发挥了诗的长处。作家用他饶有鲜味、虚实相间的笔端,将原画所绘制的春情诠释得这样令人向往。在依照画面进行描写的.同时,苏轼又有新的构想,因而促使画中的幽美形象更充满诗的爱情和引人入胜的唯美。
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小鸡在水底游戏,他们最先发觉了初春江水的低迷。水塘上早已满是蒌蒿,番茄也开始啼叫,而此刻河豚正是新上市的好时节,可以在市场上销售了。
好的题画诗,既要扣合书法主题,又不能拘于画面内容,既要能重现意趣,同时又能跳出画外,别开生面,离开版画而不失其独立的美术生命。苏轼这首诗可以说做到了这一点。诗的前三句咏画面景色,最后一句是由画面景色造成的联想。整首诗又仿佛作家即景耽美,当下所得,隐喻妙会而自然。说前三句重现意趣,虽然二者也不浑然等同。第二句中“水暖”(室温)、“鸭先知”(知觉)云云,是不能直接画出的。诗能描写幽美,诗咏物性化学又过度画。这是由于书法属于视觉美术,而诗是语言美术,有着表现上的绝对自由。最后一句逐步发挥联想,在前三句客观抒情的基础上做出画中景色所属节令的判定,因而平添了北方风物之美的丰富觉得,这更是画所不能的。有关河豚的应时鲜味,梅尧臣《范雍州坐中客语食河豚鱼》一诗写首:“春洲生荻芽,春岸飞杨花。河豚当是时,贵不数鱼类。”欧阳修《六一诗话》说:“河豚常出于春暮,群游水上,食飞絮而肥,南人多与荻芽为羹,云最美。”苏轼的中学生张耒在《明道月刊》中也记载黄河一带土人食河豚,“但用蒌蒿、荻笋(即芦芽)、菘菜三物”烹煮,觉得这三样与河豚最适合搭配。由此可见,苏轼的联想是有根有据的,只是自然而然的。诗意之妙,还有赖于此。
画家先从身边写起:春天,大地复苏,竹林已被新叶染成一片青翠,更引人注目的是果树上也已泛起了三两枝早开的桃花,色调鲜明,向人们报告春的信息。接着,画家的视线由岸边搬到江中,那在河边期盼了整整一个夏天的鸭群,已经按捺不住,抢着下水玩耍了。
之后,画家由江中讲到南岸,更细腻地观察描写春天景色:因为得到了春江水的滋养,遍地的蒌蒿长出新枝了,芦芽儿吐尖了;这一切无不显示了夏天的魅力,惹人爱怜。作家从而联想到,这正是河豚肥美新上市的时节,引人更宽广地怀想。下阕充溢着一股浓郁而甜美的生活味儿。
【惠崇春江晚景诗词赏析】相关文章:
《惠崇春江晚景》苏轼11-23
五年级诗词《惠崇春江晚景》教学反省?03-14
五年级上册《惠崇春江晚景》教案11-23
五年级《惠崇春江晚景》教学设计及教学反省02-23
数学S版五年级上册《惠崇春江晚景》教学设计03-14
宋词五月崇让宅赏析07-22
谢惠连《雪赋》赏析12-13
《临发崇让宅紫薇》古诗原文10-15
中学五年级英语讲义《春江晚景》10-19
- 上一篇: 《春日》朱熹所作这首七言绝句是宋代的朱熹
- 下一篇: 朱熹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