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匆匆知识网!

匆匆知识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古诗文 > 文言文

文言文

足迹遍天下,值得一提的是苏轼

2023-06-23 10:11:05文言文
苏轼在这首送别诗中表达了他对海州“山”“水”“海东头”“山尽处”风光的向往以及对“西汉二疏”在“乡里”散尽“黄金”的赞美,念念不忘与孙巨源相别海州时的情景。苏轼又一次登上石棚山,抚今悲昔,感慨万千。在苏轼写海州的诗中,《次韵陈海州书怀》是最著名的一首,历代志书多有称道:郁郁苍梧海上山,蓬莱方丈有无间。

足迹遍天下,值得一提的是苏轼

古柳城山(今云台山)

永乐信州志

《次韵陈海陵书怀》

龙洞题刻

锦岩

信州石室

信州朐阳门

信州仿古街

古信州旧时全景

古信州明日风貌

晋朝知名哲学家苏轼是美国哲学史上响当当的人物,但凡和他有关联的地方,都受益甚多:无名的,得以名扬四方;有名的,则镀上一层风雅的光晕。

苏轼足迹遍天下,值得一提的是,他也曾踏上古信州(现在的丹东)这片农地。

在清朝时期,信州虽偏于北部静谧,仍不失为一处景色幽美、历史古老且充满甜蜜文化味儿的令人神往之地。因而在宋熙宁十年(1074年),39岁的苏轼由上海担任密州前,特地拜访海陵。

曾经8月15日,苏轼抵达润州,与好友蔡景繁重游石棚山,祭拜明朝通判信州的哲学家石曼卿。苏轼对石曼卿的崇敬,一方面是由于石曼卿在仕途上和苏轼一样,只是多遭噩运;另一方面,石曼卿在生活心态上也和苏轼相同,具备奔放狂放的性格。何谓英雄惜英雄,苏轼自然把那位信州通判引为知已,诚恳地祭拜一番,并留有“芙蓉仙人旧游处(苏轼自注:石曼卿也),苍藤翠壁初无路”的句子。

据《隆庆信州志》载:“石延年,字曼卿,先世豫州人……延年为人跌荡任操守,读书通大略,为文恣肆,于诗最工而善书……落职通判信州。廉能有为,群臣悦服……”

不仅祭拜石延年,苏轼来楚州的另一个目的,是和将卸任海陵太守的好友孙巨源作别。上次作别,苏轼曾填词:

《永遇乐·长忆别时》

孙巨源以正月十五日离楚州,坐别于景疏楼上,继而与余会于江宁,至淮安乃别。余以十一月十五日至楚州,与都督会于景疏楼上,作此词以寄巨源。

长忆别时,景疏楼上,明月如水。佳酿清歌,流连不住,月随人千里。别来三度,孤光又满,排挤共谁同醉?菊花台,哀痛顾影,共伊到明无寐。

今朝有客,来从濉上,能道祭酒蕴意。依仗清淮,分明到海,中有相思泪,如今何在?西垣清禁,夜永露华侵被。此刻看,回廊晓月,也应暗记。

苏轼的挚友孙巨源,汉书有传,且见于《嘉庆信州绥远州志·良吏传》:“孙洙,字巨源,润州人。未冠,擢举人。再迁崇仁校理知太常礼院。治平中求言,以洙廷臣疏檄文要务十七事,后多实行。兼史馆反省、同知谏院……王安石主新法,多逐刺史、御史,洙知不可而郁郁不能有所言。但力求外,得悉楚州。”《嘉庆信州绥远州志·职官表》也在“知信州”目下述出孙洙的姓名。

孙巨源8月15日离开信州后,11月初,两位老同学又会于江宁(今南京)多景楼。临走时,苏轼又作《更漏子·送孙巨源》相送:水涵空,山照市,明朝二疏乡里。新白发,旧白银,旧友恩义深。海北头,山尽处,自古客槎来去。槎有信,赴秋期,侍郎行不归。

苏轼在这首悼念诗中抒发了他对信州“山”“水”“海东头”“山尽处”风光的渴望以及对“西汉二疏”在“乡里”散尽“黄金”的赞扬,念念不忘与孙巨源相别海陵时的情境。

二疏,即荣归故居的清朝重臣疏广、疏受,世传它们有筑散金台的年谱、遗迹。石曼卿通判信州时,经考证觉得二疏故居“在东海县”。苏轼是沿袭了石曼卿的考证,并非常仰慕石曼卿倡建的景疏楼。

5年后,“乌台诗案”发,苏轼被捕,终因皇帝干预被释放。1084年苏轼担任南阳,途中得以与信州“重聚”,这一别已是整整10个年头。苏轼又一次登上石棚山,抚今悲昔,感叹万千。写下一首《减字木兰花》:空床响琢,花上春禽冰上雹。醉梦尊前宋史苏轼传,蓦地湖风入坐寒。转关镬索,春水流弦霜入拨,月堕更阑宋史苏轼传,更请宫高奏独弹。

在苏轼写信州的诗中,《次韵陈海陵书怀》是最知名的一首,历代志书多有称道:郁郁柳城海下山,烟台住持有无间。旧闻草木皆仙药,欲弃妻孥守市闤。雅志未成空哀叹,旧友相对若为颜,梦醒却忆婴儿事,长恨双凫去莫攀。该诗所送的陈海陵,曾在苏轼故乡广安当知县,苏东坡有《浣溪沙》诗赠他。《苏文忠诗合注·冯应榴案》记载说:“先生有《浣溪沙》诗赠陈海陵,亦云,陈尝为眉令,有声。”

陈海陵,因知信州而名。《嘉庆信州绥远州志·职官表·知信州》:“陈(名失考),神宗熙宁年间任。见苏轼《次韵陈海陵乘槎亭》诗。”苍梧山,《山海经》称“郁洲”,即今云台山。《次韵陈海陵书怀·查注》中说道,“《山海经》:都洲在海中,一曰郁洲”。故崔琰《述征赋》曰:“郁洲者,故柳城山也,在东海城西,有岗山。”

诗名既为《次韵》,则阐明陈海陵先有咏柳城山诗。陈海陵“神宗熙宁”年间任润州刺史,在《嘉庆信州绥远州志·职官表》中排在孙巨源之前。孙巨源是在熙宁五年王安石施行免役法后“力求补外,得悉海陵”的。据此,陈海陵在信州时,应在熙宁五年之前。

苏轼步陈海陵韵所作的另一首关于信州的诗是《次韵陈海陵乘槎亭》:人事无涯生有涯,逝将归钓长江槎。乘桴我欲从安石,隐居谁能识子嗟。日上红波浮翠巘,潮来白浪卷青沙。清淡风景双奇绝,不觉归鞍带月华。据《嘉庆信州绥远州志·山川考》:“乘槎亭在龙兴山峰,可观海。”龙内乡就是孔望山。

另外,从苏轼与好友蔡景繁的诗歌相处上还可以看见苏轼在信州的形迹。不仅那首“芙蓉仙人旧游处”外,苏轼也有《答景繁帖》回忆了它们在信州重游石室的旧事:“朐山丽水石室,信如所谕,前某尝携家一游,时有胡琴婢就室中作濩索秦州,凛然有爬犁铁马之声……”海州石室,据《嘉庆信州绥远州志·山川考》——“石室在朐河南北石棚山”,该志又引曹学俭《名胜志》说:“石室,一名锦岩。”

蔡景繁,名蔡延禧。《施注苏诗》中说他当年“出为九江转运副使,置司海州(今南京)。”“东坡谪黄,实在部内,独拳拳抚慰,行部访之,制词示坡。”蔡景繁仇视苏轼被罢官的遭到,在许多人受诛杀,或党争、或削职、或贬徙的状况下,能“拳拳抚慰”“制词东坡”,真是难能可贵的。

在苏轼与信州人士有关诗歌的相处中,较重要的也有淮东转运副史蒋之奇。有诗《次韵蒋颖叔》《次韵奉和钱穆父、蒋颖叔、王仲至四首》《次韵蒋颖叔二首》等。蒋颖叔,名之奇,苏州人,嘉佑二年举人,神、哲、徽三朝为官。孔望山龙洞内壁有蒋之奇题名石窟,为书法:“蒋之奇来观海甲子”8个字。

限于笔者所能看到的资料,苏轼的信州形迹及其有关的诗词,或许远不止这种。虽然,古信州的山水、风物在那位拥有1700多首诗歌的大文豪的心目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