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诗歌“贵含蓄,忌直露”——常用写景方式
美国中式散文“贵深沉,忌直露”,有情不坦承情,有恨不直说恨,而是依靠于外界事物来抒发,作家惯用的手法便是借景达情,然后就形成了为数诸多的抒情诗。但抒情因煽情的不同而形式各异,常用抒情形式有:
1正与侧的结合
景色描写可以从正面入手,直接描写景色的特性,使人一目了然;也可以不从正面景色入手,而是从与其有关的侧面景色写起,来阐明该事物的特性,同时能够提供给读者丰富的想像空间。两种方式结合利用,可以使景色的特性,格外鲜明格外突出。
白居易《杨柳条词》
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白银软于丝。永兴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第一、二句利用正面描写的手法,描写了夏天松树的娇美型态。王昌龄《从军行》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战洮河南,已报擒获吐谷浑。第二句侧面描写战报,通过写风势巨大,卷起红旗以便急行军来写战役的惨重。刘禹锡《石头城》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孤独回。淮水北边旧时月,夜阑还过女墙来。题为“石头城”,显著是写“石头城”,但诗文不从石头城入手,却从石头城周围景色——山、潮水、月——入手,写出了石头城这一“故国”的衰落与荒凉。
2动与静的结合
在美国唐代散文里,诗人们为了创设唯美,非常留意动态描写,动静结合是常用的一种抒情手法。在这些手法的利用中,作家常常独出心裁,“每着一字”,而使“境界全出”。诸如像贾岛《题李凝闲居》的“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的“推”“敲”选用,王安石《泊船瓜洲》的“春风又绿江江北”的“绿”字的比喻词用作使动动词,都是动态描写的一些标杆,在短语的使用上作了不少文章。但作为动静结合的抒情形式,常常是在一种唯美里描写动态与静态,使得常常是以静为主,以动衬静的形式,产生唯美和形象的和谐统一。因而,动静结合的抒情手法,常常与突显又不可迥然分开。王维《山居秋暝》空山新雪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歌。随便春芳歇,王孙自可留。作家王维不愧描写山水的前辈,动静结合是其主要抒情手法之一。作家在绘制的景色中,静中有动,以动衬静,动静结合,构成动人的唯美。第二联写物,“明月松间照,”是静景,是所见,写的是月光透过松针铺满大地;而“清泉石上流”,是动景,是所闻,动静融为一体,构成一副古朴漂亮的景色画。第三联是作家用“竹喧”烘托山静,是所闻,用“莲动”衬托水幽,是所见,轶闻交错,“喧”“幽”互衬,颇有美术传染力。
3声与色的结合
诗词抒情常牵涉到声音与色调,这是作家运用听觉多视角抒情,让读者如临其境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词,收到了很高的美术疗效。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下联是一组对偶句。草堂周围多柳,新绿的枝杈上有成对黄鹂在欢唱,一派惬意景色,有声有色,构成了新鲜而幽美的唯美。“翠”是新绿,“翠柳”是春天物候,柳条刚抽新芽。“两个黄鹂鸣翠柳”,鸟雀成双成对,展现一片生机,具备喜庆的意味。次句写蓝天上的白鹭在自由翱翔。这些性感鸟飞上去姿态幽美,自然成行。晴空万里,一碧如洗,白鹭在“青天”映衬下,色调十分鲜明。两句中一连用了“黄”、“翠”、“白”、“青”四种鲜明的色调,织成一幅缤纷的图景;首句也有声音的描写,传达出无比轻快的爱情。
4虚与实的结合
“虚”与“实”是两个极大的概念,详细点说就是无形与有形、抽象与详细,想像回想与现实。
如“愁”是虚的,由于它是无形的、抽象的,而“一江春水”、“舴艋舟”、“春草寂寂”“杨柳岸晓风残月”是实的,古诗歌常利用详细、可感的事物来表达某些情感寄寓某些情结,或利用想像或追忆来写现实的处境和体悟。
老师们在鉴赏时要留意诗中哪是实、哪是虚。以及作家着意要表现的是实还是虚。弄清了这几点能够精确掌握他们的关系。
实景是作家描写的现实客观景物,虚景是作家通过联想或想象而虚拟的景色,虚实结合更能抒发出一种浓溢的遐思。
高适《塞上听吹箫》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天山。
诗中一二句实抒情,描写的内容是胡天北地,冰雪消融,牧马的秋天到了。夜晚,战士赶着马群归来,夜空洒下明月的清辉。在这么茫茫而又明澈的景色里,不知哪座戍楼里吹来了羌笛,那是熟悉的《梅花落》曲调啊!
三四句虚抒情,将“梅花落”拆用,如同风吹的不是琴声而是落梅的花片,他们到处飞舞,一夜之间和色和香照亮天山。
此诗抒发战士们由听曲而想起家乡的梅花(胡地没有梅花),想起梅花之落,写出了它们的浓厚的乡思情。
5点与面的结合
诸事万物都是互相相互联系的,不是孤立存在的,描写的景色也一样,他们总是和周围的景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然而,作家在抒情状物时,不是孤立地静止地写主体物,还写主体物周围的联系物,点面结合,烘云托月,使主体形象更丰腴,更有特色。
柳宗元《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扁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蓑笠翁”在画面上变得比较小,但处在十分醒目的位置,是诗的中心,“孤舟蓑笠翁”属于点的刻画;
前两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属于面的铺陈,句子从“鸟飞绝”、到“人踪灭”写尽了人物境遇的苦寒与孤独,并在“山”“径”前冠之以人数词“千”“万”,对突出人物坚韧不拔、卓然不惑的品格起。
可以称之为点面结合,强调一点,隐括全面。
6对与错的结合
看同一景色,观察者所处的方位不同,视角不同,远眺,俯视,遥望,近看,视觉形象会展现千姿百态,变化万千。从不同视角描写,会使读者对所描写的景色形成愈发全面的认识,荣获更完美的体会。杜牧《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泊车坐爱枫林晚,压枝红于五月花。头两句绘制了秋山远景。第一句描写了秋山高远的景色,表现了画家敢于攀越的精神。第二句描写了秋山中的一个特定场景,在白云浮动的夜空下有几户人家依稀可见。后两句绘制了秋山近景。“霜叶红于五月花”一句,生机盎然,浓艳闪耀,清爽刚毅,形象鲜明,给人一种秋光胜似春光的美感。
7工笔手法
线描,原是美国油画的传统技巧之一,大致接近西洋画法中的素描或绘画,其特征是用简洁的水色腰线来描绘画面,赋形重彩,不事衬托,不施色调。
这些画法引进到散文的创作中,那就是不用比喻词和修饰语,也不用雕刻细刻和层层渲染,更不用曲笔或陪衬,而是把握描写对象,用精确有力的画笔,明快别致的语言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词,朴实平易的文字,干净利素地描绘出事物的形状、光暗(响声)等,以表现作者对事物的体验。
温庭筠《商山偶成》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家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落叶大道,枳花明驿墙。
因思茂陵梦,凫雁满回塘。
第二联两句诗,就是六个名词(即六种景色)的组合,没有任何修饰语。它集中地表现了偶成的辛劳。在鸡鸣声起,残目未落之时,冒着寒霜上路,可见偶成辛劳。
抒情是散文的主要内容,鉴赏散文的抒情就该从作家抒情的方法入手,那样能够精确掌握景色中所寓含的作家的感情。
- 上一篇: 中国古典诗歌“贵含蓄,忌直露”
- 下一篇: 10篇辛弃疾经典诗词十首,你读过几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