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首美妙古诗词,带你感受中秋月的魅力
元宵节是传统新春,是阖家团聚的日子。这两天,月亮很圆人团聚,家人们相聚一堂,享受难得岁月。
好圣诞其实还要好诗歌来助阵,我是真冲浪的猫,一个诗歌爱好者,记得关注我哦!国庆节到好诗来,现在我给同学献上3首曼妙古诗歌,带你体验节日月的活力。
第1首,《中秋宿邓逸人居》:偶与山僧宿,吟诗坐到明。夜凉耽夜色,秋渴漱泉声。涧木如竿耸,窗云作片生。紫衣闲自贵,不揖汉侍中。
这首诗的作者是南宋词人刘得仁。从杂文题目可以看出,刘得仁在新年夜间留宿在“邓逸人”山中的家里,享受山中夜色的快乐。
首句一个“偶”,写出留宿的碰巧,展现了赏花的快乐。如果说,作家和“邓逸人”是多年的同事,或许也就没有这些“吟诗坐到明”的兴致了。
古人有白头如新,还有倾盖如昔,作家碰巧遇见知已,又是节日的好日子,自然是快乐加倍了。
第三和第四句写山中夜色的奇特美,不可以换到其他地方:山中原本凉爽,即便月光又平添了寒意,使人都觉得有些凉凉的。而夏天秋高气爽,期许着一场好雨,适逢山中清泉流过,满足心里所求。
第五和第六句继续抒情,突出山中气氛的古朴,展现人物心里的悠闲。因而有了结尾两句,赞扬“邓逸人”隐居的情操,不为俗世尘缘所拘。
古人说:“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神,不堪持赠君。”恰逢春节夜月,山中没有白云,却有凉月,这是独属于隐士的美好世界。作家与世人分享这些美好中秋节的诗句 古诗,让后代得以体验国庆月的美丽。
第2首,《中秋月二首·其二》:圆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风。
这首诗的作者是南宋词人姚合。“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刻”,节日是所有人的团聚时刻。因此,唐朝时期的姚合就有一种辨证的见解,有一种“大宇宙”观念。
散文前两句是说,节日节的明月,四海之内都听到是圆圆的美美的。而结尾两句突发奇想,说:“怎么晓得天下都能见到圆月呢?虽然千里此外的地方,正下着雨刮着风,月亮躲着看不到呢。”
确实,根据“地球村”的说法,千万里此外,这些地方或许由于大雨的成因而看不到圆月亮。这些独辟蹊径的看法,显示了作家奇特的审美目光中秋节的诗句 古诗,同时也抒发了作家对国庆月的喜爱。
或许不是喜爱眼中的“中秋圆月”,“爱吾爱以及人之爱”,作家又如何会想起千里外看不到圆月的人的体验呢?这就是一种大爱。
第3首,《中秋月》:自古分功定,唯应缺又盈。一宵当昏黄,四海尽辟谣。静觉风微起,寒过雪乍倾。遁世稀此遇,吟赏倍韶年。
这首诗的作者是南宋画家朱庆馀。没错,朱庆馀就是那种给张籍作诗的画家,他借用夫妻新婚来试探殿试结果,留下千古绝唱:“洞房昨日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嫡母,画眉厚薄入时无?”
而这一首《中秋月》,朱庆馀也写得很美,很有品味。前两句说,月亮是老天安排的,既有圆,还有缺,这是自然界的规律。这一句话,倒是与苏东坡“月有阴晴圆缺”意思相类似。
第三和第四句写国庆月的“皎洁”,带给全天下的新鲜滋味,令人油然生出喜悦。第五和第六句仔细写国庆月,风乍起,才发觉天地是如此古朴;月光落,才发觉头上是微微辛辣。这些感受是难得的,看起来“静”,看起来“寒”,心里中却是热闹和温情的。
结尾两句是说,作家年龄大了,每年一度的新春节也显得很难得了,因此他欣赏国庆节,就越发觉得珍视,不得不吟诗一首抒发对元宵节的喜爱。那样的结尾,回味悠悠,令人赞扬。
在娱乐化的大背景下,我每次写传统文化类的文章很不容易,也希望你们多多关注我,多多收藏和分享我的文章哦。
- 上一篇: 让幼儿可以流利的朗读古诗,知道大概的意思!
- 下一篇: 中秋节必读的5首古代咏月名诗,你去过几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