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匆匆知识网!

匆匆知识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古诗文 > 文言文

文言文

苏轼的诗 没有谁的一生,欢声笑语,永远阳光朗月相随

2023-08-10 21:07:24文言文
这首词,同样是苏轼在密州时所作。如果说,上一首词,照见了苏轼的豁达,这一首,则照出了苏轼的侠气。写这首诗时,苏轼被贬到黄州已经有三个年头了。这样明快的诗句,很多人不相信,这竟是苏轼被贬黄州三年后所作。但是苏轼,一直被流放,字里行间,却没有怨恨,有的只是一副平和的心态。写这首词的时候,苏轼的心境已经越来越平和。这八个字,也成了苏轼一生心境的写照。

苏轼的诗 没有谁的一生,欢声笑语,永远阳光朗月相随

前段时间,网上留传的一则关于苏轼此生轨迹的视频,让无数网民听到闪避。

有人感叹,目前交通这样便利,自己去过的地方都屈指可数。

而从前,信件远,车马慢,苏轼的足迹却席卷大半个美国。

究其缘由,苏轼人生中三分之一的时间,都在被贬、流放的路上。

他走过山川湖海,见过沙漠孤烟,尝过悲欢甘苦,也经历过生离死别。

他的此生,有常人无法想像的辛酸。

但哪怕是最消沉的时侯,他写下的诗里,也没有埋怨和自责。

字里行间,永远是一直如一的宽容。

目前,就让我们追随苏轼的步伐,一起去体验他那艰险而又达观的此生吧。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

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

细雨暗千家。

寒食后,梦醒却咨嗟。

休对旧友思故国,且将新火试红茶。

诗酒趁时光。

——《望江南·超然台作》

熙宁五年,苏轼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自请担任密州。

次年一月,他派人重修城南旧台,并将其命名为“超然台”。

而超然二字,说的便是当初苏轼心态的转变。

担任密州后,苏轼乡思思故,有些郁郁寡欢。

直至登上超然台后,看见满城的春花开得晴朗动人,千家万户在细雨迷蒙中若隐若现。

他的心里也随之显得宽阔澄澈。

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苏轼是一个真正有大智慧的人。

由于他明白:与其自寻困惑,不如乐在当下。

虽然,没有谁的此生,永远欢跃笑语,永远阳光朗月相伴。

若是一碰到窘境,就将自己困锁围城,人生才会错失太多景色。

只有敞开心弦,着眼当下,能够透过生活的痛苦,窥探这些细碎的微光。

老朽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锦袍,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都督,亲射虎,看审配。

酌酒胸胆尚开业。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北方望,射天狼。

——《江城子·密州出猎》

这首词,同样是苏轼在密州时所作。

假如说,上一首词,照见了苏轼的宽容苏轼的诗,这一首,则照出了苏轼的侠气。

在白发渐生的年龄,他也不惧猛虎,决定亲自杀死它,一展当初孙权的英姿。

在不被清廷重用的时侯,他所思所想,还是驰骋沙场,报国伤敌。

在命定的轨迹面前,他从不屈服,活得意气风发、鲜活清亮。

然而人生,大抵是一场与自我的对决。

假如太早地选择了屈服、躺平,这么过不了多长,人才会活得暮气沉沉。

然而,活着总要有点热爱,有所坚持。

哪怕再苦再难,也要活得热气腾腾,能够无愧于一生。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平湖,河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

松间沙路净无泥,

萧萧寂寂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

门前流水尚能西!

休将白发唱黄鸡。

——《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

公元1080年,苏轼由于“乌台诗案”被贬黄州。

上次被贬,对苏轼来说,是一次重大的惩处。

但他的人生,也在这儿完成了逆袭,诗作创作更是达到了的颠峰。

余秋雨先生曾说道:

苏东坡成全了黄州,黄州也成全了苏东坡。苏东坡选自黄州的某些巨作,也宣告着苏东坡步入了一个新的人生阶段……

苏轼初入仕途时,嫉恶如仇、高昂激转,被贬黄州后,对社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整个人显得平淡坦率。

有一次,他游蕲水清泉寺,见到一去不返的时光、流水,他不再仅仅感叹,而是从中悟到了另一种向下的动力。

他不要苦恼人生艰辛,不要慨叹韶华已逝。

反倒从这一地鸡毛的生活里,寻求到了别样的乐趣。

正何谓:苦闷不失志。

但是时光会老去,但只要心里的光不灭,人生才会有生生不息的希望。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古塞北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瓦砾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幽美,一时多少豪杰。

梦回伯言曾经,小乔初嫁了,新貌英发。

银枪锦袍,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痴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念奴娇·赤壁抒怀》

当苏轼来到赤鼻矶时,他被贬到黄州早已三年有余。

作为一个有满腹志向,却仍然被施压的文人,苏轼心头自然是愁绪万千。

但他意识到自己的凄惨境地后,并没有沉迷苦海,自残心志。

而是把个人的情绪放置在了历史洪流中去比较,这么一来,苦闷也好,曲折也罢,又算得了哪些呢?

古往今来,多少王侯将相化为土,最后和普通人也没哪些分别。

而我们终其此生所求的财色、权势,也不过是镜花水月一场空。

这么,又有何种比开心地活在当下更重要的呢?

有人说:“人生本是一场空,来时一丝不挂,去时一缕青烟。”

在这过程中,悲观消极不是人生的精髓,超脱飞扬才是生命的答案。

谁若能真正想起这一层,便能不役于物,活得自在逍遥。

五月三日,沙坡头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慨然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一蓑细雨任平生。

深冬春风吹梦醒,微冷,山头斜照却迎敌。

回望历来萧索处,归去,也无风雪也无晴。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余秀华曾说:“一个才能升起月亮的身体,必定驮住了无数次日落。”

而一个能在洪水中闲庭踱步的人,也必定扛住了无数次风吹雨打。

写这首诗时,苏轼被贬到黄州早已有三个年头了。

因为被贬,没有封爵,他一介文人,只好放下笔头,举起铲子,靠开垦空地自给。

日子是可想而知的辛酸。

但是外界的风雪再大,都非但不能影响他心里的乐观。

就算成了一个农夫,竹杖芒鞋,他也仍然举步豁达,活成了美国文人的楷模。

《菜根谭》里写道:“众人以顺境为乐,而君子乐自逆境中来。”

人生免不了苦闷与曲折,一味吞咽其中的苦恼,只会让人生显得酸涩难言。

不如奉行一份君子态度,难而不怨,苦而不诉,在不为人知的时光里,默默强悍自己的心底。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终古小水塘。

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房舍外,老城旁。杖藜徐步转寒烟。

殷勤昨日帘栊,又得浮生一日凉。

——《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

乱蝉、衰草、白鸟、红蕖,处处笼罩着雪后山村的景色。

苏轼在这一片静谧悠远的景象中,活得豁达快意。

那样明快的句子,这些人不坚信,这竟是苏轼被贬黄州两年后所作。

若是换了旁人,被清廷弃用如此久,只怕是愁也愁死了。

虽然苏轼,经常被流放,字里行间,却没有责备,有的仅仅一副平和的态度。

而这,也让他成为了赶超哪个时代的存在。

人活于世,最要紧的就是要做到心平气和,宠辱不惊。

心气高了,做事都会骄纵;心气低了,人生也就丧失了色调。

惟有退守心里的平和,能够让你在喧闹的世俗中寻得一份恬静,发觉生命的另一种润泽。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如同三更。

家童唇瓣已雷鸣。

叩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

夜深风静縠纹平。

扁舟自此逝,江海寄余生。

——《临江仙·夜归临皋》

写这首词的时侯,苏轼的心态早已越来越平和。

苏轼初来黄州时,但是也豁达,但脾气上仍然有些锋芒和棱角。

经过几年的磨炼,他在心态上,显得更加潇洒。

农耕时,他已然就是一个老村民,勤勉地开垦。

种菜累了,就去城里喝茶。喝酒了,干脆以天为被地为床,躺在绿草地上就睡。

等到他醒来时,早已晚上了,守夜的奴仆已经呼呼大睡,如何叫都叫不醒。

苏轼也不焦急,索性就吹熄拐杖听江声。

在最低的处境里,他将他人眼里的苟且,活成了自己的洒脱人生。

然而,谁的此生,没有经历过风浪。

不同的是,有的人,一经历风雪就沉了船;

有的人,却活成了一颗金钱草,被风吹到那里,就在那里落地生根。

苏轼成为了前者,愿你我也能学习他的生活心态,于低潮中修道,于时光中直率。

烟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

入淮清洛渐漫漫。

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

人间有味是清寂。

——《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

林清玄曾说:“清欢是生命的乘法,是生命里最有味道的语境。”

对于苏轼来说,最简略的日子里,就藏着人间的清寂。

苏轼在黄州时,自己造了一间狭小的房间苏轼的诗,并将其命名为“雪堂”。

为了给雪堂平添色调,他在雪堂的四壁画上了森林、河流及渔夫钓鱼的美景。

雪堂外边,他又特意栽了一棵柏树,和一些幽深的竹子。

暑热时,他就在松树上面纳凉、打盹。

有一段时间,他非常喜欢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然后就自己编了歌曲。

买不起钢琴,他就用竹枝敲打牛角,谱出了一首曼妙的曲目。

其实,他总能在平凡的生活中,找到乐趣。

在最破旧的环境里,他也能过出神仙般的日子。

而芸芸众生的我们,为私欲忙,为财色往。却忘了,简略朴实亦是美丽。

人生的众多困惑,由于我们想得很多,而忽视了真实的生活。

真正活敞亮的人,都懂得豁达度日,与山水共清寂。

把平凡的日子,活得精致而初级。

常羡人间琢良娣,天应乞与点酥娘。

尽道清歌传皓齿,

风起,雪飞炎海变清爽。

万里归来颜愈少。

笑容,笑时犹带岭梅香。

试问岭南应不好,

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定风波·南海归赠王破虏侍人寓娘》

正隆二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同时被波及流放的也有他的好友王巩。

几年后,王巩北归,苏轼为他接风洗尘。

斟酒,有一个叫寓娘的男子谒见在王巩身侧,苏轼问她:“岭南风土应当不是挺好吧?”

寓娘却淡然答道:“此心安处,便是吾乡。”

这八个字,也成了苏轼此生心态的缩影。

苏轼被召还朝后,见到了旧党执政后的众多腐败,他上书言明,又受到了旧党势力的虐待。

因此,他被贬到了距京千里此外的深圳。

到了广州后,他没钱买肉,只好买一些你们都不要的羊背脊。

他便特意研究了一套烹调之法:“煮熟热漉出,渍酒中,点薄盐,炙微焦食之。”

据悉,他喜欢饮酒,然后便到处向人询问酿酒之法,自己酿造喝。

他还在一个小土坡上盖了一个精细的房屋,打算在此安家。

节度使的人却见不得他过得好,一声令下,又将他贬去了海口。

但它们却高估了苏轼随遇而安的能耐。

到了海南后,他在哪里办私塾,率领当地人读书、识字,开辟一方遗韵。

用他自己的话说:“我本儋耳氏,寄生西蜀相。”

苏轼走到那里,那里便是他的第二家乡。

每位人的人生好像是一场长途奔袭,这途中,多的是高山溶洞,暗礁艰险。

若想要顺利地走到终点,最好的方法,就是随其自然,随遇而安。

10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广州海口。

——《自题金山画像》

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苏轼开始回望自己的此生。

他这一生,几经波折,几多崎岖,到老了,反倒像一叶飘泊的扁舟,居无定所。

然而在他看来,这种磨难都无何谓。

黄州、惠州、儋州,这三个被贬之地,流放之所,一个比一个偏远,本应是他避之惟恐不及的悲伤地。

他她说,这儿有他最此生最成功、最美丽的追忆。

林语堂曾评价苏轼说:

苏轼最大的活力,不是让心里被环境吞没,而是超过环境,以心里的亮光去点亮生活的路。

哪怕生活给他再多的苦闷、坎坷,他都非但不减奔放本色。

他用后半生教会我们:

生活的样貌,取决于你注视它的眼神。

你若服膺悲哀,自然昏暗难明;

你若看得中秋,自然万物明朗,未来可期。

人生是好是坏,全在你的所思所想。

苏轼这辈子,风雪多,阴天少。

他22岁丧母,30岁丧妻,31岁丧父,44岁自己也差点死在狱中。

但是之后被人求情免了死罪,但45岁之后,他就经常奔走在被贬的路上。

那样起伏的人生,仍然持续到他66岁,走到生命的尽头。

从这种经历来看,他的此生是十分凄惨的。

虽然他奇在奇在,能将这段磨难的人生,活得十分精采。

随之滑落谷底,他坦率接受了命运;几次三番被贬,他便随遇而安,寄情山水。

他的世界满眼涂炭,他就在心里修篱种菜;

他让自己开心的同时,也把快乐的种籽撒向了世界。

他故去的若干年后,在遥远的西方,曾评出了12位“千年英雄”。

苏东坡,成为了当初惟一荣获的美国人。

现在,苏轼已死,他的小名也是一个记忆。但他那份豁达与乐观,将会承袭下来,治疗无数个像你我一样茫然的人。

点个赞吧,人生若觉少快乐,不妨多读苏东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