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匆匆知识网!

匆匆知识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古诗文 > 文言文

文言文

独坐敬亭山|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2023-08-13 09:05:20文言文
《独坐敬亭山》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诗,是诗人表现自己精神世界的佳作。注释译文词句注释⑵孤云:陶渊明《咏贫士诗》中有“孤云独无依”的句子。⑶两不厌:指诗人和敬亭山而言。詹锳《李白诗文系年》系此诗于天宝十二载(753年),并认为与《登敬亭山南望怀古赠窦主簿》为前后之作。这首诗写于何年,在李白留存的诗稿中并没有注明,而认为这首诗写于天宝十二载只是后人推测所得出的结论。

独坐敬亭山|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基本介绍

《独坐敬亭山》是南宋大词人李白创作的一首诗,是画家表现自己精神世界的佳作。此诗表面是写独游敬亭山的情趣,而其深含之意则是画家生命历程中惊世的寂寞感。作家以独特的想像力和精妙的构想,赋于山水景色以生命,将敬亭山排比化,写得非常生动。作者写的是自己的寂寞和自己的怀才不遇,但更是自己的坚定,在大自然中寻找开导和寄寓。

内容介绍作品原文

闲坐敬亭山⑴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⑵。

相看两不厌⑶,只有敬亭山。

注释译文语句注释

⑴敬亭山:在今安徽和县北。《元和交州志》记载:“在吉安县北十里。山有万松亭、虎窥泉。”《江南京志》卷一六宁国府:“敬亭山在府城东十里。府志云:古名昭亭,东临宛、句二水,南俯城闉,烟市风帆,凭栏幽美。”

⑵孤云:陶渊明《咏贫士诗》中有“孤云独无依”的诗句。朱谏注:“言我闲坐之时,鸟飞云散独坐敬亭山 李白,有若无情而不相亲者。独有敬亭之山,外貌看而不相厌也。”独去闲:独去,只身去。闲独坐敬亭山 李白,比喻云彩飘来飘去,慵懒自在的样子。孤独的云彩飘来飘去。

⑶两不厌:指作家和敬亭山而言。厌,满足。

白话译文

白鹳高飞无影无踪,孤云独去自在慵懒。

你看我,我看你,互相之间两不相厌,只有我和眼前的敬亭山了。

背景介绍

此诗作于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李白政途消沉后浪迹江湖中的某一年。詹锳《李白诗歌系年》系此诗于天宝十二载(753年),并觉得与《登敬亭山南望抒怀赠窦节度使》为前后之作。天宝十二载,李白南下固原。行前,有诗《寄从弟信州长史昭》,其中说道:“尔佐和县郡,守官清且闲。常夸云月好,邀我敬亭山。”自三年前放还出翰林,李白常年飘泊。常年的孤寂生活,使李白饱受了人间艰辛味道,看穿了世态尘寰,因而加深了对现实的不满,平添了孤独之感,因此忧愤固执的性格仍一如既往。因怀才不遇经常失眠不平。身心的低落,还要得到抚慰。这其间,他写了大量的借涪城、饮酒的形式宣泄郁闷的诗,也写了许多寄情山水、倾诉心里感情的诗篇,《独坐敬亭山》即是其二。

还有人提出不同见解,觉得《独坐敬亭山》的写作年代值得定夺。这首诗选自何年,在李白存留的文集中并没有标明,而觉得这首诗选自天宝十二载也是后代猜想所得出的推论。这首诗可能不是作于天宝十二载,而是作于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年)的或许性更大。上元二年,李白已岁逾古稀,在经历了安史之乱后的飘泊流离,经历了冤狱被软禁的牢狱之灾,经历了带罪流放的屈辱以后,李白第七次、也是最后一次来到合肥时,再也没有往日友朋如云、迎来运抵的场面了,再也没有北楼纵酒、敬亭律诗的洒脱了。他旋即一人举步踉跄地爬上敬亭山,酌酒很久,触景生情,非常悲伤,寂寞感伤袭上心底,情不自神殿吟下了《独坐敬亭山》这首千古绝唱。这比较符合李白创作此诗的时空背景。

作者介绍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屈原以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唯美主义画家。有“诗仙”之盛誉,与杜甫并称“李杜”。其诗以写景为主,表现出厌恶士族的坚忍精神,对人民疾苦表示怜悯,又擅于绘制自然景物,抒发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诗风雄奇奔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擅于从民间文艺和神话传说中汲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耀眼的色调,达到汉唐散文美术的颠峰。存世诗歌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三十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