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用中成药的讲究,你需要知道
中成药是在西医毒理论指导下,以草药丸剂为原料,按规定的处方和标准制成具有一定尺寸的制剂。
因其无需熬煮,可直接使用,且容积小,有特定的包装,储存、携带便捷,除了为大夫所乐用并且受到广大病人的欢迎,在防病治病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随着中成药的广泛应用,不合理使用中成药的现象也逐渐显现,从“龙胆泻肝丸引起肾衰竭”到“双黄连风波”,都在提醒我们,中成药服食不当除了会影响药效,就会给身体带来损伤,甚至会殃及生命。这么服食中成药有哪些讲求呢?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辨证选药:我们身边都有这样的人,一发烧就选择
各类发烧糖浆服食,水肿时吃两片导赤片,姨妈不调就服食乌鸡白凤丸……,殊不知,这样做会对身体导致不同程度的害处。中成药的应用不只是“对病”治疗,更重要的是“对证”治疗,必须遵守“辨证施治”的原则选择抗生素才有效。
例如发烧,西医学觉得发烧因为四时受邪不同,有外感风寒、外感风热、挟暑、挟湿的分辨。服食中成药时要有寒、热之分,若不对症,热者服食热药好比火上浇油,而寒者服食寒药就像雪上加霜,不但对医治没帮助,都会加重病况。
二、服药时间:通常情况下无特殊规定的中成药,一日量分2~3次,于早、晚或早、中、晚饭后30分钟~1小时各服一次。特殊抗生素应特殊服食,如:泻药和驱虫药宜空腹服食;止咳药应在饭前30分钟~1小时之内服食;滋补类中成药宜饭前服,但补阴药宜早上18~20时服食,补气药宜在早晨6~8时服食;对肠胃剌激较强的抗生素在饭后30分钟~1小时之内服食为宜;镇定助眠的中成药在睡前1~2小时服食疗效好;化瘀药宜在临近月经前数韩服用;危难危重使用中成药必须及时,可将所需用量酌情分次给与或不拘时间服食。其实,用药的时间要按照病况和抗生素的性质来定。以尽量发挥药效,降低不良反应为原则。
三、服药方式:1、送服:又称“吞服”,即用水或药引将中成药(如丸剂、胶囊)经口送入体内。建议:合剂剂及口服液宜摇均后直接服食;大丸剂宜掰成小块服食;肠溶片、缓释片及缓释丸剂不可剖开服食,宜整粒服食;颗粒剂(糖浆)宜用冷水服食。2、调服:即用糖水或温滚水将成药调成条状后服食,此法适用于小儿和不能进食的病患。片剂及片剂直接服食会剌激喉咙,用水送服容易呛入食道,宜调成条状。为了推动丸剂、水丸的吸收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也可压碎调成条状服食。3、含化:系将成药含于口中,使缓缓溶化,再渐渐咽下。4、炖服:又名烊化,固元膏、鹿角胶等胶剂常用沸水或甜酒炖化后服食。
四、用量:许多人觉得中成药药性平缓,须要加强剂量才能有效,虽然这些看法是完全错误的。无论大夫处方服药或病人自我服药,都应结合患儿的个体特征,药品说明书推荐的剂量,选择最佳药量,防止量过小,效力不足,达不到医治疗效;剂量过大,克伐人体正气。对于特殊服药人群如奶奶、儿童、孕妇、肝肾功能不全病人,更须要注意服药剂量。
五、疗程:服食中成药要做到“中病即止”,好多人觉得中成药安全,可以常年服食。虽然不然,我国唐代医家早就提出“是药三分毒”,并把草药分为大毒、常毒、小毒和无毒四类,总结出“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三;小毒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九”的治疗原则,意思是用有毒抗生素治病时,收到一定疗效后就应停药,而无毒的抗生素也不应久用。
六、避开禁忌:服药前必须详阅该药品的说明书,了解该药品的服食禁忌、饮食禁忌、对症人群以及可能形成的不良反应。凡药品说明书中所列禁忌事项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均应按章执行,给以避讳。注意用药后的不良反应,凡用药后出现肿块、瘙痒、发热等过敏反应者,均应立刻停药,并到诊所治疗。凡有过服食某种药而致过敏者,还须谨记之后不可再使用。
七、合并服药:若病症复杂,可以联合应用多种中成药。但应遵守药效互补及增效减毒原则,注意中成药的各气味、各成份间的配伍禁忌。并且功能相同或基本相同的中成药原则上不宜叠加使用,药性峻烈的或含毒性成份的抗生素应防止重复使用。中成药与中药如无明晰禁忌,可以联合服食,但最好间隔30分钟~1个小时。
老话说:“是药三分毒”,中成药与中药一样,都是属于有明晰适应症和用法及药量的药品,并且都有一定的副作用。建议你们尽量在中医师或则有过西医培训经历的医师指导下服药医治,以确保服药的安全、合理、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