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西林壁 古诗 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教学目标及教学重点
高中英语《题西林壁》的讲义
教学目标
1.有婚姻地诵读并背诵、默写诗词。
2.感受画家在庐山时,观察的地点和视角不同,所见到的景色也不一样。
3.理解句子的意思,感受画家的心态,能把读诗的体验与别人交流。
教学重点
1.利用先前学过的读诗方式,理解句子的意思,感受画家的心态。
2.引导师生掌握好诵读的节奏,把握沉郁抖动。
教学难点
感受画家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思想,谈谈自己的体验。
教学课时:1个课时
教学打算
1.橡皮泥。
2.中学生搜集有关苏轼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吟唱):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师:大家都晓得同学吟唱的是哪首诗词吧?(题西林壁)现在,让我们随着作家一起,到庐山去感受一下那神奇的自然风光。请全班打开课本第22面,齐读诗词《题西林壁》。
(生读诗词,师板书课题)
师:这首诗词,朋友们就会背了,而且大家晓得它的涵义吗?现在,我们就该用学过的方式,来学习这首诗词。大家还记得我们学习诗词的方法吗?
解诗题,知作者
抓字眼,明诗意
多朗诵,悟诗情
二、学习课文
(一)解诗题,知作者
1.师:请结合课文的注释,理解一下本诗题目的意思。(抒写在西林寺墙上上的诗)
2.师:谁晓得苏轼的生平?(生交流苏轼的资料。)
(苏轼,字子瞻题西林壁 古诗,好东坡居士,宋代知名哲学家、书画家、是唐代八你们之一,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被称作为三苏。他此生曲折,遭到贬官。本文是苏轼在被贬途中经过庐山时写下的五首散记诗之一。)
(二)抓字眼,明诗意
1.(师指名读诗词)其他老师一边听一边思索,大家从这首诗中看懂了哪些。
2.师:两人小组合作交流,大家从这句诗中看懂了哪些?
3.师:谁来谈谈你从这首诗中看懂了哪些?(作者)
横看成岭侧成峰:竖着看,庐山是一条山岭,绵延不断;侧着看却如同弄成了一座主峰。
4.师:大家能用橡皮泥捏出苏轼绘制的这座山吗?
远近高低各(重读)不同:向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看见的庐山风景都不相似。
5.师:从这两句诗中,你晓得为何庐山在苏轼的眼里,会有如何多种变化吗?
(苏轼站在不同的地方,从不同的视角观察庐山)
6.师:对,我们站在不同的视角,见到的景色是不同的。如果你今天就面对着庐山,你能用我站在听到
说一句话吗?(出具小黑板)不识庐山真(重读)面目:(识:看清)我没有看清庐山的.真面目(全景)只缘身在此山中:只由于我站在庐山中
7.师:这一句里有一个字很难写,谁晓得呢?(缘字)让我们一上去疏通一下笔划。
(三)多朗诵,悟诗情
多朗诵:
1.师:同学有一个问题:作者为何要描写庐山?(作者喜爱庐山)作者从多个视角,细腻地观察了庐山,简约而生动地刻画了庐山的独特景色,可见他对庐山的奇丽风景留恋神往。大家说,大家能不能把作者那赞扬之情用幽美的喉咙诵读下来?好,如今让我们用自己喜爱的形式朗诵这首诗词。谁还记得读诗词的方式有几种?(齐诵、轮诵、唱诵、表演读、叠诵)好,今天就请大家用自己喜爱的方法读这首诗词。
2.二人小组演出
悟诗情
师:今天老师们十分有婚姻地诵读了《题西林壁》。但吴老师有一个地方却怎样也不能理解:作者为何说自己不识庐山真面目呢?他不是早已说庐山横看成岭侧成峰了吗?(由于他所站的位置不同,横看成岭侧成峰是站在远处看的,而不识庐山真面目则是身在庐山时看的。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因此我们要想对事情有一个全面地了解,就该多听一听其他人的意见。)
三、总结
师:《题西林壁》这首诗词,除了是对庐山雄奇壮美、千姿百态景色的赞扬,更包含了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人生哲理。
四、作业
1.背诵、默写《题西林壁》。
2.结合生活例子,谈谈你是怎样理解不不识庐山真面目题西林壁 古诗,只缘身在此山中这句诗的意思。
【小学数学《题西林壁》的讲义】相关文章:
改写《题西林壁》作文03-25
题西林壁仿写习作04-30
学校英语《假如》教案04-01
学校英语讲义08-31
学校英语拼音讲义08-28
学校英语习作大赛材料题11-23
学校英语讲义《语文园地二》09-28
离骚中学数学讲义11-11
学校英语讲义:《观潮》04-05
学校英语《打电话》教案12-16
- 上一篇: 字词品读释疑感知结构主旨题西林壁(宋)
- 下一篇: (每日一题)十首诗,你听过几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