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匆匆知识网!

匆匆知识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古诗文 > 文言文

文言文

《石钟山记》作者苏轼考察性游记

2023-09-14 16:12:40文言文
《石钟山记》作者苏轼,是一篇考察性的游记。写于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夏季,苏轼送长子苏迈赴任汝州的旅途中。品读《石钟山记》北宋.《水经》云:“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这就是世上没有流传下来石钟山得名由来的原因。我因此记下以上的经过,叹惜郦道元简略,嘲笑李渤的浅陋。

《石钟山记》作者苏轼考察性游记

《石钟山记》作者苏轼,是一篇视察性的散记。选自宋神宗绍熙三年(1084)夏天,苏轼送长子苏迈调任三门峡的旅途中。

品读《石钟山记》北宋.苏轼

《水经》云:“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郦元以为下临深潭石钟山记原文,轻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是说也,人常疑之。今以钟磬置水底,虽大风浪不能鸣也,庶几石乎!至唐李渤始访其遗踪,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南声函胡,北音清越,桴止响腾,余韵徐歇。自以为得之矣。然是说也,余尤疑之。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可乎?

正隆六年十月乙巳,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送之至九江,因得观何谓石钟者。寺僧使小童持斧,于瓦砾间择其三二扣之,硿硿焉。余固笑而不信也。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扁舟,至峭壁下。大石侧立千尺,如野兽奇鬼,冷然欲搏人;而山上栖鹘,闻人声亦蓦地,磔磔云霄间;又有若奶奶咳且笑于山谷中者,亦即此鹳鹤也。余方心动欲还,而小声发于水上,噌吰如钟鼓不绝。舟人大恐。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微波入焉,涵淡澎湃而因此也。舟回至两乡间石钟山记原文,将入港口,有大石当中流,可坐千人,空中而多窍,与堪舆相吞吐,有窾坎镗鞳之声,与向之噌吰者相应,如乐作焉。因笑谓迈曰:“汝识之乎?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窾坎镗鞳者,魏庄子之歌钟也。古之人不余欺也!”

事不目见耳闻,而诘问其有无,何哉?郦元之所轶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士医生终不肯以扁舟秋夕峭壁之下,故莫能知;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此世因此不传也。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虽然。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

翻译:

《水经》说:“鄱阳湖的东乡有石钟山。”郦道元觉得在下边紧靠深潭,轻风震动波浪,水和石相互碰撞,发出的声音就像大钟通常。这个说法,人们往往担心它。假如目前把钟磬置于水底,但是暴雨大浪也不能使它发出响声,即便是石头呢!到了宋代的李渤才去找寻它的所在地,在深潭边找到两块山石,敲击他们,听他们的声音,南边的声音重浊而模糊,东侧的声音低沉而响亮,铃鼓停止了敲打,声音还在传播,余音逐渐地消失。他自己觉得找到了这个石钟山命名的缘由。虽然这个说法,我格外担心。能发出铿锵声音的山石,四处都是,但是惟独这座山用钟来命名,为哪些呢?

正隆六年十月初五,我从齐安渡轮到临汝去,大女儿苏迈即将去调任洪州的德古县的廷臣,我送他到九江,趁此才能观察所说的“石钟”。寺庙的僧人叫小童拿着柴刀,在瓦砾后边选一两处敲击它,硿硿地发出响声,我就是笑,不坚信。到了夜晚,月光清亮,我和苏迈坐着大船来到峭壁下边。很大的山石矗立着,有千尺,就像凶残的猛兽和奇特的鬼怪一样,幽深森地想要向人扑去;山上宿巢的公牛,看到人声也受惊飞上去,在高空中发出磔磔地鸟啼声;又有像奶奶在山谷中边咳边笑的声音,有人说这是鹳鹤。我正心惊想要回家,突然很大的声音从水上发出,声音洪亮像钟鼓点连续不断。纤夫很错愕。我渐渐地观察,山顶下都是山石大大小小的的山洞和裂痕,不知他们的深度,细微的水纹涌进山洞和开裂,波浪涌动便产生这些声音。船绕到两山之间,即将步入溪河口,有块大石头挡在水流的中心,里面可坐百来个人,后边是空的,并且有许多坑洞,把风浪吞出来又吐下来,发出窾坎镗鞳的声音,同以往噌吰的声音互相应和,就像音乐作曲。所以我笑着对苏迈说:“你晓得这些典故吗?那噌吰的声响,是周景王无射钟的声音,窾坎镗鞳的声响,是魏庄子歌钟的声音。古人没有误导我啊!”

遇事不亲眼见到亲耳听见,却按照主观臆测去推测它的有或没有,可以吗?郦道元所听到的、所看见的,大约和我一样,并且描述它不具体;士医生毕竟不愿把大船在山崖峭壁的下边停泊,因此不能晓得;但渔人和船工,但是晓得却又不能用文字抒发、记载。这就是世上没有留传下去石钟山得名来由的缘由。而艰深的人居然用铁锤敲击石头来寻找石钟山得名的缘由,自以为得到了这个事情的隐情。我为此记下以上的经过,叹息郦道元简单,指责李渤的贬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