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作文】回味经典诗词,传承民族精神(王钲涵)
敬爱的老师们,亲爱的朋友们:
你们好!
诗歌,是一本优美的历史书,记载了中国古往今来的变化,同样它也是饱含了壮志的。中国自古多灾多难,但自古不管是文人骚客,还是军中将士都一次次把中国从灾难中解救。明天,就让我们从诗歌中体会国人深深的爱国情结,一起弘扬那段不屈的精神吧!
自秦起,家国就常出现诗歌当中,“岂曰无衣,与子同袍!”是秦人想要一统天下,创造盛世,牵手并进的真实缩影!后秦一统天下,为现在的中国的版图和民族融合都打下了坚实基础。
秦灭后是汉,素有强汉盛唐一说,在汉千年后的宋词中就记载了汉的强——“但使天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就将汉时的“飞将军”李广北击吐蕃,保家卫国的壮烈记录了出来。而年青的霍去病也在当时抵御吐蕃,打通河东过道,为丝绸之路的开通作出巨大贡献,更是打到塞外的狼胥山,留下了“封狼居胥”这一个小辈副将的终极理想,让突厥人留下了“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着息;失我燕支山,使我嫁妇无颜色”这样的挽歌。
到了清代,军事的强盛已经不复存在,但有壮志的文人、武将却未曾少过。面对不断更换却越来越强的对手,清代的诗歌中却未曾留出一丝的自卑和懦弱。抗金名将岳飞写下了《满江红》,“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表现了自己对敌军的厌恶,和对当时政府的所作所为的质问。辛弃疾留下了《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夜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更加表现了自己念念不忘报国的志向,想上战场的无能为力和对政府懦弱的无可怎奈与担扰。和辛弃疾一样,陆游一生至死都是主战,想上战场退守失地,光复唐朝,为国马革裹尸还,但仍然没有机会,还遭到小人敌视,最后也只能无奈的写下“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而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中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也表现了他为挽救祖国而死的坚决,一片诚恳将永垂史册。
至于民国和近代,中国的黑暗社会引起了一帮有志之士去寻救国良方。“戊戌六君子”之一谭嗣同成了革命先驱,“我自横刀向天笑弘扬民族精神作文,去留肝胆两昆仑。”是他在狱中所作;鲁迅为救国救民,弃医从文弘扬民族精神作文,用笔头做装备,唤起人心,留下了“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毛泽东用《七律·长征》表现了红军不畏艰辛磨难的伟大革命精神,后又用“一桥飞架南北,天险变通途”……记录了中国一步一步站上去的辛酸。
精典爱国诗篇数不胜数,一片片爱国之心在诗歌中展露无遗。而我们能做的,就是从诗歌之中用心感受先人的毅志和不屈的精神,感受先人的豪情壮志,珍视当下的幸福和平生活,努力学好精典诗歌,武装自己,保卫祖国,弘扬华夏民族精神。朗诵精典,弘扬文明,从我做起!
感谢你们!
苏州市第一中学
2020级7班王钲涵
2022.6.29
【老师的话】
去年,八年级第二学期期终考试习作首次考了讲演词,切合第四单元的活动·探究。中学生需认真阅读题干,捉住“回味精典,弘扬文明”“诗词”“演讲稿”等几个关键词,自拟题目,撰写讲演稿。不少中学生丢分在未认真审题上,实属可惜。
王钲涵朋友以他所熟悉的中国历史发展为脉络,回味精典“爱国诗歌”,弘扬不屈的民族精神,读来使人心潮澎湃,唤起爱国情结。文中共引用十首诗歌,展现了良好的文学素质。
- 上一篇: 圆明园研究 | 圆明三园与圆明五园(上)
- 下一篇: 暑期来临圆明园“荷”您相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