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匆匆知识网!

匆匆知识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古诗文 > 

古代文人的中秋三大事:赏月、饮酒、赋诗

2023-05-27 13:07:03
整篇都在赏月,从开头描写了青色烟云遮掩月光,接着写月上好似有桂树的影子,秋蝉鸣噪,让晁补之感慨京都如此路远,甚至比月宫仙境还远。元代散曲代表人物张养浩,既有《山坡羊·潼关怀古》这样充满沧桑感的沉郁画风,也有《折桂令·中秋》这样清幽空灵的抒情。这首散曲把月亮写得非常清透澄澈,他把月亮比作高悬的明镜,照耀山河。借着中秋赏月,向子諲惯例写夜空,写月华清辉,但透露更多的却是哲理、心怀。

古代文人的中秋三大事:赏月、饮酒、赋诗

宋代文人的国庆三大事:赏花、饮酒、赋诗。文化人究竟不一样,才思泉涌的,大笔一挥,便是千古,不过这么也好,这么能够留下那么多曼妙的诗歌供我们欣赏。

水晶帘不下,云母屏开,冷浸伊人淡脂粉

此句出自唐代知名作家晁补之的《洞仙歌·泗州新年作》,这首词写得相当艳丽且气象万千,是晁补之在新春时节的所见所感。全词为:

青烟幂处,碧水飞金镜。永夜闲阶卧桂影。露凉时、零乱多少寒螀,神京远,唯有蓝桥路近。

水晶帘不下,云母屏开,冷浸伊人淡脂粉。待都将许多明,付与金尊,投晓共、流霞倾尽。更携取、胡床上南楼,看玉做事间,素吊床顷。

每篇都在赏花,从开头描写了蓝色烟云掩盖月光,接着写月上好像有桂树的影子,秋蝉鸣噪,让晁补之感叹京都这么路远,并且比广寒仙境还远。

下阙写水晶帘、云母屏风、美人脂粉、金樽烧酒以及洒汉人间的冰冷夜色,整个场景就是晁补之在赏花,而这夜月是寂寞而内敛的,他的字眼间都透感冒意,其间糅杂着他自己的孤独心态和对死因的感触。

目穷淮海满如银,万道虹光育蚌珍

山东有座海岱楼,是当地的景色名胜,唐朝知名书法家米芾,曾兼任淮安军使,在这儿渡过了新年夜。

杜甫曾说“浮云连海岱,平野入青徐”,登上这座望海楼,米芾也感遭到了它所带给的极佳宽阔视野。

国庆月之下,登楼远眺,瞥见水浸碧天天似水,目之所及的淮海就如同银子般泛着光,民间说,月圆之时,蚌就会蕴育珍珠,米芾便想像着在万道虹光之下的珍珠宝色。

米芾的这首《中秋登海岱楼作》,虽然是一副诗帖,出自米芾的一幅绘画作品,现藏于意大利东京市立艺术馆。

在这副诗帖中,可以看见米芾十分缜密地写了两遍诗:目穷淮海两如银,万道虹光育蚌珍。天上若无修月户,当归撑损向北轮。

米芾擅于篆、隶、楷、行、草等书体,其绘画历来为人所看重,自此幅可体会他的佳笔。

玉露淙淙,洗凄清银汉无波,比常夜清光更多,尽无碍桂影娑婆

宋代诗歌代表人物张养浩,既有《山坡羊·潼关爱古》这样富有苍凉感的低沉画风,还有《折桂令·中秋》这样古朴浑厚的煽情。

一轮飞镜谁磨?照彻乾坤,印透山河。玉露淙淙,洗凄清银汉无波,比常夜清光更多,尽无碍桂影娑婆。老娘高歌,为问嫦娥,良夜假寐,不醉怎样?

这首诗歌把月亮写得十分清爽清澈,他把月亮称作高悬的明镜,照亮山河。天空澄澈如洗,夜色极为明亮,就像可以看到广寒中的桂树影子一样。搞得作者都忍不住想问一句:嫦娥你在吗?饮酒不?

怕万里长鲸,纵横触破,玉殿瑶台

辛弃疾的甜蜜一面,便是在这月光之上。他写过许多节日诗歌,但这首《木兰花慢·可怜今昔月》却是比较非常的:

可悲今昔月,向何处,去悠悠?是别有人间,那里才见,光影东头?是天外。空汗漫,但长风浩浩送新年?飞镜无根谁系?姮娥不嫁谁留?

谓经海底问无由,迷蒙使人愁。怕万里长鲸,纵横触破,玉殿瑶台。虾蟆故堪浴水,问云何玉兔解浮沉?若道都齐无恙,云何逐渐如钩?

这一连串的问题便是此首词的非常之处,词的后面,辛弃疾解释:“中秋喝酒将旦,客谓前人诗文有赋待月无送月者,因用《天问》体赋。”

他用了屈原的《天问》体,《天问》被誉为是“千古万古至奇之作”,下阕三百七十多句,全部都是在询问题,这表现了屈原对真理的探求精神和丰富而跳跃的想像。

而辛弃疾面对清冷的月亮和广袤的银河,也提出了一连串问题,月亮着陆后到哪去了?是不是也有另一个世界,我们那边刚落下,那里刚升起?月亮为何能悬在空中?嫦娥为何离不开广寒?

由于有时会“海上生明月”,因此辛弃疾还怀疑月亮经过时,海底的海豚会冲撞到广寒,碰坏了里面的华美皇宫。

辛弃疾的那些言语,既有甜蜜主义色调,又毫无科学的猜测,真是精巧雅致,是勤于动脑探讨的聪慧人了。

教夜夜、人世非常圆,待拚却长年,醉了还醒

古代诗人向子諲(yīn),这是个比较陌生的昵称,他的祖先是宋真宗朝的丞相向敏中中秋节诗句,自己原本是个爱国的诗人,也做官,清朝时期是力主抗金一派,崇敬苏轼。

这首《洞仙歌·中秋》被誉为词中上品:

碧天如水,一洗秋容净。何处飞来大明镜。谁道斫却桂,应更光辉,无遗像,泻出山河倒映。

人犹苦余热,肺腑生尘,移我超然到三境。问姮娥、缘底事,乃有盈亏,烦玉斧、运风重整。教夜夜、人世非常圆,待拚却长年中秋节诗句,醉了还醒。

借着节日赏花,向子諲惯例写天空,写月华清辉,但透漏更多的却是哲理、心怀。

词里处处是意象,如他写“无遗像,泻出山河倒映”,便是表现了想退守中原的心里话;“人犹苦馀热,肺腑生尘”抒发的是心里愤慨与不平。

整篇几乎都在借月表达惋惜,阐明除奸、收复国土的愿望,气度恢弘中又有着浓郁的真挚感情。

今生此夜不长好,明月今年何处看

苏轼的满江红一出,这些写月的诗歌简直都要失了光彩。不过他可不止如此一首写月,每天节日节,他总是要诗兴大发地写了一两首作品的,这首《阳关曲·中秋作》,只是一首佳作: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一生此夜不长好,明月今年何处看。

写满江红的时侯,弟控苏轼早已十年没和儿子苏辙团圆了,心中想得不行,他曾为了多和父亲相见,要求担任到离苏辙较近的地方为官,但毕竟不得愿。

满江红这一年,苏轼还在“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第二年,他就得偿所愿了,兄弟俩在南京相会四个多月,这年元旦,苏轼总算能和父亲共同赏花。

十年了,苏轼总算能在团聚的氛围中好好欣赏一下夜色的美丽,心情愉快。但他似乎又有些应激症了,一想起很快又要和父亲分别,又生出了些许悲伤,感慨着“此生此夜”。

苏轼妙句天成,而寂寞也常伴己身。